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麼?受了五戒以後,要不殺不盜乃至不飲酒,那麼就不殺不盜乃至不飲酒了。現在人想得多了,想到後來頭昏腦脹,來問我,“老師啊,葡萄酒能喝嗎?汽酒能喝嗎?”不飲酒就不飲酒了,這麼複雜都是自己搞出來的。
圍繞著法報化叁身修行, 就是在爲將來成就法報化叁身作准備
佛有叁個身體,法身報身化身,首先要成就法身。我自己想想,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成就法報化叁身在做的:我自己在學法、弘法、布施法,將來能成就清淨法身;你們生活上的種種開支全由我負擔,我在培福,將來能成就報身;我對你們同學非常關心,因爲關心的緣故,你們有幾根肚腸、什麼心思,女孩子跟男孩子個性、特點、區別在哪裏,我都明白。所以有人就說,“老師一會兒嚴肅得像爸爸,一會兒又像個慈母。”那不是爲將來成就化身做准備嗎?
你們男同學爲什麼跟女同學經常鬧矛盾?合不來啊!你們哪怕講一百句話,頂不上我跟講一句話,因爲我能講到她們心裏去,化身是心變出來的呀!所以有人常說我,見什麼人講什麼話,再添一句,假如見了鬼爲了要度鬼,還得講幾句鬼聽得懂的話呢。我能隨機應變,那不是在修化身嗎?
佛講的話你真的做到了,都離不開圓滿
其實很簡單,你照佛的教導去做,無論佛的哪句話,你真的做到了,都離不開圓滿。法身、報身、化身都是從圓滿的智慧跟悲心中出來的,你智慧跟悲心沒有修好,你法身報身化身怎麼出來啊?
法施無窮,財施有盡
“法施無窮,財施有盡”,這句好懂,你即使有百萬家産,布施到後來,也會布施光的。據佛經上說,給孤獨長者特別喜歡布施,布施到後來就窮了。其實我告訴你們,你們現在在人間行布施,這個布施的果報已經到了天上了。據說後來,舍利弗對給孤獨長者說,你要不要看看你布施的果報?舍利弗就指給他看,天上有一個極大的宮殿,說“你在人間布施時,你將來在天上的宮殿已經完成了。”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78)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認爲衆生鈍根,不提倡講法,
佛法的燈就滅在你手裏了
本次提要:
■ 法施越多,智慧越大,修行經驗也越多,所以無有窮盡
■ 認爲衆生鈍根,不提倡講法,佛法的燈就滅在你手裏了
■ 你覺悟了,還要點亮衆生心裏佛法的明燈,這就叫“無盡燈”
■ 法施能斷無明,財施唯伏貪愛
■ 受邪師影響的人,你布施他越多,他貪得越多
法施越多,智慧越大, 修行經驗也越多,所以無有窮盡
法施呢?永遠布施不完,我天天講法,其實也只講了一點點,一輩子都講不完,因爲佛法無有窮盡。而且你越布施法,你能講出來的法也越多,因爲你布施法的時候,你的智慧一直在法上思惟運轉,在生活中修,又有跟實際生活相結合的體會,你的智慧必然會越來越大,修行經驗也越來越多,這些也都是法。這種種經驗體會,講法的時候總會講出來,那更是講不完了。
我講法這麼久,後面的法更是越講越多了。菩薩法要講十地,空要講二十空,那完全是大般若的法。我現在講法越講越慢了,可不是因爲我坐著在打瞌睡啊,我的嘴巴不停在講,那豈不是證明法越講越多了?一個人的智慧雖然要通過學,可是也跟他經常說法大有關系,清定上師就說,“我在給你們講法,實際上也是在給我自己講了一遍。”
還有,你把法布施給你培養的人,將來他們也當法師當老師了,他們也培養學生當法師當老師了,像傳燈那樣一直傳下去,沒有窮盡的,所以說法施無有窮盡。
認爲衆生鈍根,不提倡講法, 佛法的燈就滅在你手裏了
現在佛門有很多言論,真是危害無窮啊!比如說“現在衆生都是鈍根,這些人煩惱業障這麼重,脾氣這麼壞,你還想去度他,你度得了嗎?”聽得多了,最後就會使人産生一個思想,這些世俗上的人煩惱習氣這麼重,我既然離開了世俗,何必再跟他們打交道?我再給他們講法也是沒有希望。那麼佛法的這盞燈不是滅在你手裏了?
