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二篇 獅子吼聲 第二章 五明善巧瑜伽王

  第二篇 獅子吼聲 第二章 五明善巧瑜伽王

  內明、因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

  從當中自然地流露

  赤裸裸地 顯現了法界的金剛光明

  菩薩的大瑜珈

  是生活

  蓮花王太子在耆婆弗多羅醫師那裏學習了醫方明之後,又開始另一段學習修行之旅。他宛如善財童子一般,到處地參學。這時他來到了印度然嘎拉的地方,他在這地方,拜見了一位很有名的語言聲明學家,叫做阿劄亞。

  這位語言學家,他的鬓發都已經白了,容貌卻讓人感覺十分的莊嚴與道貌岸然。蓮花王太子來到這位智慧長者的面前,很虛心地向他請問道:“請問這位善知識,您具足哪一方面的智慧專長呢

  ”

  阿劄亞善知識無畏地注視著這位年輕的好學者,以清楚的聲音說道:“這位莊嚴的年輕人啊!我可以對你說,在語言聲明學問方面,我已經完全具足了。在這天下之中,應該是無人堪與比倫的,其他學問或許我不了解,但是我已了解一切語言的真谛與體性了。”

  這些言語聽在欣求菩薩五明的蓮花王太子的耳中,真是有說不出的歡喜。他馬上向阿劄亞善知識請求道:“善知識!請您將這天下無雙的聲明、語言的學問知識,乃至一切語言的真谛與體性,教導我吧!我想向您學習一切語言文字的究竟真義,並有希望能夠具足教化一切衆生的語言善巧及最深的義理。”說著,就向阿劄亞善知識行拜師之劄,並奉上最殊勝的供養。

  阿劄亞善知識十分地欣喜,他知道這位有智慧的青年,必將成爲他的衣缽傳承者,于是開始教導這位年輕人,一切語言文字的真實體性。

  “我們要了解一切語言,可以先從言辭的外相上來了知。”

  阿劄亞繼續說道:“在這世間上任何一種能夠表達我們的心靈意義與溝通的符號,乃至各種文字、語言,像梵語、烏仗那語、巴利語、漢語等各國、各民族的語言以及各地的方言等等,這些都是語言的外相。而語言的真實內相,即是我們任何心念的發啓。

  “當我們任何的心念生起的時候,這就已具足了語言的內相,已經有了溝通的可能。那什麼是語言的密相呢

  就是在宇宙中,任何的萬事萬物,都是現首法界秘密語言,法界所顯現的密相。而現前這如幻的一切萬象,雖然看起來千差萬別,但其體性卻都是寂滅的,都是性空的,都是無相的,這就是語言的法性密意,語言的法性體相。”

  蓮花王太子聽聞阿劄亞對于語言的外、內、密與法性四相的開示之後,心中如閃電明照一般,豁然了悟了宇宙法相的一切密義,而不禁欣然說:“這樣看來法界的萬象,都是法身普賢王如來的心意符號、語言,都是現前的法義文字曼荼羅,都示現了究竟的法界實相。一切語言的究竟真實,即是真實的法界體性。”

  阿劄亞聽了蓮花王的話之後,十分贊賞地說:“是的,正是如此啊!”接著又說:“當我們了解語言的四種相之後,再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語言的叁種根本意義。一切世間的語言有叁種根本,這叁種根本意義,會因爲我們修行證悟的境界,而有所差別。這叁種根本意義,第一種是邪見,第二種是慢心,第叁種則是名字。

  “現在先以“我”這個字來解說語言的叁種根本。

  ““我”這個字在佛法中是違逆于“無我”的根本意旨的。但是有人或許會問說:如果佛法中認爲一切法空,一切無我,但爲何佛所說的經典一開頭就說:“如果我聞

  ”這時,我們正信的佛子就要回答說:是的,佛弟子衆雖然知道無我的真義,但是隨順著世俗的說法而說“我”字,但並非認爲真實有我。譬如有人以金錢買銅錢,沒有人會取笑。爲什麼呢

  因爲買賣的法則是應該如此的。所以說“我”字者也是如此,在無我法中而說我,是隨順世俗的說法,所以不應該非難。如《天問經》中所說的頌一般:

  阿羅漢比丘,諸漏已永盡,

  于最後邊身,能言吾我不

  

  “佛答言:

  阿羅漢比丘,諸漏已永盡,

  于最後邊身,能言有吾我。

  “一個成就阿羅漢的比丘,已經遠離了一切煩惱諸漏,所以在入于涅槃的最後一生,也能夠隨順世俗義而說“我”,因爲世間法中所說的我,並非是究竟第一義的真理。所以,在諸法性空無我之中而說我,是沒有任何過咎的。再說,世間語言中的叁種根本:邪、慢、名字,這叁者中有二種是不清淨的,而一種是清淨的。

  “一切凡夫的語言具有這叁種根本:邪心、慢心與名字。而開悟見道尚未證道的修行學人,則有二種語言根本:慢心與名字;一切煩惱諸漏已完全窮盡的人,只用這一種語言,就是僅有他們的“名字”指設的語言。他們的內在心中雖然不違背無我的真實法,但這只是爲了隨順世間衆生,而用共同的符號語言來傳達意念的緣故。因爲他們已去除世間的我執邪見,只是爲了順應世俗而已,這是不必爭論的。

