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本來安住于淨土中,這個真是真實不虛的!
我們對這個認識不清了,彌陀說:我的報土跟你的報土有別,你舍報的時候來我國行吧?
什麼叫舍報?
你現實也可以舍報呀,你生命舍棄也可以舍報呀,所謂的舍報就是舍棄你的執著,或者你執著盡了時候!不是嗎?
十叁、擯棄現實苦樂
我們現下也可以把執著放盡,那你放不盡,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你放盡的那一刻你再放吧,對不對呀?
所以擯棄現實苦樂,我們再來念阿彌陀佛,就是無得的心、無染的心念佛,那你看你每一念都是往生。
這樣自性刹土自然揭示出來了嘛!彌陀報德自然印護于你,對不對?你生不生,彌陀的報德都印護著你。
說你念我的名號你必生我國,對不對?他印護著你的,就是這麼說我們像給孩子做個保證一樣。這個沒有問題的,他印護著我們。
還不知道!彌陀說,你慢慢念佛,你善根生長,你能生我國。
但佛怎麼說都是爲了揭示我們自性與本質的東西,你要是識得了自性土一時就安樂了。
所以說寂滅光中得真實利益。
我們現在完全可以用自性之光應彌陀報德圓滿之光,回施衆生刹那生滅之光,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自性之光決定是無量壽、無量光,彌陀已經圓圓滿滿的證得了。我們凡夫執著一個生滅刹那的一個妄想,我們只要把這一個妄想回歸、投入、緣起于自性海中就是往生,這沒有問題呀!那個不往生呢?那個不往生呢?彌陀就是這麼慈悲呗!
十四、了達自性實無所得一時安住
自性海中人人本來往生,我們因爲這刹那、刹那的妄想執著,這妄想執著造成了業業,妄妄的相續,此相續實無實質,一時就回歸了!
你知道這無始以來的妄妄相續實在沒有什麼可得的,一時就回入自性海中,得以究竟安樂。
那我們養成習慣了,妄妄相續,一生一世的、一生一世的習慣于這個東西了,怎麼辦呢?
所以說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什麼生死重罪?就是你妄妄相續的心,妄妄相續的業習,這些業習中實無所得呀!
所以了達自性實無所得一時安住,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法性之土,也是我們自性之土,這個沒有問題的。
你就是凡聖都可以得利益嘛!上至等覺菩薩、妙覺菩薩也可以用,下至蜎飛蠕動,你知道隨順就OK了!
蜎飛蠕動,好比說這個猛蟲生起來了它就知道:自性無生滅,生滅幻相中!
自性無生滅,生滅幻相中!
自性無生滅,生滅幻相中。只不過是幻相,它一時就回歸了,這不是往生嗎?
所以他就回到自性刹土得安樂住了!
他如果感到我自性刹土不可認知,彌陀說:你念我的名字,你就回到我的這個不可思議的報土中。
他的報土還是展現自性,你還有疑惑,他又說:你不要害怕,我給你一個保證,我給你一個人性的保證,因爲法性土這裏面沒有什麼人性的東西。
彌陀說:那我就把它人性化後到報土來接引你。
要不然我們一說法性土人就容易迷失。說自性平等,人也容易迷失。
彌陀就把這個自性通過他圓滿的報德給我們人格化了,讓我們接受自性。自性平等、自性清淨這不是彌陀的慈悲嗎?
十五、彌陀用報德來展現自性之妙用
這裏面我們修不來,也行不來,這裏能修來嗎?
這修不來!你要強修,彌陀說:行,我的報土就是修來的,你隨順我的報土願望你來修吧,這是人格化的東西嘛!
就像我到這個家的環境中是一樣,我也不用修個啥,對不對呀?
你說要強修,你也可以修,你說在這裏面再添個啥東西,也可以添,沒有關系,它不影響什麼。
說自性海中無增減,你想增減也不管你,但你要知道其本質無所得失,彌陀教言緣起令人安樂。
所以安心、起行、作業,他第一個就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抉擇于此!
無人抉擇了,彌陀說:來生我刹,我刹平等,這就是個接引嘛。我們說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因爲自性海中你不敢投入,阿彌陀佛說你來,來我的國土,你看我的國土多麼好!
你所有的需要我都有。啊!人性的接度安住于自性海中,不增不減平等一味。
所以阿彌陀佛的教言都從自性一味中流露出來的不可思議的,無差別中流露出來的差別妙用,實際彌陀教言純粹就是一個極人性化的一個法性回施。
居士:把法則整體人格了,讓我們的人格親切了。
慈法師:對,把法性人格化了,讓我們來接受這個清淨平等的法性。讓我們在這個法性中安住而無畏,安住而生種種妙用。
要不然你安住法性會認爲是寂滅你會害怕呀,或者你認爲是空泛的呀,那彌陀就用報德來展現自性之妙用,自性之廣大,自性之自用!
