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中觀正說〉釋論(中譯注 1)
藏譯中/馬爾巴佛法中心
竹清仁波切說,一切顯相如夢、如幻、如水中月、如彩虹,雖顯而空,雖空而顯現。
密勒日巴告訴我們的大秘密
瑜伽士們不見諸識,不見衆生,不見諸法,
卻直接真切地了悟了本智、佛和法性。
由于這樣的了悟,讓他們生起了大悲之力。
密勒日巴〈中觀正說〉
若就勝義真實言,鬼魔諸佛亦空無,無有能修無所修,無有地道無修兆,
無有果身無本智,因此涅槃亦無存,無非名言假立耳。
叁界堅實與變動,本來不存亦無生,無基並且不俱生,無有業力與業果,
是故輪回名亦無,究竟之義如是耳。
嗳嗎若無有衆生,何來叁世一切佛,無因則果焉可得,是故若就俗谛言,
輪涅諸法皆存在,能仁訓示如是雲。
存在諸物之顯現,非存空無之法性,體性無別本一味,故無自覺無他覺,
悉皆寬廣雙運也。
如是了悟之智者,不見諸識見本智,不見衆生見佛陀,不見諸法見法性。
由此大悲之力生,十力無畏陀羅尼,諸佛所有衆功德,如摩尼寶自湧出。
此瑜伽士我證境。
仁波切:
首先問候大家吉祥如意,同時祈願大家聞、思、修的智慧不斷地增長,因而能夠廣大地利益無量無邊的有情衆生。
很高興能夠再度來到這裏和大家見面。
你們非常喜歡密勒日巴的道歌,我們就來唱道歌。
首先,我先讀誦一遍〈中觀正說〉。(仁波切口傳〈中觀正說〉。)
仁波切:
瑜伽主密勒日巴的道歌〈中觀正說〉,主要是符合二轉*輪的義理。
雖然如此,在道歌的後段,提到「不見諸識見本智」等等部分時,又精要地說明了叁轉*輪「他空」的見地。這真是非常稀有奇妙的解說方式。
在二轉*輪珍貴的《般若波羅蜜多經》各種版本中教導,從「色」一直到「一切相智」的萬法都是不存在的。
雖然在勝義中萬法是不存在的,但是在世俗中,卻有著僅只是依于因緣而生的顯相。
如此,在勝義中萬法不存在的教示,就破斥了常邊,也就是從常邊中解脫;然而,卻不否定在世俗中存在僅只是緣起的顯相,因爲那只是緣起的顯相,這樣就從斷邊中解脫。如此就遠離了常邊和斷邊。
一、以《心經》來說明
■從「空」、「相」說起
現在《心經》已經翻譯成英文,你們或許也已經讀過很多次了。我想,用《心經》來做一點說明的話應該是很好的。
《心經》中說:「一切法空性(中譯注2) 。」就如同上面所說的,一切現象,輪回和涅槃的一切現象、內在和外在的一切現象,都是空性的。在接下來的經文中,就說明了爲何萬法是空性的原因。首先是「無相」。
■從「叁相」來解說「無相」
之所以說「無相」,是因爲一切現象都是由性相、名相、事相叁者所組成的。例如,「火」就是名相,一個特定的名稱;這個名稱所賦予的基礎,即是「熱和燃燒」,也就是性相;而事相,則是「火」的某種類別,或是某種特定的例子,例如檀香木的火,就是火的一種。因此,輪回與涅槃中的一切現象都是由性相、名相、事相叁者所聚合而成的。
20和21世紀,是世界上學術研究非常昌盛的時代,特別是科學極爲昌盛的時代。配合時代的趨勢,我覺得我們也要用智慧來好好地做分析,這是很重要的。
將表明事物的方法歸納起來的話,可以說:「熱和燃燒」是性相,「火」是名相,「檀香木的火」是事相。
我們所知的一切現象,沒有一個不是由性相、名相、事相所組成的。一切現象都是由這叁者所組成的。
要讓人更容易理解的話,可以說:性相就是名稱所賦予的基礎,而名相就是名稱,名稱和名稱賦予的基礎是不一樣的。
如果用正確的智慧來分析性相,也就是名稱的文字所賦予的基礎,會發現它的自性是超越一與多的,因此它是沒有自性的。性相沒有自性,性相是不存在的。
如果用邏輯辯證的論式來看的話,可以說:「熱和燃燒」等的種種性相,是沒有自性的,因爲它們是超越一與多的,就像鏡中的反影,就像水中月一般。
因此,無論內在或外在的一切現象、輪回和涅槃的一切現象,當我們用智慧來分析的時候,會發現它們的性相都是不存在的。
■從「四生」來解析「無生」
接下來《心經》中說:「無生。」無生,是中觀的理論系統裏面最重要的一點。在依怙主龍樹菩薩的《中論》、月稱菩薩的《入中論》,以及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中,主要就在以論理來證明「無生」。
由于主張事物是有自性的人,也主張「生起」是本來就存在的,因此他們也主張一切生起的事物是本來就存在的。這也就是爲什麼必須要去破斥「生起」的原因。
