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20~29)▪P4

  ..續本文上一頁他的,因爲你講不出道理,我怎麼聽你呀?”這麼一講他們又是鼓掌,(衆笑)聽得可歡喜了。

  我又說:“假如我告訴你:這個話不能聽,我就要說出道理來的。比如有人說:“受了戒以後可以喝酒,但不要酗酒。”這句話錯了,相信這句話的人就去破戒喝酒了,五戒裏規定:受了酒戒就不能喝酒,你怎麼說可以喝酒啊?”我擺事實,依戒依法說就能說服人。所以現在末法時期請轉*輪要冷靜,千萬不能去請那些不依戒依法的人轉*輪。

  燃大法燈爲使法炬常明耀

  說法是以法的雨露使年青一代成長

  “雨大法雨,燃大法燈”,雨是個比喻,雨水能夠滋潤土地,滋潤萬物生長。衆生也需要法的雨露來滋潤心田,使一切功德得以增長。你們很喜歡朗讀過去我寫的詩,有一篇《青苗上的雨露》,也就是比喻我們天天講經說法,以法的雨露使年青一代成長。

  “燃大法燈”,法的光明不能滅,太陽只能照亮青山綠水,它不能轉變衆生的愚癡,只有佛法的光明才能轉變衆生內心的黑暗愚癡。我們請善知識轉*輪,就好比請善知識點亮了這盞明燈。用前面一盞燈去點燃後面一盞燈,燈燈相傳就叫傳燈,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佛法的燈才不會熄滅。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8)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日下午

  明理的人路就不會走錯,趨向正道而不落邪道

  本次提要:

  ■ 傳燈是把佛法傳給下一代,故要請善知識說法,並非把油燈傳來傳去

  做遊戲

  ■ “千年暗室,一燈照破”是指法的明燈能照亮衆生的愚癡顛倒

  ■ 佛弟子戒殺,因強身而練武功是開許,但要隱藏不作顯露

  ■ 明理的人路就不會走錯,趨向正道而不落邪道

  傳燈是把佛法傳給下一代,故要請善知識說法,

  並非把油燈傳來傳去做遊戲

  有一年聽說海外的傳燈法會,還把燈傳到中國來了,好比咱們在聯歡會上做遊戲,把一盞燈轉來轉去,鼓一停,誰拿著這盞燈就要表演一個節目,你們想不想看到真正的傳燈法會?哪兒有?你現在站的地方就是在舉行傳燈法會,我們天天講法,這就是傳燈!傳燈是把佛法傳給下一代,燈是一個比喻呀。要知道把佛法一代一代傳下去,無論什麼人都消滅不了佛教。消滅佛教的人勢力再大,最多消滅佛教的形象。當年十年動亂,不准穿出家人衣服,出家人都要還俗,可是它消滅不了佛弟子頭腦裏的覺悟,宗教的形式可以消滅,只有佛弟子頭腦裏的覺悟是誰也消滅不了的,所以要正法久住就要把正法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們以後都要當法師、老師,這是我們報佛恩報衆生恩應盡的責任。爲了要繼承這個事業,所以我們今天要學佛法。要學佛法,就必須請善知識轉*輪。

  “千年暗室,一燈照破”是指法的明燈

  能照亮衆生的愚癡顛倒

  “照明理趣”,點燃了法燈,衆生心房裏的黑暗就能照破,有句話:千年暗室,一燈照亮。衆生愚癡顛倒,不知道應該趨向何方,因爲他不明佛法的道理;因爲愚癡顛倒,所以下叁惡道。他辨別不清楚,哪種習氣趨向哪一道,他還認爲我的煩惱、我的脾氣就是我的個性,我即使有脾氣也沒錯,因爲人家先錯了。他不明白一起厭惡、嗔恨心,就要下地獄,這就是趨向地獄道的路。

  還有些人愚癡顛倒,不應該相信的他去相信,應該相信的他不相信,自作聰明,甚至對佛的智慧覺悟圓滿,他也懷疑重重。你給他講明道理,消除他的懷疑,他照樣能證果;如果這個人知見邪了,那就很困難了。

  佛弟子戒殺,因強身而練武功是開許,但要隱藏不作顯露

  今天清早,有兩位小住同學要離開,他們很想見見我,其中一個提問題:“少林寺的功夫也算是一種文化,現在傳播到了海外,佛門裏充滿商業氣氛,到底對不對啊?”我說:“我不議論人家的長短,我只是講佛法道理。戒律上規定,受了殺戒以後,連打人的棍子都要丟掉,佛弟子哪可以拿刀、拿槍?也許當年少林寺爲了防止強盜侵犯,練一點武功保衛寺院,可是佛門不必要廣泛的宣揚。”不論你有什麼功夫,是修行人就不能露出來,連修行的功德都要隱藏。

  我對于佛弟子有武功,心裏很矛盾,有時候也有種歡喜心,因爲我從前佛學院有個學生武功很好,有時候我還想起他。他當年特地住在我寮房的前面,說是保護我,就像佛門裏的哼哈二將。(衆笑)可是還有一種心理,我很怕有武功的人呀。(衆笑)有一年我從九華山回到上海,有一位師兄跟我說:“我給你佛學院介紹一個人,他來了沒有?”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名字我記不得了,就是手裏拿把大刀的。”我說:“沒來,沒來。”(衆笑)即使來了我也嚇壞了,一把刀擱在我的頭頸上,我不得不聽他的。(衆笑)何況現在的手槍,你武功好也逃不了。

  明理的人路就不會走錯,趨向正道而不落邪道

  說法就是令衆生歡喜,因爲這些人聽了法就明理了。我是知識分子,要我信佛也不容易。偶然聽法師講經,聽聽有道理,後來越聽越懂,越懂越信。所以我說:以後不信佛教的,他明白了佛法自會信的。明理,你路就不會走錯,你會趨向于正道而不落于邪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9)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日下午

