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後才能夠輕松。所以焦煙供就是布施給障礙一樣,也就是還債的意思。
有些人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宿債特別的重。比如說有些人的身體總是在生病,不管看了多少的醫生、吃了多少的藥,病總是都沒有辦法好;又或者是有些人的內心非常的痛苦,不管如何都苦,甚至想要做什麼都做不到,想要去完成什麼事情都完成不了,這些內心的痛苦,情況嚴重的話,有可能都是過去宿債的原因。
所以仁波切也建議說,比如說現在有人得到絕症或癌症,無論如何吃藥、治療也都沒有效,像這樣的人可以來做焦煙供,可能透過焦煙供的修持就能夠幫助他,償還這些宿債,治療疾病。因爲許多疾病都是由于過去的宿債所産生的,因爲它是一個宿債,是一個債,我們是需要償還的,償還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焦煙供。
做焦煙供時的心態是什麼?
在做焦煙供時,要帶著一種大悲心、一種利他的心來做修持,不能夠只是爲了自己好才去做,要不然這個好處和結果也不會是很廣大的。
如何做觀想?
在修持焦煙供時,以密乘的教理來講,我們一定要觀想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因爲自己已經變成是觀世音菩薩,所以就必須要帶有大悲心;在焦煙供裏所持誦的咒語,就是「嗡瑪尼呗咩吽」,六字大明咒。
像漢傳佛教的觀音菩薩,拿著淨瓶水的觀音菩薩瓶口都是朝下的,仁波切認爲這和焦煙供的道理是一樣的。也就是要能夠對于一切衆生都生起慈悲,並且息滅一切衆生的痛苦,是帶著一種大悲心去對待一切衆生。(校長開玩笑,觀音菩薩的淨瓶水瓶口朝下,當然不會是在澆花,而是回向給一切衆生的意思)
所以在《入菩薩行論》回向品中就說到:「願由聖觀音,手降之乳流,飽足餓鬼衆,沐浴恒清涼(聖者觀世音菩薩,透過手上淨瓶遍灑清涼,所以能夠息滅掉六道一切衆生的痛苦)」。當然觀世音菩薩有各種各樣的形象顯現,但在我們做焦煙供的時候,特別要觀想觀世音菩薩,手裏拿著淨瓶,往下遍灑的動作,這是我們特別要做的。
在藏傳裏面,並沒有觀世音菩薩手上拿著淨瓶的造型,所以他們所想的觀世音菩薩,手都是下垂的,然後從手中流出甘露布施給衆生。在做焦煙供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觀想觀音菩薩,如果我們不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那自己只是一個苦惱衆生,一個苦惱的凡夫要去救另一個苦惱的凡夫,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做焦煙供的時候,要觀想自己的身體是觀音菩薩,然後語言變成六字大明咒,或者我們可以持誦觀音菩薩的名號。我們的意念要帶著大悲心來做修持。
■煙供
在藏文裏是叫「བསང་」桑,桑的藏文的意思就是透過煙,就能淨除掉一切的黑暗和障礙。煙供純粹是屬于對上的供養。
煙供供養的對象是誰?
也就是上師本尊護法,還有這個地方的土地神祇。在做供養上師的煙供時,供品一般都是用七寶,或者是八吉祥等等,也就是適合于供養佛菩薩的這些物質,都可以拿來做供養。至于對本尊的供養,也有叁種不同的供養,也就是外供、內供、密供叁種不同的供養,這是對本尊的供養必須要做到的。對于護法的供養,我們必須透過比較慎重的形象來做供養。
至于對當地的地主、土地神祇的供養,當然也是要供養符合祂們所需要的,比如說吃、喝、穿、住的,這些就要符合地方需要。
雖然煙供,要燒很多的東西,平常在佛堂都會點香,其實點一支香也都是于煙供。在做煙供時候,我們要觀想自己就是普賢菩薩。
爲什麼要觀想自已是普賢菩薩呢?
因爲在八大菩薩裏面,我們認爲普賢菩薩祂是願力最廣大、祂發的誓願最大,因此要做這樣的觀想。爲什麼說祂的願力最廣大呢?可以從〈普賢菩薩行願品〉:「乃至虛空世界盡,
衆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這句話可以代表普賢菩薩廣大的願心。
在煙供時,我們要觀想自己是普賢菩薩,同時觀想從自己的心間,同一時間放射出強烈如千道太陽般的光芒,然後每一個光芒都帶著各種的供品,于是漸漸整個虛空全部都充滿了各式無數無量的各種供品,就好象供養雲彙聚般,一堆一堆的充滿著虛空。
佛教講到要累積福德資糧,福德資糧又分:有所緣的和無所緣的福德資糧。做荟供的時候,也要抱持著一種想法,也就是說供養的對象、供養物質、還有供養的人這叁者都是非實有的,都是叁輪清淨的,也可以說是叁輪體空的。
這種叁輪體空無所緣的供養,不是另外再去找一個叁輪體空的東西來供養,而是說這一切的供養、儀式,包括物質,它的本質都是空性的,就是叁輪體空的。
所以在這裏我們就可以具備有二種福德資糧的積聚了,第一種如果是有所緣的供養,也累積了福德資糧;如果可以帶著空性的心去觀照的話,就是無所緣的供養,所累積的就是智慧資糧。
這裏再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桌前的杯子,杯子裏有水,水它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濕潤和流動,這是水的特性。如果您把一杯水放進冷凍庫,那這杯水就變成一塊冰,凝固成冰塊的形狀,或者放進什麼樣子的顔色,它就會呈現什麼樣子的形象,但是它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過,就是濕潤的本質是沒有改變的。水它的本質是潮濕跟流動,變成冰塊之後,它的本質還是潮濕跟流動,這兩種本質是沒有差別的。因此再把冰塊融化成水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再分別現在的水和之前的水有什麼差別了。
基于同樣的道理來看,如果是有所緣的供養的話,就好象是結成冰塊的時候,而無所緣的供養,就好象是冰塊融化成水的時候,其實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所以不論我們是在做火供、煙焦煙供或者是荟供,任何的供養,都是包含福德和智慧二種資糧的。
總歸提醒一下,當我們在做焦煙供的時候,要觀想自己是觀音菩薩;在做煙供的時候,需要想自己是普賢菩薩;至于在修火供的時候,就要看當時是修什麼法本,以那個法本所講的本尊爲主來做觀想。
在這裏,校長也提到說像火供、煙供和焦煙供,在儀軌上很大的不同,有很多人不知道,以爲只要是火燒的都是一樣。我們透過剛剛前面的介紹,主要希望大家知道,在這個修持裏面,供養的對象、觀修的本尊,還有供養的物質和目的,都是不一樣的。
《累積資糧、淨除障礙,應該怎麼做?--火供、煙供、焦煙供的修持要訣》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