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1~9)▪P4

  ..續本文上一頁們修行也是一樣。所以對于初發心的同學,我們應該要有很大的耐心,慢慢地引導,還要幫助他們克服修行路上的障礙。打基礎最重要,基礎要打得牢打得穩,我們要在打基礎的時候多辛苦一點,多花一點力氣,也就是要多講一點法,幫助大家把基礎的法修修好。

  環境猶如染缸,修行人遠離繁華爲好,

  免受人世間五欲享受的勾引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很多進佛門修行的人難免也出現了變化,因爲我們不是生活在深山老林裏。即使我們過去在山坳坳裏辦佛學苑,來的人也都是從社會上帶著世俗習氣來的。我們修行人也要生活,不得不跟世俗環境打交道。當然喽,離開城市遠一點還比較好,假如佛學苑靠近城市,那就麻煩了。大城市裏的佛學院,不可能不受城市繁華的影響,人世間五欲的勾引很厲害的。我過去經常說:環境猶如染缸,你進什麼地方就會受什麼地方影響,就會染成什麼顔色。

  修行最重要的是清淨,不清淨就談不上淨化人心

  一旦路子走錯了,這一輩子就完了,因爲我們到底還沒有證阿羅漢果,我們的內心充滿貪嗔癡的種子,這是內因,外面到處是貪嗔癡的境,外境一勾,裏應外合,那時你再要把已經混在一起的東西分開來,就吃力了。所以我們今天基礎必須要打得好,修行人最要緊的就是清淨,你不清淨怎麼淨化人心?自己心都不清淨,怎麼把衆生的心度清淨?

  打基礎可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太高你也攀不上去

  打基礎就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棗。你著急也沒用,囫囵吞棗吞下去的東西能消化嗎?末法衆生都希望往學得高的地方跑,小孩子心雖然大,能參加奧運會比賽嗎?你的腿還沒有長長呢。囫囵吞棗消化不了,要求太高,你攀不上去,即使你學得很高,洋洋自得,但是你用不上去有什麼用?那是空架子呀。你把佛學大辭典從頭背到底,叫你去講經說法,你仍然把佛學大辭典從頭背到底,人家聽了半天,也不知道怎麼修。所以打基礎的時候一定不能求快求高。

  好高骛遠,自認爲了不起,

  其實你所得的並非修行人證悟的果

  今天剛走第一步,明天就想證初果,你想得也太簡單了。有一次很多同學都到上海我住的地方來看我,我說“大家今天來了,就一起念念經,供供佛吧。”供完佛要分供品,上海人很喜歡吃青果,俗名叫“檀香橄榄”,它是先苦後甜。本來是一人一個,分供品的人跟我說:“老師,他要二果。”我說“好好好”,就再給他一個。另外一個說:我要四果。我也說好,你說快不快?馬上“四果”,這個果可不等于那個果啊。有些人好高骛遠,自認爲了不起,其實你所得到的又不是修行人證語的果。

  佛弟子不修行,隨便你講得天花亂墜,都是空架子。我們打基礎不是爲了好高骛遠、貪多貪玄妙,而是爲了將來修行證果成道。我經常講,佛學院不能光培養才不培養人,成佛是人成佛的。從前阿底峽尊者初到藏地,講來講去都是講的菩提心,有人就說:看樣子阿底峽尊者只會講菩提心。哪裏喲!爲什麼要講這麼多菩提心的法?基礎最重要。好比農民想將來得到好的果實,他下的種子最重要。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8)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10

  菩提心要建立在出離法基礎上,

  要在清淨心上出生菩提心

  提要:

  ·菩提心要建立在出離法基礎上,要在清淨心上出生菩提心

  ·講經貪榮耀,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人不恭敬,心無慚愧,還向人討供養

  ·有人把法講錯,硬要裝作善知識

  ·有人不敬法偏要說閑話,竟然說講法的人要下地獄

  菩提心要建立在出離法基礎上,

  要在清淨心上出生菩提心

  你們今天不管老同學新同學,都有點基礎了。有人會說“我剛進佛門,不懂佛法,沒什麼基礎。”我不看你學多少佛法,我是看你這個人的基礎怎麼樣。你至少從家裏來這裏了吧?即使沒出家也算離家,多多少少有一點出離的基礎,所以這一次一開始就給你們講菩提心。

