..续本文上一页不要命了。况且一修禅定血脉畅通,血液循环良好,还会发暖,你再去喝酒,血轮暴转,很危险!要出事的。
抽烟是无聊人干无聊事,
出家人抽烟是破坏如来形象
抽烟也是无聊的人干无聊事。抽烟的人别生我气,这是抽烟的人自己说的。我年轻时讲的是心理疗法,能解除人们心理障碍。那时候还没有提倡禁烟,有个年轻人课间休息在抽烟,我就问他,“你为啥要抽烟啊?”他说“空着无聊呗。”“抽烟有啥好处啊?”“抽烟还有啥好处,无聊呗!”所以抽烟是无聊的人干无聊的事。你们出家人千万不要抽烟,出家人代表了如来的形象,大殿里哪一尊佛像手里有烟啊?破坏了如来形象,这个罪有多重啊!
干坏事的人得了定,干起坏事来更厉害,
所以下三恶道的果报很快就圆满
你们还没有受戒的同学,千里迢迢来,我不教给你禅定,我也过意不去。教还是教给你,希望你听我话,这五件坏事别做了。否则即使你得定了,也是邪定。一个人一面打坐一面在干坏事,如果得了定,干起坏事来更厉害,所以下三恶道的果报很快就圆满,因为他有定力啊!定就是决定!干起坏事决定要干!劝也劝不住,还有理由,“我不报复他,我气难消啊!”所以决定干坏事,决定下三恶道。你说邪不邪?所以不以戒生的定就是邪定。这种人的两只眼睛也很凶啊。
有计划的犯罪,有预谋的忏悔,
这个忏悔有啥用?
不以正戒正定而得到的慧是邪慧。傻里傻气的人虽然干不出大好事,他也干不出大坏事。大坏事都是聪明人做的,最大的坏人脑袋特别聪明,他连警察连法律都不怕,他会挖空心思,千方百计使你抓不着他,现场能够不留痕迹,想得来路路周到。哪怕这个人稍微有点良知,我就干这一次,干了以后我忏悔,以后不干了,这叫有计划的犯罪,有预谋的忏悔,这个忏悔有啥用?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但三者不可分割
虽然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其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一方面要止住恶业,不干坏事,这就是戒,不算遮戒也算性戒,一方面也要修禅定,也要听法求智慧。而且戒本身就有定的成份慧的成份,有定有慧这个戒才能圆满,所以你能受持佛教的戒,将来就能得到圆满的果。定本身也有戒的成份慧的成份,慧本身也有戒的成份定的成份。
定学开导(38)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5
修定能断除贪 痴,无贪 痴妄念,
既不会干坏事,也容易出智慧
提要:
·定就是决定,度众生时犯偷盗,还会下三恶道
·持戒心不动摇就是定,明白善恶是非就是慧
·修定能断除贪瞋痴,无贪瞋痴妄念,既不会干坏事,也容易出智慧
·听经有了智慧,智慧里也必包含了戒与定
·戒定慧三学要学全,如搞片面,也只能或是戒圆满,或是定圆满,或是
慧圆满,而不是戒定慧圆满
·佛希望我们修行断烦恼,快快证果成道,可别把学佛当成了贴止痛膏
定就是决定,度众生时犯偷盗,还会下三恶道
比如说你受了戒决不犯戒,这就是定,定就是决定,摇摇摆摆不能算定。假如有个学佛的人也想度度众生,到朋友家去敲门,保姆出来,问“大卞在家吗?”保姆说:“大卞刚出去。”“小卞在家吗?”“小卞在厕所,你稍等一会儿。”他坐在沙发上看到桌上主人一只金表,很喜欢,东张张西望望,保姆到厨房,小卞在厕所里,就往裤袋里一放,“我等不及喽,以后再来。”回去一想,众生还没有度啊明天再去。第二天又敲门了,保姆一看,马上门一关,因为贼娃子又来了。你这样修禅定,还会下三恶道呢。
持戒心不动摇就是定,明白善恶是非就是慧
还有一种人受了戒以后,桌子上哪怕有金钱、金戒指、金表,不是他的东西他不拿的,他根本不起念头。这种人最好,他心不摇摆,心不摇摆就叫定,他决不会犯盗戒。
如果你戒持得好,你就会懂为什么要持戒,不持戒造了恶业有罪过,持戒有功德,你明白了这些就叫慧。
修定能断除贪瞋痴,无贪瞋痴妄念,
既不会干坏事,也容易出智慧
定里有戒亦有慧,修定主要是去掉内心的烦恼跟妄想。妄想是细的,烦恼是粗的。修定能断除贪瞋痴,去掉贪瞋痴你就不会干坏事。但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那真要有大功夫的人。修定止住了妄念,智慧就会开发出来。最初阶段,你脑子会聪明,也就容易出智慧。
