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30)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0
不消除邪見,能觀的智也錯,
所觀的境也錯,還修什麼呀?
提要:
·能觀是智,所觀是境,境智不謬,是爲正觀
·在禅定中修的觀,境不能錯,境錯了,是因爲你在打妄想
·不消除邪見,能觀的智也錯,所觀的境也錯,還修什麼呀?
·離開佛經說錯了話,很多人跟著盲目宣揚,所以佛說要依法不依人
·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生活裏,生活裏的心隨境飄,養成了習氣,修行也
是隨境飄
能觀是智,所觀是境,境智不謬,是爲正觀
上一次講到“觀爲正觀”。用佛法的觀點去看一切事物,這叫正觀。正是指佛法,邪師邪說都不是正觀,因爲他們的觀點錯誤,只有照釋迦佛的觀點才叫正觀。
“能觀是智”,這個智不是世俗的智慧,是我們接受了佛陀的智慧以後,用佛陀的觀點去看一切,這是佛陀的智慧。“所觀是境”,我們每個衆生生下來都有他的境,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外面的境。“境智不謬是爲正觀”,境跟智都不能錯,這才叫正觀。
在禅定中修的觀,境不能錯,
境錯了,是因爲你在打妄想
我們天天修禅定,在禅定中修觀,我們更要知道,還要在生活裏廣泛地修觀。生活裏觀錯了,修行也不得成就。我們禅定中的觀境也離不開生活中的境,比如我們觀太陽、觀月亮、觀天空,因爲我們生活裏看見過太陽、月亮以及蔚藍色天空。先用眼睛看到這些境,再把眼睛閉起來,用心把它想出來,這就是禅定裏修的觀境。可不能觀錯,月亮是圓形的,你不能觀成方形。觀月亮要求月亮裏沒有黑影子,可是你平時看的月亮都有黑影子,你禅定時打妄想,觀境就會錯。你觀的月亮裏也出現了黑影子了,這就錯了,不符合標准了,這個黑影子出來就表示你打妄想了。
不消除邪見,能觀的智也錯,
所觀的境也錯,還修什麼呀?
妄想不會自己停止,會一個一個連下去的,你會想這可能是一棵樹吧,聽說還有狗,還有月宮呢,或許月宮裏飛出嫦娥來了。這個影子,既不像狗又不像嫦娥,可能是月下老人。連你觀的境都不能錯,何況你頭腦裏的知見不是正知,甚至是邪知,能觀也錯,所觀也錯,你還修什麼呀?
你一發現錯了,馬上要把它改正過來,比如你發現觀的月亮成了方的,馬上再重觀,觀成圓的,那就對了。怎麼叫邪?觀月亮,觀成方形,還不改,甚至認爲:不管圓形方形,我都能成就,那你錯到極點了。
離開佛經說錯了話,很多人跟著盲目宣揚,
所以佛說要依法不依人
就好比現在有些人離開佛經說錯了話,很多人跟著盲目宣揚,再加上互相吹捧的情況多得很,結果錯了一大片,所以佛說要依法不依人。
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生活裏,生活裏的心
隨境飄,養成了習氣,修行也是隨境飄
更要重視在生活裏修觀,因爲誰都離不開生活。我們一天用在念經修定上的時間實在太少,其他的時間都在生活裏呀!小住的同學更加可憐,白天還要工作,也不知道是不是天天在修禅定,就算你修半個小時禅定,唸一座文殊法,最多一個半小時。就算睡眠八小時吧,還有十四小時半全在生活裏。可是你生活裏隨境飄,僅僅靠一個半小時誦經修定,把心再拉回來——你修定念經時心到底拉回來了沒有啊?別兩條腿盤起來,嘴巴一動,心早就飄出去了。真正拉回來的時間可能只有兩分半,頂什麼用啊?還跑到我面前訴苦:老師,我學法四五年了,怎麼好像沒什麼收獲?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31)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0
能在妄想起來的時候,止住妄想,
能面對煩惱的境斷煩惱,這才是真功夫
提要:
·修得這麼可憐,有的人還在高興,因爲他發了財,再找個冤家想白頭到老
·把修行看得那麼簡單,好比醫生只看沒病的,開處方都是巧克力和蘋果
·斷煩惱要在起煩惱時斷,煩惱還沒起來,就舉起勝利的旗幟,自稱是勝
利者,這個人傻得並不可愛
·能在妄想起來的時候,止住妄想,能面對煩惱的境斷煩惱,這才是真功夫
·如今真正修行用功的方法,沒人在研究,卻對念珠、紀念品大感興趣
·觀點錯了,會一直錯下去,戴了有色眼鏡,能看得准嗎?