  “再說,若有人執著無我相,而說只有這樣才是惟一的真實,其余都是妄語,那麼此人也會加以非難說:你說一切法的實相乃是無我,爲何還說:“如是我聞

  ”但是,諸佛弟子對于一切法空無所有,在此中心毫不執著,也不再執著諸法實相,何況在無我法中心生執著

  因爲這些道理的緣故,所以我們不應該在此加以非難地鞏:“何以說我

  ”

  “又如《中論》中的偈語中所說:

  若有所不空,應當有所空,

  不空尚不得,何況得于空

  

  凡人見不空,亦複見于空,

  不見見無見,是實名涅槃。

  不二安隱門,能破諸邪見,

  諸佛所行處,是名無我法。

  “所以真實不二的無我法,是遠離空、不空,見與不見等相對待的一切觀念。破除了這些相對執著的邪見之後,才能證入真實的涅槃境界。”

  蓮花王太子聽聞了阿劄亞善知識的教誨,默然信受思維,在寂靜中開口說道:“善知識!依我現在的理解,語言的根本當中的邪與慢兩種是不清淨的,而名字僅僅是假名指設的符號而已,所以是清淨的。一切凡夫衆生所說的語言,都具足了邪見、慢心與名字,爲什麼呢

  因爲譬如凡夫在說“我”這個字時,他心中立即生起顛倒夢心想執著一個“我”,這個“我”字本來只是一個指設的假相、假說,是一個施設的假名,並沒有不變的自性自體。

  “而所謂對語言具足了邪見,是指衆生在其中生起煩惱幻想,從這個虛幻因緣中假名成就的“我”之外,假想另外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而且又因爲這個“我”産生了種種的顛倒夢想,産生了我執、無明,而使衆生在煩惱大海之中,生死流轉,而不得解脫,這就是邪見。

  “第二是慢心,這慢心是一種習氣,是相對于“我”而出生的。“我”字僅是一個假名而已,但是在邪見中生起無明根本的煩惱,並由之而産生各種附屬的煩惱習氣。如任何人要傷害自己時,他自然而然從身心的習氣之上,就會發出保護自我的反擊動作,而給予其他衆生適當的反應。或是修行人對自己修法所具足的力量,乃至自己種種修行的方法,生起自己是最殊勝的見解,而生起慢心,這些都是所謂的慢。

  “而名字僅僅只是假名指設而已,是中性的觀察了解,並沒有所謂的執著與不執著。講“我”中是指一個具有身心作用的無常體而已,只是指稱一種現象而已。”

  阿劄亞善知識說道:“是的,一切凡夫的語言,完全具有這叁種特性:一是根本的邪見,從根本無明中産生顛倒煩惱夢想;第二是從顛倒煩惱夢想中所産生的種種習氣、殘習,自然而然産生驕慢之心,更會産生種種不究竟、不圓滿的行爲;第叁是語言中具足名字、假名指設的因緣。

  “而一位修行人,即使他已悟道、見道,證得聲聞初、二、叁果的境界,但是若還沒有成證圓滿的話,雖然他已斷除了語言的邪見,但是還是會有語言慢心習氣。所以他雖然了解“我”是虛妄,“無我”才是真實的;他已經斷除了根本煩惱,所以他不會在心中勾勒起一個“我”的幻相,去創造一個邪見的“我”而顛倒夢想。但是由于過去殘習的存在,所以就主體上而言,他還是會生起“我”能修行,“我”能清淨等驕慢纏縛;而對于外相的境界,他也會耽迷于空性當中,而不能夠自在生起大作用。

  “而一切煩惱都已經窮盡的人,他能徹悟一切語言的本質,僅僅是假名施設而已;他並沒有任何的我執、邪見與驕慢的纏縛。所以說一個真正修證成道的人,他所講的“我”,不過僅是宛如一個路標的假名施設的符號而已。

  “所以文殊菩薩才會說:“文殊如果自認爲自己是文殊的話,那麼就有兩個文殊。如果我不是文殊的話,那麼就沒有文殊,這也是與事實違謬的,因爲我現前即是文殊。”所以文殊沒有二位文殊,也不是沒有文殊。而這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的真義啊。這就是聲明真正空性的叁種根本意旨。”

  這時虛空中忽然宛轉地旋起五色的虹光,在虹光當中具足如來五智的五髻童子文殊菩薩乘著威猛的藍色獅子,如日輪般踴空現起。

  他微笑地向阿紮亞說:“如是!如是!因爲文殊是如幻現前的,唯有一文殊沒有二文殊,這惟一文殊即是性空,即是幻化,而且也不是如同龜毛兔角一般不存在啊!無常即是性空的實相,妙有即是真空的事實;這都是遠離我與我所的任何執著啊!”

  阿紮亞與蓮花王太子聽聞了文殊菩薩的教誨,即立起頂禮;而歡喜的蓮花王就向文殊菩薩請問道:“聖者啊!我已經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了,現在想知道菩薩如何以語言妙道來修學菩薩行

  來實踐菩薩道

  如何在流轉于一切法界之中,卻能永不忘失菩提心?如何證得平等意堅固不動搖

  如何獲得金剛不破壞的清淨心

  如何生起永不疲倦的大悲力

  如何證入普遍清淨的總持陀羅尼

  如何發生廣大智慧光明,對于一切法,能遠離所有的黑暗障礙

  如何具足無礙的解說辯才之力,決意了悟一切甚深的義理法藏

  如何得到正念之力,憶念總持法界一切的差別**

  如何得到清淨六道諸趣的力量,在一切衆生中能自在普遍演說所有的法門還衆心圓滿成佛

  如何得到智慧力,決定分別一切法門的義理

  ”…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二篇 獅子吼聲 第二章 五明善巧瑜伽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