你覺悟了,還要點亮衆生心裏佛法的明燈,這就叫“無盡燈”
以前咱們在福鼎的時候,演出過一出戲,叫《無盡燈》,那些魔女個個都是魔王的老婆,打扮得很漂亮,還講過一句話:覺悟不要緊,漂亮最要緊。後來接受了維摩诘居士的教育,她們都轉變過來了。
最後維摩诘居士給她們一盞燈,其實這盞燈就是表佛法,要她們仍然回到魔宮裏去,那些魔女已經覺悟了,都不肯回去,維摩诘居士說“你們把這盞燈拿回到魔宮裏去,讓這盞燈永遠地傳下去。”她們才明白過來,所以稱這盞燈叫無盡燈。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大乘佛法就是當你學到佛法棄邪歸正了,仍然要回到衆生裏去,在衆生那裏點亮他們心裏佛法的明燈,永遠地傳下去。你能夠這樣做,當然佛法無盡,法施的功德也無盡;如果你不這麼做,乃至于反做,這個燈就傳不下去了,功德也繼續不下去了,那就形成了滅法。
法施能斷無明,財施唯伏貪愛
五者,“法施能斷無明,財施唯伏貪愛”。衆生叁個根本煩惱,貪瞋癡,以貪爲首,哪個衆生不貪錢啊?要使你逐漸離開對錢的貪愛,最好的辦法,就是你把錢布施掉,一個人肯布施,他就會慢慢消除自己的貪心。
受邪師影響的人,你布施他越多,他貪得越多
我指的是正當的道路,可是今天佛門裏受邪知邪見的影響,走到邪路的人特別多,使布施的人、接受的人,雙方都受害。你布施供養他,他接受了以後,不是心裏感到慚愧:我也應該向你學習,而是你布施得越多,他貪得越多。
從前窮人撿到兩分錢,就非常高興了,兩分錢還能買一斤青菜呢;等到他有錢了,你別看他對兩分錢無所謂,他對兩萬元可貪得厲害了,非要抓到不可。抓了兩萬想抓四萬,抓了四萬還想抓八萬。如今佛門裏也有這種情況,開始幾個老婆婆供養五元、兩元的,十元已經算挺好了,慢慢名氣大了,來人多了,有錢的人供養一百一千的,碰到老婆婆來供養十元,他就起念頭,“十元錢算啥呀?”假如只供養他兩元,口上不說,心裏已經不高興了,“把我當叫化子啊!”供養你,你還要往貪欲方面去發展,這還像修行人嗎?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79)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生死由無明來,把佛法理解錯,本身就是無明
本次提要:
■ 修供養是伏滅貪心,可不能利用吃小虧占大便宜
■ 財施對治煩惱的力量並不大,有因財施而引起妒忌、比富、搶做頭,所以
斷煩惱要靠法施
■ 生死由無明來,把佛法理解錯,本身就是無明
■ 不學法,衆生破不了無明,也就離不開流轉生死
■ 經文不求懂成愚,不求一心不亂,就不得定,還說誰跑得快,誰就先到
西方,成了大無明
■ 不認識自己的煩惱,佛法不懂也不問,就永遠消除不了無明
■ 爲了往生,鼓勵人去自殺,佛哪會叫你這麼做
■ 佛經裏講的就是佛法,有人竟然認爲經不是法,法不是經
■ 布施法,能使衆生斷無明,跳出生死苦海
修供養是伏滅貪心,可不能利用吃小虧占大便宜
供養是伏滅貪心,應該要逐步放下貪。可是在貪心的影響下,現在往往是一面供養一面貪。供養二百元,求菩薩保佑他今年賺兩百萬,還要菩薩幫忙,圓滿這個貪心!還有的人求得更多了:兒子出國,獎券中頭獎,女兒找大老板作女婿,這豈不是想吃小虧占大便宜?連供養都帶著貪心了!
以這樣一顆心去修行,簡直是在修貪瞋癡了。因果是不差的,誰也逃不過因果。所以我們弘揚正法的人,講法時就應該教育修行人要走正道,所謂正道就是你行財施能夠伏滅自己的貪愛。
財施對治煩惱的力量並不大,有因財施
而引起妒忌、比富、搶做頭,所以斷煩惱要靠法施
這兒講“財施唯伏貪愛”,可見財施所對治的煩惱範圍並不廣。喜歡供養的人心態很複雜,妒嫉傲慢、嗔恨心全會跟出來,比如:我供養了兩百元,你供養了兩千元,是不是故意在我面前賣弄你的富,結果爲了要爭面子,你出叁千,我出四千。我年輕時候就聽說,水陸道場哪個出錢最大,哪個做頭,就像拍賣行那樣,價碼會升上去的。最後敲板,出錢最多的做頭。
聽說閩南一帶有些廟,不富裕的人沒臉進去,裏邊有錢人喜歡比富,誰供養多,誰就最富。妒嫉裏還帶著瞋恨心。江蘇有個寺廟一個居士那天來晚了,第一排坐滿了,他大爲冒火,說了一句話,“昨天我還供養了一只大冰箱,竟然今天第一排沒有我的座位!”意思他是大居士,不是這個居士大,是冰箱大。真傲慢啊!
