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0)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2
修行要看清路,不可学了片面当全面,
观人观物要正观,要看守根门,丛林要保持清净
提要:
·修行要看清路,瞎子摸象摸到的是片面,学到一点当全面,
就形成了观点上的错误
·观人观物要正观,看依眼根,观靠意根
·六根好比身上的门户,守好门户防小偷
·丛林里岂能放毒?佛门要有丛林规矩
·树多好养人,佛门要清净,烧纸成灾,焚烧了功德林快
修行要看清路,瞎子摸象摸到的是片面,
学到一点当全面,就形成了观点上的错误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你走路眼睛要看清楚路。眼睛闭起来走路多危险啊,一个老瞎子领了很多小瞎子往前走,走到年三十也走不到目的地,因为全都没有眼睛。瞎子有个本事,他眼睛看不见,他用手摸着墙壁,慢慢摸过去,那多可怜啊。如果不用手摸,更糟糕!鼻子碰到墙壁了,他才知道应该拐弯了。就算你用手摸,你摸到的是片面,不是全面。
佛讲过一个瞎子摸象的比喻,一个瞎子摸到象的耳朵,他说象是像一把蒲扇;一个摸到象的尾巴,说象是像一条绳子;一个摸到腿,说象是像屋柱。而且这些瞎子还肯定自己讲的没错:“我是亲手摸到的。”其实他讲的是片面。如果眼睛不瞎呢,把整个象都看清楚了,这叫全面。所以假如你学到一点点,就以为是全面,这就会形成观点上的错误。
观人观物要正观,看依眼根,观靠意根
所以观是非常重要的,要用释迦佛的智慧来观外界的一切,观人也是要正观,观物也是要正观。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靠我们的六根去感受一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能够接触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第六是意根,意根对外界的一切法,所谓法就是指一切的事物和现象。所有的法都要靠意根去分别,所以六根中意根最重要。我们讲的“观”不是指眼睛看得见的,而是指意根,在心理上你所产生的观点要正确。
六根好比身上的门户,守好门户防小偷
我们的六根就好比是我们身上的门户,门户很重要,因为能防小偷。从前我住在上海,街道管委会的那些老太太可热心了,专门为居民做好事。每到要过年了,老太太就冒着寒风,一边摇铃,一边喊:“火烛小心,煤气关关好,门窗关关好。”假如煤气不关好,人会中毒,门窗不关好,家里东西被偷光。
丛林里岂能放毒?佛门要有丛林规矩
现在佛门里中毒的人很多,就是因为“煤气”没关。本来丛林这两个字挺好的,丛林就是僧团的意思,因为在修行的团体里,很多修行人聚在一起,过的是修行生活,所以叫丛林。丛林里还有丛林规矩,如果没有丛林规矩,就会乱七八糟了,可是现在末法时期,可能丛林规矩也很难搞得起来了。假如在丛林里,有的人尽放毒,就好比煤气没有关好。
打个比方,我们走到树林里,感觉空气挺清净挺舒服吧。有树的地方我最喜欢,因为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一吸到新鲜的空气,人就感到舒服。
树多好养人,佛门要清净,
烧纸成灾,焚烧了功德林
比如吉祥寺在的地方叫树林村,确实有很多树,开化林山乡文殊院树就多了,泰顺崇教寺树更多。泰顺崇教寺是风景非常好的地方,据医生讲,养生什么地方最好?海拔八百米的半山坳里最好,也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泰顺崇教寺刚好在海拔八百米的半山坳,车子一开进去,人就感到舒服。听说有血压高的,一到那里血压就降低了,睡不着的,去了晚上就睡着了,这就是丛林的功德。
佛门应该具备丛林的功德,让所有的众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身心舒畅,有益健康。假如有人在树林里烧塑料,结果很多众生走进丛林,吸到的都是有毒的气体,如果烧黄纸,就会起火灾,这都是害人啊。所以佛门不能腐败,佛门不能搞歪风邪气,佛门不能发扬有毒的东西,也不能烧黄纸搞迷信,因为佛门是丛林,而这些等于是在焚烧功德林。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1)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2
愚人对境起贪心,
持戒开戒都应以佛讲的法为准则
提要:
·愚人对境起贪心,就把门打开了
·开门关门得有智慧,持戒是关,开戒是开,都要以释迦佛讲的法为准则
·愚人自以为有道理,却在佛门闹大笑话
·愚人被偷,只有佛知道。学愚是大方向错误
·“生死愚人,为爱奴仆”,结婚都是自讨苦吃
愚人对境起贪心,就把门打开了
