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刺痛,他總算找到了一個清淨的化身,成爲他的兒子,而且要承繼他的王位,但是現在他卻要離開王宮,要到遠方去修行,他的心在十分苦痛當中,而淚流滿面。
他用哽咽的聲音,痛苦地斷斷續續地呻吟道:“嗚啊!爲什麼生命是那麼無常,爲什麼人間是那麼苦痛,爲什麼我竟然不能夠在沒有見到你之前,就讓我兩眼永遠瞎了,甚至在又窮又病當中死去
爲什麼世間是那麼苦痛,帶給了我希望,又活生生地把我這最光明的希望,從心裏頭狠狠地挖走了
“一個人的心到底能夠經過幾次的摧殘呢
我這樣子活著又有什麼用呢
閻羅法王你爲什麼不來勾走我的神識,讓我現在就逝去
世間當中,所有的苦痛,所有的憂愁,還有比這個更痛苦的嗎
佛陀啊!一切護法、天神啊!爲什麼要讓我永遠糾纏在希望與失望當中呢
”
這時蓮花王太子,安慰他的父王說:“父王啊!我們都是密乘的修行人,我們都是了知正法的,都應該安住在正念當中,您現在應該了悟一切諸佛菩薩所教導我們的法義吧。過去的諸佛菩薩,他們曾經不斷地勸慰我們,在許許多多的經典裏面,也給予我們清淨的導引。
“事實上我也曾經想過,要以世俗谛的道路,來滿足父王您心中最深刻的期望。但是父王您心中最深刻的期望,反而將成爲您生命中最大的障礙啊!
“現在,父王!讓我用至誠至念的心,唱誦一首修行曲,講述我現在心中的覺受來安慰您,請安心聽我敘述:
有緣故人相會 最後終將離散
暫時聚首相遇 最後必將遠離
世間無常 沒有任何不變的有爲法
一切君臣的相遇 恍若市集
紛紛擾擾 終是晨時相聚暮時散逸
過去的人 已經離世遠去
生命的無常變化 總是令人悲憐
我們的身體是有爲之法 必然終將毀棄
人生匆匆 宛如過客一般速來速去
一切的有爲法 都是現前無常的
我們將我執的牆圍加高 關住在裏面
也不能夠增長幫助我們長生不老
一切的親情只能令人衰老
不能使人生命長住
具足廣大的財富 也終將散去
徒增我們的苦痛而已
人間的英雄雖然叱咤風雲
也難逃生命的期限
流浪在十方
真正實證了佛法的修持
才可了悟究竟的真理
我要找到真實的一乘教
皈命真實的如來之道
讓父母也能夠成就無上的佛果
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願父王一切都吉祥。”
蓮花王太子一面唱誦著偈頌,一面在父王之前發願,希望能夠使因陀羅部底王安心。
國王心中本來也是清楚明白的,只是父子因緣難舍而已,此時他心中若有所悟,就不斷地點頭,連連稱是。國王心中也了悟,這才是蓮花王太子應該走的真正道路,這時他的心念安住在清淨無染之中,斷除了一切對愛子的貪戀。
因陀羅部底王忍住了心中難忍的苦痛,向蓮花王太子說:“愛兒啊!我祝你一切如願,早日修證成就佛果。”
說罷用衣裹著頭,大哭了起來。
蓮花王太子眼角濕了,靜靜地看著哀傷的國王,心中實在是十分的苦痛,十分的難忍。但是爲了究竟的利益衆生,爲了成證圓滿的佛果,他必須如實地離去。這時他向父王頂禮告別,慢慢地回到了寢宮當中。
黎明來到了,今日的陽光似乎特別的溫暖,也特別的柔和。蓮花王太子爲了實踐遠離烏仗那國修行的因緣,所以在黎明的時候,就傳下了上朝的命令,要王臣們全部聚集到王宮當中,來成就他舍棄王位的因緣。
蓮花王太子即將舍棄王位,而出家修行了,他要受持密法的禁戒律儀。此時大臣們已群集在宮殿當中議論紛紛,不知道到底有什麼重要的朝令,太子要召集大家來到王宮
當大家在議論紛紛的時候,蓮花王太子已經在佛壇前向佛陀祈願舍棄了王位,而受持了密教的律儀。
他裸身披挂著六種骷髅的密乘嚴飾,手握著鈴杵與叁尖的天杖,在佛前慢慢地舞蹈著,並且用金剛遊戲的舞步,舞入了虛空幻化的境界當中。鈴杵代表般若智慧與慈悲方便,而叁尖的天杖,更是示現了諸佛的法報化叁身。他舍棄了王位,在宮庭、在大殿的樓閣之上,跳行著金剛舞步。
這時群臣正聚集在下面的大殿當中,蓮花王太子觀察著群臣,也了悟在這個緣起之下,他必須以一個具體的因緣,來離開這個國度,而且不能因爲他棄絕王位,而使國家産生了種種的紛爭。並且在他離去的時候,必須對烏仗那國有著最後的吉祥導引。
在國中有一位大力的魔臣,蓮花王太子就是要以超度這個魔臣的眷屬爲因由。在大悲幻化之中,他示現了秘密的誅法遷識方便。太子假裝失手,將天杖與鈴杵祭起,誅滅將引發魔難的魔臣的妻與子。
飛空的鈴杵,剛好擊中魔臣吾巴達的兒子嘎達瑪的腦袋上,竟然把他的腦袋打碎了。而叁叉天杖直直地**了魔臣的妻子紮達嘎的心中,此時母子兩人在一刹那間全部失去了性命。
其實這是蓮花王太子以代表智慧與悲心的鈴杵,與代表諸佛法報化叁身的叁叉金剛天杖,用如幻的超度妙法,將他們母子二人的神識,超度到了金剛法界色究竟天,使他們遠離魔臣的勢力,最終能夠得到殊勝的解脫成就,也使魔臣的魔力,受到了壓抑。
