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学开导(20~29)▪P3

  ..续本文上一页开智慧,你在错误里咋开得出智慧来?世间上也一直在纠正错误,从相对的真理来说,纠正错误的时候,世间人认为没错误了,从绝对的真理来说,世间上是以错误的东西去纠正错误,也就是说他是以有漏洞的东西去弥补漏洞。

  世间法有漏,佛法无漏,才能达到圆满

  我说这句话,你们别吃惊,大家都承认社会是发展的,为什么发展?因为有漏洞,漏洞弥补了所以发展了。可是发展到今天没有停止啊,也就是说漏洞到今天还没有停止,那岂不是以有漏法去补有漏吗?世间法都有漏,只有佛法才无漏,这是我们学佛的人最根本的一个觉悟。如果世间上的法一切都圆满,我们何用学佛法?如果无漏,世间上一切也就不可能再发展了。

  定学开导(25)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19

  要入定,必须要断除昏沉

  与掉举,身心不定的过患

  提要:

  ·要入定,必须要断除昏沉与掉举,身心不定的过患

  ·我们在生活中常犯种种错误,也是因为心定不下去,一直在昏沉掉举

  ·修禅定要息诸攀缘,心不要像猴子那样,对外缘攀个不停

  ·有人活着动得厉害,还想死了去六道旅游

  ·做人做得团团转,就是在人世间培养轮回的习气

  ·曲解佛法会形成误导,说要了缘的人大都在攀缘。要了世俗烦恼的缘,不

  能了菩提心的缘

  要入定,必须要断除昏沉与掉举,

  身心不定的过患

  经书上有两句话,“断除沉掉不定过”,“过”就是过失,也就是错误,有了过失后患无穷,所以又叫过患。这句话是说修禅定的人要想入定,就必须要断除沉掉的过患。沉就是昏沉,昏沉你们都有体会,还没有睡着前就是昏沉,人就是通过昏沉睡着的。等到一睡着了,自己就控制不住自己了,老人说“这个魂开始飘了”。

  我们在生活中常犯种种错误,

  也是因为心定不下去,一直在昏沉掉举

  掉是掉举,举就是心举起来了,掉就是不定,也就是动,所以掉举就是心举起来,一直在动。要入定,沉掉都要去掉。修禅定就是去掉沉掉,我们为什么不能入定?因为有昏沉和掉举。我们为什么在生活中犯了种种错误,造了种种恶业?也是因为我们心定不下去,一直在昏沉掉举。

  修禅定要息诸攀缘,心不要像猴子那样,

  对外缘攀个不停

  “息诸攀缘离沉没”,这是讲用功的方法,也是针对我们修禅定说的。两句话意思差不多,说两句话使我们明白得更详细。“攀缘”,心有攀缘,心像猴子那样,猴子喜攀树,攀了这根藤又去攀另一根藤,攀个不停。

  有人活着动得厉害,还想死了去六道旅游

  我们的心比猴子还厉害,前一秒钟跳到这边,后一秒钟又跳到那边去了。无始以来生生世世养成了这样一个牢固的习气,要不然我们怎么会六道轮转?说句风趣话,喜欢旅游的人,去过黄山又想去华山,去过华山又想去什么山,好比六道轮回。如果你一天到晚这么团团转,总也转不出六道轮回。

  人的心也是这样,到处攀缘,就好比想到六道去旅游。今天到了人道,有人还想到天上去玩玩;有人认为做小鸟挺好,他下一世想做小鸟飞飞;夫妻恩爱放不下,下一辈子想做鸳鸯,投入畜生道;有人还想做宠物小狗。所以下三恶道是自己去的,饿鬼道、地狱道还不是如此?

  做人做得团团转,就是在人世间培养轮回的习气

  我常说笑话,笑一笑十年少,我没笑的时候也会找些笑话笑笑,那么你们就当笑话听吧!有一次在厦门,我要小便,厕所在楼下,经过二楼,二楼是个大厅,那天是星期天,很多年轻人在厅里学走路。你们可能很奇怪,这么大的年纪还学走路啊?真的在学走路,在学进两步,退一步,团团转。怪不得有六道轮回,他们转来转去,就是在学生死流转,可见轮回的习气,就是我们在人世间培养起来的。

  曲解佛法会形成误导,说要了缘的人大都在攀缘。

  要了世俗烦恼的缘,不能了菩提心的缘

  “息诸攀缘”,身子经常要在定中,心更要在定中,各种的攀缘都要息下去,“息”就是停息。可惜的是多少年以来,由于佛门不重视法,逐渐逐渐对佛法有所曲解,形成了对后来的年轻人的误导。虽然他不是故意给你误导,这种话传开去了就形成了误导。这种话多得很,如果要收集收集、研究研究、评论评论,那得花很多时间。

  比如你们常听到,“修行要了缘”,其实是要息攀缘。不懂佛法你了得了吗?那些说了缘的人反而攀缘特别起劲,现在特别攀的缘就是地位要高、红包包要多。了缘是要了世俗烦恼的缘,不能了菩提心的缘。

  定学开导(26)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19

  修菩萨法的人去攀菩提心的缘,

  一切都要以佛法为准则

  提要:

  ·由于我不了菩提心的缘,为众生说法,反被人骂

  ·“佛道无上誓愿成”,后仍应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大乘岂能把众生关在门外,别挂上“修”的牌子拼命地吹

