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些輕視人身、
口說大話的人,猶如鴻毛飄到半空裏去了
釋迦佛可沒有說人身不重要,佛還叫我們求長壽,特地講了一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希望佛弟子能消災延壽。當年舍利弗目犍連因爲不忍心看到佛涅槃,所以請求如來允許他們先入涅槃,釋迦佛就同意了。因爲他們是阿羅漢,根本不可能流轉生死了。你還是凡夫,與其死了流轉生死,還不如活著多修幾年,臨終時把握還大一點。有一句話:有些人死了,輕如鴻毛;有些人死了,重于泰山。你這麼輕視人身,急著想去死,我看是輕于鴻毛吧?因爲說大話的人,心都是像鴻毛那樣,輕飄飄的,風一吹就飄到半空裏去了。
從前我在四川碰到一個年紀很小的出家人,人比較聰明,所以居士們非常喜歡他,對他經常頂禮、供養。結果這個年輕小和尚被寵得非常傲慢。也不知道他幹了什麼事情,後來跑到上海,公安局電話打到上海去查他。有一次他跟一個女居士說:“你知道我爲什麼還不走?就是因爲你忏悔沒有清淨,等你忏悔清淨了,我就要走了。”嚇得女居士天天磕大頭。這麼說大話!也不知道他怎麼個走法?是燒身自焚,還是從上海走到南京?一個人心浮上去了,出現了傲慢自大,已經得到魔加持了。傲慢自大能成就嗎?嘴上說說成就的話,可不是真正的成就。
要正確看待已得的人身,即使你證果了,
釋迦佛還希望你發菩提心度衆生
當年釋迦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證了阿羅漢,釋迦佛也沒有叫他們馬上涅槃。你即使證了阿羅漢果,釋迦佛還是希望你能留在人間弘法度衆生,圓滿自己菩提心的功德。釋迦佛後來講菩薩法,就是勸導阿羅漢回小向大。
有些人臨終時比較安詳,這是好的,難免也有人表現出一些裝模作樣的姿態來。我聽說以前某地,有一時期修行人臨終,往往會表現一下給別人看看。當然他沒有證阿羅漢果,不可能飛到半空裏,用叁昧真火把自己化掉。他是臨終時做個姿勢給人們看看,比如這只手一舉,表示他有什麼境界。後來被大和尚知道了,訓了一頓:要走就好好地走,別裝模作樣。(衆笑)
你們真的成就了,想走,我老師也不留你,留也留不住啊。你真的能夠生死自在了,把全身毛孔閉塞,說走就走了。我可沒有本事再給你每個毛孔通通氣,把你留下來。如果你沒有成就,希望你重視一下自己的身體,能在娑婆世界多修行幾年,也對自己利益無窮啊。娑婆世界修一天,勝過極樂世界一百年,你走得這麼快幹什麼呢?如果你肯弘弘法,度度衆生,真是功德無量。即使你不會講法,你勸請善知識講法,也功德無量啊。所以我們對已經得到的人身要正確看待。
在佛門裏,前一輩人所犯的錯誤,年輕一代不必繼承。我們只繼承正確的,而不應繼承錯誤的。每一個當師的,包括你今天的師,包括古時候的祖師,他們的觀點和做法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因爲他們都沒有證到阿羅漢。阿羅漢也有錯,不肯回小向大就是錯,你能全盤照搬嗎?