這時大臣們全部亂成一團,就連希望蓮花王太子繼續執政的大臣們,登時也慌了手腳。他們刹時不知道如何再支持蓮花王太子了,也不知道該如何來使蓮花王太子繼續執政。這樣一來,反而斷除了蓮花王太子遠離烏仗那國的所有纏縛的因緣。
此時,王臣們紛紛議論:“立爲儲君的蓮花王太子,爲何老是做出違法亂紀的行爲。他上次以石頭殺害了諸侯的兒子,惹來極大的禍端,現在才隔沒有多久,又將大臣的妻子與兒子殺害了。由這些事情看起來絕非意外,一定是有意的行爲,他一定是喜歡殺生,所以故意假借失手,去遂行殺人的行爲。這根本不是轉輪聖王,這根本是魔王啊!我們應當依據王法來狠狠地責罰,否則他還會繼續地違法犯紀。”這時這個大勢力魔臣的手下們,甚至還主張應當對蓮花王太子施以最殘酷的戈弗之刑。
國王聽了群臣這樣子的禀報之後,心中十分的慌亂和不安。他雖然了知太子的殊勝,也明白太子所要示現的因緣,但是爲了使國家安和,使群臣安心,使這些權臣豪門們,不要心生異想,使國家陷入慌亂,所以就附和了他們這些荒謬無知的世俗語言,而說道:“我這個兒子蓮花王,到底是佛的化身呢
還是魔鬼的幻化
真是搞不清楚他。但不管怎麼樣,我看啊!還是不要將他殺死好了,我們就將他貶谪到邊疆地區,讓他在那邊受罰反省吧!”
因陀羅部底王慈愛著太子,他不願意太子受到群臣所主張的苦刑殺害;但是王法的尊嚴,卻又使他不能不懲治太子,但這一切其實都是蓮花王太子早巳預知的幻化遊戲啊!
現在因陀羅部底王趁著大家都在場的時候,在表面上,似乎是在懲罰蓮花王太子所犯的重罪,但是實地裏,卻是爲蓮花王太子開啓了一個出離修行的特殊因緣。事實上他是給予蓮花王太子最深的恩惠,使他在成佛的道路上沒有幹擾的自在修行。
此時國王對著蓮花王太子,以及衆大臣說道:“太子啊!你這位在寶海之中的蓮花樹上現生,無父無母的清淨化身。你具足一切功德與吉祥相好,因爲我沒有子女,沒有繼承人,所以立你爲我的太子,希望你能夠承繼我的王業,成爲具德的王儲。但是沒想到你這位太子的行爲實在太粗暴了,竟然殺死了大臣的妻子與兒子。
“現在各位大臣希望我用王法來嚴厲懲治你,甚至希望我施予你戈弗之刑。但是我開啓了聖恩給你,將你貶離到遙遠的邊疆地區去。現在你希望到哪裏,就到哪裏去吧!遠遠地離開這個國度,到各處去吧!我現在將你放逐到十方去,希望你善自珍攝反省。”
這時太子向因陀羅部底王回禀道:“父王啊!您永遠是我最尊貴的父王!您一切的教誨,一切的光明指引,我必定遵循。在人世當中,父母當然是最尊貴的,也正是父母允許我,我才能夠成爲王室,也才能夠承繼國王的大位,然而現在的因緣,讓我即將離去。
“但是我要宣說一些過去世的因緣,讓大家了解我爲何會失手殺人。但請大家相信,這並不是爲我自己所行,爲我自己失手殺死了大臣的妻兒而辯護,我願承受這一切所有的責罰。
“因爲在佛法的因緣當中,雖然具足菩提心的菩薩行者,可能爲了救度衆生的緣故,而示現了如幻的罪行;雖然爲了甚深悲心的緣故,他必須這樣做,但他絕不想因爲發心良善的緣故,而企求免罪。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的時候,爲了救度五百個商人,不得已將那立即要殺害這五百位商人的強盜殺死一般,佛陀當時救助了這五百個商人,也阻止了這個強盜種下殺人的惡業,但是當他殺害這個強盜,在緣起上仍然犯下了殺人的罪行。
“所以說我殺死了大臣的妻子與兒子,是有極深的緣起存在,現在我要將這一切因緣向父王禀報,但是您要知道我還是欣然地接受父王所給予我的懲罰。
“就如同上一次我失手殺死了諸侯的兒子的因緣一般,這一次我失手殺害了大臣的妻子與兒子的起始因緣,也是在我的前生爲喬答摩日種的時候,所種下的緣起。大臣的妻子紮達嘎拉,其實就是當時那位**桑姆的女仆;而大臣的兒了嘎達瑪,就是當時的奸商阿裏。現在我失手誤殺了大臣的妻子與兒子,這實在是藉由此次因緣,來成就深的果報,使他們不再受苦輪回,而受用解脫。
“在表面上,我殺害了他們的生命,但是實際上,是在如幻的大幻遷移神識的遊戲當中,超度了他們的生死,使他們脫離生死輪回的苦海,最後能夠安住在究竟的密乘當中,而成證圓滿的佛道。
“但是,父王啊!王法治國,應當是要從嚴的。太子犯罪與庶民同罪,將我流放到他方去,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心中無怨無悔,而且欣然喜受。這是我實踐菩提心行所應當信受的回報啊!請父王您馬上執行這個命令,我欣然喜受,現在也向所有的王臣與百姓謝罪。”
蓮花王太子這樣子宣說之後,大王雖然明知他所說的是實情,而且心中的難舍之情…
《蓮花生大士全傳 第一篇 蓮花王 第七章 輕棄人王成法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