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30)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0
不消除邪见,能观的智也错,
所观的境也错,还修什么呀?
提要:
·能观是智,所观是境,境智不谬,是为正观
·在禅定中修的观,境不能错,境错了,是因为你在打妄想
·不消除邪见,能观的智也错,所观的境也错,还修什么呀?
·离开佛经说错了话,很多人跟着盲目宣扬,所以佛说要依法不依人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里,生活里的心随境飘,养成了习气,修行也
是随境飘
能观是智,所观是境,境智不谬,是为正观
上一次讲到“观为正观”。用佛法的观点去看一切事物,这叫正观。正是指佛法,邪师邪说都不是正观,因为他们的观点错误,只有照释迦佛的观点才叫正观。
“能观是智”,这个智不是世俗的智慧,是我们接受了佛陀的智慧以后,用佛陀的观点去看一切,这是佛陀的智慧。“所观是境”,我们每个众生生下来都有他的境,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外面的境。“境智不谬是为正观”,境跟智都不能错,这才叫正观。
在禅定中修的观,境不能错,
境错了,是因为你在打妄想
我们天天修禅定,在禅定中修观,我们更要知道,还要在生活里广泛地修观。生活里观错了,修行也不得成就。我们禅定中的观境也离不开生活中的境,比如我们观太阳、观月亮、观天空,因为我们生活里看见过太阳、月亮以及蔚蓝色天空。先用眼睛看到这些境,再把眼睛闭起来,用心把它想出来,这就是禅定里修的观境。可不能观错,月亮是圆形的,你不能观成方形。观月亮要求月亮里没有黑影子,可是你平时看的月亮都有黑影子,你禅定时打妄想,观境就会错。你观的月亮里也出现了黑影子了,这就错了,不符合标准了,这个黑影子出来就表示你打妄想了。
不消除邪见,能观的智也错,
所观的境也错,还修什么呀?
妄想不会自己停止,会一个一个连下去的,你会想这可能是一棵树吧,听说还有狗,还有月宫呢,或许月宫里飞出嫦娥来了。这个影子,既不像狗又不像嫦娥,可能是月下老人。连你观的境都不能错,何况你头脑里的知见不是正知,甚至是邪知,能观也错,所观也错,你还修什么呀?
你一发现错了,马上要把它改正过来,比如你发现观的月亮成了方的,马上再重观,观成圆的,那就对了。怎么叫邪?观月亮,观成方形,还不改,甚至认为:不管圆形方形,我都能成就,那你错到极点了。
离开佛经说错了话,很多人跟着盲目宣扬,
所以佛说要依法不依人
就好比现在有些人离开佛经说错了话,很多人跟着盲目宣扬,再加上互相吹捧的情况多得很,结果错了一大片,所以佛说要依法不依人。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里,生活里的心
随境飘,养成了习气,修行也是随境飘
更要重视在生活里修观,因为谁都离不开生活。我们一天用在念经修定上的时间实在太少,其他的时间都在生活里呀!小住的同学更加可怜,白天还要工作,也不知道是不是天天在修禅定,就算你修半个小时禅定,唸一座文殊法,最多一个半小时。就算睡眠八小时吧,还有十四小时半全在生活里。可是你生活里随境飘,仅仅靠一个半小时诵经修定,把心再拉回来——你修定念经时心到底拉回来了没有啊?别两条腿盘起来,嘴巴一动,心早就飘出去了。真正拉回来的时间可能只有两分半,顶什么用啊?还跑到我面前诉苦:老师,我学法四五年了,怎么好像没什么收获?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31)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0
能在妄想起来的时候,止住妄想,
能面对烦恼的境断烦恼,这才是真功夫
提要:
·修得这么可怜,有的人还在高兴,因为他发了财,再找个冤家想白头到老
·把修行看得那么简单,好比医生只看没病的,开处方都是巧克力和苹果
·断烦恼要在起烦恼时断,烦恼还没起来,就举起胜利的旗帜,自称是胜
利者,这个人傻得并不可爱
·能在妄想起来的时候,止住妄想,能面对烦恼的境断烦恼,这才是真功夫
·如今真正修行用功的方法,没人在研究,却对念珠、纪念品大感兴趣
·观点错了,会一直错下去,戴了有色眼镜,能看得准吗?
