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的頭發比你們還多呢,今天怎麼沒有了?這個沒有倒靠得住,二十年都長不出來。(衆笑)。
在家人有頭發很不自在,每天早上要對著鏡子梳啊梳,家裏還會鬧矛盾,“再不走,要遲到了。”她還在梳。(衆笑)晚上也不自在,頭沒有擺好,早上頭發翹得像個雞屁股那樣。(衆笑)沒有頭發就用不著梳頭,這多自在。
自在就快樂,不自在就苦惱,可是衆生大顛倒,以苦爲樂
所以出家人是光頭,光就是光榮,光榮的頭叫光頭。(衆笑)什麼最光榮?什麼最自在?就是沒有。自在就快樂,不自在就苦惱。可是衆生大顛倒,以苦爲樂。有一天,魔羅跟釋迦佛說:“我有家,我有家的快樂;我有兒子,我有兒子的快樂;我有牛,我有牛的快樂。”釋迦佛回答他:“我沒有家,有“沒有家”的快樂;我沒有牛,有“沒有牛”的快樂;我沒有兒子,有“沒有兒子”的快樂。”可是魔羅不同意佛的觀點,釋迦佛也不同意魔羅的觀點。
魔羅只嘗到了有的快樂,
可沒嘗到沒有的快樂,所以釋迦佛是全面,魔羅是片面
其實還是釋迦佛說的對,因爲釋迦佛從前有家、有兒子,非但有牛還有馬咧,(衆笑)還有金銀財寶呢,這種生活他都是嘗過了。而魔羅只嘗到了有的快樂,沒有的快樂他沒有嘗到。當然是釋迦佛正確,因爲釋迦佛是全面,魔羅是片面。
我們天天學戒定慧,所以天天在增長法身慧命,
活著離開了戒定慧,僅僅是行屍走肉
法身由五個部分組成,叫五分法身。第一個是戒法身,第二個是定法身,第叁個是慧法身,我們這兒天天在學戒定慧,所以我們天天在增長法身慧命。沒有戒定慧,你法身慧命早就枯死了。不論是出家在家,要想修行都不能離開戒定慧,離開了戒定慧,你不能成就法身。現在這個身體有啥用啊?活著的時候僅僅是行屍走肉,死的時候一把火燒掉了。
沒有戒定慧,就沒有佛法,沒有佛法的思想陣地,邪法就要去占領
正法就是佛法,佛法就在戒定慧裏,所以沒有戒定慧,就沒有佛法。沒有佛法,邪見、迷信必然泛濫。爲什麼現在佛門裏邪見迷信泛濫?因爲這些地方都沒有佛法了。
從前有句話:思想陣地無産階級思想不占領,資産階級思想就要占領,這句話不錯的。同樣地,修行人的思想陣地,佛法的思想不占領,邪法就要占領。
看看現實,那些不懂佛法的人,他們說出來的話充滿了邪知邪見、封建迷信,因爲思想陣地不可能空白的,沒有佛法,邪見迷信就會去占領,佛弟子能不學佛法嗎?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18)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1日
戒定慧雖無相但有作用,從戒定慧的因成就
解脫的果,因此解脫是法身第四個組成部分
本次提要:
■ 戒定慧如有相,難道是長的、圓的、扁的?
■ 戒定慧雖無相但有作用,從戒定慧的因成就解脫的果,因此解脫是法身第四
個組成部分
■ 生死流轉,難免八苦,愛別離時,就會去上吊
■ 夫妻恩愛催人死,“你在黃泉路上等等我”
■ 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樂必有苦,這個道理誰都推翻不了
■ 雖然求不得也是苦,但做人就應該好好活下去
■ 冤家碰頭更苦,叫怨憎會苦,夫妻合不來,又分不開,真是無期徒刑
戒定慧如有相,難道是長的、圓的、扁的?
