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當我們在真正要把好的都給別人、利益給別人,然後把不好的自己來領受,那這可以說是自己吃虧沒有關系!但是把利益都給別人,這不代表說,總是要自己吃虧、總是利益都給他們,而是你要知道到底什麼是吃虧、什麼是一種真正的利益,這兩個要搞清楚。很多時候在一些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象、或是不同的情況,有時候會有些的人會,譬如:「器官的一種捐贈」,他會給予自己的一個腎髒,很多時候我們說每個人都有兩個腎,不過有的時候,有的人只有一個腎,人都有兩個腎,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你很清楚知道說,有一個人他沒有腎或者他急需一顆腎的話,當你在知道對方真的需要一個腎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你也不後悔給予的話,那麼這個時候就是一種對他有利,而你自己也不會覺得是吃虧的,而且甚至你是很歡喜的。你好象幫助一個人能夠健康地存活..等等。
所以同樣,譬如說:兩個人在要得到一個東西的時候,譬如說爭一個工作或者一個東西職位的時候,如果你真覺得對方是好的話、別人可以拿走的話;如果對你是沒有關系、是可以的話;或是真正利益他人的話,那就會非常好的。這個時候你並不是吃虧,而這真的是一種利益,但是這種的給予,是你要看自己的情況來決定的。你不可以說:「因爲我是大乘的一個行者,一定要這麼去做。」,那如果你沒有這種准備好,或是布施的心的話,那麼你最後可能會後悔!如果後悔的話。那就像是你永遠做好的事情,你都做善業,我都做惡業,這就很不好了。你要帶著一種真的想要利益他人的心才給予,這是很重要的。
【學員提問】
大家都越來越忙,時間越來越少,要怎麼修行?疾病充斥在一個城市,如何能夠快樂的生活著?
【法王回答】
那就是有一種說法,在紐約呢,你不用看日曆,就知道今天星期幾!因爲你看這很悠閑的時候,你就知道是星期六、星期天,若大家忙的不得了,走來、走去,你就知道是其他時間了。
那麼我自己也感覺到說,這個時代越來越進步,節奏也越來越快。像是以前來說大家是坐車;現來說呢,是車子,還有火車,然後車子越來越快,然後開始坐飛機了。甚至是現在到美國,法王說:「他上一次到美國,好象你都還沒想,然後你就已經到了,速度非常的快。」機器跟這些交通快到一個速度,然後人好象有一種追不上的一個感覺,那就好象這次到美國的時候,也好象有一種感覺。我們到了紐約第一站,,然後都住在一棟很高的旅館當中,那麼在高處的時候,你晚上看天也看不太到,沒法看到藍天。然後到處都是這些建築森林一般,都是這些各種建築,有時候感覺這是不是就是未來世界,感覺有一點怪怪的,那麼這個時候最需要的重點是什麼呢?就是在昨天有提到的,也就是我們的「心要能夠放松跟調柔」那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每個人都要生活、都要工作,我們爲了什麼目的要做?我們可以說是爲了生活,我們就是爲了要有一口飯吃,就是爲了生活要做這些工作。但是你需要工作在工作的時候,隨時保持你身心的一種休息,這是很重要的。這是我之前提到說要做「禅修」這是很重要的!所以當你懂得如何將心休息的時候,那麼你的身體或者你工作再忙,也都是可以的。舉自己來說,那你說我不忙呢?其實也挺忙的!雖然說我不是在外面總是要趕車到各個地方去,不是那種忙,但是在自己來說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心的平靜的時候,或者這個用詞叫做:「心的調柔」,就是它是很有彈性的、很調柔的、很平靜的,但它隨時都可以反應的,這樣的一種心的情況具備、調柔具備的話呢,那麼就算外面再忙,我們的心它也都是能夠追的上,它隨時能反應的。這裏舉個例子來說,就好象一個人跟一匹馬,這匹馬它可以跑得很快、它絕對跑的比人快,就算人在怎麼追這個馬,它都可以很輕松的跑一跑,再休息一下!跑一跑,再休息一下!那麼就好象這個樣子,我們的這種調柔的心,或者說一種「正念的覺知」、「調柔的心」,「正念」跟「覺知」和那匹馬是一樣的。當你越心越調柔,心越有「正念」的時候,透過「禅修」培養也好,像這匹快馬是一樣的,隨時你可以是超前的、你可以超越一切的繁忙、超越一切的這一些喔……超越這一切緊張,所以你隨時,你可以趕在前面,也可以休息一下,但你永遠都是在前面的,所以這樣子的話,你就比較不會被這一種繁忙或各種壓力所捆縛住你的身心,就永遠有一個空間,永遠是調柔的,它是有彈性的,就好象這匹永遠超越一切的快馬是一樣的,它不會讓你的身心受到一種壓力的捆綁。
正念與覺照的重要
