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定指要 附录:《顿悟入道要门论》浅释▪P4

  ..续本文上一页显示,令汝惺惺得解断疑。譬如鉴照像之时,其明动否

  不也。不照时亦动否

  不也。何以故

  为明鉴用无情明照,所以照时不动,不照亦不动。何以故

  为无情之中无有动者,亦无不动者。又如日光照世之时,其光动否

  不也。若不照时动否

  不也。何以故

  为光无情故,用无情光照,所以不动,不照亦不动。照者是慧,不动是定。菩萨用是定慧等法,得三菩提,故云定慧等用,即是解脱也。今言无情者,无凡情,非无圣情也。

  问:云何是凡情,云何是圣情

  答:若起二性,即是凡情,二性空故,即是圣情。

  问: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义如何

  答:以言显义,得义言绝,义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绝言,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谓得义实际,更不起观,不起观故,即是无生,以无生故,即一切色性空,色性空故,即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是心行处灭。

  问:如如者云何

  答:如如是不动义,心真如故,名如如也。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现在佛行此行亦得成道,未来佛行此行亦得成道,三世所修证道无异,故名如如也。维摩经云,诸佛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乃至一切众生悉皆如也。何以故

  为佛性不断,有性故也。

  问:即色即空,即凡即圣,是顿悟否

  答:是。问:云何是即色即空,云何是即凡即圣

  答:心有染即色,心无染即空。心有染即凡,心无染即圣。又云,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

  以上部份,第一层讲定慧的关系。其要义是定慧等用即解脱。关于定,有的人有误解,以为只有打坐时具有一定外在形式,全身端坐,不言不笑,才叫定。当然这是定。但“常摄在定”并非指一年到头都在打坐,所以大珠禅师说,不论你说不说,都处于定中,因为你是用定性去言说,去分别时,言说分别都是定,定的特质是湛然不动,如明镜照物一样,无论照与不照,明镜都不动。这种定性,是指我们的心处于不动时才能出现的。功夫纯熟了,可

  以常处于定中,做什么事都不影响,反而做得更好。修到这种境界,是得自在了,得解脱了。

  第二层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两句名言,见于《璎络经》下、《仁王经》、《维摩诘经》。这是佛典中关于真如、实相义的极旨。所以大珠禅师要专门提出来讲。其文字义是指真如实相离一切语言概念,语言概念已不能表达。心行指心念,心行处灭指一切生灭变迁的心理活动皆停息。真如实相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也不能用心思去思议。这两句也是离概念分别而契证真如的法要。大珠禅师从得义是空空即是道的角度,加以诠释,具有特色。

  第三层讲如如之义。如如是不动义,三世诸佛皆以行此法而成佛。如如是梵文 Tathata的意译。同类概念还有真如、实相、法界、实际、真际、真性、实性、法性、佛性、法身等。般若经以诸法普遍共具共依的空性为真如。大乘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解深密经说到七种真如,但若论其体,唯一真如即如如也。

  第四层讲即色即空。这是般若部经论十分重要的关于色空的理论。有一种观念,认为色为实有,空为虚无。其实,色之为色,非在而有,非灭而空,非过去而空,是当体即空,其体本空。空之为空,不是以有无为标准的,不能认为有就不空,无就是空。大珠禅师以心有染为色,心无染即空。又以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指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灭而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很透彻明确地阐述了色空观。

  问:经云尽无尽法门如何

  

  答: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即是尽无尽法门也。

  问:尽与无尽,为一为别

  

  答:体是一,说即有别。

  问:体既是一,云何说别

  

  答:一者是说之体,说是体之用,为随事应用,故云体同说别。喻如天上一日,下置种种器盛水,一一器中皆有于日。诸器中日悉皆圆满,与天上日亦无差别,故云体同。为随器立名,即有差别,所以有别,故云体同,说即有别。所现诸日,悉皆圆满,于上本日,亦无损减,故云无尽也。

  问:经云,不生不灭,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问:何者善

  何者不善

  

  答:不善者是染心。善法者是无染漏心。但无染无漏,即是不善不生。得无染无漏时,即清净圆明,湛然常寂,毕竟不迁,是名善法不灭也。此即是不生不灭。

  问:菩萨戒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其义云何

  

  答:佛戒者,清净心是也。若有人发心修行清净行,得无所受心者,名受佛戒也。过去诸佛皆修清净无受行,得成佛道。今时有人发心修无受清净行者,即与佛功德等用,无有异也。故云入诸佛位也。如是悟者,与佛悟同。故云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从清净心生智,智清净名为诸佛子,亦名真佛子。

  问:只如佛之与法,为是佛在先,为是法在先

  若法在先,法是何佛所说,若是佛在先,承何教而成道

  

