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全體的最大幸福爲考慮。
(五)無常的環保觀:
世間一切問題的産生皆有其原因,有原因就有辦法解決。環保問題亦複如是,找出其原因而解決。所以無常的環保觀是一種樂觀、抱持著希望的態度,去積極創造一切生命共同發展的環境。
(六)宇宙一合相的環保觀:
依了知無我而跳脫出自我中心,以全生態的觀點來看環保;所以在此能發現整個地球是一個生命體,有機的存活著。而由此亦能發現整個宇宙的共體生活與宇宙自體發展;如此才能預防在未來的太空出現環保問題。讓全體宇宙共生共榮,臻于極樂,做一個宇宙公民,讓全宇宙共迎永恒安甯。
自古以來,人們總希望求淨土的到來,可是淨土不會憑空而來;淨土的完成是以無私的愛心爲主力,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企業家比一般人肩負了更大的社會責任;所以我們更期待企業家們成爲菩薩商主,來共同創造美善的世界。
四、菩薩商主的現代精神——企業新五力
經典中,菩薩商主、衆生商主的意象,令人向往,我們如何將這個概念,落實在現代社會,作爲現代企業的典範呢?
我們可以用五種力量,來說明菩薩商主的現代意涵。這五力是:“願景力”、“慈悲力”、“智慧力”、“創造力”與“執行力”。這同時也是要發展成偉大的企業,所必須具備的企業五力。
1.願景力:
一個偉大的企業家與企業,首先必須擁有最強大的“願景力”,沒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和宏大的願景,是創造不出偉大企業的。基本上,一個菩薩商主,要具有菩薩的四弘誓願爲根本願景,但這只是共同的基礎。此外,基于自身的生活背景與特殊因緣,而提出偉大的願景,像藥師佛以醫藥的背景,而提出“十二大願”,阿彌陀佛以教育與場域需求,而提出“四十八大願”,都是偉大的願景力。所以,基于自身特別的因緣,所提出的願景,是十分重要的力量。
2.慈悲力
有了“願景力”,還要有極大的“慈悲力”。沒有慈悲力的企業主,不會好好照顧自己的員工,也不會貼心地感受客戶的需求。如果慈悲力不夠大,也無法將四面八方的資源彙整聚合起來。
就像我們將一面牆所需的磚頭疊起來,它也不能成爲一面牆,一推就倒了。要建一面牆,一定要有黏著劑,將每一塊磚黏合起來。如果兩個人握手,只是將手伸出去,卻沒有一方主動握住對方的手,這樣是握不成手的。這種將四面八方因緣結合起來的力量,就要靠“慈悲力”來成就。
我常請大家思惟這個問題:“你對自己慈悲嗎?”
是否爲了事業,是經常傷害自己的健康?
是否爲了事業,而做了讓自己良心不安的事情?
是否爲了事業,經常緊張到無法入眠?
什麼是“慈悲力”?你有沒有對自己慈悲呢?有沒有照顧好自己?這些問題是慈悲力最佳的檢測。
“慈”是給予快樂,“悲”是拔除痛苦,你有沒有每天把自己的痛苦拔除掉,給自己快樂?有沒有給予自己的親人,妻子、先生、兒子、父母快樂?有沒有讓和你合作的事業夥伴、你的員工、你的同事、你的顧客感到快樂?
