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學開導(20)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18
法上脫離了圓滿,修行脫離了清淨道,
任何宗派都會一代不如一代
提要:
·法無高下,哪有什麼低的法可以被你排除的
·講法要深淺兼須,但必須要有次第,必須是圓滿的法
·法上脫離了圓滿,修行脫離了清淨道,任何宗派都會一代不如一代
·大乘不能演變成人天乘,末法初期不能演變成末法後期
·要求太高,脫離實際,把戒定慧學好修好是最低要求
·要戒定慧都成就,才是戒定慧的成就
法無高下,哪有什麼低的法可以被你排除的
還有一些原因,說得不客氣一點,我進佛門以後,除了我們大般若法流以外,聽到的法都是沒有步驟沒有系統的。現在聽法越來越困難了,可是你們在外邊多少也學了一點,或者說看了很多書吧,我常聽到你們來我這訴苦:不知道修行該往哪條路走。所以我們這個法流特別強調完全次第,“完全”,佛法一個也不能少,法無高下,哪有什麼低的法可以被你排除的?!“完全”就是圓滿,“次第”必須要按步驟走。
講法要深淺兼須,但必須要有次第,
必須是圓滿的法
可是在佛門裏講法或者說培養人才,比社會上辦學困難得多,因爲來的人水平不同,層次不同。你給初學的人講,有些人聽了就不耐煩,因爲他已經懂了;你給層次高的人講,初學的人聽不懂,也很苦惱。只有淺的講講,深的講講,雙方照顧一下。但是必須要有次第,必須是圓滿的法。
法上脫離了圓滿,修行脫離了清淨道,
任何宗派都會一代不如一代
釋迦佛在人間的時候,佛教是沒有宗派的。佛教傳到中國來成立了宗派,分了宗派有優點,也有漏洞。如果逐漸脫離了清淨道,逐漸脫離了法上的圓滿,逐漸脫離了修行上的嚴肅態度、認真的精神,就會一代不如一代。
大乘不能演變成人天乘,
末法初期不能演變成末法後期
事實今天已經看到了,每個宗派都不像從前那樣殊勝,法上都有點偏了,只強調所謂大乘精神,而不強調出離道的斷煩惱,結果把大乘演變成人天乘,大乘的要求有這麼低嗎?越到後世衆生煩惱越厲害,逐漸形成宗派與宗派之間互相排擠、誹謗、攻擊,那是在修行嗎?爲什麼現在僅僅是進入末法的初期,現象上已經成了末法的後期?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佛弟子都應該要關心、要研究。我們的研究是爲了糾正錯誤、彌補漏洞。
要求太高,脫離實際,
把戒定慧學好修好是最低要求
話再說回來既然已經這樣了,我們今天要求不要高,要求高了做起來難度比較大。我們對自己要求也不要太高,善知識在引導衆生上也不能要求太高,不能脫離實際。
說一句要求不高的話,你們戒定慧叁學總要學學好,這已經是最低要求了。但戒定慧不是靠你一句二句叁句可以學好、修得起來的,也不是靠你一句半語能夠達到徹底究竟。佛門裏口說玄妙實非玄妙的風氣,應該趕快改變,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好好地學。
要戒定慧都成就,才是戒定慧的成就
而且戒定慧不能分開來,如果你持戒持得好,這是戒成就;你修定修得好,這是定成就;你聽經聽得多,還能廣大地講經說法,這是慧成就,但都不是戒定慧的圓滿成就。佛陀整個的四十九年的教法被你分開來了,你怎麼得到圓滿的成就啊?要戒定慧都成就才是戒定慧的成就。爲什麼說戒定慧學好是最低要求?你戒定慧學好就能成就啊,釋迦佛四十九教法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
定學開導(21)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18
正法道場要按釋迦佛教導去做,
培養佛門龍象,要從嚴要求
提要:
·道谛叁十七道品,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佛法不難,修好戒定慧就能成就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自己搞一套,就不是佛弟子
·正法道場要按釋迦佛教導去做,培養佛門龍象,要從嚴要求
·末法時期修行,證初果是最低要求,在我這兒,至少要走在證初果的路上
·你們今天究竟在忙啥?是在忙證果,還是忙名利
·不懂佛法什麼都糊裏糊塗,懂了佛法,跳不出泥坑,你也白學了
·禅定是釋迦如來教導弟子由修習止觀而入定的方法
道谛叁十七道品,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
佛法不難,修好戒定慧就能成就
我們要成就解脫道,要成就無上佛道,這個方法都在四谛法的道谛裏,可即使是今天講修行的人,有幾個在修叁十七道品?你不修叁十七道品,要求降低點,戒定慧總要修修好,因爲叁十七道品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這叫善巧方便。所以你們想要修行要想學佛法,不要怕難,佛智慧極其圓滿,再難也能使你修上去,因爲有善巧方便。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自己搞一套,就不是佛弟子
