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20)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1日
佛說:“凡我弟子,非誦即禅,非禅即誦”,
如今師卻教弟子只誦不禅
本次提要:
■ 戒定慧缺一,不可能得解脫成就,也得不到解脫知見,所以說“諸法不攝藏
法身”
■ 戒定慧分了家,造成法緣不足,證果成道極爲稀有
■ 禅宗是一心禅,攝上根上智,稱爲教外別傳
■ 次第禅是有步驟修上去的,不修禅定,戒定慧就不具足了
■ 佛說:“凡我弟子,非誦即禅,非禅即誦”,如今師卻教弟子只誦不禅
■ 要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才叫五分法身
戒定慧缺一,不可能得解脫成就,
也得不到解脫知見,所以說“諸法不攝藏法身”
即使你持戒持得很好,你只有五分中一分啊。你戒持得好,叫戒成就;你修定也會成就,叫定成就;你修慧也會成就,叫慧成就;但都不是戒定慧的成就,也不是五分法身的成就。戒定慧缺一,不可能得到解脫成就。得不到解脫,哪裏來解脫知見?所以說“諸法不攝藏法身,法身攝藏一切諸法”,你成就了法身,五種成分全在裏邊。
戒定慧分了家,造成法緣不足,證果成道極爲稀有
爲什麼末法時期證果成道極其稀有難得,就是因爲修行分了家,法緣不足。那種假和尚、不修行的人且不說,就算修行人,佛教傳到中國來,戒定慧分家了,你要學戒,就去學律宗;要學禅定,去學禅宗;你要學慧,去學法相宗。這個分家是中國人自己搞出來的。
釋迦佛在人間的時候,從來沒有分過宗派。如果每個宗派都能夠學戒學定學慧,那也可以,偏偏學戒的人不學禅定。
禅宗是一心禅,攝上根上智,稱爲教外別傳
禅宗是個特殊法門,專攝上根上智,當年靈山拈花笑,佛拿了一朵花不說話,這麼多弟子只有迦葉尊者懂佛的意思,面露微笑,佛就把花交給他。這就是一心禅,是個特殊法門,不立語言文字,防止你在語言文字上起執著心,那是上根上智人修的。當年迦葉尊者是釋迦佛的大弟子,當然是上根上智,所以能接受這個特殊法門,稱爲教外別傳。
次第禅是有步驟修上去的,不修禅定,戒定慧就不具足了
戒定慧的定,包括一心禅和次第禅,我們今天修的是次第禅,不管下根上根都可以修,因爲它穩當,一步一步修上去的,有步驟、有系統。你不修一心禅可以;你不修次第禅,戒定慧就不具足,那是不許可的。
佛說:“凡我弟子,非誦即禅,非禅即誦”,
如今師卻教弟子只誦不禅
可是今天佛弟子往往只聽師話,不聽佛話。其實你師父也是佛弟子,你師父不聽佛的話也是錯的,佛弟子都要聽佛的話。佛說過:“凡我弟子,非誦即禅,非禅即誦。”這主要指出家弟子,出家人只幹這兩件事情,一個誦,一個禅。現在也只幹兩件事情,一個早課,一個晚課。早課、晚課都是誦,禅呢?有的人說用不著。釋迦佛說用得著,他卻說用不著。
有人說“沒時間,忙不過來”。究竟在忙啥呀?說起來很多啊,忙吹打、忙唱念、忙開光、升座、出國、朝山,有的還躲在精舍裏忙搓麻將,怪不得忙不過來了。
要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才叫五分法身
有的人喜歡打坐,既不是一心禅又不是次第禅,戒也不持,法也不聽,一天到晚打坐,很像茅山道士的徒弟。還有人特別喜歡佛教理論,法相學得很好,分析起來細而又細,就是不修禅定。即使他肯持戒,也缺了支分。香爐叁只腳,少了一只腳,擺得平嗎?所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種成分具足,才叫五分法身。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21)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1日
“法身常住”,法身沒有時間,
不分地區,無始亦無終
本次提要:
■ 佛教裏有了道教,就不成爲佛教
■ 佛弟子皈依了佛,就不該再長出尾巴來
■ “法身常住”,法身沒有時間,不分地區,無始亦無終
■ 修行是爲了圓滿法身,修行人在顯現法身光明時,要比普通人長得多
■ 法身無始亦無終,並非創造,本就存在,例如性戒,不分時間,不分地區
■ 人都喜歡安靜,因爲這裏安靜,這就與定相應
佛教裏有了道教,就不成爲佛教
有人說“老師講的法全對,不過,老師講的是印度佛教,我們是中國佛教。”佛教還有兩個?印度佛教是釋迦佛創立的,那麼中國佛教是你創立的?你成了佛啦?從前我們在福鼎,女衆部一個學生的媽托一個女道士帶一點東西給她。來了總要招待一下,結果話不投機,辯論起來了。女道士說中國佛教裏必須有道教,沒有道教,就不成爲中國佛教。人家把這話告訴我,我說:佛教裏有了道教,就不成爲佛教。
佛弟子皈依了佛,就不該再長出尾巴來
一個人長出尾巴,只會在地上爬,這個人該怎麼稱呼啊?也太不像人了吧?!可他確確實實是人生下來的,也就是說他當初確實歸依佛的,後來變成這麼個怪胎了!