當你讓大家都感到快樂,這些因緣聚合起來之後,就會産生“信任”。你的家人信任你,你的夥伴、你的員工、顧客信任你。但是,對這種信任的力量,不能妄用,要講信用,信用會再創造出更大的信任。如果妄用大家對你的信任,這時信用度就降低了。
對許多老字號、大廠牌,大家會比較信任、安心,但是如果它妄用了這種信任的力量,對品質輕忽了,那麼很快的,社會大衆對它的信任程度就降低了,也損害了它的商譽。美國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大海嘯,正是妄用了顧客對他們的信任,這不但重創了美國的經濟體,更禍及全球。
TIME雜志曾經預測:2025年,中國的生産毛額將超過美國。但我于2008年10月,在上海富世峰會面對企業家的演講中,就曾預測:或許不需等到2025年,很可能在2020年就會實現了。2009年3月,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先生也提出了同樣的看法。
美國經濟的倒退,可以說是缺乏慈悲力的經濟所造成的後果。
3.智慧力
在《大方等大集經》卷11中,商主菩薩說:“菩薩若有清淨善法,福德莊嚴、智慧莊嚴,觀二莊嚴平等無二。以功德等觀智慧等,以智慧等觀功德等,無差別者名如法住。”菩薩以清淨善法,聚集無量福德,生起智慧莊嚴,二者平等無二。正因菩薩能了悟福德自性本空之理,所以不會執著福德,能善用智慧,從真空中出生妙有,能善觀因緣,與時俱進。
菩薩商主,具有深刻的“智慧力”,隨時隨地能觀察到各種條件、因緣變化,掌握有效資訊,但不會被迷惑。所以,一個企業家,一個心志清明的人,他的心是寂靜不動的,隨時具有觀照力,看著股市、看著金融變化,心緒不會隨之起舞,能掌握到變動中的機會。
具足“智慧力”,讓我們面對巨變不再只是恐慌,能安定心志,痛定思痛,調整腳步,重新出發。
4.創造力
有了“願景力”、“慈悲力”與“智慧力”,會讓我們産生源源不絕的“創造力”,爲了不斷服務所有的消費者、愛好者,爲了我們的家庭和公司員工,,我們必須擁有不斷的“創造力”。“創造力”是一個企業活化、不斷向前的力量。
5.執行力
接著是“執行力”。當我們決定做對的事情之後,就是把事情做對。我用生命的“戰略”和“戰術”來比喻這兩者。就像射箭一樣,當箭未射出之際,我們已經看到箭射在靶心了,現在只是用正確的方法把箭送出去,正確的執行。能把生命的偉大願景,以有效的方法實踐,這是“執行力”。
五、未來型的卓越企業家
菩薩商主,可以說是未來型企業家的典範。一個菩薩商主在每個時代,永遠走在前端,不但帶領衆生安然度過漫長旅程中的重重危機,並能取得廣大的財寶,讓人人得以富足安樂。面對現前全球性的經濟困局,如何以新思惟再創新機?這也是一個未來型企業家所要思惟的。
未來型的企業家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用智慧來創造自在成長的企業,不會掉入慣性的陷阱裏,只能守著祖先的家業,無法開創新局,到最後只有走向逐漸沒落的命運。一個智慧型的企業,必定是一代超越一代的。
我們可以用企業發展的觀點,來觀察中國禅宗的發展,將有另一番啓發。
當年許多偉大的禅師開山時,都是白手起家,可以說是創業型的企業家。這些禅師們修行禅法,開悟了,這就是他們絕對的智慧財。他們憑借這點,就到山上去開山立業。一開始,他們往往是獨自一人住山,他們自己開墾,自己創造,充分表現出創業的本質。漸漸的,由于他們智慧的超脫,吸引了許多追隨者,志願要來和他共住、學習,逐漸形成了共同修行的團體。
禅宗的叢林道場,開啓了一種很重要的組織結構,就是每個人自願去執行各種成長型的職務。我們看古代禅宗開山的情形:古代山上建立叢林,首先要解決用水問題。叢林住衆往往動辄五百人、上千人,光是水源的尋找與接通,就是極大的工程。再來,還要解決吃的問題。在古代交通運輸不便的情況下,一千五百人的水與食物,那更是不得了的大工程!
