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60~69)▪P3

  ..续本文上一页巴来劝请吗

  有时候众生刚进佛门,还不知道应该劝请,你已经懂了,当然应该由你来劝请。佛经里经常看到某位菩萨劝请如来说法,菩萨总是要领个头啊,你知道要劝请,你不劝请,难道要不知道劝请的人来劝请啊?好比能说话的不开口,难道要等哑巴开口啊?我们都是发菩提心的人,我们走的道路是菩提大道,我们都是学的菩萨行,我们不劝请,还要等谁来劝请啊?

  释迦佛度众生是希望众生止恶修善,功德不断增长。他经常告诉我们:这件事情有多大功德,鼓励我们去做。释迦佛讲法是给我们做指导,你要依教奉行,路不走错,佛叫你做的事情,你确实做到了,那佛才给你打包票。

  说“包治”的人治不好还退钱,

  马路和尚赶经忏,他超度不了肯退钱吗

  我过去是个体医生,经常到上海卫生协会去开会,学习,就提到马路上贴广告叫“包治”,如果治不好呢?说治不好退钱。治不好退钱,那还是没治好啊,怎么叫包治?你包治么要把我病治好啊。包治治不好也是欺骗的手段。

  再联系到做佛事,其实佛陀的事业才叫佛事,佛陀的事业是对众生的教育!像我们今天干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佛事,为了赚钱而去赶经忏,能叫佛事吗?你唱唸的东西,要人家听得懂能理解,才起教育作用,活人都听不懂,鬼能听得懂吗?别人付了钱,如果你超度不出来,会退他钱吗?度众生是以法度众生,请如来或善知识转*轮,正法弘扬出去,能使多少众生得到利益呀。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65)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7日

  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

  本次提要:

  ■ 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

  ■ 经云:你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养佛,还比不上你受持读诵为人

  解说四句法

  ■ 修行经验无法用文字照抄,所以善知识比《佛学大辞典》更重要

  ■ 色身会流转生死,法身没有生老病死

  ■ 佛弟子不学佛法,去学儒教道教,这是大方向错误,迷在有漏法的人

  怎能成就无漏法

  ■ 一辈子为自己色身打主意,岂不太渺小了?长寿虽比短命好,可惜

  长寿的人仍要死

  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

  今天继续讲下去。“由其法施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

  经云:你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养佛,

  还比不上你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四句法

  我们今天是讲第三种功德。你劝请如来或者善知识转*轮,法的功德极大,所以你劝请的功德也大。拿法施跟财施作个比较,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只能打打比喻,佛经上常有这种的比喻,《金刚经》里就有,你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佛,还比不上你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四句法。

  修行经验无法用文字照抄,

  所以善知识比《佛学大辞典》更重要

  这一句文字很好懂,但是你懂得文字,不一定能了解如来的真实义。知识分子就常犯依文解义的错误,他学佛修行,他依靠的不是善知识,而是佛学大辞典。佛法广博渊深,犹如大海犹如虚空,你一本佛学大辞典能搁得下吗?法相名词可以照经书里抄,修行经验你怎么抄啊?所以善知识比佛学大辞典重要,因为善知识有修行经验,这包括他的理解,也包括他的实践。

  色身会流转生死,法身没有生老病死

  首先跟你们讲讲色与法。色,色身;法,法身,你滋养色身跟成就法身的功德,是不能比的。色身要流转生死,法身没有生老病死。拿财跟法来说,无论你有多少财,能够买得到不死吗?佛法就能使你不死,哪个财能比得上?

  佛弟子不学佛法,去学儒教道教,这是大

  方向错误,迷在有漏法的人怎能成就无漏法

  先讲色身。色身要正确对待,无论你学什么世间法,包括一切宗教,包括我们中国的儒教道教,全都是有漏法。我们无始以来流转生死就是在有漏法里受苦受难,今天进了佛门,不学佛法去学儒教道教,这是大方向错误。或许你认为可以取长补短,那不是贬低了三宝?难道佛不够圆满,还要你拿儒教道教来补充?佛可没有同意这么做啊!即使世间上的学问也有好的地方,但这是有漏法!迷在有漏法里,怎么成就无漏法呢?

  一辈子为自己色身打主意,岂不太渺小了?

