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緣分”用現在科學的名詞講就是“條件”,種種的條件具足了,我們這個事情就能成功了。一個條件不成熟,這個事情就有欠缺。
我們今天能聚在一起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有事,你很忙,你的緣分就不具足。所以,都是“緣起”相聚,但是沒有實體,每天的生活都是遷流不住的。雖然我們在一起兩個小時,但是兩個小時是每一分鍾每一分鍾組成的,再說細一點,是每一秒鍾每一秒鍾組成的。所以這個時間是刹那不住在流動。
佛經裏面告訴我們“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我們兩個小時是每一秒每一秒累積出來的,你說這一秒是你自己,這一秒已經過去了;你說下一秒是你自己,下一秒還沒有來臨。所以,找不到一個真正的自我。“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才是我們衆生生活的一個事實真相,只不過是細心的人才能夠觀察得到,佛菩薩用禅定的境界看到了而已。我們每天妄念很多,每天思想很亂,所以覺察不到生活的一切是“諸法無我”的,諸行是沒有長久的。
你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你就知道,雖然“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我們起個善念,未來的一切環境會往善的方向轉變;我們起個惡念頭,它就會往惡的方向轉變。所以天堂,是我們無數個善念積累變成的;地獄,是我們無數個惡念積累變成的,也是無常的。我們善念積累得厚,我們天堂的福報就大!我們惡念多,將來的苦報就很多。這不是迷信,這相當的科學。
就像我們一生當中也是同樣的道理,過去善心善行幫助的人多,成就的人多,你的一生就很快樂,你的一生遇到的貴人就很多。沒有看到說一個人得勢的時候常常去欺負別人,或者是說去害別人,他的晚年能夠很灑脫很快樂,這個很困難。
原因在什麼地方?因果的規律不是哪一個人發明的,也不是哪一個人創造的,這就是自然的一個法則。法則如此,是自然的,就是我們對外面的世界有什麼一個的力量出去,就有一個反力量回饋于我們。我們用一個善的力量出去,回饋我們的全是善的。雖然有可能現在沒人理解,或者是你這個善沒人能夠接受,不要緊,你善的訊息傳遞出去,總有一天善的果報會來。
昨天在和一位老教授交流的時候,就談到中國傳統文化所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我說“時間”未到,老教授說,不是“時間”未到,是“時辰”未到!老人們對這個事情都非常地相信,因爲這一生當中所經曆的,其實身邊就有,一生當中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身邊的鄰居,就是一部圓滿的因果經。
我們細心地體悟,佛法就在身邊。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成就世間法,這是佛在世間的目標,目的,讓一切衆生都能夠離苦得樂,都能擺脫痛苦。佛說既然“諸行無常”,你的痛苦也是無常的,煩惱也是無常的。既然無常,你爲什麼不換一個想法,換個思想呢?
所以,在學佛的時候,剛剛入佛門,感覺自己業障深重,障礙很多,不要緊,業障也是假的,因爲“諸行無常”,只不過是我們在我們潛意識當中,這個妄念太多了,積累的錯誤的念頭這個力量太強了,一下子轉不過來,轉變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們只要發願,只要有信心的話,一定可以的。主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要負責任,對人生要充滿信心,這樣才可以。
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就是讓我們從煩惱,從痛苦的世界提升到天堂,至善純善,就是天堂的世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由于不明白,誤信了自己的感覺,自己不爲自己,那誰爲自己?其實是錯誤的,因爲沒有自己,哪一個才是自己?衆生才是真正的自己。
佛告訴我們說,我們在這個小生命裏面,是刹那在變動的,每一分鍾每一秒鍾生命都不斷地在旋轉。這一秒鍾是一個高興的念頭,下一秒鍾就不高興了,或者想到痛苦的事情又很痛苦了,是無常的,是變動的。但是在變化裏面有一個不變,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它不隨著你的心情變化而變化。這是我們衆生所不知道的,佛一語道破,說在佛門裏面叫“法身”。“法身”是什麼?法身是衆生衆緣和合的真身,因爲有了這個真身,我們一切衆生才能夠“無量壽”“不生不滅”。
是誰不生不滅?是我們的真心、真身。是它!成佛就是我們真正地覺悟人生的事實真相,找到本體,就像過去高僧大德所講的“找回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因爲我們的心有妄動、有障礙,所以才感應我們的生活出現了種種的界限、痛苦。只要真正灑脫、真正自在,你生命裏面的界限就會很少。
在我們修行當中,首先要把心量拓開、放大。中國人常講“量大福大”,只有量大才能包容,量大了以後,你這個心才能夠自在。心量大,不容易受傷;心量很小,這個人一點讓你不如意,你就發火,你就很痛苦,這是錯誤的。如果你把你的心量放得很開,這些問題就沒有了。所以佛很聰明,佛教導我們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包虛空以後,幾個人在這個虛空中像微塵一樣,所以他任意地出,任意地進,都傷害不了你,因爲你的心大。
