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擇友與交友
前面所講的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從煩惱和善惡業的角度講世間罪福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講作爲一個佛弟子如法求財的原則有哪些。所謂如法求財,就是通過正當的手段來謀取生活資源。只有把生活問題解決了,修行才有保證,修善才有物質基礎,人間淨土才能夠成爲現實。所以,儒家說:“衣食足,禮義興。”衣食豐足了,仁義道德才有基礎。又說:“饑寒起盜心。”佛教講“身安道隆”、“*輪未轉,食輪先轉”,都是這個意思。不管是儒家還是佛家,都講究要解決物質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佛告訴善生子,要如法求財,一共有四十二件事。
接下來講如何選擇朋友。在選擇朋友、選擇善知識的過程中,反面要注意二十條,正面也是二十條,一共四十件事。
1
丙四四似親
丁一總標
“居士子!有四不親而似親。雲何爲四?一者知事非親似如親;二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叁者言語非親似如親;四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
這是告訴我們要認清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樣的人才是可以親近的人,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一者知事非親似如親。
這裏所說的知事,在另外的譯本上叫畏服,因爲害怕才服從。有一種人想要跟你做朋友,把你的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經曆如何、有什麼朋友、家裏有多少錢,都打聽得清清楚楚,再跟你交朋友,看你喜歡什麼,他就說什麼,曲意奉承你。奉承你的目的,不是跟你真正友好而是另有企圖。當然,交朋友要了解情況,這也是正常的,但是目的要純潔。如果有人抱著不純的目的來了解你,你也可以誠意地拒絕。如果你看准那個人可以做你的朋友,你也可以說些交心的話,否則你就容易上當。
二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
有人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這樣的人自古都有。我們交朋友,一定要找那些誠實的人,當面怎麼說,背後也怎麼說,表裏一致。如果當面說一些美言來打動你的心,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一定要警惕。
叁者言語非親似如親。
“言語”一詞翻譯得不是很准確,大概與第二條的“愛言”多少有一點聯系。可能是說在言語上給予種種許諾,但不能兌現。在生活中這種言而無信的人有的是。我們交朋友一定要交言而有信的人。
四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
“趣”就是愛好,把你朝不好的地方引導,專門引誘人們在生活上放蕩,不務正業,專門喜歡走街串巷,茶館進,酒館出,唱了卡拉OK,又去桑拿浴,引人爲非作歹。
2
丁二別釋,分別把上面非親似如親的人一一加以剖析,畫一個像,看值不值得我們結交。
戊一釋知事非親
丁二別釋
“居士子!因四事故,知事非親似如親。雲何爲四?一者以知事奪財;二者以少取多;叁者或以恐怖;四者或爲利狎習。”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人以知爲事,言語至柔軟,
怖爲利狎習,知非親似親,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上面從四個方面來剖析那知事非親似如親的人。知事的目的,第一,就是爲了奪取你的財産,騙取你的錢物。第二,就是少給你,他多得。第叁,如果達不到目的,就要對你恐嚇,原形畢露了。第四,如果恐嚇還達不到目的,就軟硬兼施,把你向不正當的途徑引誘,使你染上惡習,這樣想得到你的錢財就容易了。這樣的事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說吸毒,他爲了發展組織,就把小夥子叫到一邊:“來吸一口吧,不要你的錢。”今天吸一口,明天吸一口,吸了叁天,就不理你了,你就要找他了,因爲你上瘾了,你離開他就不能生活了。這就是以壞的習慣引誘人,使人走上不正當的途徑,奪走錢財。因爲種種不正當的行爲傾家蕩産的有的是,所以要警惕。佛爲了能使世人能真正明白“知事非親似如親”這種人不可親近,又以頌文的形式,要我們遠離這樣的人。遠離這樣的人,就好像要避開險道一樣,“如道有恐怖”。“道”就是道路,知道道路有危險就要避開,不要碰運氣。到處都有車匪路霸,這就是恐怖。晚上走小胡同,想到那個地方有壞人就避開。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我們知道在道路上應該有這個警惕,在結交人的時候也應該如是。
3
戊二釋面前愛言
“居士子!因四事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雲何爲四?一者製妙事;二者教作惡;叁者面前稱譽;四者背說其惡。”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若製妙善法,教作惡不善,
對面前稱譽,背後說其惡。
若知妙及惡,亦複覺二說,
