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學開導(1~9)▪P4

  ..續本文上一頁年輕時候我聽老法師講《佛說阿彌陀經》,老法師經常講:念佛要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心裏在轉佛的名號,可是沒有轉佛的名號的相,沒有轉佛的名號的念,只有明明朗朗的覺,而沒有任何的念頭,這才是真的功夫,並非靠音聲求。現在人說的就不一樣了:要唸得響,臨終還要有助唸。而且平時唸佛要求也不高,盡講閑話、起煩惱,這樣唸佛白念了。

  法門要依法而修,得不到定力,

  就出不了種種功德

  《佛說阿彌陀經》叫你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叫你修觀。止、觀都要修,才能入止觀雙運的正定。如今難得有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聽說從前上海有個老居士講過,可他只會講,他自己也不懂得怎麼修。還要一本經《佛說無量壽佛經》,裏面有兩句話,告訴我們,犯五無間罪、謗法,這兩種人去不了。五無間罪還可以忏悔,謗法的罪重得不得了,很難忏悔清淨。這就是告訴你,有的人去不了的,可是現在人這兩句話不提了。反而有人說:“萬人念萬人去。”“只要唸就能去。”所以無論什麼法門,要成就都要依法去修。離經一字就是魔說。無論你修什麼法門,不修禅定,就得不到定力,也就出生不了種種功德。

  在修觀上訓練專注一境,能同時起到止的作用

  咱們修的觀裏有懸日觀,觀西方紅日,這就是十六觀境的第一觀。也有觀東方初升的太陽,也有觀當空的日輪,也有觀月輪。如果你把某個觀境觀的時間拉長一點,心專注在這個觀境上,一動不動,這段時間就是既修觀又修止。這樣訓練出來,力量會很大。

  禅定時的專注一境,

  是心智訓練准確度的唯一方法

  老鷹通過訓練,它飛過來要抓什麼都不會錯。鷹師怎麼訓練的?點一支香,訓練它專門看這支香,這就是訓練它專注一境。古時候射箭的人在一百步以外射箭,能夠從楊柳的葉子上穿過,百發百中,也是通過訓練專注一境。先吊一只蟑螂,他躺在地上,眼睛就盯住這個蟑螂,看到後來,這個蟑螂在他眼裏會大起來。慢慢再換一只蒼蠅,再換一只蚊子,訓練到後來,再小的目標他也射得准。禅定的功夫也是靠在所觀的境上專注一境訓練出來的。

  在觀境上糾正錯誤,以及根據安排起的變化,這都是觀的作用

  假如你心觀月亮,由于心力有限,月光成了黃色,圓形成了扁形,或者月亮成了太陽,你感覺到不對,就把它糾正過來,仍然要觀成一個圓滿的明月。如果發生錯誤,你還得照觀境的安排糾正錯誤。這種糾正錯誤,以及從這個觀修到那個觀,觀境的變化,都是觀的作用。明天再繼續講下去。

  定學開導(9)

  傅味琴講于崇教寺 2006.8.18

  定是修行成就的關鍵,

  而戒是定的基礎

  提要:

  ·定是修行成就的關鍵,而戒是定的基礎

  ·要入定,就必須修習止觀,不能急于求成,要把握好學修路線,隨時糾正

  錯誤

  ·書寫得再好,也不可能全面,因爲人的思想和環境常會發生變化

  ·善知識有修行經驗,所以善知識的力量不可忽視

  定是修行成就的關鍵,而戒是定的基礎

  禅定是戒定慧叁學之一,佛說“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可見定是個關鍵。修定一定要打好基礎,基礎要正不能邪,也不能偏,基礎正了,蓋的房子也正。既然我們修的是正定,那就必須要以戒爲基礎。在表法上,香表戒、花表定、燈表慧。花表禅定,因爲花會開放,先開花,後結果,這是表一切的功德都是從定上開放出來的。如果花開不出來,果子也結不出來。咱們從這裏可以明白,沒有禅定就什麼成就也沒有。所以不管你什麼法門、修什麼宗派、修哪一乘,都要以禅定爲關鍵。

  要入定,就必須修習止觀,不能急于求成,

  要把握好學修路線,隨時糾正錯誤

  “禅定是釋迦如來教導弟子由修習止觀而入定的方法”,要想入定,就必須要修習止觀,修就是練習,所以叫修習。在練習過程中,要有耐心,要有毅力,因爲每一種成就都要靠長期的訓練完成的。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半途而廢,急于求成就會欲速則不達,半途而廢就會前功盡棄。在練習過程中,我們總會出生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必須不斷克服,不斷糾正,最後才能得到圓滿的成就。今天我們主要還是在學在修,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學修路線,要隨時檢查自己,隨時糾正錯誤。

  書寫得再好,也不可能全面,

  因爲人的思想和環境常會發生變化

  現在的書很多,但是書是死板板的。即使有個善知識,他的修行經驗能在書上表達,也是有範圍的,那只是他個人在某一時期的經驗。可是他本人在不斷地變化,不是上進就是後退,思想要麼不斷地覺悟,要麼一會兒覺來一會兒迷,而他所處的修行環境也在不斷變化,環境中的社會風氣、修行氣氛、同修的人、以及他想度的衆生,都在變化。咱們年輕人跟老一代就是兩樣,思想、生活習慣、連穿的衣服都不同。即使這本書寫的挺好,但也不可能全面,因爲事物在變化。所以說完全靠看書來指導修行,是不現實的,何況書上也會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

  善知識有修行經驗,

  所以善知識的力量不可忽視

  假如你去學佛經,佛經不會有錯,可是你理解不到裏面全面的法義。往往知識分子會憑自己文化,依文解義,看不懂就去查佛學大辭典。佛學大辭典的解釋都是經文裏摘下來的,一般都是法相的解說,缺乏修行的經驗,更缺乏這個時代修行人的經驗,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識指導。

  善知識最珍貴的地方就是他有修行經驗,能使你修行的知識圓滿。哪怕你現在沒有遇到這些情況,將來你一旦碰到了,你就會想起這些話就能用得上去。必須要有豐富的經驗,你在自己發揮的時候才不會發生有錯誤。所以善知識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爲什麼許多人喜歡打坐,卻一無所得,甚至坐出了毛病?主要他沒有善知識的指導,或者指導他的人本身就是盲修瞎練。你跟他學,能學出什麼名堂來?這是講善知識的必要性。

  修行並不是光靠你唸經、拜佛、撥念珠、持咒,或者閉起眼睛打坐就能得到成就。佛教是科學,你不能離開科學態度。佛教就是治衆生煩惱病,好比醫學道理也不懂,藥的用法也不懂,藥的性質也不懂,就給自己開方子,要麼你出事,要麼吃下藥沒什麼作用。

  

  

《定學開導(1~9)》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定學開導(10~1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