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門禅師法語 佛法是離苦得樂的好方法▪P2

  ..續本文上一頁要話頭疑情一起,視其智力提升到悟有十重的那一點,同時就能穿透迷有十重的重重迷障到相對應的那一點;甚至可在途中任何一點就爆破,直達離念,頓悟本覺而成佛。故言途中就是家舍,家舍便是途中。不須像漸修法門般逐重逆次斷除。參禅,覺察一有念起即刻提撕話頭,予以對治。疑情一起,就能自動磁吸念頭蠢動的力量成爲疑情的力量。時時維持在離念深悟的境界,以對治著淺迷的念起。既有能力對治淺迷的念起,就不會因念起而一路下滑至深迷的受報。故深悟不僅能對治淺迷,當然也能對治深迷。因爲疑情自有惺惺的能力,覺照著念頭的蠢動,至令無法起念。故話頭疑情一起,即使不開悟,也能遏止因念起而延伸一路下滑至深迷,心當然就不會一再的被汙染。故參禅提話頭起疑情的行深,就不僅能如宗密所說的逆次斷除,也可以順次斷除。

  37.參禅用心中眼,觀心外相,一發現心相動了,心就已經被心相拉著走了。話頭即刻一提,心就被拉回而入流了。38.一旦發現能看能聽的心掉入所看所聽的陷阱裏,而被境界拉著走,應立刻提觑追本參話頭,才能瞬間把「能」從「所」拉回到自心自性,而不被所看所聽的「所」束縛住。39.時時提問話頭,心就不會被內緣外境捆住,也可以跳脫五蘊的束縛,自然能事事、處處、時時都觀自在。

  40.參禅工夫綿密融豁時,話頭鋪天蓋地行,恰似以虛空爲禅堂,以大地爲蒲團;正當時,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哪有個人來去行坐。

  41.不爲逆境起恨心,也不爲順境起貪愛心,修行就有點功夫了。參禅要參到確實體驗到確實知道自己不知道,確實明白自己不明白,確實清楚自己不清楚,才能産生往內心緊迫觑追的力量,甚至進入不觑自觑,不追自追,此時的疑情才能越滾越強大而成疑團。

  42.參禅窮追深究,如同把話頭疑團當成*埋入心頭大患裏(無明及其衍生的所有心相都是心頭大患),一舉爆破,即得清涼自在快活,所以窮究就是行深。

  43.從唯識的觀點來看,參禅的觑追,可經由疑團的爆破離念,而破和合識,直探覺源。所以參禅的提觑追即是行深般若智慧。44.禅師逼禅和子,有如抄家滅族,掏到真空後還要你納物事來。逼到走頭無路,不得不往火裏撲,水裏跳,奔得出才是一條好漢。45.修行中出現境界或感應,其實都是五蘊産生的妄想所設下的陷阱,心中執著一起,追逐不放,不知不覺地離開了正法而陷入生死輪回的窠臼。唯有修行修到生起禅相,才能産生慧力,有了慧力方能戮破這些陷阱詭計。

  46.一般人認爲修行有境界有感應,才叫做相應,其實感應或感受的境界都是病。修行沒出現感應或感受的境界,反而是最好的境界。最好的境界就是只有單純的禅相, 因爲那是修行必經的體驗。

  47.修行只要出現禅相,就不會生起任何境界或感應。例如參話頭疑情一起,外緣內境所産生的法塵,即刻被轉爲疑情的力量。疑念、疑情、疑團,可以視爲參禅的禅相。

  48.阿賴耶識的種子一蠢動,即被話頭遏止住或被疑情吸住時,就沒辦法穿透話頭疑情與第六識結合而起現行。不起現行就不會産生識別,當然也就不會有感應境相出現。

  49.若造作惡業墮落在叁惡道,報盡業消時,仍能提升爲人。若造善因而生善道,當福報享盡時,還是會墜落的。唯有在人道可自由作主,要清淨或染汙,隨自己主控。透過修行直接停止造業。甚至可從怖苦發心直達離念而頓悟本覺,解脫生死輪回,並利濟一切衆生。人最具慧根,所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都在人間修行而成就的。故說佛法以人爲本,講究人權、人性、人人平等同(本)具佛性。況且六道中唯有在人道的這期生命中,才能直接修行佛法禅法,而了脫生死,頓悟成佛。這才是人間佛教的根本精髓。

  50.把經典義理當學問研究的人,常以爲腦筋知道,就錯以爲自己經驗到也做得到,其實腦筋知道,不等于自己體驗到,也不等于自己做得到。這種情境很吸引人誘惑人,很容易上瘾。因此會愈來愈鑽牛角尖,永遠不知前非,也不願回頭實修。當遇到境界或自我受到不可承受的傷害時,尤其在八苦交煎死到臨頭時,卻無法從叁藏十二部拈出一條可對治的方法。所以不真參實修,絕對無法行深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皆空。

  51.想動用腦筋來解決公案話頭或生命奧秘的問題,只會讓問題延伸更多的問題,而沒完沒了。腦筋會設下詭計讓自己以爲自己知道答案。其實答案裏面又有問題,又要重新尋找新答案以解答答案中的問題,如此循環不已,其實已陷入輪回。只有離心意識參究,生起疑團,有朝一日疑團爆破,大地平沈時,問題本身也隨著疑團爆破而消失了。所以參禅不必給答案,只要如是參就對了。故說參禅「只問不答,答在問中」。

  52.禅和子爲了一個公案,彼此诤議,如同兩軍對陣,雙方各自擂戰鼓、搖旗呐喊、虛張聲勢,呈口頭之快,以示自己占了上風,其實沒有真參實修,自己根本做不到。這就是口鼓子禅(閩南語:搭嘴鼓、答喙鼓)。

  解說公案的玄機,衆人經過口耳相傳,一個傳一個,人雲亦雲,根本不知其所以然,鹦鹉般有樣學樣,一樣畫葫蘆,常說些自己做不到的過頭話,這就是過頭禅。

  53.佛法只要實踐力行,真參實修,讓心往內行深經曆過,經曆過,再經曆過去體驗自然的原貌。而不做二元對立的分別和造作,自性的佛性就顯現了,就成佛了。所以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我們的心汙染,有造作,有分別就變成衆生。心只要呈現原貌那就是佛,沒改變身心一絲一毫,所以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

  54.本來無一物就是指生死輪回與涅槃(輪涅),是一體兩面。

  

  

《慧門禅師法語 佛法是離苦得樂的好方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