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学开导(20)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18
法上脱离了圆满,修行脱离了清净道,
任何宗派都会一代不如一代
提要:
·法无高下,哪有什么低的法可以被你排除的
·讲法要深浅兼须,但必须要有次第,必须是圆满的法
·法上脱离了圆满,修行脱离了清净道,任何宗派都会一代不如一代
·大乘不能演变成人天乘,末法初期不能演变成末法后期
·要求太高,脱离实际,把戒定慧学好修好是最低要求
·要戒定慧都成就,才是戒定慧的成就
法无高下,哪有什么低的法可以被你排除的
还有一些原因,说得不客气一点,我进佛门以后,除了我们大般若法流以外,听到的法都是没有步骤没有系统的。现在听法越来越困难了,可是你们在外边多少也学了一点,或者说看了很多书吧,我常听到你们来我这诉苦:不知道修行该往哪条路走。所以我们这个法流特别强调完全次第,“完全”,佛法一个也不能少,法无高下,哪有什么低的法可以被你排除的?!“完全”就是圆满,“次第”必须要按步骤走。
讲法要深浅兼须,但必须要有次第,
必须是圆满的法
可是在佛门里讲法或者说培养人才,比社会上办学困难得多,因为来的人水平不同,层次不同。你给初学的人讲,有些人听了就不耐烦,因为他已经懂了;你给层次高的人讲,初学的人听不懂,也很苦恼。只有浅的讲讲,深的讲讲,双方照顾一下。但是必须要有次第,必须是圆满的法。
法上脱离了圆满,修行脱离了清净道,
任何宗派都会一代不如一代
释迦佛在人间的时候,佛教是没有宗派的。佛教传到中国来成立了宗派,分了宗派有优点,也有漏洞。如果逐渐脱离了清净道,逐渐脱离了法上的圆满,逐渐脱离了修行上的严肃态度、认真的精神,就会一代不如一代。
大乘不能演变成人天乘,
末法初期不能演变成末法后期
事实今天已经看到了,每个宗派都不像从前那样殊胜,法上都有点偏了,只强调所谓大乘精神,而不强调出离道的断烦恼,结果把大乘演变成人天乘,大乘的要求有这么低吗?越到后世众生烦恼越厉害,逐渐形成宗派与宗派之间互相排挤、诽谤、攻击,那是在修行吗?为什么现在仅仅是进入末法的初期,现象上已经成了末法的后期?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佛弟子都应该要关心、要研究。我们的研究是为了纠正错误、弥补漏洞。
要求太高,脱离实际,
把戒定慧学好修好是最低要求
话再说回来既然已经这样了,我们今天要求不要高,要求高了做起来难度比较大。我们对自己要求也不要太高,善知识在引导众生上也不能要求太高,不能脱离实际。
说一句要求不高的话,你们戒定慧三学总要学学好,这已经是最低要求了。但戒定慧不是靠你一句二句三句可以学好、修得起来的,也不是靠你一句半语能够达到彻底究竟。佛门里口说玄妙实非玄妙的风气,应该赶快改变,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好好地学。
要戒定慧都成就,才是戒定慧的成就
而且戒定慧不能分开来,如果你持戒持得好,这是戒成就;你修定修得好,这是定成就;你听经听得多,还能广大地讲经说法,这是慧成就,但都不是戒定慧的圆满成就。佛陀整个的四十九年的教法被你分开来了,你怎么得到圆满的成就啊?要戒定慧都成就才是戒定慧的成就。为什么说戒定慧学好是最低要求?你戒定慧学好就能成就啊,释迦佛四十九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
定学开导(21)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18
正法道场要按释迦佛教导去做,
培养佛门龙象,要从严要求
提要:
·道谛三十七道品,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佛法不难,修好戒定慧就能成就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自己搞一套,就不是佛弟子
·正法道场要按释迦佛教导去做,培养佛门龙象,要从严要求
·末法时期修行,证初果是最低要求,在我这儿,至少要走在证初果的路上
·你们今天究竟在忙啥?是在忙证果,还是忙名利
·不懂佛法什么都糊里糊涂,懂了佛法,跳不出泥坑,你也白学了
·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
道谛三十七道品,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
佛法不难,修好戒定慧就能成就
我们要成就解脱道,要成就无上佛道,这个方法都在四谛法的道谛里,可即使是今天讲修行的人,有几个在修三十七道品?你不修三十七道品,要求降低点,戒定慧总要修修好,因为三十七道品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这叫善巧方便。所以你们想要修行要想学佛法,不要怕难,佛智慧极其圆满,再难也能使你修上去,因为有善巧方便。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自己搞一套,就不是佛弟子
可是无论怎么善巧方便,不能离开戒定慧,这是一个总纲。经书上有句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不勤修戒定慧,贪瞋痴是息灭不了的。如果你不相信佛的话,就不是佛弟子。如果你想自己搞一套,修来修去仍是一个“你”,而不是佛。我们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佛弟子,不能以原则作交易。
