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獅子吼。
不講經說法這叫度衆生嗎?不作獅子吼,外道會怕你嗎?就因爲幾百年,特別是最近幾十年來,佛門竟然出現了不提倡講經說法而且還說反話,搞得現在佛門裏連聽經幾乎也聽不到了,一步一步走向法滅的道路。所以還是這句老話,今後弘法廣度衆生,希望寄托在你們今天喜歡聽法的年青人身上。
入定的方法就在法裏,戒是爲定打基礎,
慧是從定開發的,所以定是個關鍵
入定的方法就在法裏,沒有法你什麼也沒有。戒定慧,戒是給定打基礎的;慧,我們要開發根本智也必須在定上去開發。所以戒定慧,定是個關鍵,一切修行的成就都在禅定裏,沒有禅定你是不可能成就。如果你說能成就,你是成就一個沒有定的成就。沒有定就是流轉生死,因爲流轉就是動,動就是不定。你要脫離流轉,你必須在定裏。就連念佛求生淨土,稱爲方便法門,還要講究“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沒有定你再方便也不頂事。
要了脫生死必須斷盡煩惱,
禅能斷細煩惱,能斷金剛習氣
要了脫生死只有斷盡煩惱,粗煩惱不修禅定也能夠去得掉,細煩惱沒有禅定的功夫,你是去不掉的。禅定的“禅”有很多種解說,其中一種解說,“煩惱未斷能斷是名禅”,你用各種方法斷煩惱,可是細煩惱你沒辦法斷掉,靠禅定就能斷掉。禅定非但能斷掉細煩惱,還能斷掉衆生的習氣,乃至能斷掉金剛習氣,斷了金剛習氣你就成佛了。
定學開導(23)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18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提要:
·衆生流轉生死從無明來,衆生心房裏一片愚癡黑暗,因爲他沒有智慧,沒
有覺悟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是修解脫道,衆善奉行是修菩薩道
·自淨其意是修佛道,人心一淨化,社會多美好
·釋迦佛一再講,要依靠自己求解脫,十方叁世諸佛都是這樣講的
·沒有定力,你煩惱能斷得盡嗎?你心動搖,戒能持得好嗎?不修定能開發
根本智嗎?
·沒有定力,你修菩薩法也達不到波羅密,因爲你發了心還會退心,遇到麻
煩氣爆了,也不度衆生了
·釋迦佛六年苦行修禅定才獲得了殊勝的靜慮,他在菩提樹下是在禅定中降
魔成道的
·你們來學禅定,我贊歎,吃住不要錢,只希望你快快成佛
衆生流轉生死從無明來,衆生心房裏一片
愚癡黑暗,因爲他沒有智慧,沒有覺悟
我們流轉生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說得通俗一點:人從哪裏來啊?假如不學佛法就會回答:我是媽生的,那麼媽又是哪裏來的?媽的媽生的。媽的媽媽哪裏來啊?信神的說:上帝創造人,那麼誰創造了上帝呢?實際上我們做人或者做衆生都是從無明來。
無明,照文字上講:就是沒有光明,也就是黑暗。即使現在太陽開得很好,你的心房裏仍然一片黑暗,因爲你沒有智慧沒有覺悟。雖然每個人佛性圓滿,可是佛性的光輝被煩惱遮起來了。你不入定,難斷細煩惱也難斷無明!有人說某某人開悟了,他都沒入定開什麼悟啊!真是笑話。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我們都知道佛教有四句話很重要: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有人說這很通俗,一看就懂。你們懂得的我不講,你們不懂的我講講。修好這四句話你們就能成佛,所以別小看了這四句話。
諸惡莫作是修解脫道,衆善奉行是修菩薩道
“諸惡莫作”,有人說“我從來不做壞事”,其實你壞事做得多了,僅僅你自己不知道。真正講清楚,諸惡莫作就是叫你修解脫道,只有斷盡煩惱才能做到一切惡事不做。“衆善奉行”,你是真的在行善,還是想吃小虧占大便宜?行善不到水平你就不能成就菩薩。所以衆善奉行就是叫大家修菩薩道。
自淨其意是修佛道,人心一淨化,社會多美好
“自淨其意”,佛教對社會最根本的貢獻,就是淨化人心,人心一好什麼都美好,人心一壞什麼都麻煩,因爲依報是根據正報轉的。人心就是正報,你能夠把人心淨化得一點點塵垢都沒有,這就是佛啊,所以自淨其意是叫你自己修成佛道。
釋迦佛一再講,要依靠自己求解脫,
十方叁世諸佛都是這樣講的
不要指望依靠佛,佛是靠不住的,如果佛靠得住,佛何必講法?佛不是拿手來度你,佛是以法度衆生。佛都靠不住,善知識靠得住嗎?將來你登上金剛寶座成佛,不是我老師造好了金剛寶座把你抱上去,佛一再講靠自己,所以要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十方叁世諸佛都是這麼講的。
沒有定力,你煩惱能斷得盡嗎?你心動搖,
戒能持得好嗎?不修定能開發根本智嗎?
如何去自淨其意?你光聽法還不夠,還要持戒修禅定。聽法不修禅定那是聞慧,就算你能思考,那是思慧,還得要有修慧。修不是光修聽法,還得修戒定慧啊。要證阿羅果,就要斷盡煩惱,沒有定力你煩惱斷得盡嗎?說得簡單一點,你沒有定力你連戒都持不好,因爲你不是在定裏而是在動搖裏,戒持得不清淨就是因爲對持戒産生了動搖。你不修定你的心能定得下去嗎?不修定你能夠開發根本智嗎?
