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中的佛法 第四堂課 快樂修行,請你這樣做!

  西方弟子課程 【法王分享修行經驗-生活中的佛法】第四堂課

  快樂修行,請你這樣做!

  正知、正覺照的心,才能讓生活自在,如何才能做到?且聽Gmb在娑婆爲我們開啓福慧之門……

  時間:2009年1月13日 下午3:00-5:00

  念誦梵文叁皈依

  英文獻曼達

  英文請轉*輪

  大衆向法王行叁問訊禮

  

  【學員提問】

  請問您怎麼解釋「轉世」?是針對那些、對那些不了解佛教的人、也不了解佛教的沒有佛教概念的這些,會如何跟他解釋「輪回」?

  【法王回答】

  輪回的一般觀念

  一般來說所謂的這個「輪回」,或者說「前世來世」這個輪回,有關「輪回」這個道理我們先不從佛教的教義上來說,我們事實上從一般的情況下來講,我們常會有一種感覺,譬如說:一個親人或是一個最好的朋友他過去了,或是你們要分離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種放不下,或者是說舍不得你的親人就要離開,我們還是希望這個親人都永遠在著,我們看到這一種感覺,這在各個不同的民族,或者各個文化傳統當中,都有這樣子的情形,這是一種人之常情。這不只是過去的傳承,甚至一直到現在我們常常會說:「我的一位朋友他過去了!但是他還是常駐或是常留我的心中。」這種感覺。那爲什麼大家總是希望親人,或者你這些朋友還在?這是因爲我們沒有辦法接受「人永遠分離」的一種情況。從個角度來說,事實上我們還是需要這種觀念的,或者說我們其實都已經相信了,希望有這個「輪回」的。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可能真的、真的會非常痛苦的,所以這是第一個部份來解釋「輪回」。無論佛教上說有、還是沒有,事實上從人之常情的一個感覺我們都自然地相信、也都感覺說會有這個「輪回」,我們不希望人「永遠的分離」的一個感覺。

  第二個是事實上,現在科學越來越進步,會發現過去許多被否定的事情,或者未知的一些事情,現在慢慢開始都得到肯定,或者說找出了答案。所以同樣就「輪回」這件事,或者還有很多的東西對我們現在來說,都還是未知。但科學慢慢進步,很多事情都能得到證實和了解,所以對于「輪回」這個轉世來說,我們不能夠現在就否定它,而是要保持一種懷疑。像是現在世界各地都有許多的例子,有很多的小孩,他也不見得是佛教徒,,他能夠記得他的前世的..等等,這樣一個情況。所以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就是不要斷然地否定──就是完全沒有。而是應該是抱持著好奇跟懷疑的心,這會是非常好的。

  佛教的輪回觀

  談到佛教對于認爲是有「輪回」的這樣的一個理論邏輯是什麼呢?這裏舉例來說:就好象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他有心續、就是他的心,續是延續的續,還有他的一種呼吸。那麼就好象這個小baby他有這種心續的時候,這個心續,它一定會需要有一個同類的之前的前因,才會有延續的心續到現在,就好象你這個呼吸你要有前一口氣,那麼你會有後一口氣..等等,尤其在佛教強調「心續」的一種延續性,心的延續性譬如這個小baby,他的心中、他的心續,他就是因爲前面的同類的具備了它才會産生的。那麼因爲什麼呢?它就是一種「覺知」,叫做「覺照力」、「覺知力」。這是指我們的心續,如果是「覺知力」,它是必須有因果關系的一個東西,它必須有前一個因,才會有一個延續性的心續。透過這個原因,我們知道心、心續,它必須有前面一個類似的因,才會有現在的一個心續。

  覺、覺照力不是色法

  談到這種「覺照力」的「覺」,它也可以叫做「明覺」的覺,它指的是什麼呢?它是心的一種能力,它是明明白白的,它能夠覺照、能夠感受一切,那麼就談到這一念明覺的「覺照力」,或是能感知的這一種力量,它的前面一個因,絕對不會是「色法」,就是它決不會是物質、「色法」。因爲它是心,所以它不會有色的,所以說呢?這種明覺的「覺照力」,它必須要有同類的「非色法」的前面的一個因,然後才能夠讓現在的心續,或者說具備這種明覺、覺照感受的這種心續能夠延續,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說這個心續,它不可能會是「色法」,就是說這個心續它前面的一個因,它不可能是因爲「色法」,或者說一種物質、一種「色法」而産生了我們這個心續的。因爲我們的心續它並不是「色法」,它也不是一種物質。因爲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所謂現在看到這些「色法」,都有可能成爲心續了,這不可能的。