修得这么可怜,有的人还在高兴,
因为他发了财,再找个冤家想白头到老
修行修得这么可怜,有的人还在高兴,因为另一面他炒股票发了财,搓麻将赢了。还有的人善知识不找,满脑子想去找个冤家白头到老。这可不是我的形容,我经常听到夫妻之间互称冤家。即使没吵架,他们也这么说。可见不管吵不吵,都是冤家。
把修行看得那么简单,好比医生只看没病的,
开处方都是巧克力和苹果
这是给你们提一提,生活里修行的重要性,而现在的修行人偏偏对生活不重视,对生活里怎么修也不重视。以前认为修行就是敲木鱼唸经,现在有些人光是拨念珠。我一直在讲:修行要在生活里修,修行就是断烦恼。烦恼都存在在生活里,不在生活里断烦恼,你修什么行啊?如果说拨念珠就能断烦恼,那断烦恼也太容易了。有说“我唸佛就没有烦恼”,那不是没有烦恼,而是烦恼都没有起来呢,好比医生有病的他不看。对没病的开处方就容易,开的都是巧克力和苹果。
断烦恼要在起烦恼时断,烦恼还没起来,
就举起胜利的旗帜,自称是胜利者,这个人傻得不可爱
断烦恼要在烦恼起来的时候才好断呀。你烦恼还没有起来,你就得意洋洋,以为自己断了烦恼,那不是笑话?好比打仗,要在敌人面前拼杀,如果敌人没有来,就举着胜利的旗子,敲着胜利的鼓,天天绕着城市炫耀“我是胜利者”,这种人真傻啊。傻还有区别呢,有的人傻得可爱,这种人傻得并不可爱。
能在妄想起来的时候,止住妄想,
能面对烦恼的境断烦恼,这才是真功夫
以前教给你们的修行办法,你记住了就是你的,你忘记了,就把它丢掉了。修止怎么修?就是在你妄想起来的时候修止。开始止不住,真像战场拼搏,一次一次练,慢慢地好像止住了,没到几秒钟妄想又上来了。断烦恼怎么断?你面对着烦恼的境,烦恼起来了,你马上把烦恼熄下去。开始每次都失败的,但是不要灰心,还要练。
如今真正修行用功的方法,
没人在研究,却对念珠、纪念品大感兴趣
哪能手里拿了念珠,嘴巴唸唸停停,两只眼睛东张西望,这叫修行吗?这是自得其乐!真正修行用功的方法,同参道友没人在研究,却对这是什么念珠,念珠头上最大的一粒里边有什么花样,特别感兴趣。念珠越来越长,越来越大,还主张念珠要挂在头颈上。如今有的念珠比算盘珠还大,可能还是宝石做的,他也不觉得累,还对纪念品、装饰品,大感兴趣。末法时期就是这种现象,所以修行不得成就。
观点错了,会一直错下去,
戴了有色眼镜,能看得准吗?
上一次跟你们讲,要用释迦佛的智慧作为我们看待一切的观点,就不会错了。观点错了,你会一路错下去,戴着有色眼镜,能看得准吗?
我年轻时也买过一副平光眼睛,年轻时我不是近视眼,也不是老花眼,买眼镜干什么呀?要漂亮。
有种人学佛法,专门喜欢看玄虚的东西,或者用文学的笔调来描写佛法,这叫修饰名词美,这是佛法里不主张的。有些人学几句佛法,写一首诗,还讲几句使人感觉到很古老的话,古文里有个“如何”,他还嫌不够,还要翻个跟斗,“你意下何如啊?”你要问就直接说:“你的看法怎么样?”不就行了?有些人讲法,故意像艺术家那样感情激动,修行人用得着吗?这就好比戴了副平光眼镜,一点作用也没有,就是图个漂亮。
还有的戴上了有色眼镜,作为佛弟子,学了佛法,又去学儒教道教,你这个观点会正确吗?带着儒教道教观点,你的讲法会是纯粹的佛教吗?
所谓正观,一定要纯粹的根据佛讲的法来看问题,不能有一点错,不能有一点杂。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32)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0
修行是人修行,我们培养的是人,
这就是我们的风格
提要:
·假如我的皮箱是名皮箱,我是个不好的人,那不是更糟?
·修行是人修行,我们培养的是人,这就是我们的风格
·修行没有得力的人,钻到富丽堂皇、名利双收里去,跟社会上的荣华富
贵也差不多
·我总树立不起“这是我的”观念,好比妈给女儿找婆家,妈心里不会
想,这个婆家是我的
·你们发菩提心来弘法度众生,我要为你们弘法事业铺好前途
假如我的皮箱是名皮箱,我是个不好的人,那不是更糟?
今天再给你们讲“观”,这非常重要,就是你是怎么看人及物的,看错了你就倒霉。讲个故事,外国有一个名作家叫盖达尔,出门旅行的时候,给一个小学生认出来了。小学生兴高采烈地跑过去,帮他拎皮箱,问他:你是大名鼎鼎的作家,怎么你的皮箱又旧又破?意思是真不相配。盖达尔回答他:“这难道不好吗?假如我的皮箱是名皮箱,我是一个不好的人,那不是更糟?”
修行是人修行,我们培养的是人,这就是我们的风格
我看了这个故事,大受启发:我们看一个修行人,是看他的功德,假如这个修行人,提了一只最时髦最名贵的皮箱来了,而他本人很自由散漫、我慢贡高,那就不是好的修行人。
比如来跟我学法的人,如果打扮得漂漂亮亮,耳环丁丁当当,穿了高跟鞋,化了妆,涂了香水,肩上背了一只漂亮的小姐包,看样子是个贵夫人嘛。如果为荣耀,那你在修什么行?修行是人修行,我们培养的是人,这就是我们的风格。
有些人看见我这么说就怕富人听了要生气,其实老板到这儿来也是来学法的,你当学生还得听老师的。
当然我这…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