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學開導(30~39)

  定學開導(30)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0

  一切的成就都在定裏,佛教導弟子

  修定的方法就是修止修觀

  提要:

  ·一切的成就都在定裏,佛教導弟子修定的方法就是修止修觀

  ·修禅定要斷除心昏沈的過患,昏沈使我們處于無明狀態

  ·修禅定要斷除心掉舉不定的過患,改變根深蒂固的習氣不能急于求成

  ·個性不合猶如貓狗同籠,不良的個性也是煩惱

  ·引導行善、提高修養,能改善人際關系,可惜幾千年來收效甚小

  ·你們以歡喜心來聽法,目的是要學好佛陀的智慧去解除衆生的苦

  一切的成就都在定裏,

  佛教導弟子修定的方法就是修止修觀

  修定的目的就是爲了要入定,我們修行都希望有所成就,一切的成就都是在定裏。釋迦佛來娑婆世界成佛,以法度衆生,目的是度衆生了脫生死,到沒有煩惱極其快樂的彼岸。人生的苦主要是從生死中來的,我們修定就是爲了了脫生死,成就佛道,所以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修定我們才能入定。釋迦佛教導弟子修定的方法就是修止修觀。

  修禅定要斷除心昏沈的過患,

  昏沈使我們處于無明狀態

  昨天跟大家講了“斷除沈掉不定過”,人世間的一切過失都是從沈掉而來,我們在修行上、禅定上的種種過失,也是由于我們尚未斷除沈掉而産生的。沈就是昏沈,掉就是掉舉,昏沈就是迷迷糊糊、昏昏欲睡,昏沈厲害了就打瞌睡,睡著了是大無明。每個人睡著了做夢很少有覺悟的時候,都是根據世俗裏所形成的習慣而飄動。例如,我們在夢裏很少想到我是一個佛弟子,即使修行了幾十年,夢裏好像還是個年輕小夥子,更難想到我是持五戒的,我應該修行,一點覺悟都沒有,自己一點都控製不了,這就處于無明狀態。沒有智慧沒有覺悟就是無明。

  修禅定要斷除心掉舉不定的過患,

  改變根深蒂固的習氣不能急于求成

  掉舉俗話叫打妄想。我們無始以來做老衆生,這個打妄想的習氣真是根深蒂固。今天我們即使想用功止住妄念,沒有幾秒鍾心又飄出去了,所以不能把修行想得太簡單,急于求成那是不可能的。急于求成本身就是煩惱,這個煩惱就體現在著急上。

  個性不合猶如貓狗同籠,不良的個性也是煩惱

  容易著急,人們常說“這是他個性不好”。夫妻鬧離婚,一般總是說個性合不來。不好的個性也就是煩惱,煩惱也會形成你不好的個性。不好的個性合在一起,你想得到幸福,那不大可能吧。有位漫畫家說過“結婚就是貓狗同籠”,貓有貓的個性,狗有狗的個性,個性不合,住在一起實在痛苦,只好離婚。

  引導行善、提高修養,

  能改善人際關系,可惜幾千年來收效甚小

  當然喽,人們都有美好的願望,人世間也會産生一些相應的調整,可是你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曆史已經幾千年了,到底得到了沒有?且不說現在的老人越來越苦,醫院裏病人越來越多,有些人死得很苦,就是日常生活裏由于煩惱、由于個性而産生的矛盾,也是多得不得了。總算還有很多人引導大家行善,提高修養,有時候人與人之間關系改善還能透口氣。可惜改了多少年,怎麼改來改去現在還是老樣子?

  你們以歡喜心來聽法,

  目的是要學好佛陀的智慧去解除衆生的苦

  你們今天來聽佛法,都有種歡喜心,進了佛門已經多少年了,聽不到佛法很苦惱啊,有佛法可聽當然歡歡喜喜來了。有一種人是好奇心:佛法到底講點啥呀?還有一種是來參觀參觀,看看講經法會到底啥個樣子;還有一些人說是來看看老師的。現在我這個老師又老又病,你要想專門來看我也不容易呀,要通過一關一關的同意。所以我就天天給你們講經,你們就看見我了嘛,那可是活老師啊!如果不給你講經,我坐好了給你看,豈不變了泥塑木雕?

  真正來講你們是來求智慧的,你們的目的要建立在:我怎麼樣學好佛陀的智慧,去解除衆生的苦。四谛法第一點就是要知道苦,第二點要知道苦的來源去斷掉苦,第叁點,知道斷除煩惱到彼岸是一種美好的境界,第四點給你鋪好一條路,你趕快走上去吧。

  定學開導(31)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0

  昏沈和掉舉使我們無法入定,

  斷除掉舉要修止,斷除昏沈要修觀

  提要:

  ·我們在活著的時候,就要走上一條通向沒有生老病死的彼岸之路

  ·昏沈和掉舉使我們無法入定,斷除掉舉要修止,斷除昏沈要修觀

  ·佛弟子都應念佛、念法、念僧,都要以佛的話爲准則

  ·一心不亂就是定,心一掉舉就不是定,昏沈了就起不了正念,連極樂世

  界也去不了,還談得上成就嗎?