佛弟子損壞自己的身體是犯戒的行爲
比如說傳說中從前有個祖師,一位修行人要拜他爲師,當師的不想接受,他就拿起刀,把自己胳膊砍斷。人們傳說,祖師看到他道心這麼堅固,感動了,就收他做徒弟。可是中國人有一個風氣,以爲說好話贊歎人總有功德,其實好話說錯了也是錯。
我想:如果有人拿了大刀,要到我這兒來學法,我一害怕就不敢收。他就要把自己手臂砍掉,嚇得我只好收,因爲再不收,怕他把刀砍到我頭上來了。(衆笑)這種做法,佛弟子學不得!對每個衆生都要慈悲,你爲什麼對自己不慈悲?何況一個出家人,砍掉了手臂燒掉了手指,你能代表如來形象嗎?這在佛法裏是不許可的。戒律裏規定,佛弟子損壞自己的五蘊,也就是損壞自己身體,這是犯戒的,佛弟子身體不能有任何的破壞。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68)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7日
自卑的人挑不起重擔,傲慢就成了愚癡。
不能平衡心態,又怎能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本次提要:
■ 不知從什麼年代開始,流傳著燃指供佛,受戒燙香洞,佛菩薩看到衆生
受苦,也會掉眼淚
■ 菩薩應有平等心,女衆即使是瞎子聾子,男衆也應該平等看待
■ 佛弟子是人中間的寶中寶,沒有自尊心,怎能行菩薩道
■ 自卑的人挑不起重擔,傲慢就成了愚癡。不能平衡心態,又怎能統理
大衆一切無礙
■ 如果修行人對肮髒從不掃除,對臭氣從不在乎,佛門還能清淨嗎?
不知從什麼年代開始,流傳著燃指供佛,受戒燙香洞,
佛菩薩看到衆生受苦,也會掉眼淚
從前我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訓班,當家和尚告訴我,有的小和尚是父母送來出家的,因爲家裏生活困難,叫他們當和尚賺了錢回去娶媳婦。而且還一定要燙香洞,說不燙香洞,人家會說他是假和尚,燙了香洞才是真和尚。這就是中國佛教的情況。那麼釋迦佛沒燙香洞,到底是真和尚還是假和尚了?我這麼說,燙了香洞的出家人也別怄我的氣,這不是你的錯,究竟是從哪個時代開始燙的香洞,我也搞不清楚,至少你受戒的功德是了不起的。
我是24歲上五臺山出家,沒有出成。即使出成了,心裏也難免有點緊張,出家了要受戒,也不好意思問哪個地方受戒不燙香洞。我最怕疼啊,我媽在旁邊看我疼得難受,肯定要掉眼淚。可想而知,釋迦佛看到你這麼受苦受難,心裏也不好受吧?
出家要求肢體圓滿,肢體不圓滿不許可出家,怎麼可以出家以後去破壞自己身體呢?這種所謂的“道心堅固”,是不是受了道教的影響?
菩薩應有平等心,女衆即使是瞎子,
聾子,男衆也應該平等看待
當年釋迦佛在印度推翻階級,近百年來,佛門裏出現了不應該有的不平等現象。比如說男衆對女衆始終是看不起,包括你們今天在我這兒學的,應該稱爲在家菩薩,我看你這個心態就不像菩薩,菩薩應該有平等心,可女衆同學經常向我反映:幾年了,男衆始終把女衆同學看成應該在男衆的下面。女衆即使是瞎子,聾子,你也應該平等看待。
佛弟子是人中間的寶中寶,
沒有自尊心,怎能行菩薩道
我們佛弟子是人中的寶中寶,對別人要尊重,對自己也應該要尊重,對自己身體不尊重的人,豈不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自己,你菩薩的自尊心怎麼培養得出來?沒有自尊,你怎麼行菩薩道啊?
自卑的人挑不起重擔,傲慢就成了愚癡。
不能平衡心態,又怎能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我進佛門五十年了,我在家時間很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寺院裏。這五十年佛門風氣的演變,我是很清楚的,存在或者說發展了兩種現象:一種很自卑,那你還能幹大事嗎?一種很傲慢,看不起別人,形成了兩個極端。也有種人,既是自卑,又是傲慢,他是對某些人非常自卑;對某些人非常傲慢;對于佛門的事情尤其是發菩提心的事業不敢承擔,自甘卑下;可是對某些事情,明明是愚癡的,片面的,他抓到了,卻傲慢得很。可能在心理學上,也稱爲變態心理吧?你自己都不能平衡自己心態,你怎麼在僧團裏邊統理大衆,一切無礙啊?因爲你沒有平衡的能力嘛。
如果修行人對肮髒從不掃除,
對臭氣從不在乎,佛門還能清淨嗎?
