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棄,由贊普父子及王子的母後主盟,廣發宏願。並使內外大小臣工等一體設盟立誓,書寫誓文盟書如下:
“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叁界無障解脫神殿等寺院俱爲王室所建,叁寶之所依處。爲使蕃土入于解脫之道,信奉佛法,對此等寺院無論何時均不得離棄,不得毀壞,使蕃土從此入于解脫之道!
“對于以上各寺院神殿,王廷已供奉有數量相當之供養叁寶法器順緣。對此,無論何時皆不得減少,不得縮小規模。今後無論何時何代,贊普父子均須如此立誓並躬自遵行,上下臣工亦須設誓發願。如此立誓之時,須祈請十方如來、一切聖教教法、一切菩薩弟子比丘、一切獨覺、聲聞、菩薩、天地一切神祇、蕃地各種神祇、天龍、夜叉、非天等一體爲證,均知此爲永遠不變的盟文誓券。如此,凡不遵行盟約、欺蒙叁寶、背誓破盟者,必轉生于地獄之中。若遵行盟誓,衆生將證得無上菩提,獲得成佛正果。”接著由參加誓盟的大臣及各部落酋長等,共同立了盟誓。
赤松德贊爲了將佛法在雪域吐蕃的傳弘曆程,如實地明載,使後代了有所依循,因此又在桑耶寺立下第二道“興佛诏盟诏敕”,以頗羅密(即金銀間)書寫,置于黃金匣內,與佛法弘傳曆史文書一並存放于桑耶大寺庫藏之,其正文如下:
“……自四代祖贊松贊幹布之時修建大昭寺,初傳佛教教法以來,中間父王赤德神贊之時,複于劄瑪噶迥地方修建神殿,佛法弘傳已曆五代。父王贊普賓天之後,部分尚論大相竟然抛棄精進之心,將曆代父祖以來所奉行的佛教毀棄,並诋毀佛祖爲南方蠻貊之神,妄言吐蕃不當信奉,並寫成法令,強定往後不准信奉佛教。
“後來,贊普陛下年屆二十叁歲手臂麻痹、惡兆頻仍,雖施以各種祀祭儀軌,數夜之間,麻痹不已,征兆甚爲凶險。于是,乃下令廢除禁佛之令,供奉叁寶,方轉危爲安,吉祥康泰。其後,由善知識大德之助益,親聆佛法綸音,報閱典籍,佛法由茲弘揚光大。
“此佛法與土蕃舊有教法不同,與往昔祀祠生命神祇儀軌不合,故吐蕃衆人疑其不善,且有人疑爲有害人體,有人疑其爲有妨國政,有人疑爲招致疫疠,有人疑爲禍及饑餓災荒。
“若由法性之中考察,教法的根基並不存于無情的器世界,而在有情世界中則存有無數。凡出生于胎、卵、濕、化四種生等,而輪回流轉者,由最初的無始至于最後的無際,一切均依有身的業力而存在。凡是以身、語、意叁者造業的生命,善得善報,惡得惡報,無善惡者則入于無記法中。對他人所施的一切必及于自身,衆生依自己所造的業力轉生于六道之中。
“出世間者,依自身所積聚的功德智慧資糧得證成佛、菩薩、獨覺菩提、聲聞等各種正果。所謂善者,就是十善;所謂不善即是十不善業;所謂無記法就是在行、坐、住、臥四行道中。所謂出世間功德智慧資糧者,即十善之上的苦集滅道四谛、因緣會聚而生十二緣起支、叁十七菩提道品及般若十度。修此而得正界、四無畏、四正慧、十力、十八不共佛法,叁十叁大悲等。此等詳細內容俱見于佛典之中。
“依以上的教法經籍所記,有人行善、爲惡立得現報,有人雖不得現報,日後有報,此情詳察均可實證。依照此等經論,對佛教教法究竟應當奉行,還是應毀棄,由臣工及吐谷渾小王等內外諸大臣商議,一依佛祖宣示之法旨;二依曆代父祖之例規;叁依善知識大德之法力,乃消釋諸種疑慮,虔信佛法。