我们身上的门户也要看看好,否则里边的财宝全给小偷偷光,是哪些财宝?正知正见的财宝、觉悟的财宝、正念的财宝、心住于安定境界里的财宝。哪些是小偷?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本来小偷在门外,你提高点警惕,他也不一定会进来,可是你自己把门开了,小偷就不客气了,所以门户要小心。不应该开门的时候开门,岂不是在欢迎小偷进来?那是愚人干的事,因为他心里有贪心,外面有五欲的境,对着外面的境界起贪着,他就把门打开了。
开门关门得有智慧,持戒是关,开戒是开,
都要以释迦佛讲的法为准则
假如有人说:不见得这扇门只能关不能开吧。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你得有点智慧,要根据释迦佛讲的法为准则。例如戒律就是关门,可是戒律有时候可以开许,那就得开。白天家里有人,可以开门,家里没人还得关门,晚上大家都睡着了,只能关不能开。假如黑夜也不关门,那就进来小偷了。应该开的时候不开,小孩子高烧要送医院急诊,你说,“只能关,不能开,因为现在是晚上。”那也不对。所以佛经里边特别讲究看好门户,该关的时候关,该开的时候开。
愚人自以为有道理,却在佛门闹大笑话
昨天讲了一个《百喻经》里的故事,《百喻经》里全是讲愚人干的事情,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学愚,学愚学得来像《百喻经》里的这些人,实在是在闹大笑话了。现在在佛门里闹大笑话的,差不多都是主张学愚的,《百喻经》讲得这么仔细清楚,他们还要学愚!愚人都自以为有道理,结果带着驴子、绳、一扇门,到邻居那里去听音乐,以为一举两得,而自家的宝都没了。
愚人被偷,只有佛知道。学愚是大方向错误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佛门里的人主张学愚的?我只记得年轻时,刚进佛门,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听星期讲座,一个年轻人在台上,他说要向愚妇愚夫学习。我听了几句,也不感兴趣就走了。他不说要跟释迦佛学习,却主张向愚妇愚夫学习,这还算不算佛弟子啊?释迦佛叫你学智慧,可不是叫你学愚啊。可能他也会讲出一番愚道理来,就好比那个愚仆人,他也有道理啊:他这样做,三样东西一样也不少。可怜他还不知道家里的财宝全被偷光了。也就好比我们自身的财宝在干愚事的时候被偷去了,我们还不知道,只有佛知道,所以佛叫我们要学智慧。
《百喻经》好得很啊,鲁迅先生特别赞叹《百喻经》,自己掏了两百块银元,专门印了《百喻经》送,而佛门弟子竟然去学愚。这是大方向错误,这是原则性的错误。
“生死愚人,为爱奴仆”,结婚都是自讨苦吃
这个比喻叫《奴守门喻》,前面的故事昨天讲完了,后面佛接下去说“生死愚人,为爱奴仆”。每个众生都有贪嗔痴三个根本烦恼,痴就是愚。从前有句老话,痴汉等老婆,越等越心焦。娶老婆的人都是自讨苦吃。为什么娶老婆?痴汉呀。看看天晚了,老婆还不回来,开始是在门口等,慢慢在街上等。很冷的天气里,伸长头颈,走过一个女的,迎上去一看,是人家的老婆,越等越心焦。你不结婚会有这种苦吗?
凡是结婚的人都是愚人,结过婚的人都有一句话:上当了。我喜欢观察,外面形形色色都看在我眼里,你们当学生的有几根肚肠,我也都清楚,当然不会傻乎乎地朝着你看,我自有巧妙。(众笑)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42)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2
做了爱的奴仆,一根绳索就把他牵走了,
“莫著六尘”飘走了又何必痛苦
提要:
·窝囊的男人都有三分怕老婆,钱花了还被推进屋
·跳不出男女爱,就跳不出生死轮回,出家才称得上大雄大力
·做了爱的奴仆,一根绳索就把他牵去了
·如来教诫常护根门,于色声香味触应远离爱著
·“莫著六尘”,飘来的本来就是“尘”,飘走了又何必痛苦
窝囊的男人都有三分怕老婆,钱花了还被推进屋
有一年我在内蒙古,这个男的想出来送我,忽然他老婆抢在前面,“你进去,你进去。”搞得老公没面子,挺不高兴的,这就是北方人称的窝囊。娶老婆的男人差不多都有三分怕老婆的。因为怕老婆,赚的钱往往全给老婆花光了。
我年轻时,学生遍全国。有个学生,他爸爸家住大连,对我很敬仰,写信叫我去大连时到他家去做客。那时我很天真,真的去了。大连人都爱清洁,我提了个旧的旅行包,样子像个流浪汉。一进屋,见到一个白白胖胖的女的,沙发中间的茶几上,还有满满一杯牛奶。女的问我,“你找谁?”我说找某某人。里屋出来一个小老头,也不开口。这个女的一看见小老头出来,就说,“你进去,进去进去。”小老头只好进去,很听话啊!这个女的这副样子我现在还记得,两只臂膀摆着,“进去进去。”(众笑)女的就问我,“你认得他吗?”我说,“我们通过信,没见过面。”“哦,他不在。”我只好拎着旅行包退了出来,后来想想这小老头可能就是我要找的人,我来了他又不敢说话,真是窝囊!
所以结过婚的男的,不要老在我面前诉苦,谁叫你结婚的,这就叫爱著。当然我也结婚了,但我当时不想结婚的,是我妈叫我结婚的。(众笑)
跳不出男女爱,就跳不出生死轮回,
出家才称得上大雄大力
为什么有生死流转?皆因为有男女之间的…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