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定指要 附錄:《頓悟入道要門論》淺釋▪P4

  ..續本文上一頁顯示,令汝惺惺得解斷疑。譬如鑒照像之時,其明動否

  不也。不照時亦動否

  不也。何以故

  爲明鑒用無情明照,所以照時不動,不照亦不動。何以故

  爲無情之中無有動者,亦無不動者。又如日光照世之時,其光動否

  不也。若不照時動否

  不也。何以故

  爲光無情故,用無情光照,所以不動,不照亦不動。照者是慧,不動是定。菩薩用是定慧等法,得叁菩提,故雲定慧等用,即是解脫也。今言無情者,無凡情,非無聖情也。

  問:雲何是凡情,雲何是聖情

  答:若起二性,即是凡情,二性空故,即是聖情。

  問:經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其義如何

  答:以言顯義,得義言絕,義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絕言,故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謂得義實際,更不起觀,不起觀故,即是無生,以無生故,即一切色性空,色性空故,即萬緣俱絕。萬緣俱絕者,即是心行處滅。

  問:如如者雲何

  答:如如是不動義,心真如故,名如如也。是知過去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現在佛行此行亦得成道,未來佛行此行亦得成道,叁世所修證道無異,故名如如也。維摩經雲,諸佛亦如也,至于彌勒亦如也,乃至一切衆生悉皆如也。何以故

  爲佛性不斷,有性故也。

  問:即色即空,即凡即聖,是頓悟否

  答:是。問:雲何是即色即空,雲何是即凡即聖

  答:心有染即色,心無染即空。心有染即凡,心無染即聖。又雲,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滅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

  以上部份,第一層講定慧的關系。其要義是定慧等用即解脫。關于定,有的人有誤解,以爲只有打坐時具有一定外在形式,全身端坐,不言不笑,才叫定。當然這是定。但“常攝在定”並非指一年到頭都在打坐,所以大珠禅師說,不論你說不說,都處于定中,因爲你是用定性去言說,去分別時,言說分別都是定,定的特質是湛然不動,如明鏡照物一樣,無論照與不照,明鏡都不動。這種定性,是指我們的心處于不動時才能出現的。功夫純熟了,可

  以常處于定中,做什麼事都不影響,反而做得更好。修到這種境界,是得自在了,得解脫了。

  第二層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兩句名言,見于《璎絡經》下、《仁王經》、《維摩诘經》。這是佛典中關于真如、實相義的極旨。所以大珠禅師要專門提出來講。其文字義是指真如實相離一切語言概念,語言概念已不能表達。心行指心念,心行處滅指一切生滅變遷的心理活動皆停息。真如實相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也不能用心思去思議。這兩句也是離概念分別而契證真如的法要。大珠禅師從得義是空空即是道的角度,加以诠釋,具有特色。

  第叁層講如如之義。如如是不動義,叁世諸佛皆以行此法而成佛。如如是梵文 Tathata的意譯。同類概念還有真如、實相、法界、實際、真際、真性、實性、法性、佛性、法身等。般若經以諸法普遍共具共依的空性爲真如。大乘起信論說:一切諸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解深密經說到七種真如,但若論其體,唯一真如即如如也。

  第四層講即色即空。這是般若部經論十分重要的關于色空的理論。有一種觀念,認爲色爲實有,空爲虛無。其實,色之爲色,非在而有,非滅而空,非過去而空,是當體即空,其體本空。空之爲空,不是以有無爲標准的,不能認爲有就不空,無就是空。大珠禅師以心有染爲色,心無染即空。又以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指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滅而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很透徹明確地闡述了色空觀。

  問:經雲盡無盡法門如何

  

  答:爲二性空故。見聞無生是盡。盡者,諸漏盡。無盡者,于無生體中,具恒沙妙用,隨事應現,悉皆具足,于本體中,亦無損減,是名無盡。即是盡無盡法門也。

  問:盡與無盡,爲一爲別

  

  答:體是一,說即有別。

  問:體既是一,雲何說別

  

  答:一者是說之體,說是體之用,爲隨事應用,故雲體同說別。喻如天上一日,下置種種器盛水,一一器中皆有于日。諸器中日悉皆圓滿,與天上日亦無差別,故雲體同。爲隨器立名,即有差別,所以有別,故雲體同,說即有別。所現諸日,悉皆圓滿,于上本日,亦無損減,故雲無盡也。

  問:經雲,不生不滅,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答:不善不生,善法不滅。

  問:何者善

  何者不善

  

  答:不善者是染心。善法者是無染漏心。但無染無漏,即是不善不生。得無染無漏時,即清淨圓明,湛然常寂,畢竟不遷,是名善法不滅也。此即是不生不滅。

  問:菩薩戒雲,衆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其義雲何

  

  答:佛戒者,清淨心是也。若有人發心修行清淨行,得無所受心者,名受佛戒也。過去諸佛皆修清淨無受行,得成佛道。今時有人發心修無受清淨行者,即與佛功德等用,無有異也。故雲入諸佛位也。如是悟者,與佛悟同。故雲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從清淨心生智,智清淨名爲諸佛子,亦名真佛子。