“集會議盟,若問欲使善趣正法永久不變,當如何行之
衆臣工所議:一是善習佛教經典教法,完成無上聖業,對善業直行無悔,衆生乃得利益;二是對佛法不可稍存試驗之心,不可生抛棄之念;叁是對父祖數代以來崇奉佛法,並未産生不祥、不吉之事,不可動搖反悔。
“因此,一者只有見于信奉佛法對衆生利益;二者對此前棄毀佛法有所悔悟。故衆人等一體立誓永不毀棄佛法,且寫成誓文,今後無論何代子孫,均應設此誓願,大臣以下亦應立誓,此誓詳細內容文書存于王庫。文書摘要刊刻于桑耶寺碑石之上。
“對紮瑪等處神殿所立叁寶所依處,奉行佛法,無論何時不可抛棄,不可毀壞。神殿一應器物不可減少,不可改變規模。今後各代子孫均須發願立誓,不可背棄,不可改易,並請出世間、世間諸神祇非人一體作證。贊普父子、大小臣工一一立誓。”
這件誓文的摘要,被立碑銘刻在桑耶寺的大日如來救度惡趣壇城之後,此碑至今尚存。碑上刻著:
“邏些(拉薩)及紮瑪之諸神殿建立叁寶所依處,奉行緣覺之教法。此事,無論何時,均不離不棄,所供養之資具,均不得減少,不得匮乏。迩後,每一代子孫,均需按照贊普父子所作之盟誓,發願。其咒誓書詞不得棄置,不得變更。祈請一切諸天、神祇、非人,來作盟證。贊普父子與小邦王子,諸論臣工,與盟申誓。此诏敕盟書之詳細節目文字正本,存之于別室。”
從此之後,在拉薩、桑耶、昌珠等等地方,共建築了一百零八座寺院,並且都迎請蓮華生大士親自開光撒花加持,就如同日光遍照一樣,具足著無比的光明與吉祥。
桑耶寺建成之後,就如同在印度佛陀成道聖地的菩提伽耶大塔寺一般,具足吉祥光明。所以,傳說只要能夠親自見到這座桑耶寺,就能夠杜絕一切惡趣的門徑,水不再墮入叁惡道之中。如果能夠繞著桑耶寺的五十四座寺院,與一千零八座小寶塔等全寺一周的話,就是屠夫也能夠轉趨善道。如果我們一心向桑耶寺頂禮祈願,那麼我們來世也能夠生而成爲一個王者。如果聽到有關于桑耶寺的殊勝傳說的話,我們的罪惡也能夠消除。
如果誰能夠對著桑耶寺,實行雙膝著地的大禮拜的話,不只能夠出生在王族之中,並成爲轉輪王。如果向桑耶寺雙手合掌禮敬的話,無疑地將能夠成就正道。如果誰向桑耶寺供養曼陀羅的話,就能獲致現前與最究竟的圓滿成就。如果向桑耶寺獻上鮮花的話,就能夠得到吉祥與歡喜幸福。如果誰能夠在桑耶寺的寺區內,獻上鮮花的話,就能成就爲無上的布施施主,最後也終能圓滿成佛。
誰爲桑耶寺燒香奉獻的話,在轉世之後,就能具足莊嚴與財富。在桑耶寺點燃酥油燈的話,將能夠親見千萬的的本尊空行。如果在桑耶寺燃點常明的酥油燈時,法的光明將會遍照全身。若向桑耶寺獻上香水,則將不會出生爲惡鬼而具足財富。
若向桑耶寺供獻食品的話,他將不饑不病,具足壽命安康而富饒。向桑耶寺獻上铙钹,鳴奏吉祥的音聲,就能夠獲得深刻的清淨自信。誰爲桑耶寺獻上寶傘來遮蔭清涼,誰就會受到他人的尊敬與瞻仰。如果爲桑耶寺獻上衣服的話,無上菩提就能夠迅速增長。供獻桑耶寺寶珠旌幡以及臺墊,一切的榮華富貴從此獲得。把桑耶寺作爲本尊來修行的話,將獲得大手印持明的成就。如果誰能夠爲桑耶寺彌補寺院的圍牆與牆壁的話,誰就能夠得到圓滿菩提的成就。