  ·要学学地藏菩萨的精神,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出了家去求荣华富贵,攀世俗缘,就不是释迦佛的好弟子,在家居士也应

  该远离名利享受

  ·世俗缘充满贪瞋痴,贪瞋痴后面就是种种痛苦

  ·修菩萨法的人去攀菩提心的缘,一切都要以佛法为准则

  由于我不了菩提心的缘,为众生说法,反被人骂

  那些大讲了缘的人可能对我很有看法,“老师是老修行,修到现在还不肯了缘,整天为讲法而到处奔波。”七十年代初期,我第一次到温州,讲了四天法。一回到上海,有人就写信骂我,“你真糊涂,东讲法西讲法,还不好好关起门来修。”这时代讲法反被人骂。

  “佛道无上誓愿成”,

  后仍应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如果我错了我应该纠正,没错我就不想改变。我的观点:菩提心的缘不能了,成了佛还得度众生。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无上誓愿成”后面仍然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大乘岂能把众生关在门外,

  别挂上“修”的牌子拼命地吹

  度众生靠法,法的缘可不能了。现在流行一句话,“关起门来修”,我倒要问问“大乘佛教把门关起来,关在里边的是谁?”“是我啊!”“关在外面的是谁?”“是众生啊!”大乘能离开众生吗?这是口说大乘实非大乘,仅仅是挂上“修”的牌子拼命地吹。

  要学学地藏菩萨的精神,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当年我也受这话影响,慢慢的我菩提心逐渐在退了。有一年去见隆莲法师,我跟隆莲法师说:“我每天早晨醒来很苦恼啊,因为我年纪一年一年大起来了,我应该了生死了,应该关起门来修啦!”隆莲法师说:“你今年多大啦?”我说:“我六十六岁啦!”隆莲法师朝我笑笑:“我今年八十六了还在讲法,你是不是不准备讲课了?你就是到深山老林去修,也最多证个罗汉果。”这话就像一记耳光把我打醒了,这是在严厉地训斥我退了菩提心。菩提心是念念为众生,唯独没有自己,让众生先成佛,这就是菩提心,要学学地藏菩萨的精神,度尽众生方证菩提。

  出了家去求荣华富贵,攀世俗缘,

  就不是释迦佛的好弟子,在家居士也应该远离名利享受

  世俗的缘,所谓名利、享受、荣华富贵、子孙满堂,这种缘世间多得不得了。特别是出家同学不能攀世俗缘,出了家再攀世俗缘就不是释迦佛的好弟子。居士也要跟出家人学习,婚丧喜事尽量少去。亲戚朋友可以有,结个菩提心缘。不要忙一会儿东家请去吃喜酒,一会儿西家请去祝孩子满月,一会儿又被那个人请去祝老太太高寿,一会儿这家老奶奶死了,这种红白应酬,也够你忙的啦。

  世俗缘充满贪瞋痴,贪瞋痴后面就是种种痛苦

  还有一种缘,我看不是好事情,对这种事我一律拒绝。我年轻时学生很多,我没有朋友,来我家看我的都是学生。这一天来个年轻人,头梳得光光的,衣服非常端正,说话嗯嗯啊啊的。后来我才明白,因为他妈说他年纪大了,所以托我给他介绍个对象。我不干,凡事都要负责任,我不能保证你婚后幸福,如果你饱受结婚的痛苦,我背因果啊,我是佛弟子,可不能害人!所以劝劝你们尤其是老太太,对这种事别太起劲了!年轻人也别再说这种话,“你什么时候请我吃糖啊?要不要我给你介绍啊?”你又不做媒婆,这种缘就了了吧!所以息诸攀缘是说不要攀世俗的缘,世俗里充满了贪瞋痴,贪瞋痴迷惑的后面,就是种种的痛苦。

  修菩萨法的人去攀菩提心的缘,

  一切都要以佛法为准则

  假如修菩萨法的人去攀菩提心的缘,那当然可以,可是如果你不懂佛法,你怎么修菩萨法呢?真是笑话!不懂佛法能称菩萨吗?你既然修菩萨法,你一定要懂得佛法,你照佛法的要求去度众生,那就不会错,一切都要以佛法为准则。

  定学开导(27)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19

  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

  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

  提要:

  ·沉溺在五欲里醒不过来的人,心是定不下去的

  ·《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

  ·佛门要寂静,愚者作愚事,实是“不以为罪谓功德”

  ·有贪瞋痴的人攀缘在名利,有无产阶级思想才肯尽我所有作供献

  沉溺在五欲里醒不过来的人,心是定不下去的

  “离沉没”,“沉”好比掉在苦海里的人,一点点沉下去,没了顶就完了。所以沉的时候已经很危险了,如果你不猛然醒悟,回头是岸,总有一天会没顶的。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因为我们在世俗生活里,心一直沉溺在五欲里醒不过来。

  从前有些姑娘找瞎子算命,老年人就会劝劝她:“你心定吧,对方条件挺好的!”沉溺在情爱里的人,心能定得下去吗?就算你结了婚,心更加定不下去,最怕一件事情:老公外面有女人。现在女人首先学会的一条,就是怎么管住老公。生了孩子一天到晚抱着孩子哄:“喔,喔!瞌睡睡瞌睡睡”,喂奶、洗尿布、夫妻吵架闹离婚…

《定学开导(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定学开导(30~3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