正法道场要按释迦佛教导去做,
培养佛门龙象,要从严要求
我们弘扬正法培养人才的几个道场,不论是这儿崇教寺,或者开化的文殊院,或者太湖的法雨山佛学苑,或者岳阳的莲花寺,完全是依照释迦佛的教导去走。
来小住的感想很多,首先一个感想,现在像我们这样的很少见,如今天天都能听到佛法的地方几乎找不到了。我从前年初一讲到年三十,现在生病了有时要休息一下。即使我休息,还有别人讲。
还有个感想:这里要求太高管得太严。不严能出高徒吗?要求不高,你能成就吗?你们出家人来到这儿学法修行,居士来到这儿常住也算离家,作为善知识或者老师或者引导者,要负责任的。要求已经很低了,只要求戒定慧学学好。要学好,就必须要求高一点,是指戒定慧的要求高一点。
末法时期修行,证初果是最低要求,
在我这儿,至少要走在证初果的路上
至于你学好了戒定慧,将来能够修到什么成就,要求也不高。如果要求高,你戒定慧修好,从人天乘、出离乘、菩萨乘乃至佛乘,全都可以成就,路路通。假如要求不高呢?能海上师说,“即使现在末法时期喽,你不能即身成佛,那么证个阿罗汉果怎么样?证不了阿罗汉果,证个二果三果怎么样?二果三果也证不到,你初果总要拿一拿。”到我这个老师,又把要求降低了:你初果也拿不到,在初果的路上你总要走啊!得到人身是不容易的,不修行去追求名利,对不起过去世的善根啊。亿万家财、名望高能使你断烦恼证初果吗?
你们今天究竟在忙啥?是在忙证果,还是忙名利
你们来小住的同学,有的跟我学法多年,已经算老同学了,今天到底在忙啥?是在忙证果成道?还是忙名利?名利都在五欲里,财色名食睡,释迦佛说“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
不懂佛法什么都糊里糊涂,
懂了佛法,跳不出泥坑,你也白学了
有说:“我在人世间也可以修修菩萨道。”说得也对,菩萨是不离开众生的,可菩萨一切都是为了众生谋利益,那么你是不是在走菩萨道?不懂佛法,自以为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什么都糊里糊涂的,即使懂了佛法,破不了迷,跳不出泥坑,你也白学了! ~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依法度众生,其法深广,总摄为戒定慧三学
不入定难断细烦恼,难破无明
诸恶莫作~解脱道
众善奉行~菩萨道
自净其意~佛道
是诸佛教
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
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
今天跟你们讲的定学,其实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讲了,当时只讲了两天,菩提心网站都要登出来。那次只讲了两句话,还是前言,“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第二句,“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依法度众生,其法深广,总摄为戒定慧三学”,我今天还是从第一句开始讲,因为那次只讲了很少的内容,这一次再进行一些补充,同时以前没有听到的同学,也给你们稍微提几句。
定学开导(22)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18
入定的方法就在法里,戒是为定打基础,
慧是从定开发的,所以定是个关键
提要:
·释迦太子当年逾城出家,如今佛弟子却一点不为佛门缺乏人才而着急
·不出离三界,苦是没完的,释迦佛不希望佛弟子成为败家子
·佛弟子要成为小狮子,要作狮子吼,希望寄托在你们今天喜欢听法的年轻
人身上
·入定的方法就在法里,戒是为定打基础,慧是从定开发的,所以定是个关键
·要了脱生死必须断尽烦恼,禅能断细烦恼,能断金刚习气
释迦太子当年逾城出家,
如今佛弟子却一点不为佛门缺乏人才而着急
“释迦如来”就是释迦佛,释迦太子当年厌离皇宫的五欲享受,看到众生的烦恼痛苦,以及种种不平等的现象,为了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理,解除众生的苦难,所以他逾城出家。想想很惭愧啊,今天的佛弟子根本用不着逾城出家,买张车票就出来了,却不肯来这儿天天学法,一点没有为佛门缺乏人才而着急。
不出离三界,苦是没完的,
释迦佛不希望佛弟子成为败家子
为什么释迦佛要“教导弟子修习止观而入定”呢?释迦佛度众生,目的不是叫你烧香、拜佛、求保佑,这也不应该成为你们进佛门的目的,众生不了脱生死、不出离三界,苦是没完的。释迦佛自己能够彻底、究竟、圆满,当然希望他的弟子也能像他一样彻底、究竟、圆满,就看我们争气不争气。可千万不要成了败家子。
佛弟子要成为小狮子,要作狮子吼,
希望寄托在你们今天喜欢听法的年轻人身上
我从前跟年轻人讲心理课,常说这句话:伟大的理想要有伟大的个性来完成。希望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将来都要成为小狮子,要作…
《定学开导(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