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中的佛法 第六堂課 菩薩戒與四不共加行 口訣教授

  西方弟子課程

  【法王分享修行經驗-生活中的佛法】

  第六堂課(圓滿日)

  菩薩戒與四不共加行 口訣教授

  菩薩戒的心髓是菩提心,是一切大乘法的根本;而四不共,則是金剛乘一切大法的基礎…

  時間:2009年1月14日 下午3:00-5:00

  之前,我聽說有些弟子要請求「菩提心戒」,也就是「菩薩戒」,等一下會給予。

  有關于「居士戒」、「五戒」的部分,由于只有一些法友想要受,而似乎這個「五戒」也並不適大衆現在來給,所以,在下午的時候,如果有私人觐見的時刻,那個時候再來給予。

  那麼「菩薩戒」有不同的儀軌,我覺得最殊勝、最好的應該是《入菩薩行論》裏面的〈發菩提心文〉。

  欲得菩薩戒,先發菩提心

  要得到「菩薩戒」,首先需要發起菩提心。發起菩提心有不同的方式。有透過了「七重因果教授」的,譬如說:第一個「知母」,然後「念恩」等等,這樣的一個方式;或者是「自他交換法」的這些方式,來幫助我們生起這個慈悲心、菩提心。

  然後,感知一切衆生,如同生生世世的母親,希望他們都能夠離苦得樂,並且希望他們得到究竟的佛果等等,生起願菩提心,還有行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的對象

  我們這裏說要生起這種利益,給予這些所有的衆生。那不僅是,我們說要利益到這些受苦的一切衆生,我覺得還需要想到的是這個器世間,不僅是情世間的衆生;還要器世間,就是大自然的環境,我們也應該想一想。譬如說:森林、這些樹木,所有的這些大自然當中的生命體。我們可以說,因爲人類的濫墾濫伐、還有破壞,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情況,這個也是我們應該要生起慈悲心、應該要關注、關懷的一個對象。所以可以說,我們需要具備的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于一切我們都應該有清楚的一種了解的,這樣子的一個慈悲心應該生起。

  菩薩戒的誓言

  我們要發起這樣子一個關懷衆生、也關懷大自然的這樣子一種發心,那僅僅是這樣具備這樣的發心也是很好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種「爲了這個願心,我願意去實際行動!」的一種力量要産生,而這也就是一種誓言,也就是我發誓說「在自己未成佛前,我都一直要行持菩薩的各種的行爲。」要有這樣的一種誓言。那譬如說菩薩的「六度」行持等等,那這樣子的話,才算是可能得到這個「菩薩戒」的!

  菩薩戒的功德利益

  那麼還有一個重點也就是,各位在發心的時候,也要看自己的力量來發心,要不然呢?也是有些危險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們雖然說發菩提心,它非常的殊勝,具備很大的功德,但是也要看自己的程度跟自己的情況而定、而來發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發一個大的心願說:「我要利益一切衆生都成就佛道!」,那這就如同像是請了很多的客人來,我答應說要請這些客人,要帶領這些客人去成就佛道..等等,在佛菩薩面前都發了這樣的誓言,也答應了。但是如果自己反悔或是沒有做到的話呢,那這是不好的一件事情。所以當我們自己在發菩提心的時候,也要看自己的一個程度來發。所以我們常常說呢,發心領受這個「菩薩戒」,這真的是利益非常的大的,就像是一個人他發起了這個菩提心,要利益衆生的這念心,經典中說「如果這樣的發心,它的功德是有色相的話呢,那麼甚至它是充滿虛空的,這麼的多的。」那麼,同樣呢,如果你領受了「菩薩戒」的話,那麼經典中也說「甚至你是在睡覺的時候,或者你什麼事都沒有做的時候,它的功德也會不斷的增長!」所以我們說,能夠領受到這個「菩薩戒」,發起菩提心,利益是非常的大的,經典中說的很清楚。

  所以剛剛這一段呢,他不僅是文字而已,我覺得呢?它是有真正有這麼深的意義的,這是「所謂的利益,如果有色相,它是遍滿一切虛空!」這一段話不僅是一段文字,它有深意的,爲什麼呢?因爲經典裏面常常,佛陀告訴我們說:「盡一切虛空的地方,就有無盡的衆生;有無量衆生的地方,就有無量的煩惱;有無量煩惱的地方,那就有著需要我們關愛的、需要我們關心的、需要我們慈悲的這個對象,它就具備了。」所以可以說,當我們這樣子去觀想,或者說這樣子來想著我們的菩提心的時候,我們應該可以說,只要有這個煩惱的地方,它就一定會遍有這個慈悲心的。那麼,同樣有煩惱的地方,它就有衆生!那同樣衆生他是如同虛空,只要虛空在的地方,就有衆生!所以可以說,真正這個慈悲,你這樣子透過虛空、衆生、煩惱跟慈悲,這樣子來想的時候,真的慈悲心它會遍滿虛空的這種感覺。

  藍天之下,都是我的親人

  譬如說:在藏地來講,過去可能十九、二十世紀之前,那麼當時的西藏,他還是一個很原始一個地方,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他們大概都只聽過譬如說:「美國」,一些比較出名的國家,他們知道,但其它的他們都不知道了!甚至聽說以前他們流傳一個,就是說有一個叫「俄羅斯」的一個地方,那麼「俄羅斯」的這個地方,他們說:「很快『俄羅斯』會來!而且會來了之後,『俄羅斯』他們會吃人的!」他們甚至把「俄羅斯」當它是一個非人、一種天神的這種東西,就好象是小說故事裏面的情節。

