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香河“天下第一城”皈依法會上的開示

  開願法師在“天下第一城”皈依法會上的開示

  這都是由于過去生中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進入了佛門,成了一名學生。學習什麼呢?學習佛法。佛法教導我們什麼呢?讓我們真正地破迷開悟,找到我們人生生命的真谛,成就我們無量的功德、無量的福報、無量的智慧。這是我們學佛要得到的。

  佛法首先把果報給我們展現出來。我們學佛有什麼好處啊?我們讀一讀《無量壽經》明了了,讀一讀《阿彌陀經》清楚了,那是佛菩薩生活的世界,那是佛菩薩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美好的展現,爲我們呈現出這麼殊勝的果報。大家讀了經,看了佛菩薩的生活環境,生起了無限的向往,生起了恭敬之心。所以我們學佛、修行,也是這個道理。離苦得樂,成就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這是成果。

  前提就是我們要能夠真正地認真學習,徹底明白宇宙的真相,明白我們生命這個演變的過程。非常重要。爲什麼諸佛菩薩他們能生活在極樂世界,能生活在那麼清淨、圓滿的佛國土,而我們衆生生活在煩惱的世界,每天苦惱無量,憂愁障礙著你每天的生活,引起你家庭的不健康、身體的不健康、心裏面痛苦不堪。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所以我們學佛了,就要像佛菩薩一樣,把我們的世界也不斷往上提升、不斷改進,都能變成像佛菩薩生活的環境那樣,那麼快樂、那麼自在,就對了。

  我們衆生這個心總是很難放下。即使痛苦,即使煩惱,還是不容易放下。痛苦也習慣了。這痛苦總是牽纏著你,不能放下。如果你放下了,痛苦還有沒有了呢?痛苦就減輕了,沒有了。佛法教導我們,痛苦、障礙、業障,不是別人給你製造的,你生活的苦惱,也不是別人給你設定的,完全都是自己給自己設計的。誰來設計的呢?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念頭來決定我們一生的命運,一生的生活環境。它來決定的。

  所以佛門裏面常講,業力牽纏。就是我們八識田中所種的種子無量無邊,感應我們的生活環境、生活世界變化多端。我們每一天的念頭,每一時的念頭,變化不定。每一天,我們的生活都在變化。我們只是覺察不到而已。甚至于我們這個念頭,不但每天不一樣,每一小時不一樣,每一分鍾不一樣。念念不相同。前念過去了,後念又生了。前一念決定不是後一念。後一念剛剛消失,連續不斷都全部爆發出來。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所以你痛苦了。

  沒有關系啊,可以改變。學佛了就有辦法。佛告訴我們,因我們已經種下了。意識裏面,痛苦的這個種子已經在裏面存在了。怎麼辦呢?我們遇到佛法了以後,每天能夠行善、想善、做善,你的痛苦的這一面就不容易發作。我們內心深處,本來就應該有快樂的一面。快樂的一面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是建立在幫助別人的基礎上。我們做一件好事,做一件善事,我們得到的快樂,甚至于比你幫助的這個人得到的還要多。可見善心善行是滋養每一個人身體和心靈非常好的養分。一定要知道。

  所以佛教導我們首先的基礎,就是斷惡修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是學佛的基礎。所以我們看到經書裏面一打開,叫“善男子,善女人”。我們是一個善人,進而我們的人生就沒有那麼多的苦難,就能從這些痛苦之中超越解脫一部分。非常關鍵。佛教是教育,是開啓我們心靈的智慧,讓我們每一個人在這種束縛、煩惱的境地當中,把自己心靈美好的境界給開發出來。

  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都應該成佛才對。成佛有什麼好處呢?成佛受用不可思議,神通道力究竟圓滿。佛就是對于宇宙人生真相徹底覺悟、徹底明了的人。對于宇宙事實真相已經明了了,已經覺悟了,但是不圓滿,我們稱之爲菩薩。比菩薩再差一點,我們稱爲羅漢。我們對這個世界宇宙一無所知,甚至于出現了種種的妄想、錯誤的觀念,這叫凡夫。對這個宇宙,你看錯了,你想錯了,完全不了解,造成了一個痛苦的世界。

  這個六道輪回,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有沒有呢?有,誰又能看得到呢?佛說有,一定是有。爲什麼有呢?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不光光我們每一生(這生過去了,來生又去輪回了,這個是很粗的相),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輪回。每一個念頭在轉變,每一天都在輪回,這個輪回的現象是每時每刻都在。我們所認爲的這個輪回現象很粗。我們一般人的觀念,認爲這個人,從母親懷胎的時候,10個月,下到人間來了,是個嬰兒。這個嬰兒,他的生命開始了,人生起點開始了,慢慢變成一個少年,變成一個中年,然後到老年,活到長壽,90歲、100歲過世了。我們看這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到變老,這個過程,然後死掉了,又去輪回去了。這是我們人生階段裏面一個大的輪回現象。那我們設想一下,這個輪回,難道是100歲,一刹那過去就輪回了嗎?不是。我們看這個小孩子,1歲的想法和2歲不一樣,2歲的想法和3歲不一樣,10歲小孩的想法和20歲的不一樣。到你80歲的時候,他對社會的認識、記憶沒有了,他所想的是什麼?他童年是怎麼樣的,年輕時是怎麼樣的,都是記憶過去,印象裏面所存在的潛意識都是小孩的意識,所以稱謂這些老人叫“老小孩”。這就是輪回的現象。說不定他來生又變成小孩了。這就是輪回呀。這個相很粗呀。我們衆生之所以有這些現象的存在,迷惑造成的。