  問:只如佛之與法,爲是佛在先,爲是法在先

  若法在先,法是何佛所說,若是佛在先,承何教而成道

  

  答:佛亦在法先,亦在法後。

  問:因何佛法先後

  

  答:若據寂滅法,是法先佛後。若據文字法,是佛先法後。何以故

  一切諸佛皆因寂滅法而得成佛,即是法先佛後。經雲,諸佛所師,所謂法也,得成道已,然始廣說十二部經,引化衆生。衆生承佛法教化修行得成佛,即是佛先法後也。

  問:雲何是說通宗不通

  

  答:言行相違,即是說通宗不通。

  問:雲何是說通宗亦通

  

  答:言行無差,即是說通宗亦通。

  問:經雲,到不到,不到到之法,雲何

  

  答:說到行不到,名爲到不到。行到說不到,名爲不到到。行說俱到,名爲到到。

  問:佛法不盡有爲,不住無爲。何者是不盡有爲

  何者是不住無爲

  

  答:不盡有爲者,從初發心,至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後至雙林入般涅槃,于中一切法,悉皆不舍。即是不盡有爲也。不住無爲者,雖修無念,不以無念爲證,雖修空,不以空爲證。雖修菩提涅槃,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爲證,即是不住無爲也。

  以上第一層講無盡法門。在佛法中,無爲法離生滅之相,稱爲無盡,此系權教所談。又:“有爲法之緣起,一多相即,故爲無盡”,此系實教所談。這裏需說一下《華嚴經》中十地品所說的十無盡,才能明白無盡之義。初歡喜地菩薩發廣大之願,以十無盡而成就,若此十句有盡,則我願亦盡,此十句無盡,故我願無盡。一、衆生界無盡。諸衆生皆依世界而住,世界無盡故衆生無盡。二、世間無盡,一切世界依虛空而住,虛空無盡,故世界無盡。叁、虛空界無盡,虛空遍十方而無有際限,虛空無盡也。四、法界無盡,稱于真如之法而說無量之法,法界無盡也。五、涅槃界無盡,無量之衆生入于涅槃,涅槃界無盡也。六、佛出現無

  盡,佛出現而說法度生無盡也。七、如來智界無盡,如來之智慧,能知自心所緣之法界無盡也。八、心所緣無盡,如來之智所照之境無盡也。九、佛智所入境界無盡,佛智所證之境界無盡也。十、世間轉法轉智轉無盡,世間轉者,展轉而攝入前之衆生界世界虛空界也。法轉者,展轉而攝入前之法界涅槃界佛出現界也。智轉者,展轉而攝于前之如來智界心所緣界佛智所入境界也。世法智之叁種展轉含攝而無窮也。

  大珠禅師說,于無生體中,具恒沙妙用,隨事應現,悉皆具足,于本體中亦無損減,就叫無盡。也就是盡無盡法門。

  第二層講不生不滅。不善者是染漏心,善法是無染漏心,無染無漏,就是不善不生,善法不滅。

  第叁層講佛戒。佛戒就是清淨心。修清淨行得無所受心的人,就名受佛戒。佛法所說的無所得心,是指無分別智。相反,有所得心,是取相之心,有所得者,名爲無明。

  第四層說佛與法誰先誰後。

  第五層說通宗不通之理,言行相違,說和行不一,即是說通宗不通。言行一致,說通宗亦通。關于“宗通說通”出自《楞伽經》卷叁。宗通,指修行者超越一切心、意、意識而自內證的自覺聖境界。亦即經過修行實證而對佛性的通達。說通,指佛隨機說法,引導衆生。宗說二通是大禅師必需具備的條件。即是自己要實修實證,才可說法度人。

  第六層講到不到、不到到之義。

  大珠禅師強調說行如一,智與行並重。說到就要行到,行到也要說到。修持者若只能自修而不能說法是不行的。只會說法而不會實修不去實行也是不行的。這裏的說字,含有宣說、解說、論說之義。本層所說之義理,與上一層宗通說通之理,是有區別的。宗通說通強調言行一致。本層所說之理,強調“說到行到,行到說到”。要求對修持應達到已達到未達到的境界,要有正確而深刻的理解,能作出正確的解釋。

  第七層講佛法不盡有爲,不住無爲,佛法中有爲法是指依因緣而生之法,無爲法是不依因緣而起之法 (“爲”是造作之義,有造作謂之有爲 )。從初修至涅槃,不舍一法,就叫不盡有爲。雖修無念不以無念爲證,雖修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爲證,這就叫不住無爲。這一指導思想,對修持者十分重要。

  問:爲有地獄,爲無地獄

  答:亦有亦無。

  問:雲何亦有亦無

  答:爲隨心所造一切惡業,即有地獄。若心無染,自性空故,即無地獄。問:受罪衆生,有佛性否

  答:亦有佛性。

  問:既有佛性,正入地獄時,佛性同入否

  答:不同入。

  問:正入之時,佛性複在何處

  答:亦同入。

  問:既同入,正入時,衆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

  答:佛性雖隨衆生同入,是衆生自受罪苦,佛性元來不受。

  問:既同入,因何不受

  答:衆生者,是有相,有相者即有成壞。佛性者是無相…

《禅定指要 附錄:《頓悟入道要門論》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