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学开导(20~29)▪P2

  ..续本文上一页狮子吼。

  不讲经说法这叫度众生吗?不作狮子吼,外道会怕你吗?就因为几百年,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佛门竟然出现了不提倡讲经说法而且还说反话,搞得现在佛门里连听经几乎也听不到了,一步一步走向法灭的道路。所以还是这句老话,今后弘法广度众生,希望寄托在你们今天喜欢听法的年青人身上。

  入定的方法就在法里,戒是为定打基础,

  慧是从定开发的,所以定是个关键

  入定的方法就在法里,没有法你什么也没有。戒定慧,戒是给定打基础的;慧,我们要开发根本智也必须在定上去开发。所以戒定慧,定是个关键,一切修行的成就都在禅定里,没有禅定你是不可能成就。如果你说能成就,你是成就一个没有定的成就。没有定就是流转生死,因为流转就是动,动就是不定。你要脱离流转,你必须在定里。就连念佛求生净土,称为方便法门,还要讲究“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没有定你再方便也不顶事。

  要了脱生死必须断尽烦恼,

  禅能断细烦恼,能断金刚习气

  要了脱生死只有断尽烦恼,粗烦恼不修禅定也能够去得掉,细烦恼没有禅定的功夫,你是去不掉的。禅定的“禅”有很多种解说,其中一种解说,“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你用各种方法断烦恼,可是细烦恼你没办法断掉,靠禅定就能断掉。禅定非但能断掉细烦恼,还能断掉众生的习气,乃至能断掉金刚习气,断了金刚习气你就成佛了。

  定学开导(23)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18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提要:

  ·众生流转生死从无明来,众生心房里一片愚痴黑暗,因为他没有智慧,没

  有觉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是修解脱道,众善奉行是修菩萨道

  ·自净其意是修佛道,人心一净化,社会多美好

  ·释迦佛一再讲,要依靠自己求解脱,十方三世诸佛都是这样讲的

  ·没有定力,你烦恼能断得尽吗?你心动摇,戒能持得好吗?不修定能开发

  根本智吗?

  ·没有定力,你修菩萨法也达不到波罗密,因为你发了心还会退心,遇到麻

  烦气爆了,也不度众生了

  ·释迦佛六年苦行修禅定才获得了殊胜的静虑,他在菩提树下是在禅定中降

  魔成道的

  ·你们来学禅定,我赞叹,吃住不要钱,只希望你快快成佛

  众生流转生死从无明来,众生心房里一片

  愚痴黑暗,因为他没有智慧,没有觉悟

  我们流转生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说得通俗一点:人从哪里来啊?假如不学佛法就会回答:我是妈生的,那么妈又是哪里来的?妈的妈生的。妈的妈妈哪里来啊?信神的说:上帝创造人,那么谁创造了上帝呢?实际上我们做人或者做众生都是从无明来。

  无明,照文字上讲:就是没有光明,也就是黑暗。即使现在太阳开得很好,你的心房里仍然一片黑暗,因为你没有智慧没有觉悟。虽然每个人佛性圆满,可是佛性的光辉被烦恼遮起来了。你不入定,难断细烦恼也难断无明!有人说某某人开悟了,他都没入定开什么悟啊!真是笑话。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我们都知道佛教有四句话很重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有人说这很通俗,一看就懂。你们懂得的我不讲,你们不懂的我讲讲。修好这四句话你们就能成佛,所以别小看了这四句话。

  诸恶莫作是修解脱道,众善奉行是修菩萨道

  “诸恶莫作”,有人说“我从来不做坏事”,其实你坏事做得多了,仅仅你自己不知道。真正讲清楚,诸恶莫作就是叫你修解脱道,只有断尽烦恼才能做到一切恶事不做。“众善奉行”,你是真的在行善,还是想吃小亏占大便宜?行善不到水平你就不能成就菩萨。所以众善奉行就是叫大家修菩萨道。

  自净其意是修佛道,人心一净化,社会多美好

  “自净其意”,佛教对社会最根本的贡献,就是净化人心,人心一好什么都美好,人心一坏什么都麻烦,因为依报是根据正报转的。人心就是正报,你能够把人心净化得一点点尘垢都没有,这就是佛啊,所以自净其意是叫你自己修成佛道。

  释迦佛一再讲,要依靠自己求解脱,

  十方三世诸佛都是这样讲的

  不要指望依靠佛,佛是靠不住的,如果佛靠得住,佛何必讲法?佛不是拿手来度你,佛是以法度众生。佛都靠不住,善知识靠得住吗?将来你登上金刚宝座成佛,不是我老师造好了金刚宝座把你抱上去,佛一再讲靠自己,所以要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十方三世诸佛都是这么讲的。

  没有定力,你烦恼能断得尽吗?你心动摇,

  戒能持得好吗?不修定能开发根本智吗?

  如何去自净其意?你光听法还不够,还要持戒修禅定。听法不修禅定那是闻慧,就算你能思考,那是思慧,还得要有修慧。修不是光修听法,还得修戒定慧啊。要证阿罗果,就要断尽烦恼,没有定力你烦恼断得尽吗?说得简单一点,你没有定力你连戒都持不好,因为你不是在定里而是在动摇里,戒持得不清净就是因为对持戒产生了动摇。你不修定你的心能定得下去吗?不修定你能够开发根本智吗?