沒有定力,你修菩薩法也達不到波羅密,
因爲你發了心還會退心,遇到麻煩氣爆了,也不度衆生了
所以解脫道也好菩薩道也好,全要修定才能成就。沒有定你也達不到波羅蜜,因爲你的心始終在搖擺中,一會兒發心一會退心,一會兒這麼做一會兒不願意這麼做,一會兒想供養一會兒減個半,過一會兒又想下輩子再說。度衆生遇到麻煩就說:我都氣爆了,再也不度你了。
釋迦佛六年苦行修禅定才獲得了殊勝的靜慮,
他在菩提樹下是在禅定中降魔成道的
沒有定力你也成不了佛,釋迦佛雪山六年苦行到底在幹什麼?可不是在炒股票、搓麻將,他是在修禅定!“六年苦行,獲勝靜慮”,通過六年苦行才獲得了殊勝的靜慮。釋迦佛在菩提樹下成道,是在禅定中成道的。釋迦佛降伏魔王波旬魔兵魔將,也是用定力降伏的。所以不論是解脫道、菩薩道、佛道,你定不下來什麼成就都沒得。
你們來學禅定,我贊歎,
吃住不要錢,只希望你快快成佛
這一次你們這麼發心來學禅定,我是非常高興非常贊歎,希望你們快快成佛。說“傅老師要不要收錢?”社會上的培訓班,收費高得不得了。我是個佛弟子,也有些毛澤東思想,所以在我這裏吃飯不要錢、住宿不要錢、什麼都不要錢。
那麼傅老師你想要拿什麼好處啊?我不說虛僞話,我是要向你們拿好處的,因爲我不是傻瓜。我反對不勞而獲,但是我也主張有勞必獲。我要的好處不是金錢,你想憑金錢讓我給你說法,那是辦不到的,因爲佛法是無價寶,不賣錢。出賣如來家當,不是如來的好弟子。今天我對你們只有一個希望,希望你們快快成佛,等到你成佛了,快快來度度我,這就是我要的報酬。今天講到這兒。(回向)
定學開導(24)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19
止是止動,觀是糾正錯誤
提要:
·要以戒生定,沒受戒但能按戒的要求去做,也能學修禅定
·戒定慧叁學,定學是關鍵,一切成佛功德都從禅定中出生
·佛教弟子由修習止觀而入定,儒教道教都以酒爲樂,心被貪瞋癡所動,所
以無法出離生死
·止是止動,觀是糾正錯誤
·世間法有漏,佛法無漏,才能達到圓滿
斷除沈掉不定過~過患皆由貪瞋癡來,貪瞋癡使你沈溺沈掉不定裏。
息諸攀緣離沈沒~衆生執著貪瞋癡是否定錯了地方,其實貪瞋癡本身就在不定中,是沈溺在癡裏。
要以戒生定,沒受戒但能
按戒的要求去做,也能學修禅定
今天本來是我休息,因爲昨天又有好幾位新同學千裏迢迢趕來崇教寺,我當然很歡喜,不跟大家見見面也實在不好意思。與其跟大家見見面,還不如跟大家說說法。
常有人問“修行怎麼修?”修行你要有個路線,有個綱領。第一步要聽法,聽了法你才知道佛教怎麼修行。修行首先要做到持戒不幹壞事,如果你們還沒有受戒,也要照戒的精神去實踐,也就是首先要止惡。第二步必須要修禅定,要以戒生定,如果不以戒生的定,那是邪定,不是正定。你們還沒有受戒的同學能不能學禅定?可以學,因爲受戒要有因緣,你們只要按照戒律的要求,自己不做這些壞事就可以修禅定。作居士的要做到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就是居士五戒的要求。
戒定慧叁學,定學是關鍵,
一切成佛功德都從禅定中出生
我們修禅定目的是要了生死要成佛,學了禅定你才能斷盡煩惱,才能開發根本智,開發了根本智你才能達到佛的境界。由此可知,戒定慧叁學,定學是關鍵,一切成就都在禅定裏,能海上師說“一切成佛的功德都從禅定中出生。”禅定能使你出生成佛功德,當然禅定更能使你出生了生死到彼岸的功德,更能使你出生不下叁惡道的功德。培福是增長福氣,用什麼方法增長福氣最快,就是禅定。
佛教弟子由修習止觀而入定,儒教道教都以酒爲樂,
心被貪瞋癡所動,所以無法出離生死
昨天講的第一句,“禅定是釋迦佛教導弟子修習止觀而入定的方法”,衆生怎麼入定?很簡單,心不動就入定了,那麼怎麼使自己不動而入定呢?方法就是修習止觀。身不亂動這是個威儀,當然威儀幢相很重要,對自己來說,你能身定就容易心定,對于度衆生,你威儀好,衆生就發歡喜心。可是你身定心不定,不能了生死。說句風趣話,儒教也講究身定,據說孔子威儀好,身體也不大亂動的,可是他心在動,被貪瞋癡所動,甚至動到喝酒,所以孔府酒出了名。修道教能升天,天上是靜還是動啊?王母娘娘蟠桃會很熱鬧啊,動得厲害!所以儒家道教都不能出生死,因爲他們心都在動。
止是止動,觀是糾正錯誤
止就是止住你的動,觀就是糾正你的錯誤,兩個都要。不糾正動你不可能入定,不糾正錯誤你不可能…
《定學開導(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