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学开导(10)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8
修定有静中修,动中修,
动中修就是在生活里修
提要:
·修行不能自搞一套,拜师还得看他是否符合善知识的标准
·修行是通过量变到质变,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只能扫除障碍,不能给自
己添上障碍
·修定有静中修、动中修,动中修就是在生活里修
·平时生活占去了大量时间,生活里不修,不但浪费时间,还容易为自己制
造修行障碍
·修行人不想劳动培福,不但障碍多,也无法在生活里修
修行不能自搞一套,拜师还得
看他是否符合善知识的标准
从前我在上海,文革前也算是个医务工作者,卫生协会经常要我们去学习。听说有个医生,每次给人看病,开的处方总有六十几味药。所以药店里看到他的处方,赶快把药箱抽屉全拉开,差不多每个抽屉都抓一点,结果这个药吃不死也吃不好,有什么用呢?假如这个药用错了,那就叫庸医杀人。所以一个想修行成就的人,哪可以没有善知识指导,自己不懂佛法,乱搞一套?也不能随随便便拜师,拜师要看他符合不符合善知识的标准。所以在佛门里修行太随便,没好结果的。
修行是通过量变到质变,只能变好,不能
变坏,只能扫除障碍,不能给自己添上障碍
修行无非是从量变到质变,所以不能疏忽量变。在这个变的过程中,要注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扫除障碍,不能产生障碍。就看你量变的速度怎么样、面广不广。如果你面广、速度快,那么你进步也快;如果你速度慢、面不广,再加上你浪费时间,培养了懒惰、自由散漫的习气,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给自己添障碍,那当然进步慢了。
修定有静中修、动中修,动中修就是在生活里修
因此,我特别提出来:修行要在生活里修。禅定有静中修、有动中修。初步可以理解,你两条腿盘起来,安静地在修禅定,就像我们每天清早大家一起修禅定,这叫静中修。动中修就是在生活里修。
平时生活占去了大量时间,生活里不修,
不但浪费时间,还容易为自己制造修行障碍
可是今天的修行人,哪怕他很喜欢修禅定,有几个在动中修?你动中不修,大量的时间浪费了,你这个量变就不足。即使你静中修,哪怕早上三批禅定全参加,也不过一个小时,每天八小时睡眠,加起来九个小时,其余十五个小时全空过了。非但没有收获,这十五个小时还在发展对你有障碍的东西。比如打妄想、懒惰、自由散漫、说闲话、胡思乱想,有时候还起烦恼、跟人家争争吵吵,一怄气就要气个三天,不仅仅是浪费时间,你在大量制造自己修行的障碍。如果你不能从这里醒过来,就像佛说的那样,末法众生证果证道极其困难。
修行人不想劳动培福,
不但障碍多,也无法在生活里修
那么是不是要一天到晚打坐?有人就是动这个脑筋:我千里迢迢来,是来学法学禅定的。每天修禅定时间并不多,其它的事情倒多了,有时要去帮厨、有时要去扫地,岂不浪费时间?最好让我一天到晚听法,或者一天到晚打坐。从前就有这样人,这种人算是想用功,但是他自私,思想偏掉了。
从前咱们在莫干山的时候,人很少,来的知识分子有他自己的一套。管厨房的同学叫他去烧火,他说“我唸经还没有唸完。”经唸完了,叫他去洗菜,他说“我现在要修禅定。”好像这个理由很正当。后来负责厨房的同学就冒火了,跟他说:“我凭什么要煮饭给你吃?我以后只煮自己的,你要吃,你自己去煮。”
那样子除非你到其他地方去,你有钱,对你优待,给你一个人一间寮房,你自己好好用功吧。等到打梆吃饭了,你去吃饭吧。好像住宾馆那样,向你收饭钱住宿费,什么事情也不要你干,那还像修行人了?至少有一个毛病,你是在享福,没有培福。
越享福,福气越消耗。从佛法上讲,福气大,还能抵住一些灾难,福气不大,你障碍更多:听经打瞌睡,念经打妄想,所以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是你利用生活的各方面去修行,走路、吃饭、烧火、挑水都在修行,连拖地板也修行,这就叫在生活里修。
定学开导(11)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8
在生活里也要修止,止的力量不足,
就难以从量变到质变
提要:
·在生活里也要修止,止的力量不足,就难以从量变到质变
·修行懈怠,时久不上路,要检查自己,浪费时间太多
·吃饭、睡觉、生活中的一切,要不打妄想才叫修行
·车祸大都出于开车和走路的在打妄想
在生活里也要修止,止的力量不足,
就难以从量变到质变
修禅定的方法就是止观,不一定两条腿盘起来,才去止住妄念,你在生活里也要止住妄念。可是如今的修行人,学法想学的,拿到法就只修念诵,以为这么做就是修行。还希望学高,学高必须打基础啊。
我年轻时刚进佛门忙着听法、听经、整理笔记,算是在修行。可生活里从不修行,走在马路上东看西看,看看橱窗;特别喜欢逛旧货商店,看哪个旧货便宜,就扛回去;还喜欢逛旧书商店,想买几本好的旧书,等到出来已经过了两个小时。有时候也想走安静马路,一个人走还好,两个人在一起就尽说闲话,时间都浪费了。这样入定就慢了,因为止的功夫不够。量不足,它怎么能质变呢?