戒定慧,戒是戒律,定是禅定,慧是智慧。還有具體的內容,居士戒是殺盜淫妄酒,比丘戒有兩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有叁百四十八條;定也有內容:要修止、修觀;慧也有內容,每天講的法都有內容。可是戒定慧會有相嗎?如果有相,比如戒是長的,定是圓的,慧是扁的,你當然拿得出來,可是你拿得出來嗎?
戒定慧雖無相但有作用,從戒定慧的因成就解脫的果,
因此解脫是法身第四個組成部分
戒定慧無相,當然從戒定慧成就的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也無相。戒定慧雖無形相,但都有作用,戒有使你止惡的作用,定有使你寂靜的作用,慧使你破除愚癡的作用。當然法身也無相,但有作用,在法身裏這些戒定慧的作用全都存在。
戒定慧是因,有因必有果。修戒定慧將來的果能解脫煩惱,解脫煩惱就解脫生死了,這是法身第四個組成部分。
生死流轉,難免八苦,愛別離時,就會去上吊
每個人都在生死流轉裏,人生八苦,誰也免不了,生老病死是四種苦。還有愛別離苦,越是親愛,等到離開的時候越是痛苦,有人就去上吊。
從前我經常在上海各大學講學,大學生告訴我,他們校園裏,有個快活林,誰失戀了,就到快活林去上吊。這就是愛別離苦。
夫妻恩愛催人死,“你在黃泉路上等等我”
夫妻越恩愛,到別離的時候越是苦。有一年過年,有一家兒子、媳婦、女兒、女婿,都齊了,全家大團圓,吃年夜飯,媽吃到一半說:“我有點頭疼,想到房裏休息一下。”結果很長時間沒出來,大家想想不對勁,去推門,推不開,用力推開,發現媽上吊了。因爲夫妻太恩愛了,老頭子死了,她日子過不下去。從前不是有句話嗎?“你在黃泉路上等等我”。
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樂必有苦,
這個道理誰都推翻不了
所以夫妻恩愛,即使當時是快樂,後果就是痛苦。這種苦誰能解脫啊?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樂必有苦,這個道理誰都推翻不了。
雖然求不得也是苦,但做人就應該好好活下去
第六個求不得苦,求不到也苦啊。聽說現在年輕的學生常有人自殺,因爲大學沒考上,那就是求不得苦。其實考上了大學又有什麼了不起?我的學生有許多還是教授呢。那你是不是教授的教授?我只有初中兩年級文化。別看我初中兩年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衆笑)想穿一點,做人就應該好好活下去。
冤家碰頭更苦,叫怨憎會苦,
夫妻合不來,又分不開,真是無期徒刑
怨憎會苦,冤家碰頭更是苦。清定上師說過:“夫妻就是化裝的冤家。”冤家化了裝,所以做夫妻,那可苦得很啊。分又分不開,合又合不來,簡直是無期徒刑。(衆笑)
有個老學生告訴我,他的爸爸媽媽結婚不久就是成了冤家,有一次叫他們兩個長輩合個照,媽怎麼也不肯出來,怎麼能跟冤家坐在一起拍照?她不幹。硬是把她拖出來,她一坐下來,馬上屁股一轉背對著他。(衆笑)
夫妻間常會說“真是我的冤家啦。”老婆叫老公:“冤家你過來。”夫妻之間罵起來真可怕,別看蘇州人講話軟綿綿,蘇州人罵起人來,“殺你個千刀。”(衆笑)一刀一刀要殺一千下。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19)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1日
得到了解脫就明白自己是怎麼得到解脫的,
這叫解脫知見,是五分法身第五個組成部分
本次提要:
■ 行苦,行就是苦,人生的路走到頭,個個倒下去
