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應,“于叁密相應的旨趣,直入叁摩地(奢摩他)點開心要,得定開慧,能除一切惡,能斷一切煩惱,能明一切見惑,能的無量智慧,以至明心見性,而達慧照之妙用。”這段話是師父在《開示心要》中的一段話,實際上《開示心要》後半部分,講的就是金剛禅定的止觀雙運。
學修的人在得止和觀以後,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技巧性地把止和觀結合起來,這種技巧性的結合因各人障礙、因緣不同而有所不同,只能在實際修煉中體悟,比如學開車,告訴了怎麼踩離合、油門、換檔……但若不親自駕駛,還是不會開車。這車到底怎麼開得配合得當?則必須通過實證了悟。
只有通過行者的習練和具體應用,就可以使我們達到定慧一體不二,止和觀通過磨練以後,就可以達到定慧不二,“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通過體證,靈活應用,斷滅妄念,安然自如,最後達到解脫的境界。
關于止觀雙運,只能說給大家舉一些實例,前面給大家介紹了一些應用“止觀雙運”的對治方法,大家可以予以參考。大家還需要在自己的習修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摸索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止觀雙運”的方法,至于止觀雙運在個人習修中的運用,則全憑行者個人的體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五、金剛禅定的誤區
我們在學修的過程中,由于我們對禅定不能夠很好的把握和認識,具體的止觀雙運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得當,所以這個時候,經常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禅定的誤區,這也是很多修禅的人可能遇到的一些誤區,所以我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下。我把一些誤區總結出了叁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誤區:
誤區之一:就是在剛剛開始習修的時候,很多人馬上就會有很多美好的體會,禅定的時候,各種體會、各種殊勝的感覺馬上就來了,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眷戀者這種感覺,而且會期待著它的不斷地重複,一坐在就想,“我那天的那種感覺趕快來,怎麼還不來,”希望著它能夠不斷的重複,那天我是感覺到身上很舒服啊,腦袋發麻、全身發麻,那今天還想,怎麼還不麻呀?使勁念咒還不麻、再念咒還不麻,我不知你們大家又沒有這種體會,肯定有,剛開始的時候,我就是這樣。但是很糟糕的是這樣的感覺不來的時候(因爲你拼命在找感覺,它就不來了),這個時候我們感覺到失望和悲傷,“完了,那種感覺消失了”,那麼,我就覺得很失望、沒戲了,我就劣根性,禅定不好,怎麼也找不出那種感覺來,不斷地期望帶來的是無盡的失望,不斷地期望就設置了一個障礙,結果帶來的是無盡的失望,甚至有可能有些初修的人就此放棄了習修的禅定的信心,很多就是因爲找那種感覺,爲什麼我第一天那麼好,後邊就沒感覺了,甚至你可能就此放棄了,沒有信心了,這是誤區之一,我相信大家可能有的人都走過這個誤區,其實,我們在旅途中是不可能因爲某個美麗的風景而駐留觀賞,比如說我們要到什麼地方去,到一個目的地去,看到這很漂亮,我們看一眼就行了,你要往前走呀,你不能站在那兒欣賞,你就不往前走了,如果只在那兒看這個風景,那你就忘卻了你所要達到的目的地,如果我們在禅修的過程一味的去玩味光景了,那麼我們的禅定就停滯不前了,對于初修的人而言,禅定的感覺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進行了禅修,有沒有持之以恒的去堅持,這是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在坐禅,只是在我們走向目的地的時候,看到的一個美麗風景,增加我們的信心,但是不能去停留在這個地方,而應該是跨步往前走,如果你只是在那看,東看一下、西看一下,完蛋了(師傅說:這就是你被環境左右,還是你左右環境)對,師父總是給我們很精辟的概括一句話,這是誤區之一;
