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們不修行,只講止而不修止,成爲一種口頭禅。醫生勸失眠病人:最好睡覺前一個小時什麼也不想。可是妄念仍是止不住啊?我們的妄念不得了啊,也難怪!無始以來,無論做人、天人、阿修羅、畜生,乃至于下了地獄還在打妄想。有人說,“我白天打妄想,晚上睡著了,就不想了。”那你咋做夢啊?衆生白天打妄想,晚上做夢還在打妄想,整天在打妄想,所以苦啊。妄想打得太累了,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頭發都開始白了,因爲用腦不合理。
定學開導(6)
傅味琴講于崇教寺 2006.8.17
衆生都在妄念中受苦
提要:
·衆生都在妄念中受苦
·世人以玩樂來解除苦,佛弟子修禅定常經行,身體就會好
·發精神病是因爲沒有發的時候已經有精神病的種子了,這個種子就是
啼笑因緣
·財産五家共,無常大鬼吞,佛教破衆生迷,是爲了讓衆生覺悟
·聽了法不認真去悟,沒有功夫,怎能打敗煩惱的對手
衆生都在妄念中受苦
我年輕時候去上海玉佛寺聽講經,虛雲老和尚的土音重,我只有一句聽懂了,所以很難忘:“衆生都在妄想中受苦”,你不止住妄念你能了脫苦嗎?
世人以玩樂來解除苦,佛弟子修禅定常經行,身體就會好
世人以玩樂來解除苦,看電影、卡拉OK、跳跳舞。群衆對卡拉OK反映很不好,電臺做過一個電話調查,有人打電話訴苦:“我想安靜吃頓飯,有人在旁邊卡拉OK,聽得我實在難受,簡直像鬼叫。”有個舞叫迪斯科,一不小心跌死了,家屬就要哭。(衆笑)說“我要身體好。”那就修禅定,慢慢走走、經行經行。止住妄念,身體就會好。
發精神病是因爲沒有發的時候已經有
精神病的種子了,這個種子就是啼笑因緣
你真正要止住妄念,只有照佛教的辦法。妄念對我們是幹擾,受了幹擾,日子就不好過了。世間上的因緣就像萬花筒,動一動就變一變,全是對我們的幹擾,所以修行人趕快要離開世緣。有人就舍不得離開世緣,因爲有感情啊。從前有一本小說,名字叫《啼笑因緣》,世間上就是一會笑來一會哭,這種地方你還呆著幹什麼?你即使今天有本事當明星,受到追星族的崇拜,也不一定是真快樂。從前有個電影明星稱金嗓子,電影裏開始唱一支歌:“你教我書,你教我畫,我報答你的是歌唱”,多富有詩意呀!後來又唱第二支歌:“鳥兒從此不許唱,花兒從此不許開,我不要這個瘋狂的世界。”因爲她瘋了。爲什麼人會發瘋,因爲沒有瘋的時候已經有神經病的種子了,這個種子就是啼笑因緣。
財産五家共,無常大鬼吞,
佛教破衆生迷,是爲了讓衆生覺悟
世間上人哪止得住妄念?都是小腦筋特別多,也就是妄念特別多。卻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從前有個富翁,一場文化大革命家裏的金條全部抄光。說“以後不會搞文化大革命了”,無常大鬼也要把你金條吞光,真是迷啊!佛說財産是“王、賊、水、火、不肖子”五家共有的,許多人雖知道,就是放不下。我的學生中有錢人很多啊,怎麼很少來啊,是不是見我專門破迷,看見我就怕,佛教破衆生迷,是爲了讓你覺悟啊!
聽了法不認真去悟,沒有功夫,
怎能打敗煩惱的對手
進入佛門只知燒香,不知修行,修行要修出功夫來的。聽說從前有個老頑童武功很強,有人也稱我老頑童,可是我沒有武功。修行人不要武功,但要修出功夫來,要打敗煩惱的對手!你沒有功夫,空想有什麼用啊?我年輕時,雪相法師到上海,給我寫了封信,我就去看他,談話中。雪相法師叫我在講法的時候,多講講功夫上的話。在我想來,佛法我講給你們聽,功夫你們自己修。現在我明白,可能那個時候,雪相法師看到佛門裏的人修不出功夫來,所以要我多講講。爲什麼修不出功夫來?他們即使聽了法,卻不認真去悟,怎麼修出功夫來?
