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獅子吼聲 第叁章 現入法界會本尊
是昨日 是明日 是今天
從遠離叁世的當下
十方法界
捎來了消息
像大海的印
無量的虹光摩尼寶珠
平等的相遇在
本初金剛
本尊的容顔 親見了本尊的容顔
在巡行度化的曆程當中,蓮華生大士有一日在路上遇到了兩位釋迦族的比丘,他們其中有一位名叫做釋迦米哲,另外一位名叫做釋迦善知識。蓮花王觀察兩位比丘的神情風采,就確定他們是真實的修行人,所以就很歡喜地向他們問道:“這兩位法師,請問你們要到哪裏.去
”
這兩位比丘擡眼見到了這位身相莊嚴的年輕人,就很和藹地回答說:“我們現在要前往劄加爾洞,是在紅岩鳥巢的地方,那裏整個大地都是由紅色的岩石所成。在那裏有一位密教的大阿阇黎,名叫劄巴哈德;而這位大導師,是一位大成就者,我們現在就要去向他求法。”
蓮花王聽了十分地歡喜,就向他們兩位請求道:“我是否能夠與你們一同前去參訪劄巴哈德大導師
”
這兩位比丘也很高興地同意了,于是蓮花王便與這兩位比丘來到了劄加爾洞的地方,共同參拜劄巴哈德導師。
來到劄巴哈德的屋中,只見莊嚴的劄巴哈德,正安住在禅定叁昧當中。此時蓮花王雙手合掌,向劄巴哈德阿阇黎請求道:“導師!我是一位密乘的修行人,我已發起了無上的菩提心,希望能夠圓滿成佛來救度一切衆生。現在我在大阿阇黎的面前,向您致上最清淨的身、口、意來供養,希望導師能夠攝受我,讓我跟隨您出家成爲比丘,敬請您授戒予我吧!”
這時大導師用慧眼觀察了蓮花王,了知他是一位具足殊勝善根的法器,必然將成爲一切衆生的導引與明燈,所以十分欣喜地開口說道:“我是一個密乘的修行人。我所了知的,惟有無上密乘;我所具足的就是一切續部的經典。如果你要在密乘之中修行,我願意導引你,給予你灌頂,使你成就;但是如果你要出家受戒的話,我卻不能夠作爲一位顯教的傳戒法師。
“不過釋迦牟尼佛的傳承者,阿難陀尊者與你有緣,會在阿修羅石窟當中親自示現教授,如果你要出家,就到那裏向他請求受戒吧!而在這裏,你如果要修習密乘的話,必須先接受基本的灌頂。我可以爲你先圓滿這些灌頂,讓你能夠在密乘當中修行。因爲,如果不經由灌頂的話,密法是不能夠傳授,也不能夠修習的。”
灌頂,在佛法中是取其緣起上的意義。我們這一期的佛法,是從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出生、成道,開始在人間傳承的。佛法既然是在印度出生,自然會摻入許多印度文化的因緣,所以只有如理思維印度文化在佛法中的意義,才能真正了解佛法的義理。從這裏,我們才能了解什麼是真實的佛法,什麼是佛法升華印度文化的因緣,如此才不會對這期從印度傳出的佛法教法有所迷惑。
灌頂源于印度文化,是王子要承襲王位時所舉行的儀式。過去,輪王太子要承襲王位時,國王便用四大海的海水爲其灌頂,表示經過灌頂之後,太子將繼承輪王之位,統領四大海,自此已經具足了輪王的體德,因緣到時就可以繼承輪王之位。
