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掉,(衆笑)男孩子把家裏的鍾全拆光,所以愛迪生是男孩子。也是好事,不拆光只能看到外貌,不能看到內在,無法知道機器內部的構成。我是男孩子,我在你們面前,看得出來,我是一個陽光男孩。(衆大笑)男孩有男孩的特性,我喜歡把佛法拆開來看。我講法時常有個習慣,“你們還有問題嗎?”問來問去,怎麼沒人吭聲?咋的呢?都給傅老師講光了。這套本事你們也要學會。
講個故事,解放初期,我義父在上海鋼鐵廠工作,經常要政治學習,回來說:“我們學了以後就沒話說了,你的道理都已經給你說清楚了。”所以他特別敬佩共産黨。我也是用這套方法,不管你是邪的,你是外道,你的道理我都說清楚了,你就沒話說了。
佛法廣博淵深,所以學佛法也要學廣學深,
沒有大般若的智慧就達不到正觀的要求
既然要觀,你必須要通過分析,分析清楚才能研究透徹,只有通過分析研究你才能了解徹底,看到全貌。你觀到這個程度,才能做到沒錯,沒錯就叫正觀。大家都知道佛法廣博淵深,所以學佛法也要廣要深,你真正要達到正觀的要求,你不深入經藏,你沒有大般若的智慧你是達不到的。
今天我休息爲什麼要講呢?因爲我看你們小住同學來,我就高興,高興嘛嘴巴總要動一動。昨天來了叁個同學吧?哎,你好像我很面熟嘛,(女:我到開化去過)哎,還好,我老了嘛,還沒有老糊塗。(衆笑)今天講的時間不太多,哎,幾點鍾講的?(下:五點半)五點半講的啊?那還可以講一點。(衆笑)
修行人非但眼要觀,
其實六根在接觸外界事物時都要分清楚
你聽到的這個法到底是正還是邪,是清淨還是不清淨,是確確實實還是虛假的,第一步要把這些觀清楚。其實六根在接觸外界事物時都要分清,耳朵也要分清楚,這個聲音是什麼聲音?魔王波旬發出的聲音,跟釋迦佛的聲音不一樣的。
鼻子要聞聞清楚,到底是香還是臭。什麼最香?戒律最香,稱爲戒香,什麼最臭?鈔票最臭,因爲鈔票最肮髒。
嘴巴要吃幹淨的東西,不幹淨的東西吃了不衛生的。最低要求,吐出來東西你不要吃。比如世俗氣的人剛從酒家出來,打一個嗝,臭死了。假如他忍不住,“嘩——”吐出來,你別抓起來吃。你們自己吐出來東西也別吃。你們出家同學還想穿西裝嗎?(衆笑)如果想當西裝方丈,豈不是把自己吐出來的東西再吃進去了?你們女孩子出家了還想抱娃娃嗎?你們做居士的離了家再想回家,不是吐出來東西又吃進去?佛說的麼“反吐不食不嘗味”。
因爲有人在佛教裏滲入附加品,
所以稱“相似佛教”
說這些都是襯托,好比從前有部電影叫《漁光曲》,裏面有個姑娘在唱:魚兒難捕租稅重,捕魚人家世世窮,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再靠它過一冬。雖然是小插曲,至少也說明了“捕魚人家世世窮”。
首先要觀你學的到底是什麼法,嘗嘗它是不是有正法的味道。別認爲味道好就是好,現在很多味道好的東西對身體健康不利的,因爲加了很多害人的附加品。真的總是真的,假的總是假的,即使有點像,仍然是假的!所以叫“相似佛教”,有許多連相似佛教都夠不上,是邪的。
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否則就好比把熱水袋當娃娃
小時候小姑娘花樣特別多,媽媽在煮年夜飯,幾個小姐妹聚在一起也在忙煮年夜飯。樣子很像,也有爐子、鍋子、菜刀,而且表現得真像,“哎呀,快一點,醬油拿來,快一點,燒火啊。”這叫假燒年夜飯。
小姑娘還愛好抱洋娃娃,“寶寶啊,別哭,別哭啊,”洋娃娃還有頭發、有眼睛、有鼻子,畫兩根眉毛,可它是假的。還有的人呢,家裏沒有洋娃娃,抱了熱水袋當洋娃娃。(衆笑)橡皮做的,你能說是真的嗎?它有爸爸媽媽嗎?誰生得出來啊?(衆笑)兩個姐妹還搶過來搶過去。(衆笑)我希望這些人,有一天能醒過來,明白假的總是假的。別再把熱水袋當洋娃娃,連眼睛鼻子小嘴嘴都沒有,臉都是橡皮做的,髒得洗不幹淨。
說“傅老師你到底講笑話還是講法?”講法呀,你不悟嘛還得我給你點一點。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不懂佛法,你這個佛弟子從何而生?就好比你把熱水袋當娃娃,它從何而生?所以我們要正觀,就必須學正法,如果你得不到正法,你這個佛弟子就沒有小眼睛小鼻子小耳朵,更沒有小嘴嘴,好比是橡皮的熱水袋。當你發覺不對頭,你就對頭了。希望大家記住,你沒有佛法就沒有你佛弟子,必須要學佛法,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今天到這兒。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28)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0
講發菩提心是給初發菩提心
的修行人打好修行的基礎
提要:
·講發菩提心是給初發菩提心的修行人打好修行的基礎
·素質不好、基礎差的人,修什麼都困難
·遇到困難就苦惱,不是圖個方便就能解決,應該找出原因來
·成就是看你修行功夫,坐禅要入定,聽經要開智慧,念佛要一心不亂,
功夫都是一樣的
·修行成就難,難在基礎太差了,不肯打基礎的人,想把開頭跳過,那還有
什麼希望呢?