誰爲桑耶寺戴上殊勝的冠冕,誰就能夠獲得人天應有的殊勝境界。誰能夠維修桑耶寺的話,就能夠獲得涅槃菩提的成就,這一善舉也可以使之蠲除罪業,證得無上的菩提。若有幸能在寺院當中聽聞佛法,就能夠興旺佛陀的一切事業。誰若祝願桑耶寺廟永久的存續,就將有享用不盡的善事自然前來。誰爲桑耶寺供獻供品,就能夠圓滿如意,獲得人、財富與食物。
誰能爲桑耶寺修建房屋頂的話,就可以排除八種非時的可怕災難。誰能爲桑耶寺預防火災,就能夠盡快地圓滿成佛。誰能爲桑耶寺防範一切的災禍,而且敢用他的口與手等行爲來防止傷害衆事的話,就能夠得到永不退轉的菩提心成就。誰能夠以心力保持桑耶寺的長久光明,就能除去貪瞋癡叁種病毒,而使藏地安泰、人民平安。而與此相同的道理,在拉薩、昌珠的佛殿,也是積聚善德的好地方,敬仰者應當廣爲供養,而西藏的君臣和屬民,也應當依此好好地積聚福德。
這些寺院都圓滿建築之後,堪布菩提薩埵與蓮華生大士由于諸事已辦,就想回到印度去,于是向吐蕃的赤松德贊王說道:“大王啊!由于你殊勝的菩提心,再加上國力的強盛,所以建立了吉祥的桑耶寺。我們在兔年奠基,羊年竣工,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才圓滿地建好桑耶大寺。現在既然桑耶寺已經建好並開完光,已經圓滿成立了,我們也達到大王的要求,所以我們現在准備返回印度的故鄉了。”
大王聞言之後,感覺十分的難舍,他淚沾衣襟,趕緊整治了九層錦緞的寶墊,迎請蓮華生大士坐在上首之處;又整治了一座五層的寶墊,迎請菩提薩埵堪布安坐其上。他先向蓮華生大士與菩提薩埵呈獻華服與佳肴,並准備了蓮華生大士與菩提薩埵欣喜的珍品,再將裝著砂金的鹿皮袋,以及松耳石一串,連同一百種珍寶供養他們,然後向二位大士頂禮。
大王在頂禮無數之後,合掌恭敬地說道:
“偉大的堪布與大士!你們兩位宛如日月般的大瑜伽士,請聽我敘述:我從十叁歲父王薨逝之後,在十五歲踐祚登位,率領大軍南征北討,就是爲了建立佛寺寶刹的緣故,並且讓衆大臣選擇了建寺工程來圓滿這個菩提心。我從十七歲時,開始堅定信仰佛法的心,經過占蔔之後,卦相顯示要迎請堪布來到西藏這個邊遠的地方來弘法。我們能夠請到堪布來到這裏弘法,實在是福德不淺啊!
“但是我們在調伏土地之後,鬼神卻又開始作祟。由于堪布的預言,我們又迎請蓮華生大士前來降伏。當時我心中疑惑,不知道蓮華生大士肯不肯來到這偏遠鄙陋的地方,但是堪布告訴我,由于過去因緣的緣故,大師一定能夠前來。所以我們能夠在甚深的緣分當中,請到了殊勝的蓮華生大士,來到了西藏地方。
“如今桑耶寺總算已經圓滿成就了,桑耶寺的廣大莊嚴、不可思議的幻化,根本不像是人工所築成的寺院,這簡直是世間少有,爲諸天所圓成的廣大寺院啊!我赤松德贊王是不會忘記這廣大的恩德的。
“如今寺院雖已如願建成,但是我在此懇請二位大士,在我赤松德贊還沒有棄世之前,留駐在我們西藏這鄙陋的地區。因爲佛身上的工程雖然已經建…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四篇 廣大圓滿 第十二章 桑耶永固寺天成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