佛法取此義,爲接近佛地的大菩薩灌頂,使他們正式成爲法王子,而後法王子將繼承法王佛位。所以,灌頂的基本義是指十地菩薩,或是十地菩薩中的妙覺菩薩准備受法王位時,接受灌頂,即將成佛。後來,又把法王子位分爲九地,因爲八地無功用行之後,他已經生于佛法之中,准備接受法王之位。接下來,他可代表法王化身十方,教化十方世界了。
蓮花王太子問道:“我當如何受持灌頂
”
劄巴哈德導師說:
“在密教中的灌頂,乃是把顯教灌頂之教義轉爲究竟的第一義谛,所以正式修學密法必先受灌頂。在密教中,乃以現前諸佛的佛果來加持,用果地如來的境界,直接攝持我等衆生證入于究竟果位。從如來果地觀察, 一切衆生都是如來心子,都是佛子,都是清淨因,也皆是佛種。在密教中以代表佛果的上師來授予弟子灌頂,使其直入佛法大海,證入佛處。所以在灌頂之後要安住于佛慢。”
“那如何是佛慢呢
”
“佛慢是自身如實成佛的觀想。在這個觀想中,必須了解法界的一切都是由空性生所出生,是空性所生的如幻叁摩地與本尊瑜伽觀的結合。你必須深刻了解五方佛的義理及空性的徹悟來作爲觀修的基礎,否則是沒有實效的。在你領受灌頂之後,即當視一切衆生是佛,要佛慢堅固。這“佛慢堅固”的意思,即是隨時隨地自觀爲佛,不能生起自己是衆生的下劣想。佛是自覺覺他的圓滿者,而佛慢的重點是在于了知“衆生皆具如來體性”衆生現前是佛,“所以佛慢並非是高低、不平等的分別看法,而是視衆生皆佛的平等觀。以此根本見地,自觀自心爲佛,現起智慧薩埵成報身佛,觀想自身生起次第是佛,父母所生的叁昧耶身是佛身。你要隨時隨地安住在這個見地,不能退卻,稱爲“佛慢堅固”。
“如果誤解“佛慢”爲自認是佛,高于他人一等,則是差別心,和佛無關,是“我慢”、“我執”。佛是空性、法性,所以“佛慢”是對法性、空性的禮贊,對平等性的禮贊,五方佛則是對佛陀五智的禮贊。
蓮花王太子又問道:“如何才是真正具足五方佛佛慢呢
”
劄巴哈德導師說道:“要具足五方佛佛慢,首先要受持五方佛的灌頂,讓我等能轉識成智。首先,在東方爲不動佛灌頂,不動佛所要對治的即是我們的第八意識。因五方佛又代表五大,而在五大裏,不動佛主要的是轉換水大,將水大的業劫之氣轉成爲水大的智慧之氣。東方不動佛以寶瓶爲表義,所以在他的瓶灌灌頂當中,是要以不動佛的大圓鏡智,將八識轉化成爲大圓鏡智,讓所有瞋性的衆生得到降伏。如果成就心如大圓鏡般平等,能普遍映照一切,且永不退轉,此種平等映照的大智慧力,就是成就了不動佛佛慢。”
那如何才能真正具足南方的寶生佛佛慢呢
”
“在南方的寶生如來其表義是寶冠,屬寶冠灌頂。在修道的成就方面乃是對治第七意識的染汙識,能夠將七識轉化,成平等性智,轉地大的業劫之氣爲地大的智慧之氣,同時降伏慢性的衆生。如果具足佛的平等性智,那怎麼會有我高人劣的差別見地呢
不從平等見地中退失,才是成就寶生如來佛慢。”
“那西方的阿彌陀佛佛慢,要如何才能成就呢?
