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为没有能力,竟然搞帐会少一分钱。
我今天进佛门,就不说我自己,过去有的学生在我这儿还没有学多少时候,去到某些地方应试,别人考的成绩都没他好。我这个居士在佛门里弘法当老师,但外面有些观点不正的人,还会生我的气,因为我会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惊怖。所以同学们在佛门好好发挥你们的能力,你们都是有能力的人,外面很多人对你们都赞叹:了不起啊,小小年纪竟然会讲佛法,将来肯定是大法师。开化的齐老居士,除夕特地让儿子开汽车把他送过来,给我们每个学生戴红花。
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在修行上发挥你的能力
成为一个佛弟子,应该是一块特殊材料,你们是朵鲜花应该去供佛,不应该插在牛粪上。供佛你就檀香扑鼻,插到牛粪上,你是臭气冲天。我一会儿说:你们在社会上都是没能力的,要不然你们都是董事长了;一会儿又说:社会上的董事长太不懂事,你们不当董事长反而懂事,知道要跑到佛门里来。所以你们不是没有能力,你是修行人,今天作为一个佛弟子,在修行上发挥你的能力,那就对口啦。
你们的能力应该为度众生而做贡献,
为断烦恼、为学法、为成佛而发宏愿
所以你们的能力要发挥出来,不要因为某些时候做的不恰当,有点矛盾、困难,就看不清自己。因为从事佛陀的事业,你们都没经验,可不等于你们没有能力呀!慢慢有经验了,一切矛盾就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们的能力应该表现在为度众生做贡献上;“烦恼无尽誓愿断”,你们要以自己的能力来断自己的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们的能力要表现在学法上;“佛道无上誓愿成”,连小猫小狗都有佛性,将来都能成佛,你做人还成不了佛,那不是笑话?而且人在成佛的队伍里总是排在前面吧,小猫小狗还要等换了人身,它才会修行。
学了佛法,要在修行上用上去,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昨天是年初一,我动身时可能快要十一点钟,早上上午都很忙,临走还看了几封信。其中有一封是比丘尼来的信,过去我们在湖北时,她来学过,后来离开了,原因是有许多法我们还没讲,许多法相名词她搞不清楚,太心急了。其实要了解法相,去查查佛学大词典就可以了。结果出去以后苦恼得很,别的地方理论一大套,可是生活中用不上去。她说“我现在在修行上能用得上去的,全是过去在傅老师那儿学到的东西。”理论一大套用不上去,修不起来,那真叫东方古代文化。佛法成了古代文化,修行人就没了。释迦佛是培养我们成佛,可不是培养大词典成佛呀!
她现在经常跟周围的人讲:我从前去的佛学苑怎么好怎么好,她还想带着人来。有时她跟佛学苑的法师诉苦,“我出家成了比丘尼,我觉得我什么都没有修好,有时还比不上社会的人,心里很惭愧呀。”她信上说,“实际上这些当法师的也根本修不起来。”跟她所指的这些学佛人比,你们强得多了。但我要说明,那封信里指的是只会讲不会修的那些人。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6)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9
培养人才,培养人比培养才更重要
提要:
·培养人才,培养人比培养才更重要
·今天的佛弟子大都是供养财物,很少有人发心来为弘法教育事业帮个忙
·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老师,他希望他的学生都能发菩提心
·不要把众生关在门外,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不学法在法上是穷光蛋,没
有成佛的志气,十方佛都不喜欢你
·希望自己成佛,然后度一切众生成佛,谓菩提心
·我们成佛的目的,就是要更广大地度众生
培养人才,培养人比培养才更重要
我不管办什么佛学苑,都是这么一个原则,培养人才不应该光培养才而不培养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重要。培养人,他可以修行、证果成道;培养才,如果人的品德不好,什么都修不起来,贪嗔痴泛滥,利用佛教搞名利,会有好结果吗?非但败坏佛门,自己还要下地狱。培养人才,人在前面才在后面,先把人培养好了,人去掌握这个才,就没错了。钱也是这样,先把人的心培养好了,再去抓财,抓来的财,他就会用到正当的地方去,那就有好结果啦。如果不培养人,只培养才,修行人逐渐没了,佛法也就逐渐不起作用了。
今天的佛弟子大都是供养财物,
很少有人发心来为弘法教育事业帮个忙
我因为负担太重,有时也喜欢说说风趣话,哈哈笑笑,放松放松,这叫自我调剂!其实我肚子里的牢骚很多的,因为你们喜欢听法,不喜欢听牢骚,所以我也不大跟你们讲。有说各人肚里一本帐,我肚里可有三本帐。佛弟子应该为佛门做贡献,可大都只是贡献财物,很少有人发心来为我们弘法教育事业帮个忙。他们只怕我老师受冻挨饿,说是不多,只供养老师一件衣服,那么十个人就是十件衣服。而且还有条件,一定要老师穿在身上给他看。大家都叫我穿,那我不是变成北极熊了吗?还送我这么多的饮料、保健品、人参,东西都压在我身上,不要把我压死吗?如果你说句话,“你吃不完、穿不完,叫你学生摆个摊头卖钱去。”这倒好办。我摆摊头也不需要去批货,自会有人不断地送货上门的。