  菩提心要建立在出離法的基礎上。出離是出離汙染,出離煩惱,要在清淨心上出生菩提心。否則你口說菩提心,你的行爲上根本沒有菩提心的表現,或者你連菩提心到底是什麼都搞不清楚,那都不叫真正的菩提心。換句話說,如果你在行動上帶了一點名和利,你就不是真正的菩提心。因爲你有名利心,就不可能全心全意爲衆生,名利就是爲自己求名求利啊。我們佛門看名和利以及種種的世俗習氣、五欲享受,全是不清淨的。如果你心裏還有貪名貪利、貪圖五欲享受的煩惱習氣存在,你就不能叫真正的菩提心。

  講經貪榮耀,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人不恭敬,心無慚愧,還向人討供養

  昨天給你們講了,“希望自己成佛,然後度一切衆生成佛謂菩提心”。今天講“講經的人要發起真正的菩提心才講得好,如貪榮耀,必講不好”。講經說法是爲了發菩提心度衆生啊,你一貪榮耀就不叫真正的菩提心。榮耀包括名和利,名望高的人,會自認爲很榮耀,有錢的人則以錢爲榮耀的資本。講經說法的人,無論是法師或者是善知識,非常容易得到榮耀。開頭你倒沒有什麼貪求,但是喜歡聽佛法想修行的人,他懂得法是最最珍貴的,對法恭敬,必然對講法的人也恭敬,一恭敬,他就想發心供養。一起歡喜心,就會對你贊歎。這種恭敬供養贊歎,經常會飄來,你不求它也會來。還有一種情況,這個講法的人說得不對頭,或者他自身表現也充滿貪嗔癡,大衆不歡喜,對他的恭敬心就差了,供養也不大熱情了。他看到這個情況,心裏不高興,就講了:你們對善知識要恭敬。聽起來沒錯,實際上他在向大衆討恭敬心:你們對我恭敬恭敬吧。這個恭敬心不是自動來的,像擠牙膏那樣擠出來的,那更糟糕了。人家不好意思,只好向他磕頭。還有說:“你們要供養叁寶,不供養沒福氣。”人家只好供養。不是我說成這樣,現在末法時期,這種情況你們都經常看得到的。

  有人把法講錯,硬要裝作善知識

  我二十二歲進佛門,一進佛門我就喜歡聽經,當然這是真正懂佛法的法師,不大會講錯的。現在有些人佛法不太懂,學也沒學好,看見人就說。有的人會看相,看見你嘴巴大,大嘴巴肯定會說話,看見你嘴巴小,小嘴巴大概不大會說話。現在大嘴巴小嘴巴全都會說話,一開口常講錯,偏偏他喜歡講。還有的不是善知識,硬要裝作善知識,還上法座講法呢!

  有人不敬法偏要說閑話,

  竟然說講法的人要下地獄

  還有的自己不是法師,也不想聽法,那就別開口了,他偏要講。聽聽他講的話,看看他到底出于什麼心態,說:“當法師的十個倒有九個半下地獄”,嚇得人家再也不敢當法師了。我培養你們是希望你們出家人將來個個當法師,在家居士個個當老師,弘揚佛法,報釋迦佛的恩,那我豈不是在把你們個個都推到地獄裏去了?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9)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10

  爲度衆生當法師,不爲名

  不爲利,功德無量啊!

  提要:

  ·有人要把菩提心打死,只爲個人不爲衆生,能以這顆心求往生嗎

  ·爲度衆生當法師,不爲名不爲利,功德無量啊!