修行懈怠,时久不上路,
要检查自己,浪费时间太多
说“量不足明天再修”,刚增加一点量,热水里又冲了冷水,它又冷下去了。所以一直拖到头发白,还是没见什么成果。有的人半路里就灰心了,看来我不是修行的料,别说证初果二果,我修了多少年,兴趣都没了。你不检查检查自己:是你自己搞出来的,要怪你自己呀!所以我现在尽量抓紧自己的修行。从前人家说像我这样的修行人是很少的,连个星期天都没有,实际上我浪费的时间也很多。不在生活中修,这就是多少年代来,修行人中常发生的一个大漏洞。
吃饭、睡觉、生活中的一切,
要不打妄想才叫修行
禅宗说烧火是修行,挑水是修行,连喝茶都是修行,吃饭、睡觉也是修行。不懂的人以为吃饭、睡觉、喝茶就是修行,那么我天天在吃饭、睡觉、喝茶,我天天就在修行?禅师还有句话,肚子饿了你就吃,困了你就睡,修行就是这么修的。这话不错,可是把中间的内容抽掉了,后学的人听不懂,结果误解了。
真正讲清楚:吃饭就是修行,是指吃饭时你不打妄想就是修行,因为你改变习气了。修行就是改变习气,要把熟的搞生,生的搞熟,那就是转变。我们每次吃饭总是打妄想,这个我们很熟悉。非但打妄想,还说话哩,要么表现贪心,“今天这个菜好吃,你明天再给我做啊。还有没有?再拿一点来。”菜不好,还要怄气。连吃饭都掉在贪瞋痴里,这就不叫修行了。你吃饭的时候不贪不瞋不痴,那就是修行。问题不在吃饭上,而在你把贪瞋痴改掉了。
吃粥也是这样,吃粥时不要打妄想,要一心吃粥,也不要去引起别人打妄想。说“我不说话,不会引起别人打妄想。”还有一个要求,吃粥不能有声音,斋堂里就有这个规矩。你不能像世俗人那样稀哩呼噜地吸粥,你一出声,旁人就听得见,他就要打妄想。你只能慢慢地用筷子把粥拨到嘴里去。
说到吃粥,我想起从前有个出家人,他主张不浪费,所以吃完粥要舔碗,把粥浆舔光,算是爱惜福报。徒弟都跟他学,所以师徒吃完粥都舔碗。(众笑)我也主张不浪费,但就别舔了。你一舔,大家都朝你看,弄得人家打妄想,有的人还不高兴:不庄严。
车祸大都出于开车和走路的在打妄想
走路,一心走路这是修行。假如妄念起来了,马上排除掉。妄念是害人的,假如你穿过马路时起了妄想,卡车开过来了你也不注意,忽然听见尖锐的喇叭声,你一听慌了,腿碰腿,也不知道往后退还是往前进,你不被压倒才怪呢。被压不是因为车来了,是因为你起了妄想。
定学开导(12)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8
止住妄想还要培养欢喜,
登初地就容易
提要:
·止住妄想还要培养欢喜,登初地就容易
·定叫一心,生活中要达到一心,那就要止住妄念
·修止对身心有极大利益,在修行上起了昏沉,还得用光明观去对治,要善
于调整
·年青时代要好好修止,生活中到处都可修观,烧火观火,在阳光中观光明
·一心吃茶,就叫禅,倒茶想到刘关张,就打妄想了
止住妄想还要培养欢喜,登初地就容易
其它都是如此,扫地就专心扫地,拖地板就专心拖地板。你说“那不变成木头人了吗?心里总要有点活动呀!”我教你一个办法,你拖地板的时候,拖过去,你想“愉快”,再拖过来,想“高兴”,那样你证初地就快了,初地就是欢喜地。修行要懂得决窍,不懂得决窍叫苦迟通行,又苦又慢;你懂得决窍了,叫乐速通行,又快又高兴。
定叫一心,生活中要达到一心,那就要止住妄念
我52年进的佛门,那时上海佛教青年会常有讲座,法师讲完经,还有老居士来复讲。我听他们说:一心吃粥这叫吃粥三昧。三昧就是定,所以你在生活中也可以得到定。定不是你手脚一动也不动,定叫一心,你能够达到一心就是定。要达到一心,那就要止住妄念。
修止对身心有极大利益,在修行上起了昏沉,
还得用光明观去对治,要善于调整
生病虽然不好,但对我也有点好处。我得的是高血压,容易失眠,失眠了第二天血压更高,只好吃药。不太严重,吃药还起点效果;失眠严重了,吃药也没效果。医生也不大肯加重剂量,因为药物对身体总有一点不好的反应。在苦中就想求解脱,解脱要自己解脱,我看吃药是只能帮帮忙,我还是求自己吧,因为我年轻时生的病,都是我自己搞好的。
我就研究,是什么原因失眠,是不是我妄想太多了?因为通常医学上总是说:失眠的人,睡前不能兴奋,你一动脑筋,一兴奋,就容易睡不着。所以从那时我就开…
《定学开导(10~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