在這裏我想舉一個例子,這樣可能會更清楚!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會遇到非常忙的時候,但無論再忙,事實上我想到佛陀常常說:「你要有一種『正念』跟『正知』,這真的很重要。」。這是一種「覺照力」、一種「正念」這真的很重要。什麼叫做「正念」、「正知」?這是指說無論你再忙,你都不會忙過頭,或者你都不會被這些忙亂的事情淹沒了,而你要像是什麼呢?像是一個超越的人,你在俯瞰,你在上空中俯視、俯瞰這樣的情況這種感覺。如果自己也掉入其中、混亂在其中的話,那會很困難的。舉例來說,就好象一個人如果落入到水中,落到這個水中的時候,他快要被淹沒了!在這個時候,他需要記得,如果他記得說:「他是誰!」那他如果保持鎮定,一種「正念」告訴自己說:「我是一個人!我是誰!然後我會遊泳!我的目標是我要到陸地上去!我不是要留在這裏!我也不是一只魚,我不是生活在海中,我是要到那裏,我是要到陸地!我是會遊泳!」你這樣提醒自己,等于說你保持住「正念」,你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回過神來,你開始遊泳、然後得救,要不然你可能就真的被淹死了,死在這個海裏了。所以這個「正念」真的很重要!「正念」是什麼呢?就是幫助我們不要被這種壓力情況所淹沒,而具備「正念」、「覺照力」的人,「正念」跟「覺照」它能幫你抽離出來,就好象你在上空中俯看一切一樣的。
那麼或者也可以這樣形容就好象是一個真正的你,你是誰?一個真正實在的你,你超越出來了!然後你看著這些事情,事實上這些事情你這樣看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是一個遊戲一樣的,也就是你是玩遊戲的人,但是你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角色,這個就是一種「正念」跟「覺照」。
【學員提問】
一個佛教的初學者,他可以馬上修持觀音菩薩的儀軌?或者他需要一些教導、教授才能夠修?如果是他可以直接修,那麼哪一個才是重要的?
【法王回答】
如果這樣一個初學者,他身邊有一個可以教導你的老師的話,那麼你當然就可以多請教他,然後得到這些教授,你就可以開始修持這個法門。這裏我們說對密乘、金剛乘來講,很重視的就是你有灌頂,你才能夠修很多的法門。那麼說爲什麼那麼強調一個灌頂呢?因爲在灌頂的時候,事實上就是上師他在介紹或者他在引領這個弟子,告訴他這個法門,它的一個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觀修方法,各種口訣其實就在這個灌頂當中,所以因此,如果一個弟子他在接受灌頂的時候,他能夠很清楚地了解到這個灌頂它整個的意思,透過上師的一個指引,他都了解的話,事實上他不需要另外得到一些什麼教授的,也就是他之後這樣去做觀修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一個人他沒有灌頂、沒有搞清楚到底怎麼回事,同樣地,他之後也沒有得到這個法門、一個口訣教授的話,那麼他如果馬上修就個法門的話,這是不可以的,也是不好的。
【學員提問】
貪欲的來源是「我執」嗎?那佛法是不是爲了要利益一切衆生?那麼如何對治在工作場合裏面的貪欲?很多時候貪欲與沖突,都是同時存在的,請問要怎麼對治?
【法王回答】
這裏是說在佛陀那個時代,經典當中就有記載,佛陀因爲他一種甚深的、一種禅定的一種力量,他能夠到這種市集人很多的地方、到充滿煩惱的地方,他都可以。因爲佛陀的出現,他的禅定力的一種力量,能夠讓所有這些人的煩惱可以平息。但是二乘的行人就是他的許多弟子們、就是二乘聲聞乘、緣覺乘這些行者,他們沒有辦法做到,那麼他應該怎麼辦呢?他們每天早上一起來的時候,他們也會走到市集、走到人群中,所以他一早上起來,他會需要先發一個願、要投射出一個願、這個發出一個願,是什麼願?就是「希望透過自己,每個人見到我,或者自己而不生煩惱!」所以二乘行人,他會需要有這種發願、這種投射的力量,所以就好象過去佛陀、還有這些行者的一個例子,同樣當我們自己出去的時候,也應該如此。
但現在有很多人會怎樣呢?他很喜歡刻意地打扮、打扮。法王說他認識一個朋友,那是一個身高蠻高的朋友,但是法王說:「他出去的時候,他就喜歡裝扮。」那個朋友就跟法王說:「我需要變的更高!」法王說:「不錯啊,但我們高度也差不多,你已經夠高啦!」但那個人就說:「不是,我還要更高。」爲什麼呢?因爲高,走出去別人才會看到我,高才會讓人感覺到我很帥。所以那個朋友他就刻意地打扮,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到人群、到外面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打扮自己。然後呢,事實上這種打扮是一種,你並沒有利益他人或降伏他人的煩惱,反而是你爲什麼要打扮的目的?是你希望要誘惑別人,甚至引起別人的貪欲心。讓別人生起一種煩惱,或者引人注目。這不是我們應該做的。
當我們要出去的時候,或是與人交流的時候,我們要盡量地就是帶著一念善的動機,一種盡量的在語言上也好、神情上也好,都是帶著一念利益他人的心,做的這樣一種打扮。而有這樣的一種言談、舉止,那麼這樣才是好的,如果是帶這一種惡心,或者一種貪欲心..等等,而做各種打扮和交流的話,那這樣子就是不好的。所以說:「我們應該要試著用這種慈悲跟…
《生活中的佛法 第四堂課 快樂修行,請你這樣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