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切美好盡在圓覺中

  一切美好盡在圓覺中

  

  隆波通禅師開示集要

  

  前言

  

  好東西在非常、非常裏面,只要精勤努力就能成功,讓全部變涅槃。

  

  時候到了,它會自然來,從前、後、左、右自己來。

  

  本書是集結隆波通禅師十多年來在臺灣指導動中禅的開示精要。旨在幫助動中禅的學員及真心修行者,能確實掌握修習佛法的核心,並獲得身爲人可能的、最珍貴的利益和價值。

  

  祈願大家都來親證真理,謹向所有對本書問世有功的人士致謝。

  

  中華民國正念動中禅學會編譯組

  

  

  

  隆波通禅師簡介

  

  隆波通,泰國東北動中禅創始人隆波田的傳人。生于1939年,22歲出家研讀傳統佛學課程,六年後追隨隆波田修習動中禅,體驗到「苦滅」,對生與死不再有任何疑惑。後經隆波田指定接任南來寺住持(位于泰國曼谷近郊爲最重要的動中禅中心)迄今,常年往返于臺、港、中、美、泰間弘法。

  

  (泰語「隆波」意指「長老」)

  

  

  

  目錄

  

  SATI SATI

  禅,直接講心

  動中禅

  爲何動中禅要不停的動?

  動中禅修法很粗?

  持續不斷練習

  定,在動中

  涅槃沒有什麼

  見法即見佛

  佛陀教導什麼?

  不講過去、未來,講現在

  覺、定、慧一體

  因緣生,因緣滅

  佛陀在哪裏?

  很近,現在就找

  至高無上、聖的真實

  原來一切是沒有的

  見法即見佛

  自知自證

  真正的相信

  得到生命利益的機會

  得到生命利益的機會

  人怕什麼鬼?

  背著五蘊到處走

  讓全部變涅槃

  沙彌問和尚

  如來真實義

  隆波現在看到什麼?

  法是一

  了解就開始修行

  把造作練成不造作

  讓全部變涅槃

  訓練心平起平落

  心像什麼?

  看什麼,粘什麼

  好好清洗才會變白

  一切來自心

  看到心就沒事了

  訓練心平起平落

  讓心像蓮花一樣盛開

  用生命向你保證

  精勤、努力就能成功

  從熾熱到清涼

  好東西在非常、非常裏面

  和貪、嗔、癡、無明打戰

  拚個你死我活的決心

  心急到不了涅槃

  光明來,黑暗就走

  想,不想

  只做不求

  真正以自己爲依皈

  用生命向你保證

  一切美好盡在圓覺中

  走到了終點,隆波就會微笑、點頭

  最後關頭

  時候到了

  一切美好盡在圓覺中

  

  

  

  

  SATI

  

  世上有一種藥,吃了能治療心中所有的苦

  

  藥名SATI,成份「覺」

  

  藥效持續不斷,會滅苦

  

  SATI

  

  SATI是正念,是覺性;是覺知,覺知自己。SATI像一面鏡子,可以照見自己貪心、生氣的臉。看到自己的表情,會覺得很好笑。

  

  SATI像現代的雷達,能立即偵測到心念的活動。遇有任何危險,覺性的工作就是保護我們。

  

  SATI像鋒利無比的刀子,是砍斷煩惱流最好的工具。

  

  禅,直接講心

  

  禅沒有什麼,如果用禅的方式來教導就不會浪費時間,因爲它沒有混合很多東西,直接講生命,直接講心,純粹的心。

  

  沒有什麼儀式典禮,全部從心講出來的,都是心法。不像現在儀式典禮一大堆,以致于人們沒有辦法進入到真實的東西裏面去,外面下的功夫比在心下的功夫多的多,作爲都沒有到達心,沒有到達真正核心的這個部分。

  

  只在外表下功夫,所以做功德就黏在功德上;有時候持守戒律就粘著在戒律上,要是布施就粘在布施上;做了以後就想要想要想要……,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要要……,一直堆積一直堆積,所以呢就越來越多東西。

  

  動中禅

  

  動中禅,沒有任何的典禮儀式,直接到心。心一直東跑西跑,不想留在自己美麗的家。給心一個工作去做――覺知身體的動作。透過「動」來知道當下身體的動作,培養覺性。動時知道動,停時知道停。當妄念來時不壓抑,不跟隨,一直知道自己的動作。

  

  覺像貓,妄念像老鼠,要抓老鼠所以眼睛不能閉。不管老鼠,只管喂貓(培養覺性)。把貓養大後,貓自然會去處理老鼠。

  

  重點就是一個「覺」。開始是覺,中間是覺,最後還是覺。

  

  讓覺性持續不斷,覺性將自然提升到完整、圓滿。

  

  圓滿的覺性會做它自己的工作――滅苦。這是直接走捷徑。

  

  爲何動中禅要不停的動?

  

  佛陀在菩提樹下打坐,發願若不開悟絕不起身。爲何動中禅要不停的動?佛陀在菩提樹下靜坐尋求開悟,人們看到的菩提樹、金剛座、佛像,這是一種教導的方法。真正的菩提樹是我們的身,真正的菩提是指我們的心。如果一定要像當初佛陀證悟的樣子,那這裏並沒有菩提樹,就開悟不了了?