“法身常住”,法身沒有時間,不分地區,無始亦無終
“法身常住”,虛空是永恒的。爲什麼虛空能常住?因爲虛空無相。同樣地爲什麼法身能常住?因爲法身無相。有相皆虛妄,虛妄的東西就不可能常住,因爲它要變。所謂常住它是不分時間、不分地區,永恒地存在,就好比虛空不分時間、不分地區永恒存在一樣。無論過多少年,虛空還是存在,因爲虛空沒有時間相。時間本是假相,例如全世界各地的時間就不同。虛空也不分地區,我們中國上面有天空;美國也有天空,就是他方世界,也有天空,平等平等。法身也沒有時間,不分地區。法身無始亦無終,它沒有生老病死,既然沒有生,哪來死?
修行是爲了圓滿法身,
修行人在顯現法身光明時,要比普通人長得多
我們修行是圓滿這個法身,而不是創造法身。每個人即使不修行,也都有法身光明,平時看不見,因爲你平時放不下,心有挂礙,你心在別的地方,所以看不見。一個人心在別的地方,他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人死的刹那,過去的一切都放下了,未來的一切還沒有生起,法身光明就現了出來,可惜時間不長,因爲無始以來煩惱造業産生了太多的迷茫。修行就占便宜了,那個時候法身光明現的時間比普通人長。
法身無始亦無終,並非創造,本就存在,
例如性戒,不分時間,不分地區
法身沒有一個終了,因爲常住,無始亦無終。報身呢?有始無終。化身呢?有始有終。這是講佛的叁個身子。
法身常住,從現實看也是如此。譬如剛才講五分法身,無論什麼時代,無論什麼地區,全都在人間存在,並不是誰創造的。拿戒來說,有遮戒、性戒,遮戒是遮止你犯罪的戒,是釋迦佛根據弟子犯罪的因緣,爲了防止今後再犯而製訂的;性戒呢本來存在,犯了就有罪,不分時間,也不分地區的。
今天通訊發達,看看電視,報紙就知道,中國說殺人有罪、偷盜有罪,別的國家,也都說殺人有罪、偷盜有罪,每條性戒都是如此。
人都喜歡安靜,因爲這裏安靜,這就與定相應
定呢?人都喜歡安靜,每個國家都有別墅,因爲別墅裏安靜啊。你們爲什麼喜歡到這裏來?因爲這兒安靜,這就與定相應,至少沒有電視機沒有卡拉OK吧?從前剛興卡拉OK ,我還聽不懂,後來廣播電臺有一個節目,聽聽大家對卡拉OK的意見。有人說,“我到飯館想安安靜靜吃頓飯,可是從來也沒有安靜過。”一個說,“我不想聽也只得聽,因爲我有耳朵。”一個說,“聽來聽去像鬼叫。”我才懂原來這個叫卡拉OK。(衆笑)也沒有“跌死哭”,你一跌死了,親人就要哭。(衆笑)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22)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1日
法身清淨,自然沒有煩惱,
了脫了生死,就叫彼岸
本次提要:
■ 無論何時何處,父母都會叫孩子去讀書求智慧
■ 法身雖常住,但不墮常見
■ “常見”是錯誤的,例如,不可能天天是晴天,也不可能世世是男人
■ 衆生流轉生死形態會變,佛性永遠不變
■ 衆生即使法身常住,但起了煩惱,法身就隱沒了,所以修行就是爲了淨化人心
■ 清淨是真,不清淨是假,學了佛法,肮髒就離開了
■ 我們的法身,如果再也不會染上灰塵了,那就成就了
■ 有煩惱叫此岸,斷盡煩惱叫彼岸,有煩惱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沒有煩惱娑婆世界是琉璃世界
■ 法身清淨,自然沒有煩惱,了脫了生死,就叫彼岸
■ 精神病人最難治,因爲他有種種錯見,所以聽了法以後不要再墮在常見裏
無論何時何處,父母都會叫孩子去讀書求智慧
慧,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時候,都叫孩子去上學,求知識、求智慧。我們中國,從前有學堂,老先生教起書來搖頭晃腦“乾隆丁亥冬”,(衆笑)孩子調皮,老先生唸唸睡著了,孩子拿根紙條塞到他鼻孔裏,“啊嚏”,(衆笑)老先生氣壞了,也不過打了他叁下手心,還是叫他唸書。
現在這樣,將來也是這樣。有的孩子家裏沒錢,沒上過學,媽媽也叫他做好人啊,也給他種種的智慧啊。
法身雖常住,但不墮常見
“法身常住,不墮常見”,法身無時間相,無始亦無終;法身沒有地區的分別,那就等于遍虛空,所以法身常住。
法身雖常住,它不會掉在常見裏。常見和斷見都是錯誤。前面說法身常住,後面又說不墮常見,那不是矛盾嗎?
“常見”是錯誤的,例如,不可能天天是晴天,
也不可能世世是男人
見就是觀點,常見──你以爲一切都是常的,這個觀點是錯的。譬如今天是晴天,你認爲前天是晴天,明天、後天也是晴天,天天晴天,永遠晴天,這個見就錯了。結果明天是陰天,後天是雨天。你今世是個男人,你說:我下一世還是男人,永遠是男人。偏偏下世做女人,還有做貓、做狗、做牛、做鴨子的呢…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20~1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