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本来安住于净土中,这个真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对这个认识不清了,弥陀说:我的报土跟你的报土有别,你舍报的时候来我国行吧?
什么叫舍报?
你现实也可以舍报呀,你生命舍弃也可以舍报呀,所谓的舍报就是舍弃你的执着,或者你执着尽了时候!不是吗?
十三、摈弃现实苦乐
我们现下也可以把执着放尽,那你放不尽,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等你放尽的那一刻你再放吧,对不对呀?
所以摈弃现实苦乐,我们再来念阿弥陀佛,就是无得的心、无染的心念佛,那你看你每一念都是往生。
这样自性刹土自然揭示出来了嘛!弥陀报德自然印护于你,对不对?你生不生,弥陀的报德都印护着你。
说你念我的名号你必生我国,对不对?他印护着你的,就是这么说我们像给孩子做个保证一样。这个没有问题的,他印护着我们。
还不知道!弥陀说,你慢慢念佛,你善根生长,你能生我国。
但佛怎么说都是为了揭示我们自性与本质的东西,你要是识得了自性土一时就安乐了。
所以说寂灭光中得真实利益。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自性之光应弥陀报德圆满之光,回施众生刹那生灭之光,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自性之光决定是无量寿、无量光,弥陀已经圆圆满满的证得了。我们凡夫执着一个生灭刹那的一个妄想,我们只要把这一个妄想回归、投入、缘起于自性海中就是往生,这没有问题呀!那个不往生呢?那个不往生呢?弥陀就是这么慈悲呗!
十四、了达自性实无所得一时安住
自性海中人人本来往生,我们因为这刹那、刹那的妄想执着,这妄想执着造成了业业,妄妄的相续,此相续实无实质,一时就回归了!
你知道这无始以来的妄妄相续实在没有什么可得的,一时就回入自性海中,得以究竟安乐。
那我们养成习惯了,妄妄相续,一生一世的、一生一世的习惯于这个东西了,怎么办呢?
所以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什么生死重罪?就是你妄妄相续的心,妄妄相续的业习,这些业习中实无所得呀!
所以了达自性实无所得一时安住,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法性之土,也是我们自性之土,这个没有问题的。
你就是凡圣都可以得利益嘛!上至等觉菩萨、妙觉菩萨也可以用,下至蜎飞蠕动,你知道随顺就OK了!
蜎飞蠕动,好比说这个猛虫生起来了它就知道:自性无生灭,生灭幻相中!
自性无生灭,生灭幻相中!
自性无生灭,生灭幻相中。只不过是幻相,它一时就回归了,这不是往生吗?
所以他就回到自性刹土得安乐住了!
他如果感到我自性刹土不可认知,弥陀说:你念我的名字,你就回到我的这个不可思议的报土中。
他的报土还是展现自性,你还有疑惑,他又说:你不要害怕,我给你一个保证,我给你一个人性的保证,因为法性土这里面没有什么人性的东西。
弥陀说:那我就把它人性化后到报土来接引你。
要不然我们一说法性土人就容易迷失。说自性平等,人也容易迷失。
弥陀就把这个自性通过他圆满的报德给我们人格化了,让我们接受自性。自性平等、自性清净这不是弥陀的慈悲吗?
十五、弥陀用报德来展现自性之妙用
这里面我们修不来,也行不来,这里能修来吗?
这修不来!你要强修,弥陀说:行,我的报土就是修来的,你随顺我的报土愿望你来修吧,这是人格化的东西嘛!
就像我到这个家的环境中是一样,我也不用修个啥,对不对呀?
你说要强修,你也可以修,你说在这里面再添个啥东西,也可以添,没有关系,它不影响什么。
说自性海中无增减,你想增减也不管你,但你要知道其本质无所得失,弥陀教言缘起令人安乐。
所以安心、起行、作业,他第一个就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抉择于此!
无人抉择了,弥陀说:来生我刹,我刹平等,这就是个接引嘛。我们说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因为自性海中你不敢投入,阿弥陀佛说你来,来我的国土,你看我的国土多么好!
你所有的需要我都有。啊!人性的接度安住于自性海中,不增不减平等一味。
所以阿弥陀佛的教言都从自性一味中流露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无差别中流露出来的差别妙用,实际弥陀教言纯粹就是一个极人性化的一个法性回施。
居士:把法则整体人格了,让我们的人格亲切了。
慈法师:对,把法性人格化了,让我们来接受这个清净平等的法性。让我们在这个法性中安住而无畏,安住而生种种妙用。
要不然你安住法性会认为是寂灭你会害怕呀,或者你认为是空泛的呀,那弥陀就用报德来展现自性之妙用,自性之广大,自性之自用!
