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弟子課程【法王分享修行經驗-生活中的佛法】第五堂課
由心裏呼喊出 Gmb千諾
不斷、不斷憶念著上師各種功德、各種善,不斷、不斷地向上師作祈請。
保持正念、覺性,從內心深處祈呼喊出「Gmb千諾」!
時間:2009年1月14日 上午10:00-12:00
梵文叁皈依
獻曼達
請轉*輪
Good morming !
今天時間有一些晚了,但應該還是講到十一點,因爲今天有一些感冒,身體不太舒服,有多少位是想要皈依的?請舉手,就是想要皈依的。並沒有人跟我提到想要受「菩薩戒」,但是之前還有人跟我提到想要受「居士戒」,就是「五戒」。有的人請法王要給予「四加行的口傳」,有誰想這個口傳的?就是我寫的那個口傳的,想要的請舉手!
由于沒有太多的時間,所以我想就只給這個藏文的口傳。那麼,首先還是問答,然後之後是「皈依」。
下午呢,有些人想要接受這個「居士戒」,「五戒」,所以下午會給予這個「五戒」,有兩、叁位朋友,剛剛有舉手。
【學員提問】
Gmb千諾!念誦「Gmb千諾」它有什麼特殊、甚深、深奧的意義嗎?
【法王回答】
首先,「Gmb」這個名號來說,「Gm」是「事業」的意思,也可以叫「業」,叫「事業」,或者是「做業的」。「巴」就是指「一個人」。所以就是「行佛事業者」、或者是「做業者」的意思。這裏主要的「事業」呢,它代表的是「利衆」的這些事業,像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利益衆生的這樣一個事業。那麼,就是說這個名號,最開始是由于第一世DB法王杜song虔巴,當他在十六歲出家的這個時候,他得到了一個淨觀,這時候佛菩薩都出現、莅臨,十萬空行母用他們的頭發編織成一個黑寶冠,賜予、呈給了第一世DB法王。所以,第一世DB法王杜song虔巴就得到了這樣一個「Gmb」的名號。但是呢,我們說,其實所有我們形容這些叫「金剛阿阇黎」,或者所有的這些「上師」、「上師們」,由于他們都是在行持著利益衆生,可以說是在衆生心中能夠種下善的種子的這樣一個事業的人,所有的上師都在做這樣、同樣的事情。所以法王認爲呢,所謂的「Gmb」這個名號,他不是指一個人而已,他可以是所有上師,代表所有上師的一個名號,代表所有「金剛阿阇黎」的一個名號。同樣呢,他也可以就是所有上師的一個「咒語」一樣的。所以,的確,也有一些經典當中或者一些上師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說,「Gmb」這個名號,其實是「所有行佛事業者」、「所有上師」的這樣一個名號。甚至由于佛陀他未圓寂前,他也說到說:「未來在這個正法消失的時候,或者說式微的這個時候,他會以『上師』的、或者叫作『金剛阿阇黎』的這樣一個身份出現,『金剛阿阇黎』的身份出現來利益衆生。」所以,我們可以說,這些「金剛阿阇黎」他們可以都是佛陀的一個化身,他們都是行佛事業者。
那我們說什麼是「佛陀的事業」呢?所謂的「佛陀的利衆事業」意思就是說將衆生心中所具有的清淨跟善的這個種子能夠開顯出來、引導出來!所以,這個就是「行佛事業」這樣的一個意思。因此,當我們說到「Gmb」,或者說「Gm千諾」的時候,這也就是開啓我們的各種正面的,或者說清淨的、善的這個種子,將它開顯出來,利益衆生的意思。
所以呢,「千諾」的意思就是「知道我!」,或者說「鑒知我!」、「請您憶念我!」所以當一個行者,尤其我們在做「上師相應法」的這個修持的時候,我們常常說,我們要不斷、不斷的想著、憶念著上師的功德,上師的各種的善,同時不斷的向上師作祈請。所以意思就是我們也要不斷的祈請、憶念著上師,但是當然不一定你要口中念出來,就像密勒日巴大師,他曾經虔誠的祈請他的上師,他祈請上師的時候,他是從內心深處祈請他的上師的,所以不一定要口念,但是有的時候,爲了幫助我們心能夠保持一種正念,或者說保持一種覺性,所以口中念出來這個「Gmb千諾」這樣也可以的。
【學員提問】
可否請法王建議一下!該如何協助或者說照顧這些臨終者?尤其他們不是佛教徒的這些臨終者,尤其他們如果是自己的父母的話,要怎麼樣照顧他們?
