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開智慧,你在錯誤裏咋開得出智慧來?世間上也一直在糾正錯誤,從相對的真理來說,糾正錯誤的時候,世間人認爲沒錯誤了,從絕對的真理來說,世間上是以錯誤的東西去糾正錯誤,也就是說他是以有漏洞的東西去彌補漏洞。
世間法有漏,佛法無漏,才能達到圓滿
我說這句話,你們別吃驚,大家都承認社會是發展的,爲什麼發展?因爲有漏洞,漏洞彌補了所以發展了。可是發展到今天沒有停止啊,也就是說漏洞到今天還沒有停止,那豈不是以有漏法去補有漏嗎?世間法都有漏,只有佛法才無漏,這是我們學佛的人最根本的一個覺悟。如果世間上的法一切都圓滿,我們何用學佛法?如果無漏,世間上一切也就不可能再發展了。
定學開導(25)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19
要入定,必須要斷除昏沈
與掉舉,身心不定的過患
提要:
·要入定,必須要斷除昏沈與掉舉,身心不定的過患
·我們在生活中常犯種種錯誤,也是因爲心定不下去,一直在昏沈掉舉
·修禅定要息諸攀緣,心不要像猴子那樣,對外緣攀個不停
·有人活著動得厲害,還想死了去六道旅遊
·做人做得團團轉,就是在人世間培養輪回的習氣
·曲解佛法會形成誤導,說要了緣的人大都在攀緣。要了世俗煩惱的緣,不
能了菩提心的緣
要入定,必須要斷除昏沈與掉舉,
身心不定的過患
經書上有兩句話,“斷除沈掉不定過”,“過”就是過失,也就是錯誤,有了過失後患無窮,所以又叫過患。這句話是說修禅定的人要想入定,就必須要斷除沈掉的過患。沈就是昏沈,昏沈你們都有體會,還沒有睡著前就是昏沈,人就是通過昏沈睡著的。等到一睡著了,自己就控製不住自己了,老人說“這個魂開始飄了”。
我們在生活中常犯種種錯誤,
也是因爲心定不下去,一直在昏沈掉舉
掉是掉舉,舉就是心舉起來了,掉就是不定,也就是動,所以掉舉就是心舉起來,一直在動。要入定,沈掉都要去掉。修禅定就是去掉沈掉,我們爲什麼不能入定?因爲有昏沈和掉舉。我們爲什麼在生活中犯了種種錯誤,造了種種惡業?也是因爲我們心定不下去,一直在昏沈掉舉。
修禅定要息諸攀緣,心不要像猴子那樣,
對外緣攀個不停
“息諸攀緣離沈沒”,這是講用功的方法,也是針對我們修禅定說的。兩句話意思差不多,說兩句話使我們明白得更詳細。“攀緣”,心有攀緣,心像猴子那樣,猴子喜攀樹,攀了這根藤又去攀另一根藤,攀個不停。
有人活著動得厲害,還想死了去六道旅遊
我們的心比猴子還厲害,前一秒鍾跳到這邊,後一秒鍾又跳到那邊去了。無始以來生生世世養成了這樣一個牢固的習氣,要不然我們怎麼會六道輪轉?說句風趣話,喜歡旅遊的人,去過黃山又想去華山,去過華山又想去什麼山,好比六道輪回。如果你一天到晚這麼團團轉,總也轉不出六道輪回。
人的心也是這樣,到處攀緣,就好比想到六道去旅遊。今天到了人道,有人還想到天上去玩玩;有人認爲做小鳥挺好,他下一世想做小鳥飛飛;夫妻恩愛放不下,下一輩子想做鴛鴦,投入畜生道;有人還想做寵物小狗。所以下叁惡道是自己去的,餓鬼道、地獄道還不是如此?
做人做得團團轉,就是在人世間培養輪回的習氣
我常說笑話,笑一笑十年少,我沒笑的時候也會找些笑話笑笑,那麼你們就當笑話聽吧!有一次在廈門,我要小便,廁所在樓下,經過二樓,二樓是個大廳,那天是星期天,很多年輕人在廳裏學走路。你們可能很奇怪,這麼大的年紀還學走路啊?真的在學走路,在學進兩步,退一步,團團轉。怪不得有六道輪回,他們轉來轉去,就是在學生死流轉,可見輪回的習氣,就是我們在人世間培養起來的。
曲解佛法會形成誤導,說要了緣的人大都在攀緣。
要了世俗煩惱的緣,不能了菩提心的緣
“息諸攀緣”,身子經常要在定中,心更要在定中,各種的攀緣都要息下去,“息”就是停息。可惜的是多少年以來,由于佛門不重視法,逐漸逐漸對佛法有所曲解,形成了對後來的年輕人的誤導。雖然他不是故意給你誤導,這種話傳開去了就形成了誤導。這種話多得很,如果要收集收集、研究研究、評論評論,那得花很多時間。
比如你們常聽到,“修行要了緣”,其實是要息攀緣。不懂佛法你了得了嗎?那些說了緣的人反而攀緣特別起勁,現在特別攀的緣就是地位要高、紅包包要多。了緣是要了世俗煩惱的緣,不能了菩提心的緣。
定學開導(26)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19
修菩薩法的人去攀菩提心的緣,
一切都要以佛法爲准則
提要:
·由于我不了菩提心的緣,爲衆生說法,反被人罵
·“佛道無上誓願成”,後仍應是“衆生無邊誓願度”
·大乘豈能把衆生關在門外,別挂上“修”的牌子拼命地吹
·要學學地藏菩薩的精神,衆生度盡方證菩提
·出了家去求榮華富貴,攀世俗緣,就不是釋迦佛的好弟子,在家居士也應
該遠離名利享受
·世俗緣充滿貪瞋癡,貪瞋癡後面就是種種痛苦
·修菩薩法的人去攀菩提心的緣,一切都要以佛法爲准則
由于我不了菩提心的緣,爲衆生說法,反被人罵
那些大講了緣的人可能對我很有看法,“老師是老修行,修到現在還不肯了緣,整天爲講法而到處奔波。”七十年代初期,我第一次到溫州,講了四天法。一回到上海,有人就寫信罵我,“你真糊塗,東講法西講法,還不好好關起門來修。”這時代講法反被人罵。
“佛道無上誓願成”,
後仍應是“衆生無邊誓願度”
如果我錯了我應該糾正,沒錯我就不想改變。我的觀點:菩提心的緣不能了,成了佛還得度衆生。四宏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佛道無上誓願成”後面仍然是“衆生無邊誓願度”!