  所以這就談到說,我們這一念心續它是什麼呢?它可以說是一種你能夠覺知、明白地覺照到一切的,那麼這個就可以叫做「心」、「心續」。這是我們自己可以覺知到的,所以呢?從剛剛談到是佛教的一些根本理論,由此而證明有我們前「一剎那的心識」,所以證明有「輪回」的這種延續性。那麼,事實上呢?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一種感知,或者說其他的一些理論能夠慢慢了解「輪回」;所以,剛剛談到只是其中一種的佛教的一種推理,證明說有「輪回」的一種邏輯方式,那麼還有很多其他的,這裏沒有多講。事實上我們大衆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輪回」很多時候,你很難去直接去經驗到它,而是只能用推理的方式才能了解,所以這大概是一種困難處。尤其現在這個二十一世紀時代,大家強調的是崇尚物質,一種眼見爲憑這種情況。所以呢?還是可以透過各種方式,譬如說:「禅修」,在經典當中有提到一個人透過「禅修」能夠讓自己的心越來越細的時候,就是一個比較粗略的粗分心識,將這個心慢慢、慢慢地越將它沈澱,越來越細微的時候呢,那麼它是能夠憶起前世的,這是「禅修」的方式。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譬如說:剛剛法王提到說好象是「催眠」的方式也可以幫助一個人可以回憶到前世。

  對治法的含義,與施受法的口訣

  【學員提問】

  尊貴的法王,可否請您解釋什麼是「對治法」,可否請您舉一些例子來說明什麼叫做「對治法」。

  【法王回答】

  我想對治法這裏可能有兩部份:一種你真的以實際行動去戰勝對方;第二種是你真正在轉變自己的心、你修心。我們常說的有這兩個部份對治法。譬如說:我們做這一種「施受法」的一種修持方式,我們首先是「受」,我們觀想將衆生的惡業,不好的東西如同黑煙一般、烏煙一般地由我們來領受;那「布施」是指的說:將自己的長壽、還有各種的福德給予的一種方式。若是一種有人修這個「施受法」的時候呢,會變成好象就感冒了、或者就會頭痛、還發熱,好象只要當他一坐下來修,這種所謂「呼吸的施受法」馬上就會流鼻涕。但法王覺得這個情況應該不是真的是修心的一種練習。如果說發熱、頭痛這種真的是修心,那會很奇怪的。

  因爲修心的「施受法」,它最主要是我們心的一個改變,而不是你身體上的各種反應。

  所以當你在做「施受」的時候,觀修的方式是什麼呢?你要吸進別人的惡業、病痛,如黑煙一般進入到我們身體的時候,這時候你觀想在我們心中,有一個油燈、一個燈,那這個燈,事實上它代表了我們的我執,就是那種你總是以爲自己了不起,或者只有自己最重要,而輕視他人、甚至傷害他人、不在乎他人、不理會他人這樣的這種我執,就像是這個油燈是一樣的,那麼當然最基本的一種自我意識是需要的。譬如說: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這些是要有的,但這裏的油燈代表的是一種你不在乎他人的這種傲慢的我執,或傷害他人的這種我執。那麼接下來,就是觀想「施受法」的時候,是透過吸氣將衆生的惡業、還有病痛各種這些不好的東西,如同黑煙一般吸進來的時候,就把這個我執的油燈給吹熄了。這是一種「施受法」,它最主要的一種觀修的口訣方式。

  所以你可以知道它最重要的是練習修我們這一念心。它並不是我們身體上有什麼各種打噴嚏、流鼻涕的反應。所以說如果真的是這樣,法王說:「那佛陀當時一定天天在那打噴嚏,都在那頭痛感冒了。那麼他可能會需要一卡車、一卡車擤鼻涕的衛生紙,那天天看到佛陀在那擤鼻涕跟頭痛、感冒,那不只他很辛苦,他周圍的大弟子像舍利弗尊者..等等,他們也都會忙著天天要幫佛陀買這些各種的紙巾,甚至這些紙巾擤完鼻涕要放在哪裏?都會是個問題。所以重點是這個「施受法」它是一個修心的方式,這些對治法是爲了修心,而並不是一些什麼生理的反應。

  所以剛剛是說吸氣的時候,同樣當我們在呼氣的時候,這裏有一個要點是什麼呢?是「施受法」的時候,將自己的福德、長壽、善業給予衆生,這裏的重點是你如果沒有一種要布施的心、給予的心的時候呢,你會變得什麼都沒有,你一給完的話,你會變得很空虛,但是如果你是有一念「你要布施給予的心」的時候,事實上你會很充足的,雖然你給出去了,但你還會得到很多、留下很多東西。舉例來說,就好象有這樣一個人,他有自己很喜歡的一個東西,他給了他一個朋友,那是因爲他有一念「我要給予他、分享給這個朋友」的這個心的時候,他會留下什麼呢?他會留下一念歡喜心,他給了,但自己也得到了歡喜。他不會是空虛什麼都沒有,因此當你透過「施受法」呼氣的時候,你具備了一個你要分享,你要利益衆生的這種動機,有的時候你就不會有一種恐懼說,我給了出去,就什麼都沒有了。事實上你會留下來的是什麼呢?是一種光明、是一種更珍貴的歡喜。一種光明,會充滿你的心。當你把一個東西給你最愛的人的時候,你會一種很歡喜,因爲他是你喜歡的人,雖然你給了他,你自己沒有了這樣東西。但你也會跟他一樣歡喜的,在你心中也充滿這種歡喜心的。所以你不會擔心說:「我給了,糟糕!我的福德也用盡了,我的壽命也減少了。」你是不會有這種擔心,所以這個是當各位在做「施受法」的一個要點,這是很重要的。

  器官捐贈的施受觀念

  剛剛這裏談到的是修心的一種方式,事實…

《生活中的佛法 第四堂課 快樂修行,請你這樣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