■ 腳不動手動,也是苦,手造惡業,腦也會中風
■ 嬰兒一生下就哭,老死了還得再生,生死的行苦從未停止過
■ 解脫了人生八苦,就是我們修行人的果
■ 得到了解脫就明白自己是怎麼得到解脫的,這叫解脫知見,是五分法身第五
個組成部分
■ 戒定慧是能達到解脫的覺悟,解脫是達到成就的覺悟,解脫知見是覺悟經驗
的累積,所以它們能合成一個圓滿的整體
■ 把生命花在金錢上,猶如拿聚寶盆去換鈔票,所以佛說衆生愚癡顛倒
行苦,行就是苦,人生的路走到頭,個個倒下去
第八個苦是行苦。行就是流轉,通俗地講,行就好比走路,走路苦不苦啊?說:“不苦。”不苦,爲什麼你半路裏要休息啊?不苦,你就繼續走吧,總有一天你會倒下去的。比如你有急事要趕路,叫馬拼命地跑,不讓它休息,馬跑到一定程度,就倒下去死掉了。
腳不動手動,也是苦,手造惡業,腦也會中風
現在人發明汽車,自己不走路,叫輪子滾,反正輪子不會叫苦的,輪胎磨光了丟掉拉倒。(衆笑)說“我這樣兩條腿不動,兩只手動,算不算行苦?”也算行苦。現在人就是這樣,兩只腳不動,兩只手動,天天搓麻將,搓到後來中風倒下去。
嬰兒一生下就哭,老死了還得再生,生死的行苦從未停止過
這是給你們啓發啓發,真正地講行苦是指生死流轉,衆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從來沒有停止過。如果你不覺得苦,你還比不上剛剛出生的嬰兒,嬰兒一出生就哭,“苦哇苦哇!”從沒看見一個人一出生哈哈笑。(衆笑)有的出生不哭,醫生就打他屁股,一定要他哭出苦來才罷手。(衆笑)
解脫了人生八苦,就是我們修行人的果
我們也不知道生死流轉了多少次了?一直到今天還在做老衆生,再不修行,怎麼脫離人生八苦?脫離了八苦,你就成功了,這就叫解脫,從八種苦裏解脫出來了。所以解脫是我們的成就,也是我們修行人的果。
得到了解脫就明白自己是怎麼得到解脫的,
這叫解脫知見,是五分法身第五個組成部分
你得到了解脫的成就,你也知道自己是怎麼樣解脫的,因爲你這條路已經走過來了,整個過程,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比一團繩子亂七八糟,你慢慢把它解開來,你就明白繩子是怎麼樣解開的。這個明白就叫解脫知見,是法身的第五個組成部分。知就是明白,見就是觀點,觀點都是從經驗累積裏來的。
戒定慧是能達到解脫的覺悟,
解脫是達到成就的覺悟,解脫知見是覺悟經驗的累積,
所以它們能合成一個圓滿的整體
法身由這五種成分組成,所以叫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能夠契合在一起的性質存在,就是覺性。戒裏、定裏、慧裏都有你的覺悟,解脫是達到成就的覺悟,解脫知見是你覺悟經驗的累積,所以它們能夠契合起來,成爲一個圓滿的整體。
把生命花在金錢上,猶如拿聚寶盆去換鈔票,所以佛說衆生愚癡顛倒
這個契合圓滿的整體,就好比是你成就以後的身子,所以法身的身是一個比喻。我們修行就是拿皮肉的、受苦受難的、虛妄不實的身體去換取一個沒有苦、真實的、永恒的身體,所以修行不會吃虧的。
每個人都能成就法身。法身能出生一切,好比是個聚寶盆。你貪愛人間的鈔票,就是拿這個聚寶盆去換錢。人家用一萬張鈔票換你的聚寶盆,一想值得,就賣了,這個人腦子有沒有毛病啊?一萬張鈔票總會用光,聚寶盆裏的寶用得光嗎?緊緊抓住皮肉的身體去換取人間的享受,豈不是拿聚寶盆去換錢?所以佛說衆生愚癡顛倒!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10~11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