  长寿虽比短命好,可惜长寿的人仍要死

  一切世间法、一切外道,他们所有的研究、实践都离不开自己身体。当然健康总比生病好,长寿总比短命好,这也是他们容易使人接受的地方。你既然信了佛,佛教的成就能达到彻底究竟,你应该要往高的方面走啊。你一辈子只打自己色身的主意,岂不太渺小了?人们常说,“长命百岁”,可是人们没有告诉你:你到一百岁还是要死的。只有佛说出了真实话,因为佛两面都说。两面都说清楚就叫全面,就叫圆满,必须两面都去认识清楚,你才能圆满。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66)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7日

  娑婆世界众生获得人身是了不起的殊胜,

  佛弟子得利用色身去成就修行功德

  本次提要:

  ■ 很多人长期存在着抓片面的风气,把戒定慧分开了,即使有成就也是

  片面的成就

  ■ 有人更把片面缩成一句,即使在一点一句一法上有成就,能和度众生

  了脱生死、证果成道比吗

  ■ 娑婆世界众生获得人身是了不起的殊胜,佛弟子得利用色身去成就修行

  功德

  ■ 不重视人身的人,认为死了就是圆寂,就是往生,反正再尖端的科学也

  无法调查他到底证到了没有

  很多人长期存在着抓片面的风气,

  把戒定慧分开了,即使有成就也是片面的成就

  可惜佛门里面长期以来世俗风气、世俗知见顽固不化,往往脱离全面,搞片面。你搞片面,即使有成就,也只是片面的成就,不是全面的成就。就好比戒定慧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整体里的三个部份,你抓了一点,除非你是特别的利根,能从一点圆满三点,如果你没有这个本事,你就是搞片面。

  比如你持戒持得特别好,也可以成就,这是戒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有些人持戒好,他也不一定在修禅定。有人想学禅定,法师就告诉他,你要学禅定,我介绍你到傅老师那儿去学。

  一天到晚打坐,没有戒没有慧,你最多是定成就,不可能戒定慧成就,这种没有戒的定是邪定。

  你光研究法相理论,可以慧成就,这是闻思修的慧,而不是从禅定中开发的根本智。也就是说这是你从法上学来的,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你既没有持过戒,也没有修过定,即使讲经说法讲得很好,有个大善知识的头衔,也不像是个修行人。不持戒,不修定,能叫修行人吗?现在还有人想考佛学硕士博士,准备出国。修行人只有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你即使得到一个佛门博士的学位,可你不修行,你也只是个理论家,不是个实践家,了不脱生死,也成不了佛。当然你名有了,跟下来也有了利,可是名和利不是修行人应有的收获。学的是片面,将来成就也是片面。这就是中国佛门里长期以来存在的现象。

  有人更把片面缩成一句,即使在一点一句一法上有成就,

  能和度众生了脱生死、证果成道比吗

  如今更有人认为一句半语就能达到彻底究竟。佛门已经在搞片面了,他还要缩小到一句。释迦佛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而且释迦佛还特别批判末法时期的这种观点,可是很多人偏偏不肯放弃这种片面。我从前在四川的时候,遇到一位出家人,品行很好,受很多人的敬仰。他有个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晚上狗熊把农田里的萝卜、玉米吃掉很多,据说这位师父在地里走了一圈,口里念念有词,从此狗熊野猪就不来了。我可没有这个本事,可是回过来看,那么点成就能和度众生了生脱死、证果成道比吗?我们这里没有野兽,我何必去求这个本事?众生是需要佛法来度化,所以我一辈子就是学法,所谓法就是戒定慧。

  娑婆世界众生获得人身是了不起的殊胜,

  佛弟子得利用色身去成就修行功德

  那么修行人需不需要这个色身?不要色身你咋修行啊?从前有句话,身体是革命的资本。我们今天做了人,不要太轻视我们今天得到的人身,也不要说做人苦。要知道,做狗更苦哩。这里养的两只狗,头颈里都系了铁链条,够苦的,人头颈里可没有铁链条。

  再说没有人身,你咋修行?说天上也可以修行,天上修行能比得上人间吗?要知道越是快乐的地方,修行越是慢。《佛说无量寿经》里提到,娑婆世界众生修行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由此可见,我们作为娑婆世界众生,获得了人身是了不起的殊胜。厌恶蔑视我们的人身,最好二十几岁就跑到火葬场去烧掉,这是邪教的观点,不是释迦佛的观点。佛弟子还得利用色身去成就修行功德。

  不重视人身的人,认为死了就是圆寂,就是往生,

  反正再尖端的科学也无法调查他到底证到了没有

  佛说人身难得。而长期以来中国佛门的风气,对人身很不重视,好像他们已经有大成就了,要走就走。死了就说是圆寂了、往生了,反正再尖端的科学也没办法去调查他到底证到了没有。口里说得微妙,不是真正的微妙。口里说大话,最多说到后来你嘴巴会大一点。现在说大话的人很普遍啊。说句笑话,好像今天的人都比古代人嘴巴大了一点,是不是大话说得太多了?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67)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7日

  要正确看待已得的人身,即使你证果了,

  释迦佛还希望你发菩提心度众生

  本次提要:

  ■ 佛希望佛弟子能健康长寿,那些轻视人身、口说大话的人,犹如鸿毛

  飘到半空里去了

  ■ 要正确看待已得的人身,即使你证果了,释迦佛还希望你发菩提心度众生

  ■ 佛弟子损坏自己的身体是犯戒的行为

  佛希望佛弟子能健康长寿,那…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6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