要證明事物是無生的,可以用下面的邏輯推論:內在和外在的一切事物,本來就是不存在的,因爲它們不從本來就存在的自身中生起,不從自身以外的其他事物中生起,不從前述二者中生起,也不會沒有原因地生起。
如果「生起」是本來就存在的,那麼就必須是從這四邊中生起。如果不是從這四邊中生起的話,那麼「生起」就不是本來就存在的。
所以,事物並不從四邊中生起,事物的生起僅只是顯相而已。如果要舉例說明的話,可以說那就像是夢、幻象、水中月、彩虹、鏡中的反影。如果用現代的新的例子來說的話,那就像是電影、電子郵件等等。這些都是「生起」僅只是緣起的顯相,而沒有自性的例子。
因此,中觀派主張在勝義上是無生的,「生起」是不存在的;但在世俗谛中,是有著僅只是緣起顯相的生起。在〈中觀正說〉中,密勒日巴就是這樣說的。
■從「相依而存」來解析「無垢」
在《心經》中,接下來說:「無滅。」如果有人問:「沒有止滅的原因是什麼呢?」那是因爲,如果有生起,生起是本來就存在的話,那麼止滅就必須是本來就存在的。但是因爲生起是不存在的,所以止滅也就不存在。如果把這個主題置入邏輯辯證的論式中的話,那麼就會說:止滅是本來就不存在的,因爲生起並不存在。就是像這樣。
接下來,《心經》說:「無垢。」這裏說的垢染是什麼呢?會遮障真正的實相的,就是垢染。而這個垢染,不僅是外來的暫時垢染,它也是無自性的,因此經典中說:「無垢。」
將此置入論式中,我們會說:垢染是不真實存在的,因爲垢染是無生起的。如果說垢染存在的話,那麼就必須是本來就生起的。但是由于垢染是無生起的,所以垢染是不存在的,就像夢中的垢染一樣。這裏,主要是指會遮障真實本性的妄念的垢染,但是這也可以運用在所有的垢染上。就像夢中的一切垢染,都是不存在的。
然後《心經》說:「(無)離垢。」並沒有對垢染的遠離,遠離垢染不是真實存在的,因爲並沒有垢染的存在。如果垢染是本來就存在的,那麼遠離垢染也必須是本來就存在的;由于垢染並不真實存在,所以對垢染的遠離也就不存在。就像存在于夢中的垢染一樣,那只是緣起的顯相而已。
在夢中,當夢到掉進骯髒的泥沼裏的時候,會想要把衣服上的汙泥用水洗幹淨。就像這裏的垢染和清淨這兩者,在夢中是存在的;但是實際上,因爲一開始垢染就不存在,所以對垢染的遠離也就不存在。
《心經》中的「無垢離垢」這兩句話,是要指出這是超越取舍和超越破立的。在實相上,取舍並不存在,破立並不存在。
■以「夢境」來思維「無增無減」
接下來是「無減無增」。所謂的「減」是變少,「增」是向上增加。「無減無增」,是指出這是超越增減的,在實相上,增減是不存在的。
要暸解增減並不真實存在的道理是很困難的,所以必須運用比喻來理解。如果主要用夢境的比喻來思維的話,那麼要暸解增減並不存在就容易多了。了解了這一點之後,就會對「一切現象在實相上是超越增減的」生起確信。
這裏密勒日巴的道歌中所說的,和《心經》所說的道理是相同的,是相符合的。那麼這首密勒日巴的道歌和叁次轉*輪中的哪一個階段相符合呢?它主要是符合二轉*輪的教法。
竹清仁波切開示,一如在夢中,垢染和離垢都不真實存在,都只是緣起的顯相而已。
二、闡釋〈中觀正說〉
你們現在把這首歌再唱一次。
(然後仁波切開始讀這首歌開始的部分,這部分英文版並沒有翻譯出來。接下來仁波切讀到已翻譯出來的偈言的開頭:)
若就勝義真實言,鬼魔諸佛亦空無,無有能修無所修,無有地道無修兆,
無有果身無本智,因此涅槃亦無存。(中譯注3)
在這裏密勒日巴安排了很多邏輯上能證明其爲成立的理由,首先是:涅槃不真實存在,是因爲果身和本智並不存在;而由于果身和本智不存在,所以涅槃也不真實存在。而果身和本智不存在的原因,二轉*輪教導:沒有道、沒有本智、沒有證得,也沒有不證得等等,所以說本智並不存在。
那果身和本智不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那是因爲所行的地、道和證得的征兆並不真實存在。而所行的地、道和證得的征兆不存在的原因是什麼?那是因爲禅修的對境(所修)不存在。那麼所修不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那是因爲禅修者(能修)不存在。最根本的,就是因爲禅修者的自我是不存在的。這些都是因爲禅修者的自我不存在而産生的。
在這之前,密勒日巴唱道:「佛陀權說諸法有。」而這裏,則是從勝義谛的角度來談的。從勝義谛的…
《〈中觀正說〉釋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