  法上成就,要轉*輪,“莫般涅槃”

  本次提要:

  ■ 外道提問故意找麻煩,無記之談不必回答

  ■ 赴齋問修橋,浪費時間,飯沒吃到

  ■ 在邪路上鑽牛角尖,也難拖出來,因爲釋迦佛沒有鑽牛角尖的經驗

  ■ 佛說的法稱無礙法,講佛法是布施衆生無礙法

  ■ 起煩惱、想不通、不思維、放不下,所以聽法會有礙

  ■ 無問亦答,並非神通,是說法無礙的功德

  ■ 法上成就,要轉*輪,“莫般涅槃”

  外道提問故意找麻煩,無記之談不必回答

  但是有些人知見已經邪了,對知見邪的人,有時候話不投機半句多,講法沒有用的,你還是別開口。一種是表面上信佛,可是他的知見跟釋迦佛相反,一開口就離開佛經,離經一字就是魔說;還有一種是外道,他始終不肯信佛,即使釋迦佛說法,他也不聽,聽了也不信,非常頑固,而且提的問題全是找你麻煩。比如天有邊沒邊?世界有常還是無常?這些問題都屬于無記,釋迦佛就不回答,也教導弟子遇到這種問題不要回答。這是外道做的圈套,你這麼回答也是錯,那麼回答也是錯,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十四無記。

  赴齋問修橋,浪費時間,飯沒吃到

  還有一層意思,這種問題都毫無意義的,你回答他是在浪費時間。有些人應該信的不信,打破沙鍋問到底,結果把時間都浪費了,應該幹的事情卻沒做。

  從前有個出家人要去趕齋,路上工人在修橋,他就停下來問:“這個橋什麼時候開工的呀?”“你們這次修橋多少工人啊?”“哪位施主出的錢啊?”“你們這兒石頭是哪兒運來的?”……問了很多無關緊要的問題,工人被他問得不耐煩了,說:“師父!你要到哪兒去?”“我要去趕齋。”“那你快去呀,時間過了就吃不到飯了。”他去了,果然沒飯了。能海上師說過:佛法如橋,了生死如赴齋,但借法以了生死而已,不必徒在法上研究無關重要的種種法相,以致自誤。

  我昨天走路時,看到路邊山坡上流下一條泉水,前幾天沒看見有泉水流下來,奇怪,這兩天又沒下雨,哪來的泉水?我就找泉水的源頭,沒找到,只好算了。假如換了另一種人,找不到源頭,就大起疑問,非找到不可。樣樣要問到底也不現實,你去問問你媽:“媽,你把我生下來的時候,我可沒有看見,你到底是不是我媽?”(衆笑)你生下來的時候會看見嗎?碰到這種人真是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啊!

  在邪路上鑽牛角尖,也難拖出來,因爲釋迦佛沒有鑽牛角尖的經驗

  五種根本煩惱,其中就有一個疑煩惱。如果你疑的是正路,聽了正法就能消除疑慮;如果你疑的是邪路,鑽進牛角尖鑽不出來了,要釋迦佛把你拖出來,可能也很困難,因爲釋迦佛沒有鑽牛角尖的經驗。(衆笑)

  佛說的法稱無礙法,講佛法是布施衆生無礙法

  “施無礙法”,佛說的法稱無礙法,講佛法就是布施衆生無礙法。無礙意思是路路通,還有一層意思,聽到衆生耳朵裏都聽得進去。文殊菩薩就有這個功德,“文殊語韻音和雅無礙聲”,因爲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你們學文殊法的同學,一定要學會文殊菩薩的韻音和雅無礙聲。你們今天不到水平不要灰心。你們有個輔導老師跟我說:“我全懂,我也會講,可是聽的人有的在打瞌睡。”(衆笑)這就是沒聽進去,說話不善巧或者沒有智慧,人家就聽不進去,還會“噗!”反彈出去。(衆笑)

  起煩惱、想不通、不思維、放不下,所以聽法會有礙

  聽法有礙有幾種情況:一種心裏在起煩惱,沒心思聽;一種聽到某一句想不通的話就反彈;一種聽是聽了,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還有一種聽了不好好地思維思維,放不下自己的知見就起煩惱:我以前也聽過法,好像不是這麼說的。老師這麼說,我看有問題吧?自己在給自己製造障礙。還有的人,滿腦子的求保佑、求發財,只知道有錢能使鬼推磨,榮華富貴就是好,忽然聽到老師講:黃金就是毒蛇,他聽不進去了。一時轉不過來,就起煩惱:老師這樣要求也太高了,雖未點名,我也明白,全在批評我,我想賺錢是爲了想世界旅行,沒錢怎麼旅行啊?老師說法一點不講人情。所以放不下的人也聽不進去。

  無問亦答,並非神通,是說法無礙的功德

  但是只要他心裏有覺悟的種子,慢慢也能轉過來,逐漸逐漸就聽得進去了。聽進去的時候你才知道佛講的法路路通,那時候你會發大歡喜心,好比你們有人常說的話:“老師講的法,每句都說到我心裏去。”說到心裏去不是無礙嗎?“每句都在說我,好像老師對我很了解?”“奇怪,我剛才在想一個問題,怎麼老師就給我解答了。”有人就懷疑我有他心通,其實這是屬于說法無礙的功德。你說法有四無礙辯,每個衆生都聽得進去,就等于對每個衆生的心,你都了解。

  法上成就,要轉*輪,“莫般涅槃”

  “莫般涅槃”,勸請如來跟善知識自己在法上成就了,就要轉*輪,千萬不要涅槃。今天講到這兒。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20~29)》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