我在年輕時進佛門,就經常聽到稱自己的身子是“色殼子”,“臭皮囊”。這種話是不錯的,可是被他用錯了地方,這是叫你不要執著,不要貪愛。可是他理解錯了:既然是色殼子、臭皮囊,丟掉更好。釋迦佛講究衛生,有些出家人幾年都不洗澡,既然是臭皮囊,洗也洗不幹淨,洗它幹什麼?再發展下去,對佛門的歪風邪氣,肮髒的臭氣,從來不想掃除,這就形成了修行人對臭不在乎的風氣,這樣佛門還能清淨嗎?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69)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7日
修行就是換一個沒有生老病死的身子,
這就是法身
本次提要:
■ 修行靠身體,但愛執身體也會敗壞身體
■ 修行人身體只能利用來修行,不能利用來享受
■ 人生短促,不發菩提心,不度衆生,不修行,生命時光全在浪費
■ 修行就是換一個沒有生老病死的身子,這就是法身
■ 法身以法爲體,從法出生,法身無相,故不虛妄,法身無執,故清淨無染
修行靠身體,但愛執身體也會敗壞身體
社會上人賺錢靠本錢,我們修行靠身體,一切糟塌自己身體的事情都不能做。社會上的人爲什麼長命不了?因爲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糟塌自己身體:喝酒吃肉、抽煙、吃海鮮、搓麻將、搞男女。今天你進了佛門,懂得這些事的危害,已經不再做了,你還應該提高水平。佛門有佛門的標准和要求,你貪愛身體也會敗壞你的身體,很多時候身體敗壞就是來自于營養過度。你執著于你的身體,始終放不下,天天憂愁苦惱,難道不會敗壞你的身體?
舉個例子,這兒的女孩子一律不化妝,因爲化妝會敗壞身體,蠻好的臉化妝到後來,會長出來一點一點的黑斑,因爲化妝品裏有毒素。而且還會經常聽到這種話:“化妝的時候蠻像一個人,洗了臉簡直不像人了。”(衆笑)你一聽就氣壞了,怄氣豈不是敗壞你身體?你即使騙到一個男孩子做了你的老公,你要受報一輩子:你化了妝,男孩子沒話說;洗了臉,男孩子就討厭了:這麼醜了。這些不過是對你們作個啓發。
修行人身體只能利用來修行,
不能利用來享受
你如此執著身體,如此地貪愛身體,難道你還要永遠生死流轉?身體對我們修行人來說,只能利用來修行,不能利用來享受。你要想證初果,根據《金剛經》裏所說,首先要修不入色聲香味觸,你能掉進去嗎?
人生短促,不發菩提心,
不度衆生,不修行,生命時光全在浪費
出家人不照鏡子,免得對自己身體貪愛。福鼎清淨寺的盥洗間裏放有一面鏡子,我一看,才知道你們說我越來越年輕了,越來越什麼了,這是你們給我的安慰鼓勵,老得這個樣子,還說我年輕?(衆笑)也好啊,哄哄我,讓我心裏高興高興,哄得我身體健康你們也有功德,至少給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但是心裏要明白,老的後面就是死。人生這麼短促,如果不發菩提心,不度衆生,不好好修行,生命時光全是在浪費。
修行就是換一個沒有生老病死的身子,
這就是法身
我們這個身子存在著生老病死,修行就是要換一個沒有生老病死的身子,那就是法身,法身,這個身是假名,跟我們皮肉的色身不一樣。色身有形相,有相皆虛妄,法身離一切虛妄之相。所以法身無相。可是不用一個身字,衆生不好理解,用了身字,你不聽法,又容易理解錯,好像法身還有一個身體。
法身以法爲體,從法出生,法身無相,
故不虛妄,法身無執,故清淨無染
法身是以正法爲體,從法出生。法身是永恒的,沒有生老病死,當然也就沒有生死流轉。這個法是指釋迦佛講的法,而不是有漏法、世俗法、煩惱法。釋迦佛講的法極其清淨。什麼東西最最清淨?一切有相皆不清淨。比如人有人相,人清淨嗎?你一天洗澡叁次也洗不幹淨。狗有狗相,樹有樹相,桌子有桌子相,凳子有凳子相,包括你們用的坐墊,有坐墊相,清淨嗎?你們不是經常在擦洗嗎?執著于有相,你始終清淨不了。學了法,應該要往上提高,而不要去執著法。法本來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因爲法無相。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60~6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