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之光▪P3

  ..续本文上一页用皆在其中,怎么都不离于自性。其变化无穷、变化无数,它都是妙用!

  变处生喜,变处生乐,而无染着,这就自然归体。就是所谓的大千世间无奇不有,种种妙用一时归体。

  什么体呀?清净、平等觉!

  这时阿弥陀佛就给你个印证,说你没有问题,你有无量寿、无量光你不要害怕。你害怕什么呢?你就由它变去吧。

  所以说种种刹土咸能往生,种种有情咸能往生。这就是给你一个不坏的体,一个清净的体、一个真实的体,此体是个描述罢了!

  所以乘着法性的圆融,无外乎就是在变化中享受其妙用罢了!

  人一旦得妙用就不害怕了。

  害怕失去家庭?害怕失去亲人?害怕失去财产?害怕失去健康?害怕失去……你怕得越多,他就被这个东西所苦住了!

  怕家庭失去了,你苦在家庭上了。你怕爱人失去,你爱人把你苦了。你怕什么、什么就苦你!这是决定无疑的!

  你求什么,什么就苦你!

  

  

  

九、了达生死苦

  

  过去的善知识说“顺缘延岁月,了达生死苦,”什么生死苦呀?就是执着生死,生死才是苦的。你不执着了,了达它了,它就不苦了。它何以会有苦呢?所以说“但有诸乐,无有众苦”你苦什么呢?苦?

  你时时刻刻不用力你苦什么呢?所以说变化处不用力。

  就像最后我说:哎呀,我要赶紧治疗,我要让他们治一治,实际上这个治疗反而比这个病苦还要苦的。的确是这样!这小伙子扎我这两针,比我现在所受的苦要利害得多,你知道吗?

  就是你对这个病的惧怕,要比这个病本身还有苦的!

  好比我面临这个生命的无常,你对无常的怕,比无常要苦得多!无常本身没有什么,无常就是个变化,过去就过去了。但你要害怕它,它就苦你了!

  它本身就是这么回事,就是这么个定数。

  就像我们老了,你也会笑着老。你病了,你也会笑着病。你死了,你也会笑着死。要不然你怕老,它还是老了,你怕病,它还是病了,你怕死,它还是死了。

  怕变,它还是变!所以这世间人就是多一个“怕”字,多一个畏惧,多一个……就是给自己的生命多增加一个额外的东西!

  现在给我治病的这个老中医就特别好,他说:没有什么、没有什么,这个没有什么就是不用怕。治好就治好,治不好就治不好,但他这个“没有什么”就特别重要。什么到他这儿就是“没有什么”!这已经解放了很多。

  但我们平时有病的时候、有难的时候、有烦恼的时候,就会感到不能忍受这个东西。你要静静地、细细地看着它,它没有啥。你只要认为这是你所拥有的东西,他慢慢就松弛了。一急、一急你就开始痛苦了。

  所以不要怕老,总忌讳老,忌讳年龄。说这个说那个,忌讳这,忌讳那。

  你一天、一天的肯定是在老呀!怕这个,怕那个,也总是会老呀。

  男女都一样,挺在乎自己的。

  人对于生命的认知往往还是逼迫的多,就是所谓的急于想去改变它,你看这社会上的人都想急于改变自己。

  你就不用想也都会改变你自己!

  时间会改变你,你不用着急。

  没有发财想发财,没有老的想要老,没有文化的想要有文化,没有本事的想学本事,你不用着急,你就慢慢地去做吧!

  哪个人不是在变化着的呢?说吧!成住坏空,生老病死。所以放在器世间就是成住坏空,这些无情东西就是成住坏空,人就是生老病死,这太公平了。

  生老病死很美妙的,对不对?你要看透生老病死了你就感到平等了。就这么说吧,你会很松散地去面对生老病死,要不然人一直就会紧紧巴巴的。

  居士:总想抓住一个什么东西。

  慈法师:抓住了吗?从古到今哪个抓住了的呢?猴子捞月是对人的捞命稻草的一种讽刺。

  很多猴子都在生生世世捞月亮,本来得不到的东西想要得到,这不是在捞月亮吗?

  

  

  

十、能不能够破除我执?

  

  这个如来藏性教给人感觉就是要彻底地揭示这样一个东西:就是你不要顾虑你是个凡夫,你不要顾虑你伤害过世间。你也不要顾虑你有多大的能力,佛又有多大的能力,你不要顾虑这个。你知,知能不能做这个事情?能不能走出这个世间?

  你知,知你能不能够破除我执?这反而是最重要的!

  你能破出我执了,那就没有差别。佛没有差别,你也没有差别。

  你要不能破除我执了,那凡夫就是凡夫,我就是我。

  你跟什么差别都很大,因为啥?你总不相同啊!

  所以众生各个随类而别,随类而建,随类而用。

  千差万别种种种类、种种思维、种种形象、种种具足,谁都没有办法!

  但要能破除我执得见其本,了解相之别、用之别。明其了本,你还有什么迷失的?还什么挣扎的?

  所以这个彻还本源,识本就识末了。

  用在末相,一般我们的相都是末尾的东西。就是性本质一个末尾的东西,你去追求它干什么?