  答:佛亦在法先,亦在法后。

  问:因何佛法先后

  

  答:若据寂灭法,是法先佛后。若据文字法,是佛先法后。何以故

  一切诸佛皆因寂灭法而得成佛,即是法先佛后。经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得成道已,然始广说十二部经,引化众生。众生承佛法教化修行得成佛,即是佛先法后也。

  问:云何是说通宗不通

  

  答:言行相违,即是说通宗不通。

  问:云何是说通宗亦通

  

  答:言行无差,即是说通宗亦通。

  问:经云,到不到,不到到之法,云何

  

  答:说到行不到,名为到不到。行到说不到,名为不到到。行说俱到,名为到到。

  问:佛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何者是不尽有为

  何者是不住无为

  

  答:不尽有为者,从初发心,至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后至双林入般涅槃,于中一切法,悉皆不舍。即是不尽有为也。不住无为者,虽修无念,不以无念为证,虽修空,不以空为证。虽修菩提涅槃,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即是不住无为也。

  以上第一层讲无尽法门。在佛法中,无为法离生灭之相,称为无尽,此系权教所谈。又:“有为法之缘起,一多相即,故为无尽”,此系实教所谈。这里需说一下《华严经》中十地品所说的十无尽,才能明白无尽之义。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之愿,以十无尽而成就,若此十句有尽,则我愿亦尽,此十句无尽,故我愿无尽。一、众生界无尽。诸众生皆依世界而住,世界无尽故众生无尽。二、世间无尽,一切世界依虚空而住,虚空无尽,故世界无尽。三、虚空界无尽,虚空遍十方而无有际限,虚空无尽也。四、法界无尽,称于真如之法而说无量之法,法界无尽也。五、涅槃界无尽,无量之众生入于涅槃,涅槃界无尽也。六、佛出现无

  尽,佛出现而说法度生无尽也。七、如来智界无尽,如来之智慧,能知自心所缘之法界无尽也。八、心所缘无尽,如来之智所照之境无尽也。九、佛智所入境界无尽,佛智所证之境界无尽也。十、世间转法转智转无尽,世间转者,展转而摄入前之众生界世界虚空界也。法转者,展转而摄入前之法界涅槃界佛出现界也。智转者,展转而摄于前之如来智界心所缘界佛智所入境界也。世法智之三种展转含摄而无穷也。

  大珠禅师说,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于本体中亦无损减,就叫无尽。也就是尽无尽法门。

  第二层讲不生不灭。不善者是染漏心,善法是无染漏心,无染无漏,就是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第三层讲佛戒。佛戒就是清净心。修清净行得无所受心的人,就名受佛戒。佛法所说的无所得心,是指无分别智。相反,有所得心,是取相之心,有所得者,名为无明。

  第四层说佛与法谁先谁后。

  第五层说通宗不通之理,言行相违,说和行不一,即是说通宗不通。言行一致,说通宗亦通。关于“宗通说通”出自《楞伽经》卷三。宗通,指修行者超越一切心、意、意识而自内证的自觉圣境界。亦即经过修行实证而对佛性的通达。说通,指佛随机说法,引导众生。宗说二通是大禅师必需具备的条件。即是自己要实修实证,才可说法度人。

  第六层讲到不到、不到到之义。

  大珠禅师强调说行如一,智与行并重。说到就要行到,行到也要说到。修持者若只能自修而不能说法是不行的。只会说法而不会实修不去实行也是不行的。这里的说字,含有宣说、解说、论说之义。本层所说之义理,与上一层宗通说通之理,是有区别的。宗通说通强调言行一致。本层所说之理,强调“说到行到,行到说到”。要求对修持应达到已达到未达到的境界,要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能作出正确的解释。

  第七层讲佛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佛法中有为法是指依因缘而生之法,无为法是不依因缘而起之法 (“为”是造作之义,有造作谓之有为 )。从初修至涅槃,不舍一法,就叫不尽有为。虽修无念不以无念为证,虽修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这就叫不住无为。这一指导思想,对修持者十分重要。

  问:为有地狱,为无地狱

  答:亦有亦无。

  问:云何亦有亦无

  答:为随心所造一切恶业,即有地狱。若心无染,自性空故,即无地狱。问:受罪众生,有佛性否

  答:亦有佛性。

  问:既有佛性,正入地狱时,佛性同入否

  答:不同入。

  问:正入之时,佛性复在何处

  答:亦同入。

  问:既同入,正入时,众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

  答:佛性虽随众生同入,是众生自受罪苦,佛性元来不受。

  问:既同入,因何不受

  答:众生者,是有相,有相者即有成坏。佛性者是无相…

《禅定指要 附录:《顿悟入道要门论》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