听经有了智慧,智慧里也必包含了戒与定
讲到慧呢?听经就是给你智慧,叫你持戒,大讲不持戒的罪过、持戒的功德,修定的利益,将来可以了生死、行菩萨道、成佛,所以慧里也有戒也有定。戒定慧是不可分割的,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戒定慧三学要学全,如搞片面,也只能或是戒圆满,
或是定圆满,或是慧圆满,而不是戒定慧圆满
既然不可分割,就必须三个方面都要学,如果你搞片面不学全,结果会怎么样?你光持戒不修定不求智慧,虽然戒里有定的成份,持戒不干坏事本身也是智慧,你将来只能得到戒圆满,可不是戒定慧的圆满,因为戒里面只有定慧的成份,成份不等于圆满,你可没有在定慧上修圆满。如果你不持戒不听佛法光修定,就算你不干坏事,你也只能够定圆满,不是戒定慧的圆满。如果你光听法既不持戒又不修定,你即使能够广学多闻,讲起法来滔滔不绝,大家都听得发欢喜心,你只是慧圆满而不是戒定慧的圆满。要想了生死,要想证阿罗汉果乃至行菩萨道成佛,必须戒定慧圆满,一个也不能少。
佛希望我们修行断烦恼,快快证果成道,
可别把学佛当成了贴止痛膏
释迦佛四十九年讲的法全归纳在戒定慧里,释迦佛度众生的目的是要我们断烦恼、了脱生死快快成佛。希望大家听释迦佛的话,学圆满的法,按照释迦佛的教导,好好断烦恼修行,将来能使你彻底究竟,快快成佛。千万不要既不想修行又不想断烦恼,也根本不想证果成佛,只想抓一点东西让自己生活改善改善。当老板的想抓一点佛法开点智慧,将来发更大的财;家庭有矛盾的,想学点佛法调整矛盾,继续留恋男女情爱。即使这些也是件好事,可你抓得太小了吧!太可惜了!
佛法能使你了脱生死、跳出苦海,能使你证果成道,你竟然没有这个志气,不朝这个方向努力,抓一点东西就走!好比有人精神上很痛苦,请朋友千里迢迢开了小汽车送他来,听听法痛苦没有了,就想回家了,佛法变了止痛膏?!不疼了就不要了,等以后疼了再来,那你何年何月得解脱啊?!佛虽然讲过人天乘,可是佛还讲了出离乘菩萨乘佛乘,佛叫我们把人间的生活搞好,目的不是为了享受,为的是要我们断尽烦恼争取更大的快乐,那是无苦之乐、完全没有烦恼的快乐。
定学开导(39)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5
我们从释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和智慧,
所以成了如来的悲智等流身
提要:
·在家修行障碍多,出家要在清净的僧团里,依戒依法修行
·出家人想还俗,在家人不想出家,僧宝就消灭了
·四众弟子是一家人,佛弟子是同一个身份
·不重视自己的身份,不随现有的身份去改变原有的一切,岂不成了老年
痴呆症
·学佛就是佛弟子的身份,所有身口意的表现都要符合佛弟子的表现,转变
得慢就叫钝根
·我们都变了,我们从释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和智慧,所以成了如来的悲智
等流身
经云:如来悲智等流身 净戒圣种杜多行
成就三德三慧体 三士圣众我顶礼
在家修行障碍多,出家要在
清净的僧团里,依戒依法修行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经书上有四句话,“如来悲智等流身,戒净圣种杜多行,成就三德三慧体,三士圣众我顶礼”。你们听了这四句话就更容易明白,学了佛法应该怎么做?第一句:如来悲智等流身,我们佛弟子是一家人,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也就是优婆塞、优婆夷,这是佛弟子的团体,称为四众弟子,简称是出家在家二众。不管出家修行在家修行都是为了断烦恼,使心清净。
当然喽!出家修行条件好,所谓条件好也要说说清楚,要有圆满的法、要有清净的道场、要有如法的僧团。你去给假和尚做徒子徒孙,以为剃了头条件就好了,将来你也学会喝酒吃肉养女人。在家修行障碍多,真正的出家要在清净的僧团里,一切依戒依法修行,所以应该是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