  有些人就會問了,我很聰明呀,很有智慧呀,我很有福報呀,又當領導,甚至于財富很多,我很有智慧呀,怎麼會沒有智慧呢?佛講的有沒有智慧,不在于你現前這個人生的頻率,這一段你擁有什麼、你得到什麼,這是短暫的,整個事情是像流水一樣,刹那不住。你今天擁有的不會長久。不但外在的物質你擁有得不會長久,你這個身體都不會長久,它每天在變化,每天在變老,不停地邁進死亡。這就是一個現實問題呀。你自己的身體你都得不到,你說我得到了全世界、我得到了所有的財富,請問你得到了沒有?這是個妄念,是個妄想呀。你認爲你很聰明,聰明嗎?沒有了解事實真相。是這個道理。所以學佛了,要把這個宇宙真谛搞明白。

  搞明白以後,工作要不要做呢?工作還要去做。家庭要不要去照顧呢?還要去照顧。所以學佛不妨礙工作,也不妨礙你的家庭。“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妨礙世間法,不壞世間法。就這個道理。所以不要把這個事情給弄混了,不要把它給分開了。學佛了,對家庭産生障礙了,甚至于家人不理解了,這是錯誤的。首先我們一個學佛弟子,要在家庭當中,得到家人的尊重和理解,這就正確了。爲什麼呢?因爲你是一個善人。在老人面前你是一個孝順的兒孫。所以在整個家庭裏面,你是賢妻良母型的,甚至于模範型的,哪有人不尊敬你的道理呢?學佛的出發點在這裏。這是一個基礎。所以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佛法不是玄學。究竟高深的智慧,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在于點點滴滴。如果離開現實生活,佛法又從何說起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了,學佛了,一定要把家庭不和諧的因素消除掉,把我們過去的想法、自私的念頭給去除掉,就對了。過去只想著自己、自己的小家庭範圍。自己的父母照顧得不夠,對你們的公公婆婆照顧得不好,都要反思,都要照顧他們。他們本來不學佛,甚至于不了解佛法,看到你的轉變,他們就會很欣慰、很好奇,哎呀我這個媳婦,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以前很有個性,甚至于脾氣很暴躁,現在怎麼改變了呢?現在怎麼變得那麼好了?他們就會有興趣了。哪一天知道你學佛了,他們就入佛門了。哎呀原來佛那麼好。別人都教化不了的,佛菩薩把你給教好了,他們對佛菩薩就有恭敬心了。等于你把他們度入佛門了,你也是功德一件。孝養父母要從這個方面入手。

  你剛開始就讓他們去誦經吧,去念佛吧,去做種種的事情吧,他們不容易了解,不了解就會有排斥。一般人所講的先入爲主,他幾十年的這個傳統觀念,這個生活模式已經形成了,對一個新鮮事物,無論是好的與壞的,都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在這種過程當中,一定要能夠隨順,要善巧方便,久而久之,這些矛盾都能化解。不能夠用自己的意氣用事,趕緊把一切衆生度成佛,更有甚的,我把我自己的丈夫度成佛,我把我的兒子度成佛,把我的父母度成佛,別人的佛暫時先放著。這是自私的念頭啊。這樣能不能度呢?反道而行了。反而很麻煩。你很著急啊,一著急難免做錯事情,難免很偏激,引起一家人的意見、反對,都不高興。這是錯誤的。所以天下人都是你的父母,一切衆生都是你的兒女,你爲什麼對其他衆生不著急,那些有緣你該幫助的你不去幫,那些因緣還不到的,你非得讓他去學佛,非得讓他立刻就成佛。你說你不煩惱嗎?煩惱是自己找的。要明了。

  怎麼辦呢?首先我們自己,要把我們的心態調整好,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正知正見,就對了。首先我們的知見正了,我們的方向正了,你才能夠逐步地往上進步,你才能影響到你身邊的人。佛教非常科學,非常有方法。有圓滿的理論,有周全的方法,普度九法界衆生。我們人只是一小部分,佛的能力是度九法界衆生,天人都可以度。天人的智慧比我們人的智慧高得太多了。

  所以我們學佛了,學佛的智慧,學佛的能力。怎麼能得到呢?用虔誠的心去誦經,虔誠的心去念佛。就對了。先把你自己提高到一個高度。提升到一個高度不是貢高我慢,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更加地謙和、更加地有智慧,就對了。不能說我學佛了,將來我到極樂世界去,你們沒有學佛的人,你看天天還在造業,你們肯定下地獄了。別人就會很反對你,很反感你。好,我們都下地獄了,你這個要生極樂世界的,你怎麼還不去呀?你怎麼還在這裏呀,和我們這些下地獄的人天天在一起呀?所以說很尴尬了,不應該這個樣子。

  所以四攝法裏,要同事、利行,原因在于我們是真心地想幫助他,真心地關心他。他會感受到的。我們言語要柔和,不能拿著佛經去批評,拿…

《香河“天下第一城”皈依法會上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