“在西方的阿彌陀佛,一般是以蓮花爲代表,而生起次第之五方佛灌頂,在其表征卻是金剛杵,屬金剛杵灌頂;是要把我們的第六意識轉化成爲妙觀察智,把火大的業劫之氣轉爲智慧之氣,調伏貪性的衆生。如果成就一切衆生語言的平等妙力,具足微妙觀察智慧,就是成就阿彌陀佛佛慢。”
“而北方的不空成就佛佛慢,要如何才能具足呢?,
“北方的不空成就佛,其表征叁昧耶爲寶鈴,所以,此灌頂又稱爲寶鈴灌頂。不空成就佛將轉化吾等的前五意識爲成所作智,轉風大的業劫之氣爲風大的智慧之氣,能夠調伏一切疑性、嫉妒的衆生。如果能夠成就一切現前事業,不從現前諸佛事業中退轉,圓滿實證,就能夠成就不空成就佛佛慢。”
“中央毗盧遮那佛佛慢,又要如何方能圓滿呢
”
“中央毗盧遮那佛,表征爲寶輪,此灌頂又稱爲名灌頂。毗盧遮那佛將轉化我們的第九意識如來藏識爲法界體性智,轉化空大的業劫之氣爲空大的智慧之氣,調伏下劣、愚癡的衆生。如果能夠了悟一切衆生是佛,堅住法界體性而不動轉,就能成就毗盧遮那佛佛慢。”
蓮花王于是十分欣喜地向劄巴哈德大導師請求灌頂,劄巴哈德就對蓮花王宣說道: “在密乘,這是須成就的五門共同灌頂。這身、口、意、功德、事業等五方佛的根本灌頂,是一切修習生起次第瑜伽者所必須圓滿的。在此之前我先爲你授金剛界的瑜伽灌頂。”
在如實安置金剛界廣大壇城之後,紮巴哈德安坐在吉祥的法座上。
此時金剛阿阇黎紮巴哈德對蓮花王太子說道:“我現在要依次爲你廣說,金剛乘弟子證入金剛大曼荼羅的秘密儀軌。
“于此中,我先說明爲了窮盡無余有情世界,拔濟利益安樂衆生,使他們成就最殊勝悉地的緣故,而進入金剛界大曼荼羅。在入壇灌頂前,弟子到底是根器或是非根器,不應該挑揀分擇,爲什麼呢
蓮花王!因爲如果有情衆生曾作了廣大罪過,當他進入此金剛界大曼荼羅,不管是見到,或證入這曼荼羅,即使是隨意愛樂,但是只要進入此壇城,則得以滿足一切意願,並獲證解脫。
“蓮花王!如果有衆生喜愛音樂歌舞、嬉戲、飲食、玩具,由于不能曉悟一切如來大乘現證法性的緣故,而進入其余凡夫諸天族類的曼荼羅,但只要趨入此金剛界曼荼羅,就能夠滿足他們的一切意願,攝受他們使之能生愛樂歡喜;而對于一切諸佛如來部族的曼荼羅禁戒,心中怖畏不敢趣入,爲了防止他們進入惡趣壇城之門,應當進入此金剛界大曼荼羅,使一切衆生妥適安樂在最勝悉地成就,並由于安樂悅意受用法樂的緣故,能夠轉化一切惡趣現前之道。
“蓮花王!如果有住于正法的有情,爲了一切衆生,求取一切如來戒定慧、最勝悉地、方便的諸佛菩提的緣故,長久修習禅定解脫等妙法,卻出生了勞倦之心,但只要入此金剛界大曼荼羅,即使是才得進入,一切如來果地將不難成就,何況其余悉地之類的成就!”
蓮花王太子說:“導師!我曾在護法神洞修持金剛界的廣大教法,並感得五方佛現前加持。”
“是的,我知道,但是爲了圓滿密義的傳承,你必須接受金剛界完整的廣大灌頂,才能成熟一切金剛秘密的悉地成就,也才能具足一切廣大度衆方便。”
在紮巴哈德的加持導引下,蓮花王太子先以四禮,禮敬一切如來,他全身肅立舒張雙臂,金剛合掌,以胸臆著地,向東方禮拜不動佛阿閦如來及東方一切諸佛,口誦真言曰:
唵 薩婆怛他揭多一切如來 布儒供養也 婆薩他娜耶承事也 阿答摩南己身也 涅哩耶多奉獻也 夜彌我今也 薩婆怛揭多 拔折啰薩埵 阿地瑟咤守護 薩網摩含于我 吽
(O…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二篇 獅子吼聲 第叁章 現入法界會本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