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P3

  ..续本文上一页本来面目吗?本来你的脸比较端正,混水里都是泥沙,在混水里一照,变了丑八怪。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35)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1

  菩提心是因,成佛是果,摧毁佛弟子菩提心

  的人,实是破坏了佛度众生成佛的果

  提要:

  ·佛弟子如有外道观念,也就高不了了

  ·不发菩提心不对,发个四不像菩提心也不对

  ·菩提心是因,成佛是果,摧毁佛弟子菩提心的人,实是破坏了佛度众

  生成佛的果

  ·菩提心不在唱唸上,没有成佛的心,修大乘佛教会有成就吗?

  ·种了因,当然会有果,佛弟子不说推翻因果的话

  ·四谛法没人讲,三十七道品没人修,没有出离法的基础,大乘成了空架子

  ·阿弥陀佛说有两种人去不了极乐世界,不懂法义的人竟然说去不了的人也

  能去

  佛弟子如有外道观念,也就高不了了

  几年前我们在福鼎时,来了一个道姑,我们女众部一个同学的妈妈托她带东西过来,她讲过一句话:“中国的佛教必须要有道教,没有道教的思想,就不成为中国佛教。”我们同学就跟她辩起来。拿中国佛教古今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句话不错,但是照释迦佛的佛教来说,这句话是错的。我们菩提心网站经常登有过去高僧大德的传记,过去的所谓高僧大德往往脑子里也充满儒教道教思想。

  不发菩提心不对,发个四不像菩提心也不对

  儒教道教都不讲菩提心,你被儒教道教思想渗透了,菩提心还发得出来吗?即使你想发菩提心,也是个四不像。

  菩提心是因,成佛是果,摧毁佛弟子菩提心

  的人,实是破坏了佛度众生成佛的果

  我们既然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第一步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因,成佛是果,没有因怎么成得了佛?可是长期以来,中国佛门里的人非但自己不发菩提心,有些人还以歪曲颠倒的讲法来摧毁佛弟子的菩提心。比如说“我们都是钝根,末法时期,证果成道都极其困难,还想成佛吗?”或者说“你想成佛,别打妄想了。”竟然把发菩提心称为打妄想。听了他的话,人家就想:既然得不到果,我又何必去下因呢?比如他正在辛辛苦苦地种果树,别人说:这个地方满山是猴子,长出果子来,就给猴子吃掉。这个人就会想:那我又何必辛苦去种树?

  菩提心不在唱唸上,没有成佛的心,

  修大乘佛教会有成就吗?

  我年轻时就进佛门,常在唱唸里听到有唸“悉发菩提心”,可就没有听到鼓励大家要快快成佛。口口声声说他们修的是大乘佛教,没有成佛的心,你修大乘佛教会有成就吗?所以末法现象就是佛门里的人制造出来的。

  种了因,当然会有果,佛弟子不说推翻因果的话

  佛说到了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一进佛门就能听到这些话,却从没有人发心在佛门里进行一番大扫除。所以我们今天讲菩提心,能使我们今后在大乘佛教里修行得到成就。种了因,当然会有果。说因不能成为果,你把因果都推翻了!

  四谛法没人讲,三十七道品没人修,

  没有出离法的基础,大乘成了空架子

  你不打好声闻乘出离法的基础,你这个菩提心也很难发得起来。即使发起来了,被人家泼了冷水,很快就扑灭。结果你修的既不是声闻乘的出离法,又不是大乘的菩萨法,还不是一辈子空忙?从我年轻到现在,在汉地没见有人弘扬过出离乘的法,大乘经典里经常提到苦集灭道四谛法,可是法师只是一带而过。道谛里的三十七道品全是修行的方法,内容极其丰富,可惜没人讲,更谈不上修。谁修了就被人家看不起,说他自了汉,你想修也修不起来。

  阿弥陀佛说有两种人去不了极乐世界,

  不懂法义的人竟然说去不了的人也能去

  就好比现在有人天天在讲在唸《佛说无量寿经》,可是讲跟唸的人可能没有很好地理解经文法义吧?《佛说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有两种人是不能往生的,因为阿弥陀佛不要他们。可是如今的讲法通常没有突出这个重点,也没有提醒修行人这两种恶业千万不能造,或者提几句就过去了。

  从前有人还竟然讲:“万人念万人去”。阿弥陀佛发的愿:两种人去不了,去不了的人也能去吗?这样弘扬大乘那可不是释迦佛讲的大乘。因为离经一字就是魔说。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36)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1

  要不退失菩提心,观最重要

  提要:

  ·要稳稳当当求生极乐净土,必须做到一心不乱、不谤法、修好十六观

  ·发菩提心的佛弟子,应该保持和依靠佛法的圆满和究竟,不能让释迦

  佛的无漏法变成有漏法

  ·要保护自己的菩提心,要防止受歪风邪气的影响,而逐渐下堕与退失

  ·要不退失菩提心,防护好自己的眼根和耳根,观最重要

  ·佛以二十二种喻来比喻初地至十地的菩提心,这是个方便

  ·以正法去观叫正观,以邪见去观就不是正观,戴上了黑眼镜,眼前就

  成了幽冥世界

  要稳稳当当求生极乐净土,必须做到

  一心不乱、不谤法、修好十六观

  我希望念佛的人稳稳当当往生极乐世界。净土法门的《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都要修好,三本经书三个要领,你抓住了,才能稳当,你抓不住,哪来的稳当?《佛说阿弥陀经》的要点,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佛说无量寿经》的要点,不能谤法,不能犯五无间罪,否则就去不了极乐世界。现在有些人谤了法,他也不承认,连什么叫谤法他都不清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要修十六观。一心不乱是修止,修止能使你入定;修十六观是作观,修观能开智慧,能跟佛的智慧相通;不谤法,不犯五无间罪,是扫除你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

  发菩提心的佛弟子,应该保持和依靠佛法的圆满和

  究竟,不能让释迦佛的无漏法变成有漏法

  佛的智慧是彻底究竟的,佛的法是圆满的。如今有人提出方便:不必深入经藏,以一句半语为彻底究竟。这样,大家就不再重视法了。以一句半语为彻底究竟,也就破坏了原有的圆满和究竟。一个发菩提心的佛弟子,就应该保持和依靠佛法的圆满和究竟,不能让释迦佛的无漏法变成了有漏法。

  要保护自己的菩提心,

  要防止受歪风邪气的影响,而逐渐下堕与退失

  你们这些同学在我身边有的已学了七八年了,应该有基础了吧?那就要大讲发菩提心,非但要发,还要修好。你发不起来,就要从听法中、同学们的鼓励中,帮助你发起来。发起来了,还要不断地增长,增长过程中还要保护好,防止你受到外面环境歪风邪气的影响,而逐渐下堕,乃至于退失。

  要不退失菩提心,

  防护好自己的眼根和耳根,观最重要

  你要发起、要保持、要防止退失菩提心。你必须着重于两方面。拿我们六根来说,眼耳鼻舌身意,最要防护的是眼根和耳根。眼根跟耳根相比,还是以眼根为首。耳朵要有声音才能听到,听到了你才会接受这个影响;而眼睛只要开着,就能看到东西,所以老修行人总是说,看护好你的眼根。所以我们今天发菩提心,保持菩提心、防止菩提心的退失,观最重要。

  佛以二十二种喻来比喻初地

  至十地的菩提心,这是个方便

  我们讲的“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在这个颂子里,以二十二种比喻来描述初地到十地的菩提心,作为我们修菩提心的引导,使我们能够理解、深入、修好菩提心,所以称为方便。

  以正法去观叫正观,以邪见去观就不是正观,

  戴上了黑眼镜,眼前就成了幽冥世界

  因为观非常重要,所以光这个“观”我们已经讲了两三天,这还仅仅是对你们生活里如何修行作些指导。前两天讲到,要用佛陀的智慧作为我们的观点去看一切,才能看得清楚。首先要观察法,要以佛陀亲口讲的法为准则,来辨别这个人讲的话是正法还是邪法。以正法的观点去看一切,这叫正观;你去听邪法,以邪法的观点去看一切,就不是正观。好比戴了黑眼镜,即使在白天,你眼前也变成了幽冥世界。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37)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21

  不深入经藏难以辨别是非, “只能听一

  个人讲”,这个人应该是释迦佛而不是别人

  提要:

  ·给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物而是人,人都是通过嘴巴骗人的,听邪的就

  受邪的影响

  ·难忘的一幅画:一个出家人把垃圾扫出佛门

  ·不深入经藏难以辨别是非,“只能听一个人讲”,这个人应该是释迦

  佛而不是别人

  ·在佛门里打妄语,也太随便了,这就做了坏榜样

  ·大家都这样,不一定都对呀

  给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物而是人,

  人都是通过嘴巴骗人的,听邪的就受邪的影响

  我们怎样看人,以及看周围的环境,也就是物,也必须以佛陀的智慧去看。人是有情,山河大地以及人制造出来的种种物体,都是无情。给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物,而是人。比如你走路时,你的头撞上木头了,你即使对这块木头动了嗔恨心,也有限得很,大多数就是自认倒霉。假如有人拿着木棍子敲你的头,那你不跟他算账才怪了,甚至会把这个人打得半死。生活中的现实就说明,给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人。好好要看看这个人,他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影响,是正的还是邪的,是臭的还是香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分分清。

  人给人的影响,最容易使用的工具,那就一张嘴巴,人都是通过嘴巴去骗人的。邪师引导人走上错误的道路,也是通过嘴巴。释迦佛说到了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还有个比喻,像恒河里的沙子那么多。看看今天现实,释迦佛讲的话确实没错。所以我们进了佛门以后,特别要小心,无论什么人讲的话,你一听到心就会动。你听到正的,就受正的影响,你听到邪的,就受邪的影响。

  难忘的一幅画:一个出家人把垃圾扫出佛门

  我22岁进佛门时,思想非常天真,看见先进佛门的那些前辈,我是非…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