出家人想还俗,在家人不想出家,僧宝就消灭了
如今有人却反说“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听了这话,出家人就会想还俗了,因为不还俗修不好啊。在家人就不想发心出家了,大家都这样,谁还肯出家呢?出家人就灭种了,僧宝就消灭了。我说“在家修不好”,可没讲错,因为我是在家人有体会。
四众弟子是一家人,佛弟子是同一身份
四众弟子是一家人,四众弟子都是一个身份:佛弟子。哪怕你是初进佛门,也是对佛法有爱好,对释迦佛有恭敬心啊,或许你还没有成为佛弟子,不是亲生儿子也可算个义子吧。你们做妈的看见我,总是跟孩子说,“你叫爷爷”,其实他又不是我的孙子。我一听孩子叫我爷爷,我就变得像爷爷的样子了,也有精神感应的嘛。
不重视自己的身份,不随现有的身份去改变
原有的一切,岂不成了老年痴呆症
今天跟你们讲身份,非常重要,你出生以后身份变了多少了?还没有取名的时候,你的身份是小毛头或者叫好宝宝;取了名字以后,在家里是孩子的身份,上了学是学生的身份;等到你长大了是大人的身份;一结婚,是丈夫的身份妻子的身份;有了孩子,是爸爸妈妈的身份。如果身份变了你不肯变,比如当了老师还要学生叫你“好宝宝”,那岂不是变了老年痴呆症了?儿子叫你“爸爸”,你说,“我从前做儿子现在还是做儿子,我要一辈子做儿子”,行吗?
学佛就是佛弟子的身份,所有身口意的表现都要符合佛弟子的表现,
转变得慢就叫钝根
今天进了佛门学佛了,你就是佛弟子的身份,是佛的一个学生,要承认自己这个身份。过去的身份在这里不存在了,你在外边是老板,在这儿没有你老板的身份,因为这儿你赚不到钱;在家里做老奶奶的,做妈妈的,在这里你是一个学法的同学。
既然是佛弟子身份,你们所有身口意的表现就应该符合佛弟子的表现,否则的话你转变得太慢了,转变得慢就叫钝根。有的人真是钝根啊,年轻时只知道到庙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从不听法也不修戒定慧,到了老年还是只知道烧香拜佛,进佛门几十年始终没有改变过,这种人是钝根里的钝根。
而且你也无法否认你是佛弟子的身份,好比随着年龄的长大,你的身体也在变化。当你吃母亲奶的时候,你的身体是适应吃奶的身体;当你吃饭的时候,你身体里的组织就变了,是吃饭的身体;当你吃肉的时候,你的身体组织又变了,你会长得很胖,皮肤雪白的,因为皮肤下面包的是猪油。(众笑)
我们都变了,我们从释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
和智慧,所以成了如来的悲智等流身
今天我们听了法,这是饮了释迦佛的法乳滋长了我们的法身慧命,非但我们的心会变,身体也会变,因为心身一体,身体是根据心变的,我们的身体就变成了如来的等流身。等流就是同等类流,类就是类别。拿一句俗话来打比方,吃谁的奶就会像谁。再说句风趣话:为什么现在人火气特别大?老头子火气更大,吵起架来很有劲啊!连小孩现在也火气大,这叫牛脾气!可能牛奶喝得太多了,也算等流吧。
还有前世的因果。你们今世的脾气当然跟环境因素,跟父母的遗传有关系,可也不是绝对的,两个双胞胎同样的培养,结果脾气不同,这是不能否定的事实。只有佛讲清楚了:这是他前世的脾气等流下来。前世什么脾气今世也会有什么脾气;你们前世进过佛门,对释迦佛有好感,今世就来这儿了;如果你们前世信神,今世也会去信神;前辈子学气功,今世也会到气功班里去,这就叫等流。
成佛,是悲心智慧圆满,我们佛弟子今天饮了释迦佛的法乳,我们就从释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和智慧。我们今天可不再是从前百分之百的凡夫俗子了,已经在变了,已经有释迦佛的悲心和智慧的成份了,所以叫如来悲智等流身。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定学开导(30~3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