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学开导(1~9)▪P4

  ..续本文上一页年轻时候我听老法师讲《佛说阿弥陀经》,老法师经常讲:念佛要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心里在转佛的名号,可是没有转佛的名号的相,没有转佛的名号的念,只有明明朗朗的觉,而没有任何的念头,这才是真的功夫,并非靠音声求。现在人说的就不一样了:要唸得响,临终还要有助唸。而且平时唸佛要求也不高,尽讲闲话、起烦恼,这样唸佛白念了。

  法门要依法而修,得不到定力,

  就出不了种种功德

  《佛说阿弥陀经》叫你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叫你修观。止、观都要修,才能入止观双运的正定。如今难得有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听说从前上海有个老居士讲过,可他只会讲,他自己也不懂得怎么修。还要一本经《佛说无量寿佛经》,里面有两句话,告诉我们,犯五无间罪、谤法,这两种人去不了。五无间罪还可以忏悔,谤法的罪重得不得了,很难忏悔清净。这就是告诉你,有的人去不了的,可是现在人这两句话不提了。反而有人说:“万人念万人去。”“只要唸就能去。”所以无论什么法门,要成就都要依法去修。离经一字就是魔说。无论你修什么法门,不修禅定,就得不到定力,也就出生不了种种功德。

  在修观上训练专注一境,能同时起到止的作用

  咱们修的观里有悬日观,观西方红日,这就是十六观境的第一观。也有观东方初升的太阳,也有观当空的日轮,也有观月轮。如果你把某个观境观的时间拉长一点,心专注在这个观境上,一动不动,这段时间就是既修观又修止。这样训练出来,力量会很大。

  禅定时的专注一境,

  是心智训练准确度的唯一方法

  老鹰通过训练,它飞过来要抓什么都不会错。鹰师怎么训练的?点一支香,训练它专门看这支香,这就是训练它专注一境。古时候射箭的人在一百步以外射箭,能够从杨柳的叶子上穿过,百发百中,也是通过训练专注一境。先吊一只蟑螂,他躺在地上,眼睛就盯住这个蟑螂,看到后来,这个蟑螂在他眼里会大起来。慢慢再换一只苍蝇,再换一只蚊子,训练到后来,再小的目标他也射得准。禅定的功夫也是靠在所观的境上专注一境训练出来的。

  在观境上纠正错误,以及根据安排起的变化,这都是观的作用

  假如你心观月亮,由于心力有限,月光成了黄色,圆形成了扁形,或者月亮成了太阳,你感觉到不对,就把它纠正过来,仍然要观成一个圆满的明月。如果发生错误,你还得照观境的安排纠正错误。这种纠正错误,以及从这个观修到那个观,观境的变化,都是观的作用。明天再继续讲下去。

  定学开导(9)

  傅味琴讲于崇教寺 2006.8.18

  定是修行成就的关键,

  而戒是定的基础

  提要:

  ·定是修行成就的关键,而戒是定的基础

  ·要入定,就必须修习止观,不能急于求成,要把握好学修路线,随时纠正

  错误

  ·书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全面,因为人的思想和环境常会发生变化

  ·善知识有修行经验,所以善知识的力量不可忽视

  定是修行成就的关键,而戒是定的基础

  禅定是戒定慧三学之一,佛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可见定是个关键。修定一定要打好基础,基础要正不能邪,也不能偏,基础正了,盖的房子也正。既然我们修的是正定,那就必须要以戒为基础。在表法上,香表戒、花表定、灯表慧。花表禅定,因为花会开放,先开花,后结果,这是表一切的功德都是从定上开放出来的。如果花开不出来,果子也结不出来。咱们从这里可以明白,没有禅定就什么成就也没有。所以不管你什么法门、修什么宗派、修哪一乘,都要以禅定为关键。

  要入定,就必须修习止观,不能急于求成,

  要把握好学修路线,随时纠正错误

  “禅定是释迦如来教导弟子由修习止观而入定的方法”,要想入定,就必须要修习止观,修就是练习,所以叫修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有耐心,要有毅力,因为每一种成就都要靠长期的训练完成的。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半途而废,急于求成就会欲速则不达,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总会出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必须不断克服,不断纠正,最后才能得到圆满的成就。今天我们主要还是在学在修,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学修路线,要随时检查自己,随时纠正错误。

  书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全面,

  因为人的思想和环境常会发生变化

  现在的书很多,但是书是死板板的。即使有个善知识,他的修行经验能在书上表达,也是有范围的,那只是他个人在某一时期的经验。可是他本人在不断地变化,不是上进就是后退,思想要么不断地觉悟,要么一会儿觉来一会儿迷,而他所处的修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环境中的社会风气、修行气氛、同修的人、以及他想度的众生,都在变化。咱们年轻人跟老一代就是两样,思想、生活习惯、连穿的衣服都不同。即使这本书写的挺好,但也不可能全面,因为事物在变化。所以说完全靠看书来指导修行,是不现实的,何况书上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

  善知识有修行经验,

  所以善知识的力量不可忽视

  假如你去学佛经,佛经不会有错,可是你理解不到里面全面的法义。往往知识分子会凭自己文化,依文解义,看不懂就去查佛学大辞典。佛学大辞典的解释都是经文里摘下来的,一般都是法相的解说,缺乏修行的经验,更缺乏这个时代修行人的经验,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指导。

  善知识最珍贵的地方就是他有修行经验,能使你修行的知识圆满。哪怕你现在没有遇到这些情况,将来你一旦碰到了,你就会想起这些话就能用得上去。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你在自己发挥的时候才不会发生有错误。所以善知识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打坐,却一无所得,甚至坐出了毛病?主要他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或者指导他的人本身就是盲修瞎练。你跟他学,能学出什么名堂来?这是讲善知识的必要性。

  修行并不是光靠你唸经、拜佛、拨念珠、持咒,或者闭起眼睛打坐就能得到成就。佛教是科学,你不能离开科学态度。佛教就是治众生烦恼病,好比医学道理也不懂,药的用法也不懂,药的性质也不懂,就给自己开方子,要么你出事,要么吃下药没什么作用。

  

  

《定学开导(1~9)》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定学开导(10~1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