  但你坏它干什么?你怕它干什么?只能说是一个时空、一个因缘,因果在起作用,你就面对它就OK了!

  所以阿弥陀佛就说九界众生咸能往生,蜎飞蠕动之类亦复如是。这彻底揭示了这个自性海中流出众生相、法界相、差别相,此种种差别中实无差别。

  就其本质法界清净,所谓无边光佛刹一时现前,它是本质所现,所以清净平等觉揭示了法性的本质!

  光耀十方世界,一切差别众生一时回入平等世界。平等世界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什么、什么、什么一切诸天不能,极乐世界大用什么都是一样,为什么呢?心性一如,缘起平等故,所以正觉华化生,非是造作分。

  所以造作分中可以生妙用,它不昧失于造作。就是在现前造作中也不昧失其中,这个造作也是无自性,造作也是个缘起罢。

  缘生缘灭了无可得,所以一时回入空明之性。这个地方没有什么,人就在这个世间,在这个所谓的教言中。

  说什么无量光佛刹,说什么阿弥陀佛有大愿,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就能体会真实不虚了!

  此一念与佛之一念相应不二,法身认知。你这个地方不增不减,恒古恒今的,谁也不能动摇,此一念谁也不可毁坏、不可增减。

  

  

  

十一、得失皆是梦幻事

  

  居士:就是要在这个“亦无所得故”这儿不断地确认它。

  

  慈法师:是啊!它时时刻刻本来无所得失,观其本你就究其性,你就了解了它。

  时时处处你能得到什么?你能失去什么?实在是无得无失。

  只是在生妙用,这个用就是无中生有之用,有中本无之用,实在是不可得失的。

  不可以以得失取,但是因缘而生,如此而已!

  你不可取其实,你也不可取其虚,对不对呀?只是缘生缘灭!

  说梦幻苦乐呀,梦中人觉知苦乐。

  所以出梦之人只是观察苦乐,而无苦乐可得!你出梦之人,你苦乐根本没有啥得失了,对不对?

  说梦中之人享受于苦乐,所以菩萨入梦幻众生心智中,在苦乐之中安详于生命,度化于苦乐众生。实在是令众生觉知,觉知实在是无苦乐可得!

  所以运用这个苦乐令众生觉知,实际是随顺众生苦乐而觉悟众生罢了!

  你在梦中肯定是患得患失的,就像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还得患得患失的。那觉悟之人早已知其事实,何有得失呢?

  得失皆是梦幻事呀!所以说梦中之人才去争得争失的。

  遇梦中人说话,才以得失说,实际是召唤其醒过梦来。幻梦之中,梦中实无得失可得,这个时候人才可以醒梦,醒梦是不是大觉之人呢?

  所以一般我们的醒梦,只是说从理、相上觉悟了,从教言上觉悟了。

  但你亲证这个东西了没有?没有证的时候,只是你言说的一种觉悟,这时候你就要细细地在梦中真正的觉悟。

  过去《大日疏抄》上讲:你在梦中当真,在白日里当梦。

  你在梦中当真,你肯定在梦中都计较得失,那你在这个世间你怎么不会害怕这、害怕那的。

  在这个世间你啥也不要害怕,你不要患得患失。在梦中你要细细地看看那是个啥东西?人自然就解脱了!

  所以我们只是在做一个得失的梦,梦幻、梦境罢了,在对待梦境中患得患失罢了。

  你要走出对待了,你还患什么得失?人心要没有对待,人不得究竟安乐吗?

  就是对待造就我们的梦幻世界,我们在这里面挣扎呀,所得所失的!醒梦人你要什么得失呢!

  就是对待世界造成的一个梦想,得失的梦想,好坏的梦想,佛魔的梦想,苦乐的梦想,这就是我们用对待的心所设计出来的梦想。

  弥陀教言清净平等,你在得失中观察它,没有得失之本,它没有这个实处,那你就是在梦中就觉醒了!

  就是我们在世间平时的生活,一个事情得了,一个事情失了,你真正观察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在做得失的时候你就能知道这一个得失纯粹是个因缘,实在没有实质的东西!

  实在是没有一个实质的东西。

  

  

  

十二、舍报就是舍弃你的执着

  

  净土教言有一个十分特定的东西,缘起即清净心,缘起即清净土,说生者即生!

  说本来往生故,众生不知,佛说往生,令众生随顺而得往生!随顺什么?随顺自性观察现缘,现缘无得无失回到自性之中。

  众生不知了,不知了,佛说:我有国土,你来我国土行不?你说不行,我还要在现实中生活,我不能到你国土。他说:你不行了,你临终来到我国土行不?你这个果报尽了你到我国土行不?

  众生还不知,说:哎呀,可能是我不死我这个果报还不尽,那他就等着死的那天往生净土。

  实际就在我们这个现缘中我们就能放弃得失,来观察弥陀的净土。

  所以说,即生即得往生,真实不虚的!自性刹土无有边际。

  自性刹土没有差别的,对不对?你不管是说佛的自性,我们的自性,一切众生的自性都是无别呀!

  凡圣自性无别,所以自性刹土中我…

《净土之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