  没有定力,你修菩萨法也达不到波罗密,

  因为你发了心还会退心,遇到麻烦气爆了,也不度众生了

  所以解脱道也好菩萨道也好,全要修定才能成就。没有定你也达不到波罗蜜,因为你的心始终在摇摆中,一会儿发心一会退心,一会儿这么做一会儿不愿意这么做,一会儿想供养一会儿减个半,过一会儿又想下辈子再说。度众生遇到麻烦就说:我都气爆了,再也不度你了。

  释迦佛六年苦行修禅定才获得了殊胜的静虑,

  他在菩提树下是在禅定中降魔成道的

  没有定力你也成不了佛,释迦佛雪山六年苦行到底在干什么?可不是在炒股票、搓麻将,他是在修禅定!“六年苦行,获胜静虑”,通过六年苦行才获得了殊胜的静虑。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是在禅定中成道的。释迦佛降伏魔王波旬魔兵魔将,也是用定力降伏的。所以不论是解脱道、菩萨道、佛道,你定不下来什么成就都没得。

  你们来学禅定,我赞叹,

  吃住不要钱,只希望你快快成佛

  这一次你们这么发心来学禅定,我是非常高兴非常赞叹,希望你们快快成佛。说“傅老师要不要收钱?”社会上的培训班,收费高得不得了。我是个佛弟子,也有些毛泽东思想,所以在我这里吃饭不要钱、住宿不要钱、什么都不要钱。

  那么傅老师你想要拿什么好处啊?我不说虚伪话,我是要向你们拿好处的,因为我不是傻瓜。我反对不劳而获,但是我也主张有劳必获。我要的好处不是金钱,你想凭金钱让我给你说法,那是办不到的,因为佛法是无价宝,不卖钱。出卖如来家当,不是如来的好弟子。今天我对你们只有一个希望,希望你们快快成佛,等到你成佛了,快快来度度我,这就是我要的报酬。今天讲到这儿。(回向)

  定学开导(24)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19

  止是止动,观是纠正错误

  提要:

  ·要以戒生定,没受戒但能按戒的要求去做,也能学修禅定

  ·戒定慧三学,定学是关键,一切成佛功德都从禅定中出生

  ·佛教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儒教道教都以酒为乐,心被贪瞋痴所动,所

  以无法出离生死

  ·止是止动,观是纠正错误

  ·世间法有漏,佛法无漏,才能达到圆满

  断除沉掉不定过~过患皆由贪瞋痴来,贪瞋痴使你沉溺沉掉不定里。

  息诸攀缘离沉没~众生执着贪瞋痴是否定错了地方,其实贪瞋痴本身就在不定中,是沉溺在痴里。

  

  要以戒生定,没受戒但能

  按戒的要求去做,也能学修禅定

  今天本来是我休息,因为昨天又有好几位新同学千里迢迢赶来崇教寺,我当然很欢喜,不跟大家见见面也实在不好意思。与其跟大家见见面,还不如跟大家说说法。

  常有人问“修行怎么修?”修行你要有个路线,有个纲领。第一步要听法,听了法你才知道佛教怎么修行。修行首先要做到持戒不干坏事,如果你们还没有受戒,也要照戒的精神去实践,也就是首先要止恶。第二步必须要修禅定,要以戒生定,如果不以戒生的定,那是邪定,不是正定。你们还没有受戒的同学能不能学禅定?可以学,因为受戒要有因缘,你们只要按照戒律的要求,自己不做这些坏事就可以修禅定。作居士的要做到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就是居士五戒的要求。

  戒定慧三学,定学是关键,

  一切成佛功德都从禅定中出生

  我们修禅定目的是要了生死要成佛,学了禅定你才能断尽烦恼,才能开发根本智,开发了根本智你才能达到佛的境界。由此可知,戒定慧三学,定学是关键,一切成就都在禅定里,能海上师说“一切成佛的功德都从禅定中出生。”禅定能使你出生成佛功德,当然禅定更能使你出生了生死到彼岸的功德,更能使你出生不下三恶道的功德。培福是增长福气,用什么方法增长福气最快,就是禅定。

  佛教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儒教道教都以酒为乐,

  心被贪瞋痴所动,所以无法出离生死

  昨天讲的第一句,“禅定是释迦佛教导弟子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众生怎么入定?很简单,心不动就入定了,那么怎么使自己不动而入定呢?方法就是修习止观。身不乱动这是个威仪,当然威仪幢相很重要,对自己来说,你能身定就容易心定,对于度众生,你威仪好,众生就发欢喜心。可是你身定心不定,不能了生死。说句风趣话,儒教也讲究身定,据说孔子威仪好,身体也不大乱动的,可是他心在动,被贪瞋痴所动,甚至动到喝酒,所以孔府酒出了名。修道教能升天,天上是静还是动啊?王母娘娘蟠桃会很热闹啊,动得厉害!所以儒家道教都不能出生死,因为他们心都在动。

  止是止动,观是纠正错误

  止就是止住你的动,观就是纠正你的错误,两个都要。不纠正动你不可能入定,不纠正错误你不可能…

《定学开导(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定学开导(30~3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