  

  菩提樹是身,菩提是覺性,每個人都有。動中禅的手部和腳步動作都只是技巧而已,「動作中的覺性」才是這個方法的要點。

  

  動中禅修法很粗?

  

  有人認爲動中禅這種修法很粗,其實四念處身、受、心、法,透過身動都會包括進來,觀察得到。先從粗的地方下手,後面細的地方都可以看見,不必急著想要看見後面的。

  

  身、受、心、法是一起的,好比四只鳥,這樣練是一箭四雕,從粗到細同時到。其他教導會告訴你很多,我們只講覺性就包含了所有的東西,只覺性一項就很難把握,何況更多的東西,就更難了。

  

  持續不斷練習

  

  練習時,眼睛自然的張開,這樣才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現在剛開始還不熟悉不習慣,所以會覺得張開眼睛練習很不容易,但只要繼續練習,困難就會變容易了,就能夠習慣適應了,熟練後即使張開眼

  

  睛練習也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只要不斷的培養覺性,自然的張開眼睛練習,即不會受到外界影響。

  

  動中禅這個方法,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可以來練習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沒有限製的,如果你是閉上眼睛,就會受限了。

  

  有人問,去工作怎麼辦呢?就是帶著覺去工作。有些老師告訴我們,工作即修行。如果在工作中能修行,在工作中一樣可以培養覺性與智慧。

  

  如果不會在生活中應用,只會傻傻的做事,可是心不清楚,智慧沒有增長。所以,動中襌可以應用,是很有意義的。

  

  「定」,在動中每一件事都是讓我們訓練覺性的方法。叁摩地就是定。定的意思不是指你坐在一個地方而已,所有的事情都要能定,叫做叁摩地。

  

  讓每個姿勢、每個動作、每個地方都有叁摩地。覺性、叁摩地,行、住、坐、臥所有姿勢都可以,這個手部動作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這個方法強調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就在做的那個時候,只要覺知一件事情、一個動作,適用在每一個工作之中。

  

  涅槃沒有什麼

  

  知道身體的動作。純粹的知道,不觀想、不默念,純粹的知道,就是這麼簡單。

  

  人們甯可去相信那些很複雜的東西,很簡單沒有什麼的東西不要;聽到那些有什麼的,就趕快跑去要。輕忽,輕視了這個看起來沒有什麼的,這個看起來沒有什麼的,其實比那些看起來有什麼的東西好。

  

  要那些有什麼的,看起來沒有什麼的都不要。好象涅槃,它沒有什麼,就是不生不死,而人們想要生、老、病、死,因爲要,所以就會在這裏面繞,而那個沒有的不要。

  

  見法即見佛

  

  趕快擦擦才看得見

  

  

  佛陀教導什麼?

  

  佛陀教導是在生命還真正活著的當下,就是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到的時候,教四聖谛「苦、集、滅、道」,佛陀教的四聖谛在心,生起苦的原因在這裏,要回來這裏找,不要去外面、很遠的地方找、不要去未來找、過去找,已經過去的,沒辦法解決問題,必需在現在還活著的這個時候來找。

  

  不講過去、未來,講現在

  

  不講過去,講現在。如果拿過去來講就很長,一般人都認爲這一世能夠當親戚、當爺爺、奶奶、當孩子,都是過去世有緣份,過去一定彼此做了什麼事,所以這一世才能夠當什麼、什麼……。那是過去,不管那是真的,怎麼真,但是這裏不談過去,就純粹談現在。

  

  講一些甜甜蜜蜜、甜甜美美的給你們聽,會讓你們迷惑。有些人在這裏聽了以後會覺得「那是你自己想的!」,因爲跟外面在講的都不一樣。

  

  用過去和未來教導,是爲了讓人不要粘著在過去或未來。但是不了解就會越抓越緊,反而粘著在過去或未來,忘了當下,而不曉得要來培養覺、定、慧,這就是我們爲什麼要不斷的強調當下,在此時此刻。

  

  覺、定、慧一體

  

  覺、定、慧,覺性包括定、慧,如果有覺性也會有定與慧。雖然名相上分覺、定、慧,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

  

  覺就是定。定指一心不亂,無論做什麼事當下都能安住。雖然我們不說定,但覺性已包含了定,有覺性就能夠一心不亂,說定沒有錯,說覺也沒錯。

  

  因緣生,因緣滅

  

  覺醒的人,心中無論升起什麼都不會悲愁、哀傷,因爲知道所有一切都是有因有緣的。有因有緣,除了因緣以外,沒有別的東西,升起了,存在,然後就消滅了。不了解的人在當中迷惑,而了解的人就覺得沒有什麼。

  

  佛陀在哪裏?

  

  佛陀沒有去哪裏,佛陀在這裏(心)。每個人的涅槃都在這裏,它不會隨著時間消滅,隨時在這裏。

  

  內在的財寶在這裏,妻子、先生、孩子、錢財、珠寶、車子,這些都是外在的財寶,真正的財産是覺、定、慧,真正的佛、法、僧在每個人的自身裏面,要找得到。佛陀教導不了解的人讓他們了解,讓沒有修行的人開始修行。有了覺性才可以看到佛陀的真面目。有了覺性,才能知道佛陀是什麼。

  

  很近,現在就找

  

  人總是執著在看不見的東西上。實際上這好東西離…

《一切美好盡在圓覺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