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们不修行,只讲止而不修止,成为一种口头禅。医生劝失眠病人:最好睡觉前一个小时什么也不想。可是妄念仍是止不住啊?我们的妄念不得了啊,也难怪!无始以来,无论做人、天人、阿修罗、畜生,乃至于下了地狱还在打妄想。有人说,“我白天打妄想,晚上睡着了,就不想了。”那你咋做梦啊?众生白天打妄想,晚上做梦还在打妄想,整天在打妄想,所以苦啊。妄想打得太累了,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头发都开始白了,因为用脑不合理。
定学开导(6)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众生都在妄念中受苦
提要:
·众生都在妄念中受苦
·世人以玩乐来解除苦,佛弟子修禅定常经行,身体就会好
·发精神病是因为没有发的时候已经有精神病的种子了,这个种子就是
啼笑因缘
·财产五家共,无常大鬼吞,佛教破众生迷,是为了让众生觉悟
·听了法不认真去悟,没有功夫,怎能打败烦恼的对手
众生都在妄念中受苦
我年轻时候去上海玉佛寺听讲经,虚云老和尚的土音重,我只有一句听懂了,所以很难忘:“众生都在妄想中受苦”,你不止住妄念你能了脱苦吗?
世人以玩乐来解除苦,佛弟子修禅定常经行,身体就会好
世人以玩乐来解除苦,看电影、卡拉OK、跳跳舞。群众对卡拉OK反映很不好,电台做过一个电话调查,有人打电话诉苦:“我想安静吃顿饭,有人在旁边卡拉OK,听得我实在难受,简直像鬼叫。”有个舞叫迪斯科,一不小心跌死了,家属就要哭。(众笑)说“我要身体好。”那就修禅定,慢慢走走、经行经行。止住妄念,身体就会好。
发精神病是因为没有发的时候已经有
精神病的种子了,这个种子就是啼笑因缘
你真正要止住妄念,只有照佛教的办法。妄念对我们是干扰,受了干扰,日子就不好过了。世间上的因缘就像万花筒,动一动就变一变,全是对我们的干扰,所以修行人赶快要离开世缘。有人就舍不得离开世缘,因为有感情啊。从前有一本小说,名字叫《啼笑因缘》,世间上就是一会笑来一会哭,这种地方你还呆着干什么?你即使今天有本事当明星,受到追星族的崇拜,也不一定是真快乐。从前有个电影明星称金嗓子,电影里开始唱一支歌:“你教我书,你教我画,我报答你的是歌唱”,多富有诗意呀!后来又唱第二支歌:“鸟儿从此不许唱,花儿从此不许开,我不要这个疯狂的世界。”因为她疯了。为什么人会发疯,因为没有疯的时候已经有神经病的种子了,这个种子就是啼笑因缘。
财产五家共,无常大鬼吞,
佛教破众生迷,是为了让众生觉悟
世间上人哪止得住妄念?都是小脑筋特别多,也就是妄念特别多。却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从前有个富翁,一场文化大革命家里的金条全部抄光。说“以后不会搞文化大革命了”,无常大鬼也要把你金条吞光,真是迷啊!佛说财产是“王、贼、水、火、不肖子”五家共有的,许多人虽知道,就是放不下。我的学生中有钱人很多啊,怎么很少来啊,是不是见我专门破迷,看见我就怕,佛教破众生迷,是为了让你觉悟啊!
听了法不认真去悟,没有功夫,
怎能打败烦恼的对手
进入佛门只知烧香,不知修行,修行要修出功夫来的。听说从前有个老顽童武功很强,有人也称我老顽童,可是我没有武功。修行人不要武功,但要修出功夫来,要打败烦恼的对手!你没有功夫,空想有什么用啊?我年轻时,雪相法师到上海,给我写了封信,我就去看他,谈话中。雪相法师叫我在讲法的时候,多讲讲功夫上的话。在我想来,佛法我讲给你们听,功夫你们自己修。现在我明白,可能那个时候,雪相法师看到佛门里的人修不出功夫来,所以要我多讲讲。为什么修不出功夫来?他们即使听了法,却不认真去悟,怎么修出功夫来?