  ·善知識說法把衆生引進佛門,有人卻叫進了佛門的人不必再聽法

  ·年紀輕輕不能上法座講法,難道要留長了胡須才行嗎

  ·有人說,說聽法是浪費時間,寺院沒有人說法,豈不成了莊嚴的墓碑

  有人要把菩提心打死,

  只爲個人不爲衆生,能以這顆心求往生嗎

  還有的觀點:講經說法,叫大家來聽法,都是浪費時間。來不及了,趕快抓緊時間修,修就是撥念珠。現在講得更厲害了:要關起門來修。把誰關在門外?衆生,誰在裏邊?我。口裏唱:悉發菩提心,行爲上則只爲個人,根本把菩提心打死。他爲什麼這麼用功?因爲“我”要往生極樂世界。只爲自己不爲衆生。能以這顆心求往生嗎?

  爲度衆生當法師,

  不爲名不爲利,功德無量啊!

  再說,“當法師的十個倒有九個半要下地獄”,年輕時候我不過聽聽,那時我不懂,我也不敢否定這句話,總覺得他們這麼說好像也有道理。現在懂了,所以我要說清楚:當法師的如果貪榮耀、貪名貪利、貪紅包包,十個倒有十個下地獄;如果當法師的不是爲名爲利,而是爲了報佛的恩,爲了廣度衆生,那是功德無量啊,怎麼會下地獄呢?有許多話他們是隨隨便便亂說一通,分析起來罪過很重啊,謗佛謗法謗僧,全謗光了,這麼嚴重他們還不知道呢。

  這個話我年輕時候就流傳很廣,只要有人講經說法,各種各樣的閑話就會出來。又從這個根子上發展了很多的閑話,比如說:“不要深入經藏,叁藏十二部讓人家去悟好了。”“念經不必求懂”,那還聽經幹什麼?法是寶,能主持正法的人不管出家在家當然也是寶,因爲他是在弘揚正法,而不是在爲名爲利。

  善知識說法把衆生引進佛門,

  有人卻叫進了佛門的人不必再聽法

  我二十二歲進佛門經常聽經,一般都是在上海佛教青年會聽,青年會有個少年部都是二十幾歲的年青人,搞得挺活躍的。有一天路上碰到少年部一個姑娘,我跟她說:“我天天去聽經,怎麼沒看見你去?”她說:“我是唸佛的。”我說“唸佛也應該聽經。”“聽了經,腦子裏是法師的話,唸佛全打妄想了。”她反過來贊歎我,“你去聽經很好,將來可以給別人講講,把別人引到佛門裏來。”原來她認爲聽經是不需要的,僅僅是給未入門的人講講,把他引進佛門來,引進來了以後,不要再聽了,趕快關起門來修。怎麼玩這套把戲。你這麼做對叁寶尊重嗎?

  年紀輕輕不能上法座講法,

  難道要留長了胡須才行嗎

  又有一次佛教青年會星期講座,請來一個北京的年輕的法師,這位法師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年輕、長得也莊嚴,個子也很高,我特別記住他的幾句話,“有人看見我上臺講經,就有意見:你年紀輕輕,竟然上臺講經。意思就是說我沒有胡須,難道一定要等我長了胡須才能講嗎?”

  有人說,說聽法是浪費時間,

  寺院沒有人說法,豈不成了莊嚴的墓碑

  就拿我這一代來說,我二十二歲進佛門,到今天有五十七年了,佛法衰落得快要滅了,怎麼會形成這樣?就是被不要法的人這樣一句話,那樣一句話,搞得大家對法只有一個念頭:最好不要聽,聽了浪費時間。那就等于說釋迦佛說了四十九年法,簡直是大愚蠢,只有他最聰明。

  即使他天天唱,“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衆笑)這是菩提心嗎?這是把佛教架空了。現在到處都是空架子,廟修得富麗堂皇,拍出照來非常隆重莊嚴,就是沒有法。多識教授說過:這麼莊嚴的寺院,如果裏面沒有法,就成了一個莊嚴的墓碑。墳墓外面豎了一塊碑,裏邊是死人啦。法滅掉了,你再莊嚴也沒有用啊。所以你們如果是真正發菩提心,就要繼承佛陀的事業。佛陀的事業是教育事業,而不是唱唸事業。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1~9)》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