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10~119)▪P4

  ..续本文上一页,我的头发比你们还多呢,今天怎么没有了?这个没有倒靠得住,二十年都长不出来。(众笑)。

  在家人有头发很不自在,每天早上要对着镜子梳啊梳,家里还会闹矛盾,“再不走,要迟到了。”她还在梳。(众笑)晚上也不自在,头没有摆好,早上头发翘得像个鸡屁股那样。(众笑)没有头发就用不着梳头,这多自在。

  自在就快乐,不自在就苦恼,可是众生大颠倒,以苦为乐

  所以出家人是光头,光就是光荣,光荣的头叫光头。(众笑)什么最光荣?什么最自在?就是没有。自在就快乐,不自在就苦恼。可是众生大颠倒,以苦为乐。有一天,魔罗跟释迦佛说:“我有家,我有家的快乐;我有儿子,我有儿子的快乐;我有牛,我有牛的快乐。”释迦佛回答他:“我没有家,有“没有家”的快乐;我没有牛,有“没有牛”的快乐;我没有儿子,有“没有儿子”的快乐。”可是魔罗不同意佛的观点,释迦佛也不同意魔罗的观点。

  魔罗只尝到了有的快乐,

  可没尝到没有的快乐,所以释迦佛是全面,魔罗是片面

  其实还是释迦佛说的对,因为释迦佛从前有家、有儿子,非但有牛还有马咧,(众笑)还有金银财宝呢,这种生活他都是尝过了。而魔罗只尝到了有的快乐,没有的快乐他没有尝到。当然是释迦佛正确,因为释迦佛是全面,魔罗是片面。

  我们天天学戒定慧,所以天天在增长法身慧命,

  活着离开了戒定慧,仅仅是行尸走肉

  法身由五个部分组成,叫五分法身。第一个是戒法身,第二个是定法身,第三个是慧法身,我们这儿天天在学戒定慧,所以我们天天在增长法身慧命。没有戒定慧,你法身慧命早就枯死了。不论是出家在家,要想修行都不能离开戒定慧,离开了戒定慧,你不能成就法身。现在这个身体有啥用啊?活着的时候仅仅是行尸走肉,死的时候一把火烧掉了。

  没有戒定慧,就没有佛法,没有佛法的思想阵地,邪法就要去占领

  正法就是佛法,佛法就在戒定慧里,所以没有戒定慧,就没有佛法。没有佛法,邪见、迷信必然泛滥。为什么现在佛门里邪见迷信泛滥?因为这些地方都没有佛法了。

  从前有句话:思想阵地无产阶级思想不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要占领,这句话不错的。同样地,修行人的思想阵地,佛法的思想不占领,邪法就要占领。

  看看现实,那些不懂佛法的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充满了邪知邪见、封建迷信,因为思想阵地不可能空白的,没有佛法,邪见迷信就会去占领,佛弟子能不学佛法吗?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18)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1日

  戒定慧虽无相但有作用,从戒定慧的因成就

  解脱的果,因此解脱是法身第四个组成部分

  本次提要:

  ■ 戒定慧如有相,难道是长的、圆的、扁的?

  ■ 戒定慧虽无相但有作用,从戒定慧的因成就解脱的果,因此解脱是法身第四

  个组成部分

  ■ 生死流转,难免八苦,爱别离时,就会去上吊

  ■ 夫妻恩爱催人死,“你在黄泉路上等等我”

  ■ 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乐必有苦,这个道理谁都推翻不了

  ■ 虽然求不得也是苦,但做人就应该好好活下去

  ■ 冤家碰头更苦,叫怨憎会苦,夫妻合不来,又分不开,真是无期徒刑

  戒定慧如有相,难道是长的、圆的、扁的?

  戒定慧,戒是戒律,定是禅定,慧是智慧。还有具体的内容,居士戒是杀盗淫妄酒,比丘戒有两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定也有内容:要修止、修观;慧也有内容,每天讲的法都有内容。可是戒定慧会有相吗?如果有相,比如戒是长的,定是圆的,慧是扁的,你当然拿得出来,可是你拿得出来吗?

  戒定慧虽无相但有作用,从戒定慧的因成就解脱的果,

  因此解脱是法身第四个组成部分

  戒定慧无相,当然从戒定慧成就的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也无相。戒定慧虽无形相,但都有作用,戒有使你止恶的作用,定有使你寂静的作用,慧使你破除愚痴的作用。当然法身也无相,但有作用,在法身里这些戒定慧的作用全都存在。

  戒定慧是因,有因必有果。修戒定慧将来的果能解脱烦恼,解脱烦恼就解脱生死了,这是法身第四个组成部分。

  生死流转,难免八苦,爱别离时,就会去上吊

  每个人都在生死流转里,人生八苦,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是四种苦。还有爱别离苦,越是亲爱,等到离开的时候越是痛苦,有人就去上吊。

  从前我经常在上海各大学讲学,大学生告诉我,他们校园里,有个快活林,谁失恋了,就到快活林去上吊。这就是爱别离苦。

  夫妻恩爱催人死,“你在黄泉路上等等我”

  夫妻越恩爱,到别离的时候越是苦。有一年过年,有一家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齐了,全家大团圆,吃年夜饭,妈吃到一半说:“我有点头疼,想到房里休息一下。”结果很长时间没出来,大家想想不对劲,去推门,推不开,用力推开,发现妈上吊了。因为夫妻太恩爱了,老头子死了,她日子过不下去。从前不是有句话吗?“你在黄泉路上等等我”。