實際一切世間都是自性之自在,我們凡夫他在這個苦樂的抉取中迷失了,遮蓋了自己廣大、平等、清淨的心。
所以這個廣大自在力,在彌陀這個報德中就展現了法性的自在之力,衆生表達的就是在某一因、某一緣的這種迷失的力量,其本性一如,沒有問題的。
那我們要是看到這個本性一如,那個學佛就輕松了!
十六、其體一如
很多人認爲佛修來的,說精進第一嘛,精進波羅蜜。但我說你要是對知見把握不好,修來修去都是修個驕慢,修個脾氣大,修個比別人強。有時候根本不是有意識建立起來的,而是無意識建立起來的。
你看我是個善人,我是修行的人,我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我一天做好多少善事,這樣他就會看不起、或者輕視那些惡的人、顛倒的人、迷失的人、不學佛的人,這就是慢心!
所以我們對于清淨、平等,對于自性的認知,我們要從體上觀察衆生,人就能得平等安樂,平等安樂住。
一個事來了,我們從自性上觀察,一時先回歸對方一個平等無差別,你再來交流就太簡單了。
就是不管你怎麼抉取,其本是無別的,只是表相有別。好比我們現在出家在家只是表相之別,其體你根本沒法別。
所以清淨平等覺,這個無別的作用要是能夠觀察得到了,也就是這個體你能夠觀察得到了。
千差萬別總是妙用!
就是說千差萬別你都會笑一笑,爲什麼呢?因爲體中無別呀!你只能生喜,你不會生煩惱。
哎呀!這個、那個……叮叮當當的,你不會了,爲什麼呢?因爲你其體一如了!
啓用有別,其體一如。
因爲其體一如你而得安樂,所以千差萬別總是妙用,你總是笑一笑。這個是應該觀察和思維的,要不然我們就會攀龍附鳳。
十七、我法無修修
經常看見人在比高低呀!搞這、搞那的,這樣人就不會如實地去透視其本質。
要透視其本質,你要修行也好,什麼也好,你才知道時時刻刻你不修也在修。
就是我們的每一個行爲你不修也在修,不變也在變。
實際修是個變而說,修正嘛。
正其本修其形,你這形不斷的都在變,你時刻都在變,對不對呀?
你不用修它都在修,所以佛說無修修嘛!本無所修是修正。你認爲所修的時候,你已經沒法修正了。
本無所修是修正,你認爲有所修的時候,你已經沒法修正了。
本無所修正呀,其體自修、自正,這是決定的。
因爲它的本體一顯露出來就修正了、校正了,變化只是一個修正的過程。
誰在修正?它不用修它就自正了。所以大道無形,大道無修,你修什麼?
所以說無修修正呀!無修修自然就校正了,本體在校正它,這個變化就是一個修的過程,本體一顯露出來就證實了,變化就是在修、修、修,所以說你無修修中你常修行。
你要拿個架子說我在修行,你可能在打妄想!是不是在打妄想?我不知道。
就是依妄想加上個妄想,認爲自己怎麼樣,如此而已!因爲啥呢?因爲自己沒有透視自性,就是給自己劃了個圈說這個圈裏面就是佛。
說這個圈裏有佛性但它不能表達著佛,所以說佛以無盡莊嚴身顯現在諸刹土之中。它說這都不是佛,誰認爲這是佛誰就是魔了,爲什麼呢?
諸佛無身相現無盡相。
這時候再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好,什麼、什麼唵,班雜(兒)薩朵吽也好,念什麼都是圓圓滿滿的,清清靜靜的。
所以無得無失中生妙用,得得失失中無得失生妙用,總是妙用!
我們的知見的確是需要剖析的。
因爲我們這個“滯“呀,叁點水一個帶字的這個滯,很容易把人滯在一個狀態中。彌陀這個大慈悲呀、大無畏呀、大善巧呀、這個大妙用呀,就是在這個無修修上感動人了。
世間人的這個造作修,這個造作分上的修行,它總是不能得到究竟之體。
他可以見種種相,我們說佛具叁十二相,八十隨形都是修正而來的,這個是沒有問題,諸佛這個十八不共呀、八萬四千法,種種、種種因緣這都是修來的,沒有問題。
但是其體的本質是無修修的!
所以說無修修中修種種法利益世間,所以說佛勤行于種種法而利益世間,都是順性起修。
而凡夫修行都不是順性的,都是妄想建立出來的一個東西。就是“我“,這本來是個妄想了,在“我”上想建立一個東西,那就是積沙爲塔,想在沙灘上建立一個高樓大廈。
你沒有根據,不能成爲事實的。
佛在經典上說煮沙爲飯,你總是熱沙,你做不成粥的。因爲你沒有那個東西,所以佛講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現在人就是第一個正見沒有了,修……。你看佛跟比丘講法就說:我法無修修。他直接就這樣教你,你知道嗎?我法無修修,無修就是修正。
講得很簡單,無漏心智中在無修修中相信了。所以無念念,無修…
《淨土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