【法王回答】
無論說這一位臨終者他是不是一位佛教徒,我們說要能夠引領他能夠投生到一個善道這是很重要的。那麼,尤其我們說臨終的個時候呢,要幫助他生起一念善心,那麼我們常常說在死亡的那一刻,我們要他不要有惡念,而要讓他有善念,如果我們努力這樣去的話呢,這個利益會非常的大的!或許這個人一生當中沒有做過一些什麼善事,但是我們說死亡時候的這個心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應該引導他向善。
那麼就好象過去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屠夫,他在快要死之前,他見到一位比丘,這個比丘跟他說到佛陀的功德的時候,他生起了一個虔誠的心,然後他一只手比了一個手,就合掌的一個手勢,一只手而已,然後他就死了!那後來呢,他們的家人就夢到這個亡者呢來托夢說:「明天我會投生在鄰居家裏面豬眷裏面的一只豬,那麼你們要把我放生!」那麼當時他夢裏還說:「你會看到有一只小豬呢,他會長出一只人的手,那麼那個就是我!」後來的確隔天家人去看的時候呢,就真的有這麼一只小豬,然後就把他放生了。所以,這是一個真的故事,因爲也有這樣一個照片。總之,這個故事它告訴我們說:「人在死的時候呢,他的臨終的那一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盡量的用各種的方式,讓我們的親人,臨終的這個親人能夠這個時候生起一念善心,那這是很重要的!。
【學員提問】
美國印地安人有一種說法:「到了2012年,人類的心智會有一種轉變,變得更好還是什麼!」但現在的整個經濟環境又不好,對這些,法王有什麼看法?在西方,許多人心裏都充滿了很疑問,那請法王給我們一個簡單的訊息,讓我們可以把它帶回我們的所在的地方!
【法王回答】
法王說這個在講皈依的時候,會再提到一些有關「希望」的一些內容。那麼所謂,就是有一些預言的人說:「2012年」,翻譯解釋說:「2012年會怎麼樣…。」,那法王說:「這並不是不可能!有的時候因爲時節的一個變遷,有些人呢會開啓那麼一點自己的善心!或者說過去的習氣種子它開顯出來了!是有可能的。」
那麼問題就先問到這裏,皆下來會要給予的是口傳。「四不共加行」,這個作者是「法王」他自己寫的。最主要這一本是爲了外國弟子而做的,同樣也是爲了(法王)自己,因爲去年本來要講這個「四不共加行」,但是因爲傳統的「四不共加行」太長了,所以我(法王)很難在那幾天當中講完,甚至要念完都不太容易,所以就寫了這一部簡短的四不共加行。
法王口傳四不共加行
下午呢因爲有很多人在做「四加行」修持,所以呢,可能下午呢,會做一些這一本的一些解釋,那麼像是尤其是「金剛薩埵」跟「上師相應法」的一些解釋吧,過去在我解釋「上師相應法」的時候,說不可以攝影,也不能錄音。但是我還是想說,下午呢,我會簡短的介紹一下,像是「金剛薩埵」跟「上師相應法」,就是一般性的來做一些介紹,相信對在做「四加行」的人來說,會有一些幫助的!之後呢是「皈依」。
「皈依」的本意和深意
那麼首先要介紹一下,什麼叫做「皈依」?所謂的「皈依」,我們可以說在我們在生活當中,都具備的一個東西,叫做「皈依」,它其實指的就是一種依靠。譬如說:就好象一個小孩子,他需要依靠關愛他的一個父母親,然後透過有著父母親的一種照顧的時候,他會很放心!很安心!就像這個樣子。「皈依」其實他是帶給我們一種心的一種希望,跟建立起一種心的信心。尤其是在今年,我們說看到世界上整個經濟非常的糟!而且很多人都失業!可以說大家都在一個仿徨失措的這樣子,這樣一個時刻,我們一起來做這個「皈依」,希望透過這個「皈依」,我們能夠生起一個心的希望,並且具備心的一種勇氣跟信心。
我們常常說「皈依」,那就好象是一個小孩子,受到一種驚嚇跟恐懼的時候,他很自然第一個念頭想到甚至喊出來的就是「媽媽!」,譬如說:「媽媽啊!」就會這樣子叫出來!那麼就好象是小孩子有這樣子的一種感覺,我們也是。我們在這個輪回的痛苦當中,或者我們說就是在這樣一個分雜的世間,充滿了許多的壓力、痛苦,而且我們常常會感到一種無助,在這些的煩惱、孤獨的痛苦當中的時候,我們心中其實都會想著,我們也能夠喊出一個名字,能夠有一個對象是我們能夠寄托的,能夠幫助我們的這樣的一個人,無論說外在是不是真的有這麼一個人,但如果我們心中能夠有這樣一種心靈的依靠、信心的話,這是非常好的!因此,所以我們應該要找尋的是一種內在的、皈依的一種心靈的依靠處!
以前,我說過一個故事,這只是一個故事,並不是真實的!過去有一個上師他有許多的弟子,由于他的弟子越來越多來找他,有一天他的侍者就說:「唉啊!上師啊!你這麼辛苦,你將來這些弟子越來越多的話,他們都會什麼大小的瑣事都會來找你,你會太累的!」這時候上師說:「喔!的確會這樣,沒有關系啊!如果真的是這麼多人來找我的話,我可以跑到這個珠穆朗瑪峰上去,那就不會有人找到我!」弟子就說了:「那也不行啊!因爲最近有很多登山客,如果你在珠峰上,可能碰到這些登山者,他們看到有這麼一個人在山上閉關,他們可能下山之後,會告訴更多的人,那麼更多的人會來找你!」那上師就說:「那沒關系,我可以到月球上去,那這樣我就會很寂靜、很開心了!」這時候弟子說:「也不行,因爲像是美國啊!很多國家,他們都開始登入月球,那如果真的有人發現你是在月球上的一個上師的話,你可能會更出名!那你會更…
《生活中的佛法 第五堂課 由心裏呼喊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