  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乐必有苦,

  这个道理谁都推翻不了

  所以夫妻恩爱,即使当时是快乐,后果就是痛苦。这种苦谁能解脱啊?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乐必有苦,这个道理谁都推翻不了。

  虽然求不得也是苦,但做人就应该好好活下去

  第六个求不得苦,求不到也苦啊。听说现在年轻的学生常有人自杀,因为大学没考上,那就是求不得苦。其实考上了大学又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学生有许多还是教授呢。那你是不是教授的教授?我只有初中两年级文化。别看我初中两年级,“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众笑)想穿一点,做人就应该好好活下去。

  冤家碰头更苦,叫怨憎会苦,

  夫妻合不来,又分不开,真是无期徒刑

  怨憎会苦,冤家碰头更是苦。清定上师说过:“夫妻就是化装的冤家。”冤家化了装,所以做夫妻,那可苦得很啊。分又分不开,合又合不来,简直是无期徒刑。(众笑)

  有个老学生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结婚不久就是成了冤家,有一次叫他们两个长辈合个照,妈怎么也不肯出来,怎么能跟冤家坐在一起拍照?她不干。硬是把她拖出来,她一坐下来,马上屁股一转背对着他。(众笑)

  夫妻间常会说“真是我的冤家啦。”老婆叫老公:“冤家你过来。”夫妻之间骂起来真可怕,别看苏州人讲话软绵绵,苏州人骂起人来,“杀你个千刀。”(众笑)一刀一刀要杀一千下。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19)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1日

  得到了解脱就明白自己是怎么得到解脱的,

  这叫解脱知见,是五分法身第五个组成部分

  本次提要:

  ■ 行苦,行就是苦,人生的路走到头,个个倒下去

  ■ 脚不动手动,也是苦,手造恶业,脑也会中风

  ■ 婴儿一生下就哭,老死了还得再生,生死的行苦从未停止过

  ■ 解脱了人生八苦,就是我们修行人的果

  ■ 得到了解脱就明白自己是怎么得到解脱的,这叫解脱知见,是五分法身第五

  个组成部分

  ■ 戒定慧是能达到解脱的觉悟,解脱是达到成就的觉悟,解脱知见是觉悟经验

  的累积,所以它们能合成一个圆满的整体

  ■ 把生命花在金钱上,犹如拿聚宝盆去换钞票,所以佛说众生愚痴颠倒

  行苦,行就是苦,人生的路走到头,个个倒下去

  第八个苦是行苦。行就是流转,通俗地讲,行就好比走路,走路苦不苦啊?说:“不苦。”不苦,为什么你半路里要休息啊?不苦,你就继续走吧,总有一天你会倒下去的。比如你有急事要赶路,叫马拼命地跑,不让它休息,马跑到一定程度,就倒下去死掉了。

  脚不动手动,也是苦,手造恶业,脑也会中风

  现在人发明汽车,自己不走路,叫轮子滚,反正轮子不会叫苦的,轮胎磨光了丢掉拉倒。(众笑)说“我这样两条腿不动,两只手动,算不算行苦?”也算行苦。现在人就是这样,两只脚不动,两只手动,天天搓麻将,搓到后来中风倒下去。

  婴儿一生下就哭,老死了还得再生,生死的行苦从未停止过

  这是给你们启发启发,真正地讲行苦是指生死流转,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你不觉得苦,你还比不上刚刚出生的婴儿,婴儿一出生就哭,“苦哇苦哇!”从没看见一个人一出生哈哈笑。(众笑)有的出生不哭,医生就打他屁股,一定要他哭出苦来才罢手。(众笑)

  解脱了人生八苦,就是我们修行人的果

  我们也不知道生死流转了多少次了?一直到今天还在做老众生,再不修行,怎么脱离人生八苦?脱离了八苦,你就成功了,这就叫解脱,从八种苦里解脱出来了。所以解脱是我们的成就,也是我们修行人的果。

  得到了解脱就明白自己是怎么得到解脱的,

  这叫解脱知见,是五分法身第五个组成部分

  你得到了解脱的成就,你也知道自己是怎么样解脱的,因为你这条路已经走过来了,整个过程,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比一团绳子乱七八糟,你慢慢把它解开来,你就明白绳子是怎么样解开的。这个明白就叫解脱知见,是法身的第五个组成部分。知就是明白,见就是观点,观点都是从经验累积里来的。

  戒定慧是能达到解脱的觉悟,

  解脱是达到成就的觉悟,解脱知见是觉悟经验的累积,

  所以它们能合成一个圆满的整体

  法身由这五种成分组成,所以叫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能够契合在一起的性质存在,就是觉性。戒里、定里、慧里都有你的觉悟,解脱是达到成就的觉悟,解脱知见是你觉悟经验的累积,所以它们能够契合起来,成为一个圆满的整体。

  把生命花在金钱上,犹如拿聚宝盆去换钞票,所以佛说众生愚痴颠倒

  这个契合圆满的整体,就好比是你成就以后的身子,所以法身的身是一个比喻。我们修行就是拿皮肉的、受苦受难的、虚妄不实的身体去换取一个没有苦、真实的、永恒的身体,所以修行不会吃亏的。

  每个人都能成就法身。法身能出生一切,好比是个聚宝盆。你贪爱人间的钞票,就是拿这个聚宝盆去换钱。人家用一万张钞票换你的聚宝盆,一想值得,就卖了,这个人脑子有没有毛病啊?一万张钞票总会用光,聚宝盆里的宝用得光吗?紧紧抓住皮肉的身体去换取人间的享受,岂不是拿聚宝盆去换钱?所以佛说众生愚痴颠倒!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10~11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