這些煩惱不是靠布施能完全消滅的,所以說“財施唯伏貪愛”。而我們今天修行要煩惱斷盡才能了脫生死到彼岸,所以要靠法施,因爲法施能斷無明。
生死由無明來,把佛法理解錯,本身就是無明
一切煩惱都是從無明開始的,人就是從無明來的。今天使我們流轉生死的父母就是無明,沒有無明,就不會流轉生死。
佛經裏有很多話,其實是比喻,比如有句話,“殺父殺母,不下無間地獄”,釋迦佛說殺父殺母要下無間地獄,現在又說殺父殺母不下無間地獄,那不是有矛盾嗎?這是比喻呀,這個父母是指促使我們生死流轉的父母,也就是無明與貪愛,你把無明與貪愛斷掉了,只有功德沒有罪呀,當然不會下無間地獄。把佛法都理解錯,這本身就是無明,因爲你不明白嘛。
佛法裏光明表智慧,衆生沒有智慧的光明,所以成了無明。你沒有佛法的智慧,永遠在無明裏,跳不出生死輪回的。
不學法,衆生破不了無明,也就離不開流轉生死
看看今天的佛門,有人在人爲地製造使衆生破不了無明、永遠離不開流轉生死的環境。不重視法,貶低法,認爲學法不必要,還說越學多越糟糕,聽得多更加不好。聽了這種話當然認爲越聽少越好,最後當然聽他的了。結果他講錯了你也聽不出來,因爲沒有比較,錯了也認爲是對的。
經文不求懂成愚,不求一心不亂,就不得定,
還說誰跑得快,誰就先到西方,成了大無明
還有宣揚“唸經不必求懂”,那還會想去聽法求懂嗎?鼓吹只要一句,什麼都不要,可這一句不能代表法呀!現在又提出,要越唸多越好,那誰還會花時間去聽法?又說“只要唸就能往生”,這樣就連《佛說阿彌陀經》裏講的一心不亂也用不著了。
還比數字,爲了求多,所以唸六個字的改成唸四個字了,還有人邊唸邊說話。現在又出了個新花樣叫“跑西方”,說誰跑得快,誰先到西方。好像只要加快唸,加快跑,就能到西方,那還來聽法幹什麼?
不認識自己的煩惱,佛法不懂也不問, 這就永遠消除不了無明
細無明看不到,粗的無明總看得出來吧?比如自己煩惱了,你好心幫助他,他反而不高興,“我又沒有起煩惱,你別扣帽子!”這就是無明。有的人唸經,想知道唸的啥,就去問師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自己也不懂”,或者訓你幾句:“東問西問,問什麼,還不回去好好唸佛。”這樣就永遠消除不了無明。
爲了往生鼓勵人去自殺,佛哪會叫你這麼做
最近收到一封信,有個稱爲大法師的,傳給念佛的人四句話,還說這是阿彌陀佛跟他講的。前面幾句我忘了,第四句:念佛的人必須要舍掉生命。過去年代裏,很多人也有這種思想,希望快一點往生,采取的方法就是舍掉生命,所謂舍掉生命就是自殺。
佛經裏講的就是佛法, 有人竟然認爲經不是法,法不是經
最近接到封來信,寫信的人有點懷疑這個法師到底是正的還是邪的?因爲他有一次去問這個法師,“什麼叫做十二大劫?”這個法師回答他,“十二大劫是修行的一個階段。”當然是在亂扯。再問他一個問題,他回答不出來就轉個彎,“你問的是經書上的問題,我這個法師只是講法,不是講經,你去找講經法師問。”真是笑話百出,講經就是講法,講法就是講經書裏的話呀。
布施法,能使衆生斷無明,跳出生死苦海
所以咱們要斷盡煩惱了生死,必須要依靠法,你沒有法永遠在無明裏,法就是光明,太陽不出來,人世間永遠黑暗。要讓衆生離開無明,跳出生死苦海,就要靠我們布施法,所以法布施功德極其殊勝。
今天講到這裏。(回向)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70~7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