实际一切世间都是自性之自在,我们凡夫他在这个苦乐的抉取中迷失了,遮盖了自己广大、平等、清净的心。
所以这个广大自在力,在弥陀这个报德中就展现了法性的自在之力,众生表达的就是在某一因、某一缘的这种迷失的力量,其本性一如,没有问题的。
那我们要是看到这个本性一如,那个学佛就轻松了!
十六、其体一如
很多人认为佛修来的,说精进第一嘛,精进波罗蜜。但我说你要是对知见把握不好,修来修去都是修个骄慢,修个脾气大,修个比别人强。有时候根本不是有意识建立起来的,而是无意识建立起来的。
你看我是个善人,我是修行的人,我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我一天做好多少善事,这样他就会看不起、或者轻视那些恶的人、颠倒的人、迷失的人、不学佛的人,这就是慢心!
所以我们对于清净、平等,对于自性的认知,我们要从体上观察众生,人就能得平等安乐,平等安乐住。
一个事来了,我们从自性上观察,一时先回归对方一个平等无差别,你再来交流就太简单了。
就是不管你怎么抉取,其本是无别的,只是表相有别。好比我们现在出家在家只是表相之别,其体你根本没法别。
所以清净平等觉,这个无别的作用要是能够观察得到了,也就是这个体你能够观察得到了。
千差万别总是妙用!
就是说千差万别你都会笑一笑,为什么呢?因为体中无别呀!你只能生喜,你不会生烦恼。
哎呀!这个、那个……叮叮当当的,你不会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其体一如了!
启用有别,其体一如。
因为其体一如你而得安乐,所以千差万别总是妙用,你总是笑一笑。这个是应该观察和思维的,要不然我们就会攀龙附凤。
十七、我法无修修
经常看见人在比高低呀!搞这、搞那的,这样人就不会如实地去透视其本质。
要透视其本质,你要修行也好,什么也好,你才知道时时刻刻你不修也在修。
就是我们的每一个行为你不修也在修,不变也在变。
实际修是个变而说,修正嘛。
正其本修其形,你这形不断的都在变,你时刻都在变,对不对呀?
你不用修它都在修,所以佛说无修修嘛!本无所修是修正。你认为所修的时候,你已经没法修正了。
本无所修是修正,你认为有所修的时候,你已经没法修正了。
本无所修正呀,其体自修、自正,这是决定的。
因为它的本体一显露出来就修正了、校正了,变化只是一个修正的过程。
谁在修正?它不用修它就自正了。所以大道无形,大道无修,你修什么?
所以说无修修正呀!无修修自然就校正了,本体在校正它,这个变化就是一个修的过程,本体一显露出来就证实了,变化就是在修、修、修,所以说你无修修中你常修行。
你要拿个架子说我在修行,你可能在打妄想!是不是在打妄想?我不知道。
就是依妄想加上个妄想,认为自己怎么样,如此而已!因为啥呢?因为自己没有透视自性,就是给自己划了个圈说这个圈里面就是佛。
说这个圈里有佛性但它不能表达着佛,所以说佛以无尽庄严身显现在诸刹土之中。它说这都不是佛,谁认为这是佛谁就是魔了,为什么呢?
诸佛无身相现无尽相。
这时候再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好,什么、什么唵,班杂(儿)萨朵吽也好,念什么都是圆圆满满的,清清静静的。
所以无得无失中生妙用,得得失失中无得失生妙用,总是妙用!
我们的知见的确是需要剖析的。
因为我们这个“滞“呀,三点水一个带字的这个滞,很容易把人滞在一个状态中。弥陀这个大慈悲呀、大无畏呀、大善巧呀、这个大妙用呀,就是在这个无修修上感动人了。
世间人的这个造作修,这个造作分上的修行,它总是不能得到究竟之体。
他可以见种种相,我们说佛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都是修正而来的,这个是没有问题,诸佛这个十八不共呀、八万四千法,种种、种种因缘这都是修来的,没有问题。
但是其体的本质是无修修的!
所以说无修修中修种种法利益世间,所以说佛勤行于种种法而利益世间,都是顺性起修。
而凡夫修行都不是顺性的,都是妄想建立出来的一个东西。就是“我“,这本来是个妄想了,在“我”上想建立一个东西,那就是积沙为塔,想在沙滩上建立一个高楼大厦。
你没有根据,不能成为事实的。
佛在经典上说煮沙为饭,你总是热沙,你做不成粥的。因为你没有那个东西,所以佛讲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现在人就是第一个正见没有了,修……。你看佛跟比丘讲法就说:我法无修修。他直接就这样教你,你知道吗?我法无修修,无修就是修正。
讲得很简单,无漏心智中在无修修中相信了。所以无念念,无修…
《净土之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