  雖然藏人,他們不知道全世界真正的地理狀況,但是因爲他們有這種發心的一種練習的時候,他們有一種感覺。是什麼呢?就是「只要在這個藍天之下的,或者甚至是不只是藍天之下,就是整個這個空間當中的,所有的這些衆生,都是我的親人!都是我的朋友!」他們有這麼親切的,這麼清淨的一種心,就是說,在這個藍天之下的每一個人,都會是我的朋友!都是我的親人!都是我要照顧的對象!所以,這個就是他們發菩提心的一種感覺跟方式,雖然可能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全世界的地理或國家的名稱,但是這是他們發菩提心的一個方式。

  由于剛剛這樣的一個原因,也就是當你真正發起菩提心的時候,你是將所有一切的衆生,如同母親一般的衆生,你都放在了你的心中!也因此呢,你的關愛、你的慈悲、你的照顧,這一切他就自然的會遍滿一切,由于這個原因,那我們說這個發心的福德,它的功德也會遍滿一切,是無量無邊的。

  【受菩薩戒】

  那我們還是趕快領受「戒」吧,要不然總是說太多,一輩子都在說,那一輩子就沒了,還不如趕快實際行動,真正領受這個戒呢!

  爲了各位容易理解,所以我會直接說英文,但是沒有什麼准備好,所以有點不好意思,但可能因爲我的沒准備好,搞不好可能讓你們更難聽懂我到底在說什麼了!

  但是首先我還是會說藏文,會念叁次,因爲我自己對藏文的一種我執,所以我還是先念叁次的藏文。

  能夠跪著,就跪著。不能跪的呢,那就還是坐著。請大家合掌!不需要禮拜了!就是合掌跪著!

  所以我們先是有積聚福德了,因爲受戒之前,我們應該需要七支供養……等等福德,但我們現在我們沒有做這些,所以我們就想說我們已經做了,因爲之前念了許多,所以我們已經做了七支供養,已經具備福德了,然後才領受戒。

  上師,一切佛菩薩,請你們鑒知我,

  如同直至證得菩提前,我要皈命諸佛、同時皈依佛法、還有皈依所有的菩薩衆,

  如同過去的佛菩薩們,他們發起了菩提心,並且他們次第的修持菩薩的學處,

  我也要跟他們一樣,我爲了利益衆生而發起菩提心,並且對于所有菩薩的學處,

  我要次第的、步驟的、好好的來修學。

  願上師、佛菩薩們鑒知我、證明我,

  我直到未證得佛的果位,菩提藏之前,我要皈命諸佛、皈依法、皈依菩薩僧衆,

  如同過去的佛菩薩們,他們最先發起了菩提心,並且次第的修學菩薩的學處,

  我也要像佛菩薩他們一樣,爲了利益衆生,發起菩提心,並且對于菩薩的各種學處,

  我要次第的,好好的來修學。

  接下來要念第叁遍,在念完第叁遍的時候,各位心中要想說:「我得到了『菩薩戒』了!」

  現在藏文念完,我們就想說得到戒了,之後在念英文的時候呢,是讓各位對發菩提心更清楚,所以會念這個英文,但是真正得到戒,可以說就是現在念完第叁遍的藏文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了!

  因此,接下來,第叁遍。

  上師、佛菩薩們鑒知我、證明我,

  我要直至證得菩提藏之前,皈依佛陀、皈依正法、皈依菩薩僧衆,

  如同過去的佛菩薩們,他們首先發起菩提心,並且次第的修學菩薩的各種的學處,

  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爲了利益衆生,我發起菩提心,並于各種菩薩的學處,次第的來修學。

  【法王口傳英文版菩薩戒】

  得到了這樣的一個菩提心戒,是很難得的。大家要生起一念歡喜心,就是我得到了這麼一個珍貴的東西了!而且不斷、不斷的有這種歡喜心的話,那會是很有力量的!就像我們得到了一個珍寶、一個寶石一樣,我們現在拿在手中,這種感覺就好象我有了這個珍寶之後,其他東西什麼都不重要了。就好象我發起了菩提心之後,那麼就算我有一些煩惱生起,或者有一些痛苦,這些東西都只是小事情,也不重要了!不斷的把握住這樣珍貴的、像如意寶珠一樣的菩提心,然後不斷、不斷的生歡喜,這是很重的!

  所以呢希望大家心中感覺歡喜,我會念歡喜的文字,所以我來念,你們來感受歡喜!

  【金剛薩埵】

  接下來呢,要談到的是前行的一些內容,四加行的內容,但沒有辦法講完四個不共加行,主要會提到「金剛薩埵」還有「上師相應法」這兩個部分。

  那麼我這一部這個「四不共加行」的儀軌,最主要是依據于第五世夏瑪巴仁波切昆秋演剌這位大師,他所寫的一個四加行的法本。

  這裏說金剛薩埵的修持是:「爲淨除罪障,金剛薩埵修誦有二。一者是:「自身頂處蓮月座墊上」,這是有二的意思,第一個是座中的修持,觀想「自身頂處蓮月座墊上,上師金剛薩埵白端嚴,一面二臂右持金剛杵,左手持鈴雙足跏趺坐。」然後「清晰觀想心間月輪上有…

《生活中的佛法 第六堂課 菩薩戒與四不共加行 口訣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