誤區之二:對于很多初修的人來說,把止這個境界,把它當成是什麼都不想,這樣的話,它就把我們産生的每一個念頭,都視成是洪水猛獸,最可怕的敵人,只要一個念頭來了,它就拼命的和它打仗,再有一個念頭,又拼命跟它打,結果呢,一場禅修下來,不但沒有這種清明和平靜的感覺,反而是被自己的“念頭”折磨的精疲力盡,沒有絲毫愉悅,結果打來打去,打的自己精疲力盡了,(師傅說:如果禅定當中已經産生目標的就有,他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哪會有?)。
波卡仁波切說:“大部分的人都認爲禅修就是阻斷一切念頭,並保持在那種狀態之中,這是錯誤的看法。實際上,我們並不試圖阻斷念頭,而是讓心保持開放、輕松、不渙散地安住在當下的覺知之中”。那麼,對于我們學修金剛禅定要怎麼樣呢?讓我們的心能夠不渙散的集中在念咒、結印和觀相上即可,不要把念頭視作可怕的敵人,實際上“念頭”對于每一個禅修的人,就是對禅修的老手來說,他都是不能夠完全清除,“念頭”它是既無益處,當然不能說“念頭”有益,但它也沒有害處,它只是自自然而然産生的一種現象,關鍵是我們禅修的人,是不是執著著這個“念頭”,是不是心隨念轉了,是不是跟著念頭跑了,而是說只是不去理睬念頭,它來就來、去就去,我只是把心專注在我的持咒、結印和觀相上即可。如果說我們心念來的時候,心隨念轉了,那麼那個時候,念頭就是最可怕的敵人;如果我們在念頭來的時候,心只是安住于當下的念咒、結印和觀相上,既不回憶過去、也不追尋未來,那麼這個念頭就是過眼雲煙。用放松、寬廣的心來對待禅修,這樣的話才能夠法喜充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體會,所以可能有很多的人都是壓心壓的太急了,把念頭看得太可怕了,老是說:“哎呀,不行啊,我坐在那兒念頭太多了”實際上把心放松,它就自自然然,就是過眼雲煙,就好像樓上看汽車,你不可能要求樓下沒有汽車來,你在馬路邊上,那個馬路是要走汽車的呀,你怎麼可能要求馬路上沒有汽車呢?關鍵是我們是不是心就跟著那個汽車跑了,過來一輛一看:奔馳啊!走了,對了,那你的心跟著跑了,它就是障礙啊!你若無其事,過來一輛奔馳也行,過來一輛夏利也行,他該來該走,那就如過眼雲煙一般,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體會禅修的真正含義,會給你帶來那種清明的、平靜的、平和的那種感覺,這個時候才能使我們的心真正叫安住當下,很平靜的、甯靜的,禅修不是累人的,如果說一場禅修下來累死了,這是誤區之二。
誤區之叁:就是我今天給大家講的“沈沒”。實際上久修的人都可能會陷入一種近乎無知覺的迷糊狀態裏頭,空洞的平靜,表面看起來是很不錯的,一動不動坐在那裏,猶如一個枯木頭一樣,看起來很不錯,並會使人誤解以爲自己是在較深的定中,這已是有點本事的人了,那麼才可能達到這個境界,如果還在跟念頭打,還在那找感覺,你還走不到幾乎沒有知覺的迷糊狀態,能進入這種迷糊狀態,說明還進了一步了,起碼是一個老手了,這種感受猶如坐在“鐵桶”裏一般,所以又被稱之爲“鐵桶禅”,它會使久修者深陷其中不能夠自拔,令人陷入昏沈而徒增頑愚,智慧得不到增長,增加的只能是頑愚,我給大家也講了,其實我自己也真是深受其害,我走出“鐵桶禅”,差不多用了整整半年,而且還在師父的身邊。有半年的時間都是處在那種狀態裏頭,而且糟糕的是自己還覺得挺不錯的,實際上我們真正禅修的覺受,它應該是光明的、清晰的、平靜的這麼一種狀態,因此要求行者在心安住當下的同時,還要保持一種明覺,只有這樣才能在心昏沈的時候也有所察覺,把心從中解脫出來,不至于迷惑,說到這兒,我就深有感觸了,在這個時候,對于上師的依止和上師的呵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沒有上師的指點,自己去習修,自己去做,很可能就跌在這裏頭出不來了,所以說學修佛法一定要有上師的指點,你就是習修禅宗,習修淨土宗,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一個走過來的人及時提醒我們,那麼我們就會在種種的禅定過程中陷到種種的誤區之中而走不出來,所以我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學佛根本就不用找善知識,因爲現在根本就沒有善知識,而我們只要去讀經書,經書就是我們的善知識。”說這種話的人,本身就是沒有任何的實際修證,他才說這種話,如果說你真正有自己的實際修證,你就會感覺到,師傅引進門的重要性,如果前頭沒有一個人領著你走,那中間有太多的陷阱隨時會跌進去出不來,對此,我深有感觸,至于我怎麼出的“鐵桶禅”我不可說。