·你不發菩提心,大乘基礎打得不牢,你大乘佛法修得上去嗎
講發菩提心是給初發菩提心
的修行人打好修行的基礎
我們這一次講發菩提心特別重要,這是給你們初發菩提心的修行人打好修行的基礎。基礎沒打好,你想把樓房蓋得高,要不了多久樓就傾斜了。現在末法時期,修行人已經很少了,即使想修行,很多也是貪高、貪快、貪方便、貪簡單,所以佛說:到了末法時期,修行成就的人極少極少。
素質不好、基礎差的人,修什麼都困難
有人就想:因爲末法時期修行困難,成就的人很少,所以我還是修方便法門,求生他方淨土吧。這樣想,就把釋迦佛的四十九年教法否定了。如果你認爲現在末法時期的衆生都是鈍根、煩惱重、業障重,要知道素質不好、基礎差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困難。比如一個人身體虛,擦桌子也沒力氣,拿個凳子他也累。同樣的道理,素質不好的人修這個法門很困難,修哪個法門都困難。
遇到困難就苦惱,不是圖個方便
就能解決,應該找出原因來
天天說苦惱的人,得到了一個方便的辦法,以爲簡單就可以達到目的,所以他們一面苦惱一面高興,真有點自說自話。末法時期修行很困難,末法時期的人證果困難,禅宗開悟也很困難,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也很困難。爲什麼末法時期修行成就的很少?應該找出原因來。
成就是看你修行功夫,坐禅要入定,聽經要
開智慧,念佛要一心不亂,功夫都是一樣的
真正要成就,是看你修行的功夫,不是嘴裏唸唸就能成就。成就的功夫都是一樣的,坐禅要入定,聽經要開智慧,念佛要一心不亂,還不是一樣?佛說法四十九年,初中後一貫,從來沒有說出兩樣的法來,不管是東方佛西方佛,乃至十方佛,說的法全是一樣的,所以叫不二法門。比如人吃飯不管是大米飯、秈米飯、面條、饅頭,都是廚房裏做出來的,都是人吃的,還不是一樣的?吃菜呢?不管是蘿蔔青菜,都是有營養的,也是一樣的。如果鍋子裏裝了大便,那就不一樣了。
修行成就難,難在基礎太差了,不肯打基礎
的人,想把開頭跳過,那還有什麼希望呢?