你盲修瞎练也修不出功夫。末法时期的修行人教跟修脱节,教是教理。你们喜欢听法,我是欢迎的,有人说:听傅老师讲法是一种艺术享受,傅老师讲法笑话、故事特别多,天天哈哈笑。当然这也是一种弘法的手段,但是你要真正依教奉行才能出功夫。否则的话,法是法,你是盲修瞎练,你这个功夫太不像样。
定学开导(7)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妄想不断冒出来是因为正观力量太薄弱,
有人盲修瞎练,仅是自我安慰
提要:
·真功夫的修行人晚上不倒单,白天精神好,一人能扛二棵树
·好话做不到,因为没有修法。能放下,心就定,紧张就消失了
·妄想不断冒出来是因为正观力量太薄弱,有人盲修瞎练,仅是自我安慰
·修止要得到身轻心安的利益,临终心安,才是真功夫
真功夫的修行人晚上不倒单,
白天精神好,一人能扛二棵树
有人确有真功夫。我五四年上五台山,那时能海上师住在广济茅棚,广济茅棚又叫碧山寺。钟楼里有个出家人,怪得很,白天出来,一只大草帽一压,脸都看不见。力气特别大,别人种树两人扛一棵,他一个人扛两棵。据说二十年没睡过觉。我们特地去拜访他,果然如此,钟楼里没有床,他整个晚上敲幽冥钟,那可是真功夫。还有的晚上不倒单,就是人不倒下去,一直用功坐禅到天亮。但有的并非不睡觉,假如你去看他,“呼——”(众笑)人家躺着睡,他坐着睡,因为睡的时间太长,口水都流出来,这是假功夫。修不倒单的人要白天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喜欢修苦行,那才是真功夫。所以个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智慧的开发,全离不开禅定。
好话做不到,因为没有修法。
能放下,心就定,紧张就消失了
世间上人尽说好话,即使有道理,有几个人能做到?因为他们没有修法,起不了大作用。比如学生考试,父母总是说:“你不要紧张,不要慌,心要定。”难道这个学生真的能定下去?他还是紧张。如果真能定得住,非但不会忘记,而且还会触类旁通。常有人一进考场就昏倒了,(众笑)有时候紧张得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坐着也没有意思,就交卷吧。刚刚走出考场,“喔哟,想起来了”,因为交了考卷就没你事了,你就放下了,心就定了,定了就想起来了,可你定得太晚了。(众笑)如果想不要定得太晚,那么只有修禅定。修禅定能使你像如来那样随时随刻都在定中,老修行就能泰山压顶,面不改色。
妄想不断冒出来是因为正观力量太薄弱,
有人盲修瞎练,仅是自我安慰
修行就是要修要行啊,在这条路上要走啊,你们自己就是研究的材料。比如你正在打妄想,忽然觉悟了,努力不要想,确实妄想好转了。可要不了几秒钟,它又冒出来了,即使你再努力一下,又给你压下去,可是你心理力量太薄弱,没多久又松掉了,妄想又冒出来了。连修禅定都会打妄想,有人每次都打妄想,干脆先打个痛快,打半小时妄想再开始修定。还有人修禅定时也打妄想,我教循身观,从脚趾到头顶,我报“脚趾”,有个人却想禅定里怎么有“饺子”?众生无始以来的妄想势力很顽强啊,修行哪会这么容易就修得好啊?所以你不照佛的方法修,简直是在盲修瞎练、自我安慰。
修止要得到身轻心安的利益,
临终心安,才是真功夫
“止,以心一境性得”,要修止,你要全神贯注在一个境上,不能让这个境跑掉,这就是佛教给我们修止的方法。真要修止起作用,你要做到心在一个境上,一点都不动摇,世间上有些人妄想也很少,一种是有修养的人,比较达观,也不大为名为利去想东想西;还有一种人妄想少,因为他想不大出来,比如呆子。修行人要按照修行法则去修,要得到轻安,才算拿到修行的好处。轻安就是身轻心安。真得止,身心都会起变化。身子轻松走路非常轻快,心也安。比如现在我讲法心很安,我不大看钟,就是你们跟我打招呼,“要停了”,也干扰不了我。如果我心不安肯定讲错,你们听法心安不安?有人第一次听法,一会看表,一会东看西看,有人瞪着眼睛心里想,“怎么还在讲!”心不安,就是你修行不到家,没有功夫,一到时候就心不安了。临终一刹那,如果一到时候你心不安咋办喔!快要临终了,病障、业障、冤家全来找你麻烦,你真能心安,才真有功夫。
定学开导(8)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7
禅定时的专注一境,
是心智训练准确度的唯一方法
提要:
·毕生唸佛,抄经,只因没有修禅的定力,临终障起尚思吕洞宾
·念佛要达到心一境性,才能起以一念止万念的作用,并非靠唸得响,
也非从音声求
·法门要依法而修,得不到定力,就出不了种种功德
·在修观上训练专注一境,能同时起到止的作用
·禅定时的专注一境,是心智训练准确度的唯一方法
·在观境上纠正错误,以及根据安排起的变化,这都是观的作用
毕生唸佛,抄经,只因没有修禅的定力,
临终障起尚思吕洞宾
从前有个老太太,一辈子念佛,书法好,还抄过很长的《华严经》。死之前腿疼得厉害,叫我给她去按摩,大家都鼓励她念佛往生西方。有一天,老太太兴致很好,叫人买了两只面粉做的猴子,插在床头上。据说她临终时候说:我不要去极乐世界,我要到吕洞宾那里去。因为她羡慕八仙过海的美妙。没有平时的功夫,临终一刹那你把握得住吗?你如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乱,这倒顶事。可是你去统计统计,念了几十年佛的人,有几个能一心不乱啊?要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所以不容易的。众生无始以来的妄念,要经过长期的磨练才止得住,你不好好修,能有把握吗?
念佛要达到心一境性,才能起以一念止
万念的作用,并非靠唸得响,也非从音声求
念佛有它殊胜的地方。念佛是以一句佛号为境,起一念止万念的作用,这是修止。你真正做到了这个要求,还要起身心变化,要身轻心安。往生有往生的要求,执持名号,只能一个念头,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第二个念头一出来,就不叫一心不乱。…
《定学开导(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