  ·唸觀世音菩薩名號不叫雜修,能念藥師佛,臨命終時會有八大菩薩引導

  你到無量壽佛那裏去

  我們在活著的時候,

  就要走上一條通向沒有生老病死的彼岸之路

  現在人死了,旁人總是說:前面的路你走好!前面到底啥個路,說的人也不知道!可能他以爲是天堂的路吧?天堂裏也苦啊,天堂裏的天人都是衆生,天堂裏也經常打架的。別等死了以後說,“前面的路你走好”,我們要活著的時候說這句話,釋迦佛給我們鋪好了一條通向沒有生老病死的彼岸的路,你要走好,這就是道谛。

  昏沈和掉舉使我們無法入定,

  斷除掉舉要修止,斷除昏沈要修觀

  我們再回過來講,“斷除沈掉不定過”,要斷除昏沈與掉舉,就是用止觀的方法。昏沈和掉舉使我們無法入定,起了昏沈掉舉,你這個定就修不好,它的破壞作用很強。還有一句話,“息諸攀緣離沈沒”,這兩句話是指導我們怎麼樣修好止觀而入定。斷除掉舉就要修止,止就是止住妄念,不打妄想。斷除昏沈要修觀。你們自己好好的調整,如果出現妄念了,趕快止住;昏沈了,趕快修觀,可以修光明觀,因爲人在陽光中是不容易昏沈的。這些以後還要詳細跟大家講。

  佛弟子都應念佛、念法、念僧,

  都要以佛的話爲准則

  有些居士喜歡唸佛,不管什麼法門,只要是佛弟子都應該念佛、念法、念僧。現在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居多,唸的是“南無阿彌陀佛”,念佛怎麼念?你不要聽人話,要聽佛的話,要以佛說的話爲准則,因爲我們是佛弟子,不是人的弟子。

  一心不亂就是定,心一掉舉就不是定,

  昏沈了就起不了正念,連極樂世界也去不了,還談得上成就嗎?

  要知道佛怎麼講的?你去看經書嘛,經書裏都是佛講的話。《佛說阿彌陀經》裏講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方便法門再方便,還是離不開定。你打妄念了,那就不叫一心,如果你昏沈了,那就沒有正念了,能往生嗎?所以不能說只要唸就能往生,要唸到一心不亂!“只要唸就能往生”,這是人說的話,你是皈依佛的,就要聽佛的話;如果你皈依人的,你聽人的話;如果你皈依外道,你聽外道的話;如果你皈依太上老君,聽太上老君的話。不聽佛話,你什麼都不可能成就,因爲我們是佛教。

  唸觀世音菩薩名號不叫雜修,能念藥師佛,

  臨命終時會有八大菩薩引導你到無量壽佛那裏去

  你想往生極樂世界,你要執持“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你想往生琉璃世界,你也要執持“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如果你想往生極樂世界更有把握一點,希望你要加唸“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這可不是我說的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裏說,如果你想到無量壽佛那裏去聽法,你受持了八關齋戒,“或複一年或複叁月”,只要你聽到藥師佛的名號,臨命終時八大菩薩乘空而來,引導你去極樂世界,那你這個路還會錯嗎?偏偏現在有人連八大菩薩都不要了,八大菩薩中有一位是觀世音菩薩,他也不要了。現在如果有人唸觀世音菩薩,就會有人批評他:“你雜修!不得往生!”佛可沒有這麼說過。

  定學開導(32)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0

  修止修觀能使心不飄動而入定,

  能修禅定不信邪見,就是個有希望的人

  提要:

  ·執持名號是以一念止萬念,所以用功的時候只能有一句佛號,不能有第

  二個念頭

  ·修止修觀能使心不飄動而入定,能修禅定不信邪見,就是個有希望的人

  ·得止不修觀,易掉入細昏沈,仍然落在無明裏,外道修止不修觀,所以

  出不了叁界,了不脫生死

  ·修止不修觀,所以擺不平,佛教禅定必須止觀並修,稱止觀雙運

  執持名號是以一念止萬念,所以用功的時候

  只能有一句佛號,不能有第二個念頭

  執持名號能達到一心不亂,這叫以一念止萬念。人的念頭不斷的出來,第一個念頭過去了,第二個念頭就出來了。假如我們把第一個念頭抓住,第二個念頭就出不來了,這就叫以一念止萬念。從前上海有個居士,大家說他唸佛唸得好,有一次病重,他跟人家說:“我見到阿彌陀佛捧了銀臺來接我,我跟阿彌陀佛說“銀臺來接我不去,要金臺來接我才去。””“銀臺來接我不去”多了一個念頭,“金臺來接我才去”,又多了一個念頭,像這樣的念佛就沒有達到一心。

  修止修觀能使心不飄動而入定,

  能修禅定不信邪見,就是個有希望的人

  我們今天修的禅定是根據釋迦佛四十九年的講法,戒定慧叁學裏的定學來修的。怎麼修止?你妄念來了,立即把它排除掉,再來了再排除。光是這麼一點覺悟可能還不夠,你學學禅定,禅定裏就有方法使你止得住。略微提一下,你修觀息就能入定,修數息也能入定,還有修觀的時候你心不飄動,這也能入定。既然佛教我們修禅定能入定,你爲什麼不學不修呢?

  你們今天來學禅定是很有福氣的,也可以說你們的障礙比較少。可能你們邪知邪說的話沒怎麼聽到,或者聽到了沒受什麼影響,想想自己是叁寶弟子,應該聽佛的話呀!或者你們雖然受了影響,可是對這種不正確的說法很疑惑,又喜歡聽聽法修修禅定,那就有轉變的希望。

  得止不修觀,易掉入細昏沈,仍然落在無明裏,

  外道修止不修觀,所以出不了叁界,…

《定學開導(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定學開導(40~4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