修得這麼可憐,有的人還在高興,
因爲他發了財,再找個冤家想白頭到老
修行修得這麼可憐,有的人還在高興,因爲另一面他炒股票發了財,搓麻將贏了。還有的人善知識不找,滿腦子想去找個冤家白頭到老。這可不是我的形容,我經常聽到夫妻之間互稱冤家。即使沒吵架,他們也這麼說。可見不管吵不吵,都是冤家。
把修行看得那麼簡單,好比醫生只看沒病的,
開處方都是巧克力和蘋果
這是給你們提一提,生活裏修行的重要性,而現在的修行人偏偏對生活不重視,對生活裏怎麼修也不重視。以前認爲修行就是敲木魚唸經,現在有些人光是撥念珠。我一直在講:修行要在生活裏修,修行就是斷煩惱。煩惱都存在在生活裏,不在生活裏斷煩惱,你修什麼行啊?如果說撥念珠就能斷煩惱,那斷煩惱也太容易了。有說“我唸佛就沒有煩惱”,那不是沒有煩惱,而是煩惱都沒有起來呢,好比醫生有病的他不看。對沒病的開處方就容易,開的都是巧克力和蘋果。
斷煩惱要在起煩惱時斷,煩惱還沒起來,
就舉起勝利的旗幟,自稱是勝利者,這個人傻得不可愛
斷煩惱要在煩惱起來的時候才好斷呀。你煩惱還沒有起來,你就得意洋洋,以爲自己斷了煩惱,那不是笑話?好比打仗,要在敵人面前拼殺,如果敵人沒有來,就舉著勝利的旗子,敲著勝利的鼓,天天繞著城市炫耀“我是勝利者”,這種人真傻啊。傻還有區別呢,有的人傻得可愛,這種人傻得並不可愛。
能在妄想起來的時候,止住妄想,
能面對煩惱的境斷煩惱,這才是真功夫
以前教給你們的修行辦法,你記住了就是你的,你忘記了,就把它丟掉了。修止怎麼修?就是在你妄想起來的時候修止。開始止不住,真像戰場拼搏,一次一次練,慢慢地好像止住了,沒到幾秒鍾妄想又上來了。斷煩惱怎麼斷?你面對著煩惱的境,煩惱起來了,你馬上把煩惱熄下去。開始每次都失敗的,但是不要灰心,還要練。
如今真正修行用功的方法,
沒人在研究,卻對念珠、紀念品大感興趣
哪能手裏拿了念珠,嘴巴唸唸停停,兩只眼睛東張西望,這叫修行嗎?這是自得其樂!真正修行用功的方法,同參道友沒人在研究,卻對這是什麼念珠,念珠頭上最大的一粒裏邊有什麼花樣,特別感興趣。念珠越來越長,越來越大,還主張念珠要挂在頭頸上。如今有的念珠比算盤珠還大,可能還是寶石做的,他也不覺得累,還對紀念品、裝飾品,大感興趣。末法時期就是這種現象,所以修行不得成就。
觀點錯了,會一直錯下去,
戴了有色眼鏡,能看得准嗎?
上一次跟你們講,要用釋迦佛的智慧作爲我們看待一切的觀點,就不會錯了。觀點錯了,你會一路錯下去,戴著有色眼鏡,能看得准嗎?
我年輕時也買過一副平光眼睛,年輕時我不是近視眼,也不是老花眼,買眼鏡幹什麼呀?要漂亮。
有種人學佛法,專門喜歡看玄虛的東西,或者用文學的筆調來描寫佛法,這叫修飾名詞美,這是佛法裏不主張的。有些人學幾句佛法,寫一首詩,還講幾句使人感覺到很古老的話,古文裏有個“如何”,他還嫌不夠,還要翻個跟鬥,“你意下何如啊?”你要問就直接說:“你的看法怎麼樣?”不就行了?有些人講法,故意像藝術家那樣感情激動,修行人用得著嗎?這就好比戴了副平光眼鏡,一點作用也沒有,就是圖個漂亮。
還有的戴上了有色眼鏡,作爲佛弟子,學了佛法,又去學儒教道教,你這個觀點會正確嗎?帶著儒教道教觀點,你的講法會是純粹的佛教嗎?
所謂正觀,一定要純粹的根據佛講的法來看問題,不能有一點錯,不能有一點雜。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32)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0
修行是人修行,我們培養的是人,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
提要:
·假如我的皮箱是名皮箱,我是個不好的人,那不是更糟?
·修行是人修行,我們培養的是人,這就是我們的風格
·修行沒有得力的人,鑽到富麗堂皇、名利雙收裏去,跟社會上的榮華富
貴也差不多
·我總樹立不起“這是我的”觀念,好比媽給女兒找婆家,媽心裏不會
想,這個婆家是我的
·你們發菩提心來弘法度衆生,我要爲你們弘法事業鋪好前途
假如我的皮箱是名皮箱,我是個不好的人,那不是更糟?
今天再給你們講“觀”,這非常重要,就是你是怎麼看人及物的,看錯了你就倒黴。講個故事,外國有一個名作家叫蓋達爾,出門旅行的時候,給一個小學生認出來了。小學生興高采烈地跑過去,幫他拎皮箱,問他:你是大名鼎鼎的作家,怎麼你的皮箱又舊又破?意思是真不相配。蓋達爾回答他:“這難道不好嗎?假如我的皮箱是名皮箱,我是一個不好的人,那不是更糟?”
修行是人修行,我們培養的是人,這就是我們的風格
我看了這個故事,大受啓發:我們看一個修行人,是看他的功德,假如這個修行人,提了一只最時髦最名貴的皮箱來了,而他本人很自由散漫、我慢貢高,那就不是好的修行人。
比如來跟我學法的人,如果打扮得漂漂亮亮,耳環丁丁當當,穿了高跟鞋,化了妝,塗了香水,肩上背了一只漂亮的小姐包,看樣子是個貴夫人嘛。如果爲榮耀,那你在修什麼行?修行是人修行,我們培養的是人,這就是我們的風格。
有些人看見我這麼說就怕富人聽了要生氣,其實老板到這兒來也是來學法的,你當學生還得聽老師的。
當然我這…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