你盲修瞎練也修不出功夫。末法時期的修行人教跟修脫節,教是教理。你們喜歡聽法,我是歡迎的,有人說:聽傅老師講法是一種藝術享受,傅老師講法笑話、故事特別多,天天哈哈笑。當然這也是一種弘法的手段,但是你要真正依教奉行才能出功夫。否則的話,法是法,你是盲修瞎練,你這個功夫太不像樣。
定學開導(7)
傅味琴講于崇教寺 2006.8.17
妄想不斷冒出來是因爲正觀力量太薄弱,
有人盲修瞎練,僅是自我安慰
提要:
·真功夫的修行人晚上不倒單,白天精神好,一人能扛二棵樹
·好話做不到,因爲沒有修法。能放下,心就定,緊張就消失了
·妄想不斷冒出來是因爲正觀力量太薄弱,有人盲修瞎練,僅是自我安慰
·修止要得到身輕心安的利益,臨終心安,才是真功夫
真功夫的修行人晚上不倒單,
白天精神好,一人能扛二棵樹
有人確有真功夫。我五四年上五臺山,那時能海上師住在廣濟茅棚,廣濟茅棚又叫碧山寺。鍾樓裏有個出家人,怪得很,白天出來,一只大草帽一壓,臉都看不見。力氣特別大,別人種樹兩人扛一棵,他一個人扛兩棵。據說二十年沒睡過覺。我們特地去拜訪他,果然如此,鍾樓裏沒有床,他整個晚上敲幽冥鍾,那可是真功夫。還有的晚上不倒單,就是人不倒下去,一直用功坐禅到天亮。但有的並非不睡覺,假如你去看他,“呼——”(衆笑)人家躺著睡,他坐著睡,因爲睡的時間太長,口水都流出來,這是假功夫。修不倒單的人要白天精神飽滿,朝氣蓬勃,喜歡修苦行,那才是真功夫。所以個人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以及智慧的開發,全離不開禅定。
好話做不到,因爲沒有修法。
能放下,心就定,緊張就消失了
世間上人盡說好話,即使有道理,有幾個人能做到?因爲他們沒有修法,起不了大作用。比如學生考試,父母總是說:“你不要緊張,不要慌,心要定。”難道這個學生真的能定下去?他還是緊張。如果真能定得住,非但不會忘記,而且還會觸類旁通。常有人一進考場就昏倒了,(衆笑)有時候緊張得怎麼想也想不出來,坐著也沒有意思,就交卷吧。剛剛走出考場,“喔喲,想起來了”,因爲交了考卷就沒你事了,你就放下了,心就定了,定了就想起來了,可你定得太晚了。(衆笑)如果想不要定得太晚,那麼只有修禅定。修禅定能使你像如來那樣隨時隨刻都在定中,老修行就能泰山壓頂,面不改色。
妄想不斷冒出來是因爲正觀力量太薄弱,
有人盲修瞎練,僅是自我安慰
修行就是要修要行啊,在這條路上要走啊,你們自己就是研究的材料。比如你正在打妄想,忽然覺悟了,努力不要想,確實妄想好轉了。可要不了幾秒鍾,它又冒出來了,即使你再努力一下,又給你壓下去,可是你心理力量太薄弱,沒多久又松掉了,妄想又冒出來了。連修禅定都會打妄想,有人每次都打妄想,幹脆先打個痛快,打半小時妄想再開始修定。還有人修禅定時也打妄想,我教循身觀,從腳趾到頭頂,我報“腳趾”,有個人卻想禅定裏怎麼有“餃子”?衆生無始以來的妄想勢力很頑強啊,修行哪會這麼容易就修得好啊?所以你不照佛的方法修,簡直是在盲修瞎練、自我安慰。
修止要得到身輕心安的利益,
臨終心安,才是真功夫
“止,以心一境性得”,要修止,你要全神貫注在一個境上,不能讓這個境跑掉,這就是佛教給我們修止的方法。真要修止起作用,你要做到心在一個境上,一點都不動搖,世間上有些人妄想也很少,一種是有修養的人,比較達觀,也不大爲名爲利去想東想西;還有一種人妄想少,因爲他想不大出來,比如呆子。修行人要按照修行法則去修,要得到輕安,才算拿到修行的好處。輕安就是身輕心安。真得止,身心都會起變化。身子輕松走路非常輕快,心也安。比如現在我講法心很安,我不大看鍾,就是你們跟我打招呼,“要停了”,也幹擾不了我。如果我心不安肯定講錯,你們聽法心安不安?有人第一次聽法,一會看表,一會東看西看,有人瞪著眼睛心裏想,“怎麼還在講!”心不安,就是你修行不到家,沒有功夫,一到時候就心不安了。臨終一刹那,如果一到時候你心不安咋辦喔!快要臨終了,病障、業障、冤家全來找你麻煩,你真能心安,才真有功夫。
定學開導(8)
傅味琴講于崇教寺 2006.8.17
禅定時的專注一境,
是心智訓練准確度的唯一方法
提要:
·畢生唸佛,抄經,只因沒有修禅的定力,臨終障起尚思呂洞賓
·念佛要達到心一境性,才能起以一念止萬念的作用,並非靠唸得響,
也非從音聲求
·法門要依法而修,得不到定力,就出不了種種功德
·在修觀上訓練專注一境,能同時起到止的作用
·禅定時的專注一境,是心智訓練准確度的唯一方法
·在觀境上糾正錯誤,以及根據安排起的變化,這都是觀的作用
畢生唸佛,抄經,只因沒有修禅的定力,
臨終障起尚思呂洞賓
從前有個老太太,一輩子念佛,書法好,還抄過很長的《華嚴經》。死之前腿疼得厲害,叫我給她去按摩,大家都鼓勵她念佛往生西方。有一天,老太太興致很好,叫人買了兩只面粉做的猴子,插在床頭上。據說她臨終時候說:我不要去極樂世界,我要到呂洞賓那裏去。因爲她羨慕八仙過海的美妙。沒有平時的功夫,臨終一刹那你把握得住嗎?你如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亂,這倒頂事。可是你去統計統計,念了幾十年佛的人,有幾個能一心不亂啊?要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七日一心不亂,所以不容易的。衆生無始以來的妄念,要經過長期的磨練才止得住,你不好好修,能有把握嗎?
念佛要達到心一境性,才能起以一念止
萬念的作用,並非靠唸得響,也非從音聲求
念佛有它殊勝的地方。念佛是以一句佛號爲境,起一念止萬念的作用,這是修止。你真正做到了這個要求,還要起身心變化,要身輕心安。往生有往生的要求,執持名號,只能一個念頭,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二個念頭一出來,就不叫一心不亂。…
《定學開導(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