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30~39)▪P3

  ..續本文上一頁本來面目嗎?本來你的臉比較端正,混水裏都是泥沙,在混水裏一照,變了醜八怪。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35)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1

  菩提心是因,成佛是果,摧毀佛弟子菩提心

  的人,實是破壞了佛度衆生成佛的果

  提要:

  ·佛弟子如有外道觀念,也就高不了了

  ·不發菩提心不對,發個四不像菩提心也不對

  ·菩提心是因,成佛是果,摧毀佛弟子菩提心的人,實是破壞了佛度衆

  生成佛的果

  ·菩提心不在唱唸上,沒有成佛的心,修大乘佛教會有成就嗎?

  ·種了因,當然會有果,佛弟子不說推翻因果的話

  ·四谛法沒人講,叁十七道品沒人修,沒有出離法的基礎,大乘成了空架子

  ·阿彌陀佛說有兩種人去不了極樂世界,不懂法義的人竟然說去不了的人也

  能去

  佛弟子如有外道觀念,也就高不了了

  幾年前我們在福鼎時,來了一個道姑,我們女衆部一個同學的媽媽托她帶東西過來,她講過一句話:“中國的佛教必須要有道教,沒有道教的思想,就不成爲中國佛教。”我們同學就跟她辯起來。拿中國佛教古今的現實情況來看,這句話不錯,但是照釋迦佛的佛教來說,這句話是錯的。我們菩提心網站經常登有過去高僧大德的傳記,過去的所謂高僧大德往往腦子裏也充滿儒教道教思想。

  不發菩提心不對,發個四不像菩提心也不對

  儒教道教都不講菩提心,你被儒教道教思想滲透了,菩提心還發得出來嗎?即使你想發菩提心,也是個四不像。

  菩提心是因,成佛是果,摧毀佛弟子菩提心

  的人,實是破壞了佛度衆生成佛的果

  我們既然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第一步就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因,成佛是果,沒有因怎麼成得了佛?可是長期以來,中國佛門裏的人非但自己不發菩提心,有些人還以歪曲顛倒的講法來摧毀佛弟子的菩提心。比如說“我們都是鈍根,末法時期,證果成道都極其困難,還想成佛嗎?”或者說“你想成佛,別打妄想了。”竟然把發菩提心稱爲打妄想。聽了他的話,人家就想:既然得不到果,我又何必去下因呢?比如他正在辛辛苦苦地種果樹,別人說:這個地方滿山是猴子,長出果子來,就給猴子吃掉。這個人就會想:那我又何必辛苦去種樹?

  菩提心不在唱唸上,沒有成佛的心,

  修大乘佛教會有成就嗎?

  我年輕時就進佛門,常在唱唸裏聽到有唸“悉發菩提心”,可就沒有聽到鼓勵大家要快快成佛。口口聲聲說他們修的是大乘佛教,沒有成佛的心,你修大乘佛教會有成就嗎?所以末法現象就是佛門裏的人製造出來的。

  種了因,當然會有果,佛弟子不說推翻因果的話

  佛說到了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一進佛門就能聽到這些話,卻從沒有人發心在佛門裏進行一番大掃除。所以我們今天講菩提心,能使我們今後在大乘佛教裏修行得到成就。種了因,當然會有果。說因不能成爲果,你把因果都推翻了!

  四谛法沒人講,叁十七道品沒人修,

  沒有出離法的基礎,大乘成了空架子

  你不打好聲聞乘出離法的基礎,你這個菩提心也很難發得起來。即使發起來了,被人家潑了冷水,很快就撲滅。結果你修的既不是聲聞乘的出離法,又不是大乘的菩薩法,還不是一輩子空忙?從我年輕到現在,在漢地沒見有人弘揚過出離乘的法,大乘經典裏經常提到苦集滅道四谛法,可是法師只是一帶而過。道谛裏的叁十七道品全是修行的方法,內容極其豐富,可惜沒人講,更談不上修。誰修了就被人家看不起,說他自了漢,你想修也修不起來。

  阿彌陀佛說有兩種人去不了極樂世界,

  不懂法義的人竟然說去不了的人也能去

  就好比現在有人天天在講在唸《佛說無量壽經》,可是講跟唸的人可能沒有很好地理解經文法義吧?《佛說無量壽經》裏告訴我們,有兩種人是不能往生的,因爲阿彌陀佛不要他們。可是如今的講法通常沒有突出這個重點,也沒有提醒修行人這兩種惡業千萬不能造,或者提幾句就過去了。

  從前有人還竟然講:“萬人念萬人去”。阿彌陀佛發的願:兩種人去不了,去不了的人也能去嗎?這樣弘揚大乘那可不是釋迦佛講的大乘。因爲離經一字就是魔說。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36)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1

  要不退失菩提心,觀最重要

  提要:

  ·要穩穩當當求生極樂淨土,必須做到一心不亂、不謗法、修好十六觀

  ·發菩提心的佛弟子,應該保持和依靠佛法的圓滿和究竟,不能讓釋迦

  佛的無漏法變成有漏法

  ·要保護自己的菩提心,要防止受歪風邪氣的影響,而逐漸下墮與退失

  ·要不退失菩提心,防護好自己的眼根和耳根,觀最重要

  ·佛以二十二種喻來比喻初地至十地的菩提心,這是個方便

  ·以正法去觀叫正觀,以邪見去觀就不是正觀,戴上了黑眼鏡,眼前就

  成了幽冥世界

  要穩穩當當求生極樂淨土,必須做到

  一心不亂、不謗法、修好十六觀

  我希望念佛的人穩穩當當往生極樂世界。淨土法門的《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都要修好,叁本經書叁個要領,你抓住了,才能穩當,你抓不住,哪來的穩當?《佛說阿彌陀經》的要點,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佛說無量壽經》的要點,不能謗法,不能犯五無間罪,否則就去不了極樂世界。現在有些人謗了法,他也不承認,連什麼叫謗法他都不清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要修十六觀。一心不亂是修止,修止能使你入定;修十六觀是作觀,修觀能開智慧,能跟佛的智慧相通;不謗法,不犯五無間罪,是掃除你往生極樂世界的障礙。

  發菩提心的佛弟子,應該保持和依靠佛法的圓滿和

  究竟,不能讓釋迦佛的無漏法變成有漏法

  佛的智慧是徹底究竟的,佛的法是圓滿的。如今有人提出方便:不必深入經藏,以一句半語爲徹底究竟。這樣,大家就不再重視法了。以一句半語爲徹底究竟,也就破壞了原有的圓滿和究竟。一個發菩提心的佛弟子,就應該保持和依靠佛法的圓滿和究竟,不能讓釋迦佛的無漏法變成了有漏法。

  要保護自己的菩提心,

  要防止受歪風邪氣的影響,而逐漸下墮與退失

  你們這些同學在我身邊有的已學了七八年了,應該有基礎了吧?那就要大講發菩提心,非但要發,還要修好。你發不起來,就要從聽法中、同學們的鼓勵中,幫助你發起來。發起來了,還要不斷地增長,增長過程中還要保護好,防止你受到外面環境歪風邪氣的影響,而逐漸下墮,乃至于退失。

  要不退失菩提心,

  防護好自己的眼根和耳根,觀最重要

  你要發起、要保持、要防止退失菩提心。你必須著重于兩方面。拿我們六根來說,眼耳鼻舌身意,最要防護的是眼根和耳根。眼根跟耳根相比,還是以眼根爲首。耳朵要有聲音才能聽到,聽到了你才會接受這個影響;而眼睛只要開著,就能看到東西,所以老修行人總是說,看護好你的眼根。所以我們今天發菩提心,保持菩提心、防止菩提心的退失,觀最重要。

  佛以二十二種喻來比喻初地

  至十地的菩提心,這是個方便

  我們講的“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在這個頌子裏,以二十二種比喻來描述初地到十地的菩提心,作爲我們修菩提心的引導,使我們能夠理解、深入、修好菩提心,所以稱爲方便。

  以正法去觀叫正觀,以邪見去觀就不是正觀,

  戴上了黑眼鏡,眼前就成了幽冥世界

  因爲觀非常重要,所以光這個“觀”我們已經講了兩叁天,這還僅僅是對你們生活裏如何修行作些指導。前兩天講到,要用佛陀的智慧作爲我們的觀點去看一切,才能看得清楚。首先要觀察法,要以佛陀親口講的法爲准則,來辨別這個人講的話是正法還是邪法。以正法的觀點去看一切,這叫正觀;你去聽邪法,以邪法的觀點去看一切,就不是正觀。好比戴了黑眼鏡,即使在白天,你眼前也變成了幽冥世界。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37)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1

  不深入經藏難以辨別是非, “只能聽一

  個人講”,這個人應該是釋迦佛而不是別人

  提要:

  ·給我們影響最大的不是物而是人,人都是通過嘴巴騙人的,聽邪的就

  受邪的影響

  ·難忘的一幅畫:一個出家人把垃圾掃出佛門

  ·不深入經藏難以辨別是非,“只能聽一個人講”,這個人應該是釋迦

  佛而不是別人

  ·在佛門裏打妄語,也太隨便了,這就做了壞榜樣

  ·大家都這樣,不一定都對呀

  給我們影響最大的不是物而是人,

  人都是通過嘴巴騙人的,聽邪的就受邪的影響

  我們怎樣看人,以及看周圍的環境,也就是物,也必須以佛陀的智慧去看。人是有情,山河大地以及人製造出來的種種物體,都是無情。給我們影響最大的不是物,而是人。比如你走路時,你的頭撞上木頭了,你即使對這塊木頭動了嗔恨心,也有限得很,大多數就是自認倒黴。假如有人拿著木棍子敲你的頭,那你不跟他算賬才怪了,甚至會把這個人打得半死。生活中的現實就說明,給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好好要看看這個人,他究竟給了我們什麼影響,是正的還是邪的,是臭的還是香的,是對的還是錯的,分分清。

  人給人的影響,最容易使用的工具,那就一張嘴巴,人都是通過嘴巴去騙人的。邪師引導人走上錯誤的道路,也是通過嘴巴。釋迦佛說到了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還有個比喻,像恒河裏的沙子那麼多。看看今天現實,釋迦佛講的話確實沒錯。所以我們進了佛門以後,特別要小心,無論什麼人講的話,你一聽到心就會動。你聽到正的,就受正的影響,你聽到邪的,就受邪的影響。

  難忘的一幅畫:一個出家人把垃圾掃出佛門

  我22歲進佛門時,思想非常天真,看見先進佛門的那些前輩,我是非…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