所以,光從這兩點來觀察,這些禅師們所帶領的企業,規模不會比現在的公司小,甚至可以說是了不得的組織型態。而且他們是學習型的企業,像百丈禅師建立了“百丈清規”,可以說是祖師們如何落實企業執行、組織運作的實用手冊。叢林大衆,自動自發,去選擇、執行他們所要負責的職務,每個人能獨立運作,完全負責,尋找資源,統合資源。
一個禅師對弟子大衆,施以長期的訓練,教育培訓是禅林最核心的工作。禅宗有一種很特別的現象,禅師永遠要求學生要超過他。因此,禅宗有所謂的:“無超師手眼,不堪教授。”也就是說,弟子的智慧或手段必須超過老師,這才是禅宗正傳。這正是成長型企業的核心精神。
中國禅宗從唐代(像六祖慧能這樣,不出世的創業型企業家,開啓了光輝燦爛的中華禅。後世禅宗的局面,分支無數,每一代分支又必須超越他的上一代,這是禅宗的家風。我們看,禅宗從唐代至今,有哪一個企業可以百千年如此傳承下來?而且如此普傳,核心宗旨仍然不變的?雖然他們的企業宗旨一樣,但他們的靈活度、創造度不可思議,所以能久遠傳承。
我們用企業的角度來看,這些禅宗祖師們,可以說是一群偉大的“菩薩商主”,或“禅師企業家”,是值得現代企業學習的。
禅師是一群超級的創業家,鼓勵學生不斷超越、開創。當企業的第二代、第叁代,只是守著先人留下來的成果,只是靠祖産過活的時候,這個企業就沒落了。
以中國的禅宗而言,南宋宏智正覺的默照禅,及大慧宗杲的話頭禅,這兩位祖師還能提出創造型的概念,具體有用的方法,但之後的時代就沒有出格的禅師了。這也讓禅宗成了依照外在儀軌而行,如此勉強只能達到“中層結構”,只有外在的形式卻少了內涵。
我們深切的期待,過去有這群“禅師企業家”,未來則能有“企業家禅師”的出現,爲這個時代,爲人類的未來共同努力。
六、太空經濟學
在地球資源過度耗用的今日,我們必須有更超越的思惟,才能超脫地球經濟的困局;而菩薩經濟思想或許是可以思索的方向。近年大家服膺的“知識經濟”,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敷使用了,美國華爾街的崩落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現代的經濟現實,已經了解:我們不能只將一切的運作交給一只不可見的手—利潤法則來操縱;所以,大家開始向福利經濟思想來思惟運作。如果經濟學始于自利,我們可以說福利經濟是爲了自利而利他的;看起來似乎是一種接近菩薩利他的思惟,但實際上只是一種相似的行爲而已,並非真正的菩薩經濟思想。
真正的菩薩經濟思想,必須了解一切現象都是緣起性空的,只是因緣和合而已,爲了大悲的緣故,而涉入了經濟行爲,希望以最小的投入,來創造衆生的最大幸福。因此,以無相布施的心從事自利利他的經濟運作,希望衆生在成佛的生涯中,沒有任何匮乏,能安心于道命,而淨土能圓滿莊嚴,無量光明。
在這個變動的時代,我們必須有更深刻的智慧,看到微妙的機緣,這之間的動態,正是我們找尋機會,爲人類開創新頁的新契機,現前的動蕩,讓我們有更深的願景、更大的動力,爲未來調整准備。
爲了自利而利他的“福利經濟學”,是不夠的。如果自利的成份太重時,利他的部份就會被犧牲了。而“慈悲經濟學”,是一種主動型的地球經濟,保有對人類永恒的關懷,對現實人間永恒幫助的心態。
這個時代,是一個從“自覺”走上“普覺”的時代,讓每一個人都成爲真正的生命貴族,安然安適的在這現實生活裏面,創造每個人的真、善、美、聖,幫助這世界成爲光明的樂土。我深心期等,能夠迅速出生一群未來型的企業家,成爲地球商主、地球的企業家,來領導下一輪的黃金世紀。
很快的,“地球經濟”將走向“太空經濟”,未來太空的經濟資源如何分配?這也是一個菩薩商主所要思惟的。
爲什麼要提出“太空經濟學”?這是建構“車同軌,書同文”的概念,在整個事件發生之前,先提出一個虛擬的標准,讓整個未來外太空的所有資源,除了這些資本家、國家之外,還能爲所有普遍人類所共有。或許無法全部,但至少留下一部份給全人類共用。
未來的地球,將是一個同生共榮的時代,我們必須把地球當作一個完整的有機體來看待,我們的呼吸與地球的呼吸是那麼緊密和諧,我們的呼吸與動物的呼吸是那麼貼近,我們的生命是整個生態同生共榮的。
佛法的無常觀,宇宙都是在變化當中,人就可以無窮的生長,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期待每一個更好的可能。一個菩薩商主,以大悲心觀照每一個需要他濟度的時空。在進入太空世紀的前夕,我們是否具備新的意識革命,走向另一個未知?我們將在廿一世紀裏創造光明的人間文明,或是讓人間崩潰?
菩薩商主,爲現代企業樹立了未來發展的最佳典範。讓我們以慈悲、智慧,善加守護這艘地球太空船,讓她能承載著地球上的生命,永續在宇宙中航行,將地球覺性光明,智慧與慈悲,貢獻給整個宇宙,共創美好的太空世紀!
《菩薩商主與卓越企業家》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