末法時期證果成道難,關鍵原因是修行人基礎太差了,又不肯好好打基礎。打基礎很麻煩、很辛苦,凡事開頭難,他們最好把開頭跳過,那還有什麼希望?尤其是現在物質生活發展,五欲泛濫,煩惱更重,別說修行,你要去掉這些貪心就不容易了。
你不發菩提心,大乘基礎打得不牢,
你大乘佛法修得上去嗎
越是這個時候,基礎越要打得牢,那才修得上去。我們今天講的菩提心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礎。你不發菩提心,大乘基礎打得不牢,你大乘佛法修得起來嗎?佛教傳到中國形成很多宗派,這些宗派全是大乘法門,都要發菩提心,否則怎麼叫大乘法門呢?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29)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0
修行要懂法義,要照法義去修觀,
觀法就是修行的方法
提要:
·發了心要修,不修好菩提心也不能稱大乘,你不聽講,又怎能修得起來呢
·修行學壞風氣,就沒希望,跟釋迦佛學就有希望
·修行要懂法義,要照法義去修觀,觀法就是修行的方法
·末法時期修行人抓了方便,丟了根本,真是大顛倒
·唸佛是以一念止萬念,唸佛是方便,根本是一心不亂
·臨終或求往生,或求開悟,或求法身成就,要觀得起來,才有把握
發了心要修,不修好菩提心也不能稱大乘,
你不聽講,又怎能修得起來呢
發了菩提心只是發心呀,你不修好菩提心也不能稱大乘。現在更糟糕了,如果修大乘法門的人只會唱唸,而且唱唸的目的是爲了掙錢,那叫菩提心嗎?修菩提心首先要懂得怎麼修,那就得講啊。不講,大家也不懂。現在往往你講了,他也不聽,那怎麼修得起來啊?
唸一句佛號吧,只唸六個字,一學就會,誰都會唸,可是他懂得怎麼修嗎?更別說修念佛法門了。幼兒園老師尚且教小孩子唱:小手放放好,兩腳並並攏,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聽老師,說話先舉手,唱的內容就是要小朋友做到呀。今天佛門裏的人佛法不懂,唱了半天也不知道唱點啥。幼兒園的小朋友說話要先舉手,佛門裏法師在臺上講法,聽法的人在下面自管自說話,修行人敗壞到這個樣子,修行還有什麼希望呢?
修行學壞風氣就沒希望,跟釋迦佛學就有希望
那麼我們有沒有希望?你不跟他們學就有希望,跟他們學也沒希望了。我們不能跟這些人學啊,我們要跟釋迦佛學。
修行要懂法義,要照法義去修觀,
觀法就是修行的方法
“修行觀法”,修行不是光燒香、拜佛,那只是禮節。也不是光唸經、唸咒、唸佛,那是讀誦。修行最重要的,你聽了法、唸了經,懂得法上的意義,要按照法義去修觀。你只會唸不會觀,還不是木頭人?“觀法”,就是修行的方法。
末法時期修行人抓了方便,
丟了根本,真是大顛倒
“方便頌”,每種法門都有方便,我們這兒講菩提心,也有方便。方便是個引導,通過引導,你發菩提心、修菩提心就容易了,可是方便不是根本。打個比方,老太太老花眼,縫衣針穿不進去,有人就發明了穿線器,一穿就過去。可要知道,這個工具是方便不是根本,你不能拿了這個小工具,就不要針,光是這個小工具能縫衣服嗎?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就是抓了一個方便,把根本東西丟了,真是大顛倒,更不可能成就。
唸佛是以一念止萬念,
唸佛是方便,根本是一心不亂
一句佛號是方便,它的作用是以一念止萬念。你抓住這一個念頭,千千萬萬的念頭就不會出來了,也就不會打妄想了,所以念佛是方便。可是根本是一心不亂,哪可以唸起佛來盡打妄想?有人不講一心不亂,卻說只要唸就能往生。那是要了方便丟了根本,會成就嗎?
有人宣揚方便法門簡單又穩當,所以人就多了。我們也希望人多,可是我們是在弘揚正法,是指導你怎麼修行。那些從不弘揚正法的地方,幾年都不講經,邪師邪說多如牛毛,那是在弘揚正法嗎?
臨終或求往生,或求開悟,或求法身成就,
要觀得起來,才有把握
有的人活著不修行,把希望寄托在臨命終時,想臨終一刹那或求往生,或求開悟,或求成就法身。如果你到時候觀不起來,也難成就。七八年前我問一位師父:“我老了,臨命終時怎樣才能有把握?”他說:“你觀得起來有把握,觀不起來沒把握。”
我們天天修禅定,既修止又修觀,止是排除妄念的幹擾,目的就是爲了觀得起來。比如你要成就法身,你就必須要修好空觀光明觀,把無邊無際的空、無邊無際的明觀起來,明白這個大覺法身就是我。不光是知道這個道理,你還要修起來,要觀中有所成就。禅宗的參話頭,就是叫你修觀,參“念佛是誰”,就是要你觀念佛是誰;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叫你觀自己的本來面目。求往生極樂世界就要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的十六觀,臨終打妄想,阿彌陀佛觀得起來嗎?所以今天要給你們講觀。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20~2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