是親不可親,知彼人如是,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製妙事”,“製”就是製止,阻攔,“妙事”就是善事,做好事就阻攔你、製止你,不讓你去做。這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比如,爲希望工程捐點錢,有的人就說,你捐什麼呢?捐的錢都到當官的那兒去了,都被人貪汙了。但不見得都如此,捐了錢也還是有好處。比如說,見到討飯的,想給幾個錢,旁邊的人說,你別給他,他是百萬富翁,故意裝窮叫苦。不管他是百萬富翁裝窮叫苦,畢竟是現了乞丐相,多少給他一點,不要考慮那麼多。別考慮他得了錢會到茶館裏去,到酒館裏去,去吃喝嫖賭,去做不好的事,你要考慮那麼多,世上就沒有好事可做了。
好事製止做,壞事叫你去做。你這個人了不起,又聰明又智慧,長相又不錯,用種種好話來稱贊你,背後卻說壞話,這個人可不怎麼樣。或從長相上來說,或從衣著上來說,或從爲人上無中生有地給你一些誹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得到你的錢財。世尊說這種人一定要遠離。“若知妙及惡”,如果知道了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而且也知道這種人不要你做好事、專門教你做壞事,也覺察到他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知道這種人是不可親近的,那麼就一定要遠離他,就像避開險路一樣。
4
戊叁釋言語非親
“居士子!因四事故,言語非親似如親。雲何爲四?一者認過去事;二者必辯當來事;叁者虛不真說;四者現事必滅,我當作不作認說。”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認過及未來,虛論現滅事,
當作不作說,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這就是給當面說好話的人畫了像。假惺惺的人爲了要得到利益,或者達到某種目的,可以說是無孔不入。想要了解你過去的事就千方百計打聽你,目的是找到你致命的弱點,使你能信服他、信他的話。比如相面的,見到你的時候很親熱,拉住你非要給你算一卦,看看相。本來你的運氣不怎麼樣,但說你一定有好運,一定會發財。他會看相說話,看你是二十幾歲的小夥子就探聽你是否結婚了,如果知道你沒有結婚,就告訴你一定會有心滿意足的對象;看你是當幹部的還是做生意的,當幹部的就說你會升官,小官會升大官;是做生意的,就說你會發大財。所以,看相算命你們不要信,要曉得自求多福,要曉得命運是自己掌握的。如果相貌可以決定命運,你就不會努力,你就會憑著長相,認爲將來就有好運氣。有長相,還要經過誠實的勞動,才能有好運氣。不勞動,不工作,可能你會一輩子潦倒。這是認過去事。
二是必辯當來事。知道你過去的就指出你的未來,因爲像這種非親如親的人,都是有一套的。如果沒有一套就不會使人輕信。知道你的過去,就能推測你的未來。掌握你的過去,就知道你思維的規律性、欲望的規律性;知道你過去做什麼,就知道你未來希望做什麼;你過去得到了什麼,你一定還不滿足,他就指出你未來一定如何如何。這是必辯當來事。
叁者虛不真說。說假話不說真話,明明看到你有缺點卻不指出來,爲了討得你喜歡,說那些虛情假意的話。
四者現事必滅,我當作不作認說。現事必滅是一層意思,滅是消滅、結束、告一段落。現在做的事情要結束了,比如說到哪裏打工。對于未來事究竟如何選擇呢?我當作不作,我是否繼續做或另有選擇?這時非親似如親會起很大作用,他會左右你努力的方向。所以要特別地提高警惕,就像避開路上有恐怖的地方。
5
戊四釋惡趣伴
“居士子!因四事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雲何爲四?一者教種種戲;二者教非時行;叁者教令飲酒;四者教親近惡知識。”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若幹種戲,飲酒犯他妻,
習下不習勝,彼滅如月盡。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有一種人就專門不教你學習正當的知識技術、謀生手段,而是教你種種遊戲、種種玩耍,如唱流行歌曲、跳舞、玩牌等。非時行,深更半夜就要休息了,還有人叫你出去玩。教你飲酒,教你親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如此種種行爲所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一個,誘騙你的錢財。所以,世尊就說一個人不要學習那些下流的東西,不要去學那些順生死的遊戲,不要學習那些殊勝的事業。
如果說根據惡知識的教導,根據非親如親的人的誘惑,去學種種戲,去飲酒,去犯邪淫戒,去習下不習勝,就像十六的月亮一樣,一天天地失去光明。
上面對惡知識的種種表現畫了像,一共是二十條,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對照檢驗的。
6
丙五四善親
丁一總標
“居士子!善親當知有四種。雲何爲四?一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二者愍念,當知是善親;叁者求利,當知是善親;四者饒益,當知是善親。”
善知識有這四方面的功德。有福同享,有禍同當,榮辱與共,肝膽相照,這就是好朋友。
“愍念”就是高度的同情心,看你有困難了,處境不好了,完全是一種同情心。
“求利”就是共同用誠實的勞動謀求生活資源。比如說,共同來做一筆生意,賺來的錢二一添作五,甚至會多給你一點,因爲你生活困難,這是好朋友。但是,人家多給你,你不能說馬上就要,你也應謙讓,也應多給…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 《善生經》講記 第四講 擇友與交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