大乘豈能把衆生關在門外,
別挂上“修”的牌子拼命地吹
度衆生靠法,法的緣可不能了。現在流行一句話,“關起門來修”,我倒要問問“大乘佛教把門關起來,關在裏邊的是誰?”“是我啊!”“關在外面的是誰?”“是衆生啊!”大乘能離開衆生嗎?這是口說大乘實非大乘,僅僅是挂上“修”的牌子拼命地吹。
要學學地藏菩薩的精神,衆生度盡方證菩提
當年我也受這話影響,慢慢的我菩提心逐漸在退了。有一年去見隆蓮法師,我跟隆蓮法師說:“我每天早晨醒來很苦惱啊,因爲我年紀一年一年大起來了,我應該了生死了,應該關起門來修啦!”隆蓮法師說:“你今年多大啦?”我說:“我六十六歲啦!”隆蓮法師朝我笑笑:“我今年八十六了還在講法,你是不是不准備講課了?你就是到深山老林去修,也最多證個羅漢果。”這話就像一記耳光把我打醒了,這是在嚴厲地訓斥我退了菩提心。菩提心是念念爲衆生,唯獨沒有自己,讓衆生先成佛,這就是菩提心,要學學地藏菩薩的精神,度盡衆生方證菩提。
出了家去求榮華富貴,攀世俗緣,
就不是釋迦佛的好弟子,在家居士也應該遠離名利享受
世俗的緣,所謂名利、享受、榮華富貴、子孫滿堂,這種緣世間多得不得了。特別是出家同學不能攀世俗緣,出了家再攀世俗緣就不是釋迦佛的好弟子。居士也要跟出家人學習,婚喪喜事盡量少去。親戚朋友可以有,結個菩提心緣。不要忙一會兒東家請去吃喜酒,一會兒西家請去祝孩子滿月,一會兒又被那個人請去祝老太太高壽,一會兒這家老奶奶死了,這種紅白應酬,也夠你忙的啦。
世俗緣充滿貪瞋癡,貪瞋癡後面就是種種痛苦
還有一種緣,我看不是好事情,對這種事我一律拒絕。我年輕時學生很多,我沒有朋友,來我家看我的都是學生。這一天來個年輕人,頭梳得光光的,衣服非常端正,說話嗯嗯啊啊的。後來我才明白,因爲他媽說他年紀大了,所以托我給他介紹個對象。我不幹,凡事都要負責任,我不能保證你婚後幸福,如果你飽受結婚的痛苦,我背因果啊,我是佛弟子,可不能害人!所以勸勸你們尤其是老太太,對這種事別太起勁了!年輕人也別再說這種話,“你什麼時候請我吃糖啊?要不要我給你介紹啊?”你又不做媒婆,這種緣就了了吧!所以息諸攀緣是說不要攀世俗的緣,世俗裏充滿了貪瞋癡,貪瞋癡迷惑的後面,就是種種的痛苦。
修菩薩法的人去攀菩提心的緣,
一切都要以佛法爲准則
假如修菩薩法的人去攀菩提心的緣,那當然可以,可是如果你不懂佛法,你怎麼修菩薩法呢?真是笑話!不懂佛法能稱菩薩嗎?你既然修菩薩法,你一定要懂得佛法,你照佛法的要求去度衆生,那就不會錯,一切都要以佛法爲准則。
定學開導(27)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19
閻浮提衆生,志性無定,
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
提要:
·沈溺在五欲裏醒不過來的人,心是定不下去的
·《地藏經》說:閻浮提衆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
·佛門要寂靜,愚者作愚事,實是“不以爲罪謂功德”
·有貪瞋癡的人攀緣在名利,有無産階級思想才肯盡我所有作供獻
沈溺在五欲裏醒不過來的人,心是定不下去的
“離沈沒”,“沈”好比掉在苦海裏的人,一點點沈下去,沒了頂就完了。所以沈的時候已經很危險了,如果你不猛然醒悟,回頭是岸,總有一天會沒頂的。我們爲什麼要修行?因爲我們在世俗生活裏,心一直沈溺在五欲裏醒不過來。
從前有些姑娘找瞎子算命,老年人就會勸勸她:“你心定吧,對方條件挺好的!”沈溺在情愛裏的人,心能定得下去嗎?就算你結了婚,心更加定不下去,最怕一件事情:老公外面有女人。現在女人首先學會的一條,就是怎麼管住老公。生了孩子一天到晚抱著孩子哄:“喔,喔!瞌睡睡瞌睡睡”,喂奶、洗尿布、夫妻吵架鬧離婚…
《定學開導(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