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老师,
他希望他的学生都能发菩提心
两只手总是收东西,却难得收到一个人,我们工作那么多,我又老又病,又那么辛苦,难免天天盼望我的学生发发菩提心,帮我一把。我有时候问,“你什么时候到我这儿来呀?”“老师,我现在还放不下,以后会来。”“以后啥个日子?”“以后会来,以后会来。”看样子他是要等我死了再来了?使老师失望,你将来也会遗憾内疚。因为一个真正发菩提心的老师,他所有的心全在学生身上,他希望他的学生都能发菩提心啊。
不要把众生关在门外,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不学法在法上是穷光蛋,
没有成佛的志气,十方佛都不喜欢你
四宏誓愿就是发菩提心的具体行动,“众生无边誓愿度”,不度众生就不叫大乘,发菩提心的人哪有把众生关在门外的,他是念念不忘众生啊;“烦恼无尽誓愿断”,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不懂佛法,好比是个穷光蛋,叫花子向你讨二分钱,你口袋里也拿不出来。有些人不懂法,装模作样也会说说:“香灰不要乱倒,这是菩萨吃饭的米粒。”讲出来的全是迷信。有人即使会说几句法上的话,也是颠颠倒倒、胡说一通。也许这些人在怄我的气,“你别说我穷光蛋,我照样口袋里有钱,拿出来给你看!”一看不是假币就是冥国银行钞票。(众笑)乱说一通,歪理十八条,成了邪师邪说,能当善知识吗?“佛道无上誓愿成”,你没志气成佛,十方如来都不会喜欢你。 “希望自己成佛,然后度一切众生成佛,谓菩提心”(清定上师说)
希望自己成佛,然后度一切众生成佛,谓菩提心
清定上师说:“希望自己成佛,然后度一切众生成佛,谓菩提心。”希望自己成佛这就是发的菩提愿,去度一切众生成佛就是菩提行。有愿才有行,有了愿不行,你也没有好结果。你们也许会想:要成佛必须度众生,这是大乘的功德圆满。那么我想先成佛再度众生,是不是有矛盾?这没有矛盾,怎么统一起来?你照四宏誓愿去修嘛,你修到佛道无上誓愿成,成佛的目的为的啥?别以为我虽然是修大乘,实际上还是为了我自己,因为不度众生不能成佛,为了要成佛我只好度众生。等将来成了佛,一切圆满了,就不必度众生了。什么众生不众生,一脚踢开了。那你到底成的什么佛?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广度众生啊!没成佛之前你度众生的能力很小,成了佛以后度众生的能力就大了。
我们成佛的目的,就是要更广大地度众生
拿我们实际情况来说,我们今天相聚在一起,整天还不是忙度众生啊?可是我们看看自己的能力、所得到的成绩,不光是比不上大菩萨,连小菩萨都比不上。不要怪众生难度,只怪自己没有水平,因为我们是在修行路上,发大心度众生,自己还没有圆满成就嘛。再看看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成佛度众生,这可不得了啊!至少全世界二千多年来对释迦佛都非常敬佩。释迦佛在娑婆世界,究竟度了多少众生,数也数不清。我今天这里讲法,看来看去就是你们这几十个人在听,释迦佛讲法,经书里记载,有很多天人来听,还有什么阿修罗、紧那罗,还有人与非人,(众笑)还有神还有鬼。假如我们讲法也这样,咱们受得了吗?可把我们吓坏了,怎么三头六臂都到我这儿来了。(众笑)咱们现在修的还不够圆满,只要尽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但是不要以此为满足。我们成佛的目的就是要更广大地度众生,所以四宏誓愿最后一句“佛道无上誓愿成”。
那么你说:“到这里四宏誓愿全了,后面没啦。”还有呢,实际上菩萨的誓愿多得讲也讲不完,“佛道无上誓愿成”后面还得要“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叫菩提心。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7)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10
发菩提心是成佛的因,
要把基础打牢,就要多听一点法
提要:
·发菩提心是成佛的因,要把基础打牢,就要多听一点法
·环境犹如染缸,修行人远离繁华为好,免受人世间五欲享受的勾引
·修行最重要的是清净,不清净就谈不上净化人心
·打基础可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太高你也攀不上去
·好高骛远,自认为了不起,其实你所得的并非修行人证悟的果
发菩提心是成佛的因,
要把基础打牢,就要多听一点法
这次讲发菩提心,是根据《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来讲的。这个学期咱们佛学苑来了几位新同学,以后还有新同学要来,所以我首先跟大家讲发菩提心。修行第一步就是发菩提心。释迦佛希望我们个个都能成佛,要得到成佛的果必须要修好成佛的因,成佛的因就是发菩提心。凡事开头难,我…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