可是無論怎麼善巧方便,不能離開戒定慧,這是一個總綱。經書上有句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你不勤修戒定慧,貪瞋癡是息滅不了的。如果你不相信佛的話,就不是佛弟子。如果你想自己搞一套,修來修去仍是一個“你”,而不是佛。我們要做一個老老實實的佛弟子,不能以原則作交易。
正法道場要按釋迦佛教導去做,
培養佛門龍象,要從嚴要求
我們弘揚正法培養人才的幾個道場,不論是這兒崇教寺,或者開化的文殊院,或者太湖的法雨山佛學苑,或者嶽陽的蓮花寺,完全是依照釋迦佛的教導去走。
來小住的感想很多,首先一個感想,現在像我們這樣的很少見,如今天天都能聽到佛法的地方幾乎找不到了。我從前年初一講到年叁十,現在生病了有時要休息一下。即使我休息,還有別人講。
還有個感想:這裏要求太高管得太嚴。不嚴能出高徒嗎?要求不高,你能成就嗎?你們出家人來到這兒學法修行,居士來到這兒常住也算離家,作爲善知識或者老師或者引導者,要負責任的。要求已經很低了,只要求戒定慧學學好。要學好,就必須要求高一點,是指戒定慧的要求高一點。
末法時期修行,證初果是最低要求,
在我這兒,至少要走在證初果的路上
至于你學好了戒定慧,將來能夠修到什麼成就,要求也不高。如果要求高,你戒定慧修好,從人天乘、出離乘、菩薩乘乃至佛乘,全都可以成就,路路通。假如要求不高呢?能海上師說,“即使現在末法時期喽,你不能即身成佛,那麼證個阿羅漢果怎麼樣?證不了阿羅漢果,證個二果叁果怎麼樣?二果叁果也證不到,你初果總要拿一拿。”到我這個老師,又把要求降低了:你初果也拿不到,在初果的路上你總要走啊!得到人身是不容易的,不修行去追求名利,對不起過去世的善根啊。億萬家財、名望高能使你斷煩惱證初果嗎?
你們今天究竟在忙啥?是在忙證果,還是忙名利
你們來小住的同學,有的跟我學法多年,已經算老同學了,今天到底在忙啥?是在忙證果成道?還是忙名利?名利都在五欲裏,財色名食睡,釋迦佛說“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
不懂佛法什麼都糊裏糊塗,
懂了佛法,跳不出泥坑,你也白學了
有說:“我在人世間也可以修修菩薩道。”說得也對,菩薩是不離開衆生的,可菩薩一切都是爲了衆生謀利益,那麼你是不是在走菩薩道?不懂佛法,自以爲怎麼樣就是怎麼樣,什麼都糊裏糊塗的,即使懂了佛法,破不了迷,跳不出泥坑,你也白學了! ~禅定是釋迦如來教導弟子由修習止觀而入定的方法
~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依法度衆生,其法深廣,總攝爲戒定慧叁學
不入定難斷細煩惱,難破無明
諸惡莫作~解脫道
衆善奉行~菩薩道
自淨其意~佛道
是諸佛教
禅定是釋迦如來教導弟子
由修習止觀而入定的方法
今天跟你們講的定學,其實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講了,當時只講了兩天,菩提心網站都要登出來。那次只講了兩句話,還是前言,“禅定是釋迦如來教導弟子由修習止觀而入定的方法”,第二句,“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依法度衆生,其法深廣,總攝爲戒定慧叁學”,我今天還是從第一句開始講,因爲那次只講了很少的內容,這一次再進行一些補充,同時以前沒有聽到的同學,也給你們稍微提幾句。
定學開導(22)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18
入定的方法就在法裏,戒是爲定打基礎,
慧是從定開發的,所以定是個關鍵
提要:
·釋迦太子當年逾城出家,如今佛弟子卻一點不爲佛門缺乏人才而著急
·不出離叁界,苦是沒完的,釋迦佛不希望佛弟子成爲敗家子
·佛弟子要成爲小獅子,要作獅子吼,希望寄托在你們今天喜歡聽法的年輕
人身上
·入定的方法就在法裏,戒是爲定打基礎,慧是從定開發的,所以定是個關鍵
·要了脫生死必須斷盡煩惱,禅能斷細煩惱,能斷金剛習氣
釋迦太子當年逾城出家,
如今佛弟子卻一點不爲佛門缺乏人才而著急
“釋迦如來”就是釋迦佛,釋迦太子當年厭離皇宮的五欲享受,看到衆生的煩惱痛苦,以及種種不平等的現象,爲了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理,解除衆生的苦難,所以他逾城出家。想想很慚愧啊,今天的佛弟子根本用不著逾城出家,買張車票就出來了,卻不肯來這兒天天學法,一點沒有爲佛門缺乏人才而著急。
不出離叁界,苦是沒完的,
釋迦佛不希望佛弟子成爲敗家子
爲什麼釋迦佛要“教導弟子修習止觀而入定”呢?釋迦佛度衆生,目的不是叫你燒香、拜佛、求保佑,這也不應該成爲你們進佛門的目的,衆生不了脫生死、不出離叁界,苦是沒完的。釋迦佛自己能夠徹底、究竟、圓滿,當然希望他的弟子也能像他一樣徹底、究竟、圓滿,就看我們爭氣不爭氣。可千萬不要成了敗家子。
佛弟子要成爲小獅子,要作獅子吼,
希望寄托在你們今天喜歡聽法的年輕人身上
我從前跟年輕人講心理課,常說這句話:偉大的理想要有偉大的個性來完成。希望我們每一個佛弟子,將來都要成爲小獅子,要作…
《定學開導(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