所以我們在正確的理解和對待禅修的時候,爲了能夠避免我們在禅定的過程中種種的誤區,所以在習修禅定的時候,接受上師和善知識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千萬不要自己去盲修瞎練,很容易誤入歧途,因爲處處都是陷阱啊,這是我在禅修方面的一些體會。
佛法的習修它需要理事雙行。什麼是理?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八個字——苦集滅道、緣起性空;講了這麼多佛理,實際上就是這八個字,全都概括了;什麼是事呢?再用幾個字總結一下,四個字——止觀雙運;修止和修觀的所有內容,修止修觀止觀雙運是爲了具備我們兩條腳,好讓我們兩條腳走路一樣,一個是八個字、一個是四個字,就已經把理事雙行的所有的內容都含在這裏了。實際上任何學修法門,我們在理上面都是一致的,可把它分爲智慧門、方便門,在智慧門上,也就是在理上,全是一致,任何的習修法門,不管它淨土也好或者是禅宗也好,或者是密宗的紅、黃、花、白等教派也好,在理上頭是沒有分別的,都是“苦集滅道、緣起性空”,它所分別的就只是在事上不同,那麼事上之所以不同,也是因爲我們衆生不同的根性而顯現的,不同接引方法,是因衆生根性不同、因緣條件不同而顯現出了不同的接引方法,所以就有密宗和顯宗、禅宗、淨土宗,密宗又有黃教、紅教、白教、花教等等。理上頭都是“緣起性空、苦集滅道”的智慧門,在方便門上,也就是在事上頭,它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有止觀雙運的方法,還有參禅的方法、有念佛的方法等,只是在事上不同。八萬四千法門,最重要的不是看它的“事”上,看是不是真正的佛法就在于“理”上,在它的智慧門上,也就是說,看它是不是以“緣起性空、苦集滅道”作爲它的習修的正知正見,看它是不是以佛陀的“四法印”作爲他習修的正知正見,所以說,佛陀的“四法印”是判定邪法還是正法的一個准繩,就在于這裏。一個法門它顯現的各種方便,那是它的究竟圓滿相,它只要在理上頭,沒有離開佛陀所講的八個字“緣起性空、苦集滅道”,沒有離開佛陀所講的“四法印”就是正法,如果說一個法門在事上頭,好像沒有離開,根佛經講的一模一樣,一個都沒差,行上頭好像也是那麼回事,但是它在理上根本就違背了佛陀所講的“四法印”,根本就沒有以“緣起性空、苦集滅道”作爲它的指導思想,那麼它就不是佛法,它雖然顯現出的好像是佛法,但它在教法上的正知正見離開了佛陀的所教導的路,所以我們判斷是正法還是邪法的時候,不是以它的表面形式來作爲重要的參考的,而是以它的智慧門上,是否是以佛的智慧作爲指導思想來作爲一個判定標准,那麼,作爲一個佛子而言,我覺得特別是作爲金剛弟子,不要隨隨便便地對別的法門産生一個分別心,産生一個不平等的心,去妄下結論,因爲佛菩薩爲了接引衆生,它可能會顯現出各種各樣的方便,在我們還不能夠斷除我執,不能夠斷除法執,不能夠明見宇宙世間的真相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會被表面的現象所蒙蔽,不能夠看到佛的真實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是緊閉起口,隨便妄下結論,本身就不是佛子應有的德行,所以作爲金剛弟子的我們要做的是不要輕易地給人家蓋一個大帽子,因爲你不了解他,你不知道他是不是佛菩薩的顯現的一種方便,不要隨便去謗法,不要去說別人的不是,我們最重要的是要以我們自己的修證,用我們的正知正見來指導我們自己學修。
非常感謝大家給我一個學修的機會,引我如果不給大家上課的話,我也不可能把我的思路整理的非常清晰,所以通過給大家的講授,我自己也是一個學修和提高的過程,所以感謝各位大菩薩給我提供一個學修的機會,希望把這次我們學修功德回向給無量的衆生,願他們早日能夠種菩提聖果,離苦得樂!
頂禮慈悲金剛父--海空上師!
《金剛禅定的止觀雙運(寂雯)》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