爲什麼你會受到傷害?因爲你的心量不夠大,遇到一點事情,你的心就受傷了,那到頭來吃虧的是誰?不是別人,是自己。自己因爲不明白事實真相,自己吃虧了,才造成我們那麼痛苦。我們真正念佛,是爲了把我們的煩惱心、有障礙的心回歸到一句“阿彌陀佛”,回歸到清淨自在。
“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在《阿彌陀經》裏面告訴我們,是無量光、無量壽,“光明”代表智慧,也代表空間;“壽命”代表時間,所以是無量的空間、無量的時間。“時空”是無盡的,所以阿彌陀佛的聖號就代表“時空無盡”。
“時空無盡”是什麼呢?佛門裏面的專業術語叫“佛性”、“法身”。如果落實在我們每一個衆生身上,是我們每一個衆生的真心。你的真心就像佛經裏面講的,“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之所以我們現在有痛苦,生病, 就是因爲我們的心結不通。心結不通,因果的自然法則,你動一個什麼念頭,感應這個身體就起一個什麼樣的變化。
這樣是不是唯心主義?其實則不然。如果真正地來說這個事情的話,其實“心”和“物”是一體的。有“心”的認知才有“物”,有“物”才能體現你的心!所以在佛門裏面講:“心物不二”,才是真正的真理。我們佛門弟子最忌諱的是偏激,我們是唯心的,“物”給放一邊了;我們是唯物的,“心”又給丟了,這不是佛法的真正意思。真正的意義是告訴我們: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裏面有圓滿的物質,圓滿的物質裏面是通過心來認識的,所以他是一體,這才是佛法的解釋。
我們就知道了,這個身體的行動是誰來主宰的?是我們的心。心是總司令,說讓你去動動手,是誰發出的命令?科學家講:你的大腦發出的命令。大腦的哪個細胞發出的命令?再追究下去是個無形的力量,這無形的力量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
我們口幹了,想喝水,誰發出的信號?身體需要水了,這個信號傳到你大腦裏去了,大腦裏面有個力量,給你賦予行動,然後有了結果。所以說真正讓我們明了,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每一天的念頭、想法多麼重要。
尤其我們年齡比較大一些的老菩薩們,一生當中爲國家、爲人民做了很多貢獻,真的是爲了民族的發展,把自己的心血、自己的精力都奉獻出來了。這個時候退休了,更應該把自己的心態調整過來,好好地來誦經、念佛,目的是什麼呢?就是把我們這顆心重新地淨化,回歸到我們純淨純善的清淨的生活境界裏面,你就不容易生病了。
我們每天念“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在念“阿彌陀佛”,爲什麼呢?因爲我們這個心,幾十年當中,在紅塵俗世中已經埋沒得很深,已經是妄念很多,無法控製,愛發脾氣,或者是說煩惱的事情、憂慮的事情很多。既然說了,“諸法無我,諸行無常”,過去的已經是過去了,你爲什麼不灑脫點?過去的都過去了,人生重新開始,那多麼好,多麼祥和。
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純淨、純善,這也是佛門的養生之道,每天多開心。念“阿彌陀佛”就是念無量光、無量壽,無盡的時空和我們的真心相應。念佛不是迷信,所以別人見著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祝福你無量光、無量壽,多麼好!
佛教的真正意義
我們要明了,佛教從創始到現在幾千年,其實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給我們人類文明,給我們的心境增添無限的能量和法喜,這才是真正的意義。這幾千年當中,不斷地發揚光大,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智慧和光明,這才是它真正的意義所在。
我們初一、十五去廟裏敬香、磕頭,僅僅代表我們對佛的一種恭敬,對老師的一種探望,表尊師重道。在座的老菩薩們應該很清楚,過去讀書的時候,見到孔老夫子的像要磕頭、禮拜,同樣一個道理,這就是表明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非常的厚道、非常的優秀,表示我們不忘記老師的恩德。我們清明去掃墓,也就是表我們對祖先、對父母恩德的一種懷念,那不是迷信,這是所謂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聽說咱們中國拜祖宗,外國人很莫名其妙,說祖先你們都沒有看到,你們都不知道他們長得什麼樣,怎麼去拜呢?所以他們就很不理解。在中國可不是這個樣子的,中國人一提到我們是炎黃子孫,多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都是一家人,大家庭。外國人沒有這個概念。所以我們中國人能夠團結一致,能夠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心很齊,因爲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一家人。不過是每一個支派,每一個流域,每一個生活方式不一樣,才造成我們在每一個地方的文化上的小差異,總體還是非常圓滿的。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傳統能夠代代相傳,能夠發揚光大的原因,這是其他國家非常羨慕中國的。
包括佛教也是如此,佛教在印度發展了幾百年以後,就開始衰落,開始沒有。等傳到中國以後,因爲中國文化,中國人的人心有很深厚的基礎,佛教到中國以後,…
《與老領導交流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